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021-12-08更新 | 378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3届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国学者柯文楠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下百万低层民众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只是因为存在客观上的局限性,它的政权制度无法体现这一理想。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旨在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
C.目的是为追求平等公平D.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2021-12-02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当代史家曾写道:“太平天国的斗争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着宗教而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表明
A.该史家低估了太平天国的意义B.太平天国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C.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宗教战争D.时代差异影响历史事件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60年8月17日,一位在上海的英国读者致函《北华捷报》,他指责英法军队,并引用了《资政新篇》中的原话:“外国将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绝不再用任何侮辱的名字来称呼外国人。外国人可以到每一个地方去传扬福音”。这位英国读者据此质问:“这些人有什么使我们害怕的呢?”这则报道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列强还没有获得在华传教权B.太平天国与列强的关系尚未破裂
C.清廷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清廷决定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一些老牌贩卖鸦片的洋务,也兼营房地产。这一现象
A.说明租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B.是政治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
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D.意味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允许各地督抚及统兵大员就地“第饷”以解燃眉之急。各省督抚及统兵大员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督粮道、盐法道四大财税机构之外私自建立起金融管理机构,如湖南巡抚骆乘章在长沙开设厘金局,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汉设立总粮台,曾国藩派人在所辖地区设立厘卡。这反映了( )
A.清王朝中央政府权力的下移B.地方官府不谙近代贸易体制
C.清政府腐朽,搜刮财富D.洋务派控制了地方财政大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曾国藩上奏清廷,认为“目下情势,舍借助洋兵,亦实别无良策。……借洋人之力,开诚布公,与敦和好”,清政府于1862年2月决定实施“借师助剿”。清政府此举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加速了自身覆灭的进程
C.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局面D.导致更多国家主权丧失
2021-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浙江省平湖县志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全县人口为304365人,可是仅仅过了二十多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全县清查人口仅为50750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兴起引发进城务工潮B.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危害
C.清军与太平军在此地长期作战D.国门洞开带来的“出国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是1853—1864年清政府年均库存实银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清政府
时间数量(年平均)
1853—1857年11万两
1858—1864年6万多两
A.财政入不敷出B.社会经济严重衰退C.贸易逆差扩大D.国家调控能力下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