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梁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

——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

材料二: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
2023-10-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     
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
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
3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A.批判传统文化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D.推动思想启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害小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阈上书,极陈外国相遇,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成以康有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当初次之失败(1895年广州起义)也,举国舆论莫不日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始于“甲午战败”的依据。结合所学,经历“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后,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哪些尝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的原因。
(3)1900年以后,人们对孙中山态度发生怎样的转变,结合当时社会变化说说人们态度转变的原因。
2023-06-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A.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B.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扩大了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影响D.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2023·浙江杭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899 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发文指出,日本维新以来的译书集中于政治学、理财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而晚清中国的译书偏重于军事学、工艺学,在政治学、财政经济学方面“几无一书焉”。由此可见,梁启超(       
A.倡导政治革命救亡图存B.认为中国军事改革迫在眉睫
C.仿效日本改革封建制度D.反思救国道路上的理论缺陷
2023-04-08更新 | 46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广东卷)
多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曾言:“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荤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然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 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梁启超(     
A.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B.主张改革旧式官制
C.反对引进西方科学技术D.力求实行共和政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全集》1~17卷目

第一卷 变法通议(1892~1898)

第二卷 瓜分危言(1899~1901)

第三卷 新民说(1902)

第四卷 新大陆游记(1902~1903)

第五卷 开明专制论(1904~1905)

第六卷 王荆公(1905~1910)

第七卷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1911)

第八卷 新中国建设问题(1910~1912)

第九 卷伤心之言(1912~1915)

第十卷 欧游心影录(1916~1920)

第十一卷 墨子学案(1920~1921)

第十二卷 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

第十三卷 翻译文学与佛典(1920~1924)

第十四卷 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1925)

第十五卷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

第十六卷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3~1927)

第十七卷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6~1928)

——据《梁启超全集》

(注:“王荆公”即王安石。)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拟定一个论题,撰写一篇关于梁启超思想述评的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3-04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