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容易(0.94) |
1 . 利用随机数表抽样时,开始位置和读数方向可以任意选择(       )
2024-05-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9.1.1简单随机抽样(第1课时)(分层练习)-【上好课】(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抽签法和随机数法都是不放回抽样(       )
2024-05-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9.1.1简单随机抽样(第1课时)(分层练习)-【上好课】(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判断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向量的模等于向量坐标的平方和.(         )
(2)若向量,则.(         )
(3)若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满足,则两向量的夹角一定是锐角.(         )
2024-04-0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6.3.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导学案) -【上好课】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容易(0.94) |

4 .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若,则.(      )

(2)若,则ac无公共点,(      )

(3)如果两个角相等,则它们的边互相平行,(      )

2024-03-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8.5.1直线与直线平行(导学案) -【上好课】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任意事件A发生的概率总满足.(      )
(2)若事件A为随机事件,则.(      )
(3)事件A与事件B的和事件的概率一定大于事件A的概率.(      )
(4)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有.(      )
(5)任意事件的概率总在内.(      )
(6)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
(7)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
(8)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      )
2024-03-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10.1.4 概率的基本性质 (导学案)-【上好课】(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4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容易(0.94) |

6 . 判断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若,则AB同时发生或AB同时不发生.(      )

(2)两个事件的和指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      )

(3)已知事件A与事件B,如果,则.(      )

2024-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10.1.2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导学案)-【上好课】(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 判断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圆柱的侧面面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的积.(      )
(2)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分别是一个矩形、扇形、扇环.(      )
(3)决定球的大小的因素是球的半径.(      )
(4)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的半径等于球的半径.(      )
2024-03-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8.3.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导学案)-【上好课】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判断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基底中的向量不能为零向量.(      )

(2)平面内的任何两个向量都可以作为一个基底.(      )

(3)若不共线,且,则. (      )

(4)平面向量的基底不唯一,只要基底确定后,平面内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被这个基底唯一表示.(      )

2024-03-22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导学案) -【上好课】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容易(0.94) |
9 . 判断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物理学中的功是一个向量.(        )
(2)求力的合力可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        )
2024-03-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导学案)-【上好课】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判断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的方向.(      )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      )
(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
(4)从处望处的仰角为,从处望处的俯角为,则的关系为.(      )
(5)基线选择不同,同一个量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同.(        )
(6)两点间可视但不可到达问题的测量方案实质是构造已知两角及一边的三角形并求解.(        )
2024-03-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6.4.3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导学案)-【上好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