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人喜槐,不仅仅在于槐能遮阴,更在于对花香的期盼。(      )清明节过后,锦江两岸万木连绵,杂树皆吐新绿,一派 A 的景象。黑黝黝的槐树上细碎的白花渐多,被绿叶掩映着。开白花的洋槐花,为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奉上了一缕清香。母亲曾对我说,老成都到处都是槐树,清明节后她总会提一个小篮子,用竹竿把一枝枝盛开的槐花打下来,一串一串的,像风铃。

      )洋槐树干较细,枝条虬曲,成串的白花如璎珞,如青铜摇钱树上的挂挂钱,它们迎风飘香,又似乎要随风而去,有一种别样的韵致。

槐花产的蜂蜜很甜,产量也高。爱吃的老成都人还会用含苞待放的槐花骨朵制作成各种     B ,无论是干蒸、包饺子,还是做成槐花炒鸡蛋、槐花饼、槐花麦饭,都让人垂涎欲滴。(      )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成都的 C 都弥漫着清甜的花香,仿佛整个城市都被这份美好包围着。

槐花落尽的季节,总有些离愁别绪萦绕心间。一路的槐花飘洒,仿佛是离家的游子在诉说离别的哀愁。(      )远行的路上,游子心中的思念如飘零的槐花,亦如细雨,纷纷扬扬,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沉重却又充满希望。怀谐音,更添守望家园的深意。槐树就像是家园的消息树,时刻传递着对游子的召唤与期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段中提到,“‘槐’与‘怀’谐音,更添守望家园的深意”。“谐音”作为一种双关手法,在汉语中常被用来通过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以增添韵味与深层含义。下列诗句中,不包含谐音双关的一项是(     
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3.“槐花忽送潇潇雨,轻装又来长道。”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有多少种组合,就有多少部剧集。从一路衍变、流传至今的汉字,你鹿角虎口、象鼻马鬃,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雨雷声、鸟语虫鸣,子丑寅卯、南北东西。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穷经探源于典籍史册,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天长日久便变得经纶满腹、文儒雅致起来。万物皆入字,一字一世界,历史上能将万千事物熔铸成文字的,唯我泱泱中华;因为字形的特立独行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成为艺术、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我谦谦中华。那样的纤如丝毫,那样的飘若浮云,那样的雄健如山,排列组合出独一无二的意境和风采,唯我煌煌汉字。字有繁简神采、开合气势,由篆而隶,由隶而楷,从纵向取势到横向取势,再到翩然灵动,汉字穿行在时光隧道,翻卷腾揶着历史的风云;音有平仄神韵、抑扬曼妙,青灯寒帐,沐浴焚香,吟咏诵读,那抑扬顿挫一波三折,流变切换着时空的幻影,奇幻无穷。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楚齐燕赵魏韩、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到今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得到       听得见       掐得出       辨得出
B.辨得出       望得到       听得见       掐得出
C.听得见       掐得出       辨得出       望得到
D.掐得出       辨得出       听得见       望得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简述上述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汉字”开头,使用判断句式,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15个字。
2024-04-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十有六七的人识得棋理,随便于何时何地,偷得一闲,就人列对方,汉楚分界,相士守城保帅,车马,小小棋盘之上,人皆成为符号,一场厮杀就开始了。

一般人下棋,下下也就罢了,而十有三四者为棋迷,一日不下瘾发,二日不下手痒,三日不下肉酒无味,四五日不下则坐卧不宁。所以以单位组织的比赛项目虽多,以个人名义邀请的更多。还有更多的是以棋会友,夜半三更辗转不眠,提了棋袋去敲某某门的。于是被访者披衣而起,挑灯夜战。若那家妇人贤惠,便可怜得彻夜被“当当”棋子惊动,被腾腾香烟毒雾熏蒸;若是泼悍角色,弈者就到厨房去,或蹴或爬,一边落子一边点烟,有将胡子烧焦了的,有将烟拿反火红的烟头塞入口里的。

对弈者也还罢了,最的是观弈的。夜一降临,街上行人稀少,那路灯杆下必有一摊一摊围观下棋的。围观的一律伸长脖子,双目圆睁,嘶声叫嚷着自己的见解。弈者每走一步妙着,锐声叫好;若一步走坏,懊丧连天,都企图垂帘听政。但往往奕者仰头看看,看见的都是长脖颈上的大喉结,没有不上下活动的,大小红嘴白牙,皆在开合,唾沫像乱雨飞溅,于是笑笑,坚不听从。不听则骂:臭棋!骂臭棋,弈者不应,大将风范,应者则是别的观弈人,双方就,否定,否定之否定,最后变脸失色,口出秽言,大打出手。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写出了弈者对下棋的痴迷,令人忍俊不禁。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3.文中使用“垂帘听政”是语言运用中的“大词小用”现象。大词小用就是把用在大场合、大事情等语言环境中的词语运用在和它不相称的小场合、小事情中,从而达到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效果。请写出一个含有大词小用现象的句子,并进行简单解说。
2024-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2023央视兔年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以曲为韵、以舞为语,织就出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彰显着跨越千年的中式文艺复兴。满庭芳是词牌名,因唐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诗句而得名,又一说得名于柳宗元“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古代诸多文人都曾以此为词牌名写下 的诗句,如诗人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云: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满庭芳·小阁藏春》写下: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节目分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种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桃红迎水袖、凝脂搭折扇、缃叶载油伞、群青合翎子、沉香配宝剑……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节目将中国四十多种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世界认识了那些充满独特东方审美情趣的中国色彩,如苍烟落照、香炉紫烟、东方既白、藕丝秋半。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人间至美不过国色。这些传统的色彩凝结了千年的智慧和审美,像一粒粒沧海遗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更加

国色出圈,文化破壁。风华绝代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如何把青灯古卷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B.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谈到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时说:“……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
C.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但是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心甘情愿过这种生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0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学中的对偶与诗词中的对仗是异曲同工。诗词中的对仗能使意境更加优美,抒情更加感人,哲理更加深邃。数学中的对偶使得数学理论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优美。数学中的对偶不只是数学的结构和框架,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和诗歌的创作。当然,任何科学和艺术的创作都需要直觉和想象力,但。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直觉和想象。这种直觉和想象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数学家克莱因说:在预测能被证明的内容时,和构思证明的方法时一样,数学家们利用高度的直觉和想象。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2-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慢慢地藏到了树的那边,人们散去了。耳边静下来,只有碾坊里传出“吱吱”的听惯了的声音,显得分外悦耳,像小提琴奏出的田园曲。流水般的月光透过树隙,激起了一朵朵浪花,零星地溅在我身上,凉丝丝的。石桌上也印着一片斑驳的影子,这影子里分不出什么是叶片,什么是果子。一阵微风吹来,带着落英的香气,像是从月光里浸透出来的。树上的叶儿动了,地上的影子乱了,月光像皱起一层细细的波纹。又一阵风凭空扑来,树枝开始来回地摆晃,月亮在中间忽明忽灭,光影在身旁摇曳不定,犹如跳烁着阳光的水面,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钢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我甚至担心起那只在石桌上跳跃的水杯,伸手去抓,抓住了,光与影却又在我手上来回飘荡。真有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了。站起身,走到院中,望望明月,依然像张微笑的脸,在天宇中一动不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石桌上也印着一片斑驳的影子,这影子里分不出叶片和果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月亮的光与影本来没有声音,作者却说“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钢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这样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3.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依然像张微笑的脸”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上乌云密布,像要下雨的样子。
B.我要像他那样热爱学习,关心集体。
C.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每当我看见孩子们的红领巾,我就像又进入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1978年,动荡方平,华夏大地_______①_________之际,彭桓武出任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上任之时,他就和所里的研究人员约定,废除所长“终身制”,他只当两年就“下台”。两年期满,彭桓武提出辞呈,非但不再连任,还明确表示:“自彭桓武始,不设名誉所长。”

1984年,仍在九所工作的同事以彭桓武为首的科学家的名义申报并获得“原子弹、氢弹研究中的数学物理问题”自然科学一等奖。按国家规定,奖状是每位得奖人一份,奖章由第一作者保存。当人们把奖章给彭桓武送去时,他却断然谢绝,坚称全部功劳都是集体的。经过大家的再三劝说,他终于答应“奖章我收下了”,但_______②_________的是,他接着说:“奖章是我的了,我把它送给九所。”他随即找来一张纸,提笔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他总是不断地开辟新的方向, _______③_________地为国家谋福祉,而当新事业后继有人时,他总是悄然引退。在彭桓武眼中,永远都没有个人名利,只有国家与集体。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对联除了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层层分明的田野与水渠上面,一条笔直的铁路逶迤向前,记忆的尽头,三个,五个,八个,十个,无数个小孩推着自行车,沿着铁轨两侧边走边笑。他们时不时唱着歌,咧嘴灿烂大笑,他们就这样朝前走着。时间,世界,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

不一会儿,铁轨开始轻轻颤抖,又过了一会儿,铁轨浑身战栗,然后远处一个庞然大物发出呜呜的啸声,一头闯进寂静的田野。这时所有铁轨上的人都急忙爬下来,热切的眼神望过去,直到火车挟着风驶到黑黝黝的山洞里面去,再也看不见了。集体回味一会儿后,小孩们的眼神黯淡下来,他们发现,即便沿着铁路走,但火车就像一条相交的平行线,除了震彻耳膜的哐当声,喷薄而出的浓烟,它什么也没带来,什么也没带走。

走在铁轨边,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期待火车到来,即便它不是远方的信使。其实十岁那年的夏天,我看到的是另外的一幕——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餐桌上放着一瓶未饮尽的矿泉水,一个年轻妇人困盹地搂着小女孩,脑袋依偎在一起。她们看起来很幸福。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呻吟显得更苍白无力些:“把我的土地——好好地——照顾好。”
B.黄河入海流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我没有想过——可眼前的场景,又让我不得不想了。
C.靠种玉米度日,还增加了一个头疼的负担——还养牛的债务,去年他养了几十头牛。
D.这座塔历万劫而不颓,经千年而不倒——一座精神的物化之塔逢时而重生,成为风景。
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2024-01-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能不能有收获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燕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见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听不见了,他们的心又开始沉甸甸地往下了。心是这样地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但心里却快活: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1.请结合文本,分别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上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遇到难事就推,遇到好事就抢,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B.AI可以学习任何“投喂”给它的内容,以便训练出一个完整、可用的模型。
C.“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D.“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2024-01-08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上图书馆》)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荷塘月色》)
C.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反对党八股》)
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