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展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品格。

节目致力于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网友纷纷称赞其展现了唯美中国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的视觉盛宴。在第一集中,齐白石的名画《虾》被分解成了不同的局部,游动的虾们恢复了现实世界里的生机活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配合着第一人称的解说词,让观众,仿佛走进了水草青青的世界

该纪录片用3D技术手段满足了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带观众一起走进作品所处的那段历史,让观众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它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的方式再现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基本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1.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2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手机上浏览过社会热点新闻,此后与之相关的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给你;如果你搜索过某类家电产品,相关家电产品的广告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上……其实,这背后都是由基于算法主导的信息技术,专门根据你的喜好私人定制的。的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善解人意的算法可以随时抓取精准信息,帮助人们在泛滥的信息中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增强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舒适度。

不过,也有人反思,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固然舒适度高,但是否存在简单、片面的问题?就好比一个孩子喜欢吃糖,如果他越想吃,你就越给他吃,他可能就会变得偏食,吃完糖也许就不愿意好好吃饭了。同理,如果总是被自己喜欢看到的信息填满,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不那么好看却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长此以往,我们是否会成长为一个信息偏食者?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就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身处信息茧房之中,犹如把自己封闭在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不同的观点会被过滤。这无疑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新知,一直是打破信息茧芳最有效的手段。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阐释它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4-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日里、树立了怎样的安全意识,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关键时刻的行为选择。 在信息媒介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如何让那些并不新鲜甚至看似“老生常谈”的安全教育更有实效、更深入人心,如何令当事人设身处地感受“没留意”“懒得做”带来的后果,从而让“安全时时牢记心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这已成为当下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很多地方借助科技和平台的力量,探索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宣教模式。比如,职能部门联合专业工作者,开展安全教育模拟测试、对比试验;在公交地铁里、楼宇内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真人实地演示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步骤、他人误吞食异物后如何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视频;等等。安全常识教育更加“直击灵魂”,才能更好在公众心中种下安全的种子。

期待各方积极发挥资源优势,让安全宣教和科普更加深入人心,让公众能够更科学、更从容地,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高品质生活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4-04-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知识讲得,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他们以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大批粉丝。

科普是一门大学问。与教授科研领域学生相比,为大众做科普,需要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 。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也不能产生的效果,何必大费周章。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科学人才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豆豆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B.果园里有桃树、梨树、杏树、枇杷树……真的是种类齐全。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中断了说话。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1.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无”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B.但段政府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C.AI可以学习任何“投喂”给它的内容,一遍训练出一个完整的、可用的模型。
D.我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合作”的问题。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本来应该需要极静的环境和心情”,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024-03-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此刻,整个浩门川峰是一片豪放的金黄,一派蔚为壮观的景象。远处,雪山和大川都被覆盖上金色的外衣;高处,高原的天空湛蓝如洗,仿佛是一片倒扣的深蓝大海;脚下,被火红的太阳抚摸过的花海黄得耀眼,宛如一片金黄的海洋。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让人感觉天地都是香甜的。极目所望是铺天盖地的黄色,浩门河在花海中间婉转流淌,远处与祁连山遥相辉映,那种强烈的色差让人感觉到一种震撼的恢宏气势。

如果你骑上单车徜徉于花海,那又是一番惊奇体验。脸庞飘过和煦的微风,身边走过黑色的牦牛,脚下的草尖上开满鲜花,草腰上沾着水珠。油菜花摇动着灿烂的笑脸,挥舞着葱绿的手腕,让你忍不住想走到它跟前,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在花田里竞相拍照,摆着各种姿势。远处的皑皑雪峰、高处的巍巍青山、脚下的潺潺溪流,都被框入这片金黄中,作为了陪衬。这景,只有高原有,也只配高原才有。它不仅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而且颠倒了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

1.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仅颠覆着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而且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
B.它不仅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而且颠覆着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
C.它不仅颠倒了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而且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
D.它不仅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而且颠倒了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
3.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叠字,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请找出文中运用的叠字,并结合全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迎面而来的是一处悬崖绝壁,响声就是从这里传来的。抬头仰望,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珠,最后坠落在绝壁下的深潭。瀑布撞击潭边的岩石,泛起雪白的水花。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剥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使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迎春花一点点向远处伸展,将缀满金灿灿花朵的枝条垂进水潭。

同行的林草局技术员告诉我们,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根本上改变了这里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说起那些迎春花,他更是①___________:在漫山遍野的百花中,迎春花是第一枝报春花。它开得那样随意,那样美丽,那样②___________。漫山遍野的小草也顽强地从残雪覆盖着的落叶下钻出。野谷中的侧柏、山杨、杜松等,泛出隐隐约约的绿。在山林中蛰伏了一个漫长冬季的雪豹、金雕,在布谷的鸣叫声中,开始跃跃欲试地舒展筋骨。起起落落的鸟儿③___________着春光,叽叽喳喳,仿佛在鸣唱着一曲迎春之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请简要赏析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1-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株中草药都是大自然之子,内敛含蓄,仿佛守护着一个个古老的秘密。看似一株普通的植物,它的四气五味却隐藏着生命的奥秘。普通常见的茎叶花果,妙手配置,熬出一碗药汁,便是痼疾克星。看似娇小柔弱的金银花能粗暴地消灭热毒疮痈,多么奇妙的存在!那些穗状花序的一串串紫花,不起眼地开在路边,俗名鼠尾草,中药却称丹参,能活血祛瘀,防血栓。“沉香”是我最喜欢的一味中药名。它具有镇静、麻醉、止痛等作用,让我想起写作,令人解忧去烦,意犹未尽。

它们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抚慰人类,疗愈身心。们又是慢生活的文化符号,不装腔拿调,不张扬喧嚣。它们不像西药那么热情直率,单刀直入,唯有微火慢熬,才能散发出升降沉浮的药性。

想象古代中医看病,端坐于一排排中草药中间,望闻问切,目光纯净,于病人如春风拂过。拿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一扎,通经脉阻塞,除沉疴痼疾;几味草药喝下,补气血亏虚,增浑身气力……标本同治,驱邪祛病。中医的神奇在于博大精深,也在于简便廉价,于无声中润万物,那是古老东方的智慧,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上文中“沉香”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他平日里特别喜欢占小便宜,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C.“小”的哲学并非是小器或者吝啬,而且是小巧而精致的艺术境界。
D.自然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       
A.它们被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疗愈身心,抚慰人类。
B.它们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疗愈身心,抚慰人类。
C.它们被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抚慰人类,疗愈身心。
D.它们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疗愈身心,抚慰人类,疗愈身心。
2024-01-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西藏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能不能有收获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燕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见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听不见了,他们的心又开始沉甸甸地往下了。心是这样地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但心里却快活: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1.请结合文本,分别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上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遇到难事就推,遇到好事就抢,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B.AI可以学习任何“投喂”给它的内容,以便训练出一个完整、可用的模型。
C.“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D.“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2024-01-08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即使袁隆平功成名就,但他依然常年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1.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A.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夸张、顶真B.反复、比拟、借代
C.引用、排比、比拟D.引用、顶真、夸张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2024-01-0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