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大弦嘈嘈如急雨”运用的手法分别是互文、用典、比喻。
B.“功在不舍”“舍生取义”“客舍青青柳色新”“退避三舍”中含有“舍”的四个义项。
C.“惑而不从师”“顺风而呼”“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都不同。
D.“座中泣下谁最多”与“满座重闻皆掩泣”中的“泣”意思不同。
2024-04-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表面看来虽然只是一个______的符号系统,作社会交际工具之用;但事实上,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它却被上了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有关的感情色彩,成为承担民族文化很有稳固性的载体之一。

例如,中国古代说到塞北与江南,便分别有不同的意味。江南人说到苏杭,也有特定的文化感受,那“烟柳画桥”所含有的独特意味,更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深入感受到。

推而广之,中国人在空间上说东南西北,时序上说春夏秋冬,也各有不同的语感或联想,东方、春季有温暖和煦之感,南方、夏季有炎热蓬勃之感,西方、秋季有清凉萧瑟之感,北方、冬季有寒冷肃杀之感。这既是因为人们对四方和四季有不同的气候、景观与生态的感受,也因为传统文化中把四方、四季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这样的语感是中国特有的。

1.将下列熟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惯成自然B.约定俗成C.习以为常D.相延成俗
2.下面表格中的两个词语摘自上文,请你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汉字本义引申义
河流的名称。
例:涂水(即现在云南省的牛栏江)
涂抹
例:涂鸦
泥沼,比喻处境困苦
例:①______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
例:含着一块糖
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
例:②______
______
例:含辛茹苦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4-03-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上图书馆》)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荷塘月色》)
C.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反对党八股》)
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甲]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乙]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敦煌50多年,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

在敦煌莫高窟,每个洞窟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博物馆,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为什么在遥远的沙漠里会产生如此璀璨的石窟艺术?这些画是如何画出来的?它们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保护它们?带着这些问题,樊锦诗一头扎进工作中,反复进洞、调查、临摹、记录、查阅资料,撰写考古报告,制定保护规划。

①在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②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③过多的游客进入,④会损坏洞窟中稳定的小环境。如何让莫高窟得到有效保护,樊锦诗忧心忡忡。

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丙](bǎo 青春。对比100年前拍摄的照片,莫高窟现在的壁画很 [丁] 糊,颜色也在逐渐褪去。在樊锦诗看来,保护不是为了把观众拒之门外,而是对文物负责,也对游客负责。这么珍贵而脆弱的艺术如何才能得更久?65岁的樊锦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让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容颜永驻的数字档案。20164月,数字敦煌成功上线,30个经典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发布,游客只需轻点鼠标,即能一览无余。

1.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1)甲处画线句子使用了对偶和 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给乙处添加相应的标点符号:_________
(3)根据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_________
(4)写出丁处加点字的拼音: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写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
2023-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录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不但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和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强国复兴有我,青春照彻中国。无数青春的身影,推动着历史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开学第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的盛景。《儒藏》工程专家王博教授是业内的专家,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带领同学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这堂全国中小学生的年度公开课采用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深切感知中华文明,我们播下的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将梦想之根扎进泥土,以昂扬之姿长成栋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___________处另写两句话,使其和上下文衔接连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三星堆遗址又拆出了一批新“盲盒”。出土的文物琳琅满目,包括黄金面具、青铜人像、丝绸制品残留物等在内的500多件文物。三星堆的这一考古新发现举世瞩目,引发全世界的持续关注。网友们跟着三星堆直播报道在线追星,掀起了新一波“文保热”。

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从移动平台“云直播”到短视频平台的多样化表达,“龟背形网格状器”在“吃货”网友眼中神似烧烤架,铜神坛上的人像是网友眼中的健身教练,严肃的文物变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

数字化体验,打破了博物馆的“围墙”,拆掉了“冷门”专业的门槛,让文物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国内首个大型沉浸式云考古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中,虚拟与现实、物理与时空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人们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之美,悠久的文明不再是史书中泛黄的印迹,而是可观、可感、可体验的巨大震撼。文化自信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数字化体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成了全民“追剧”的现场,每次“上新”都能将公众的“期待值”拉满,不仅是因为出土的文物总能引发人们关于古蜀文明、关于先民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在于三星堆的“热度”里有中华文明的璀璨成就,有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通过数字化演绎,让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历久弥新,让华夏文明经久不衰,更加鲜活。

1.请对文中“盲盒”“文保热”“高高在上”三处引号的用法进行简要说明。
2.画线句子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10-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8 .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下列分类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甥打灯笼——照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属于谐音类
B.“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皮匠不带锥子——真行”属于喻事类
C.“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属于喻物类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属于故事类
2023-09-20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2023-09-20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润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下,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呢?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D.【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