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开学考试 2021-09-01 39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围棋,又称为“弈”。围棋的“围”是围而相杀的意思。“棋”即棋子,行棋的特点是围而相杀。故称“围棋”。先秦关于围棋的记载很少,偶有提及也是把围棋看作一种游戏,并没有涉及对围棋义理的探讨。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可见,孔子也只是把围棋当作一种需要投入心智的游戏。秦汉时期,社会热衷博戏活动,博戏变化简单,与技艺性强、需要更高修养的围棋相比,更易被大众接受,于是出现了“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现象。班固有感于以上现象,作《弈旨》以弘扬弈道。在《弈旨》中,班固提出了围棋之设乃效天法地,围棋之行乃模拟天地之运。经过这样的解读,围棋之义理得以确立,并实现了与《周易》道的相通。

东汉李尤在《围棋铭》中说:“局为宪矩,棋法阴阳。”阴阳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周易》认为可以以阴阳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围棋子分黑白,古人把直观的黑白棋子与阴阳联系起来是再自然不过之事。“棋法阴阳”,除了指出黑白棋子象征阴阳这一表象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含义。《周易》卦象的基础是阴阳二爻,阴阳二爻按照阴阳二气的消长,排列组合形成卦象;围棋棋局的基础是黑白棋子,黑白棋子依照弈者的构思相互作用,勾连列布形成棋局。二者形式相近,不同之处在于阴阳二爻的变化是阴阳二气消长的结果,黑白棋子的列布则是弈者构思的产物。“棋法阴阳”,就是指黑白棋子的列布应符合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一观点的提出,明确了弈者对棋局的构思应当效法阴阳消长之道。

清人翁嵩年在《兼山堂弈谱》的序言中说:“弈者变易也,自一变以至千万变。”强调了变易在围棋中的重要地位。翁氏关于“弈”之变易的论说源自《周易》变易思想。变易思想也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而围棋最明显的特征及最精妙的所在也是变化。 《棋经十三篇》说“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周易》中变化的具象是易卦,易卦是变化无穷的,可以用易卦的变化无穷来解读围棋的变化无穷。

围棋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无功能规定,决定棋子作用的是“时”和“位”。在《周易》中,“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四时”之“时”;一是“待时而动”之“时”。“四时”之“时”和“待时而动”之“时”,二者都与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一定的“时”,就应该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是遵从天道。“位”则指阴阳二爻在《周易》六十四卦卦体中的位置。《周易》以卦的形式模拟客观世界,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应有自己适当的位置,如果位置关系发生错乱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当位”与“得位”就成为《周易》重要的价值取向。在《周易》中,“时”和“位”是天道运行的体现。围棋境界的高下就在于对“时”与“位”的把握,“时”来能趁“时”而动就会有所得,棋局的进程就是在天地之间以“时”为条件不断选择“位”的过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周臣传》中说:“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欧阳修用围棋“当位”与“得位”比喻用人要把他放在确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围棋经由《周易》哲学思想的解读,建构了与《周易》道相通的围棋之道,围棋也被赋予了哲学内涵,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围棋之道确立后,其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产了深远影响。魏晋时期,围棋成为魏晋风流的标志之一。到了唐代,围棋正式与琴、书、画并称,成为文人修养的象征。

(摘编自张东鹏《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在先秦少有记载主要是因为围棋义理过于深奥难以发掘,且时人耽于博戏,不喜弈道。
B.班固明确了围棋义理,并将之与《周易》相联,这极大地扭转了当时社会不重视围棋的局面。
C.阴阳二爻和黑白棋子分别是卦象与棋局的基础,前者需要排列组合,后者需要勾连列布。
D.围棋在魏晋成为名士风流的标志,意味着其己脱离游戏属性成为拥有哲学内涵的文化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兼山堂弈谱》与《棋经十三篇》中的相关内容,证明了变易是围棋的重要特征。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介绍了《周易》中关于时的两层的含义,并阐明了二者的主次关系。
C.文章基于对《周易》价值观念的认同,提出了围棋境界高下在于对时与位的把握的观点。
D.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围棋与《周易》之间的联系,这对我们了解围棋之道具有启发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博戏,围棋技艺性强的特质更能吸引修养高的人参与,这为弈道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围棋已被古人赋予了许多内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可能会挖掘出其更多的哲学内涵。
C.本身无固定等级与功能的棋子,如果被弈者择机置于适当的位置就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D.“治国譬之于弈”与“治大国若烹小鲜”充分体现了先贤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道理的品质。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材料一: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了480公斤,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所以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局面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如何持续保障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黄建盛在2021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给出建议:确保耕地数量,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必须坚决守住这个红线,必须确保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早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搞好仓储、减少浪费,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建设。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调动和保护好广大种粮人的生产积极性。今后,要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让地方政府抓粮有动力、有干劲,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

(摘编自《在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20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全球目前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年内或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并且将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

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了劳动力流动、货物运输、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同时,国际粮食贸易主动权掌握在少数粮食大国手中,容易出现少数国家扰动全世界的局面,例如,疫情增加了粮食供需的不确定性,引发这些国家采取出口限制和屯粮的保护措施。此外,个别国家的战乱冲突也严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如也门、叙利亚等国家战乱冲突严重,饥饿和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事实上,从世界粮食的供给和需求来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显示,2020年的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7亿吨,需求量约为27亿吨,剩余库存近8亿吨。可见,当前的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主要是结构性的不平衡问题。

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风险,短期来看,需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疫情对粮食种植和加工的影响。长期来看,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以及粮食种植的单位产出。具体来说,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农业的发展。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农业对外援助与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减贫脱困、农业、环保等领域的民生援助,并且帮助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全球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提高世界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世界各国应该协同一致,保障粮食的供给和有效需求,畅通粮食流通和贸易,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疫情下的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与治理》)

材料三:

民以食为天。对于我国这样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国粮食产量长期维持较水平,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进口国,粮食安全仍处于高难度、低水平、弱安全的状态。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作为全国南方唯一粮食净调出省,近年来,安徽粮食年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第四位,平均每年调出粮食1000万吨左右,在全国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突出。安徽省虽连年丰收,但持续增产难度加大,主要困境是单产提高难度大以及粮食生产优质劳动力的缺乏。同时,居民的粮食消费不断升级,对优质口粮、动物性产品以及饲料粮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安徽省粮食增产面临极为严峻的水资源制约,如灌溉设施和技术落后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

粮食产业作为弱势产业,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净调出省奖励支持,要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对粮食主产区布局。

(摘编自《补短板夯实粮食安全之基》,《安徽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高于国际安全标准,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仍需居安思危。
B.如果不在有种等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我国粮食安全就会一直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C.2020年全球饥饿人口超过8亿人,其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局部地区战乱冲突和粮食大国限制粮食出口。
D.安徽省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突出,一是作为粮食主产区,产量高;二是作为粮食净调出省,调出量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在2020年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并连续6年保持高位增长,这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布局合理。
B.黄建盛认为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象。
C.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世界粮食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因此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并非粮食供给能力不足。
D.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贡献”
6.应如何更好地筑牢粮食安全之基?请根据材料内容,从粮食生产的角度简要回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春小花

阎秀丽

兵站得很直,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身后的一点儿灯光,便有一抹微笑在静夜里绽开。他微微仰起头,看着哨所前那棵树,一弯上弦月被最粗的那根枝丫挑着,清冷无声。

哨所呈乳白色,很显眼,建立在军事禁区内一座三面环海的岛屿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和大春的呼噜声。

小花睡得很香,大春不睡觉,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有一次兵出去执行任务,三天后回来时,大春就在门口坐着,兵甚至看到了大春眼角隐约的泪痕。

“以后,我去哪儿都带着你。”兵抚摸着大春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春的脑袋在兵的脸上蹭了蹭。

兵第一次看到大春的时候,它正在灌木丛里瑟瑟发抖,一条腿被一根铁丝穿透,上面的血已经凝成了硬痂。兵把它带回了哨所,上药包扎,悉心照料,很快,大春便成了兵的影子。

虽然这里一片荒寂,只有那个小小的哨所,只有木木的兵,还给她起了那么土的名字,但是大春似乎很喜欢这里。

兵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大春却喜欢热闹,每天都围着哨所跑来跑去。兵望着它宠溺地笑,有时候喊声:“春儿!”大春便乖乖地跑到兵的跟前。因为毕竟只有兵才能和它说话,那些树,那些偶尔飞过的鸟儿,只不过能引起它一时的雀跃而已,很多的时间里,还是和兵在一起,即使它很不喜欢这个名字。

兵虽然木讷,但是不站岗的时候,也会靠在大春的身上,跟它讲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听着听着,大春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不知不觉地就靠着兵香甜地睡去。

兵兀自说着,看着天上清冷冷的月光,直至月光在兵的眼里化成万千的星星莹莹闪烁。

很多时候,兵和大春都默默无言,他们每天按着既定的路线巡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大春也逐渐习惯了这里所有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花突然来临。

小花长得很漂亮,圆圆的眼睛清澈明亮。大春看着兵怀里的小花,心里有些不悦,哀怨地看着兵。

“捡的!往后你就有伴儿了。”兵笑着对大春说,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大春。

“哼,不需要,它那么娇滴滴的能干什么!”大春心里这么想,但是说不出来,只是冲着小花龇了龇牙,看到小花瑟瑟的样子,大春心里方有了一丝满足。

兵便笑,顺手在大春的脑袋上拍了拍,大春吃痛,有些不情愿地躲开了。

兵每天早上都要去升国旗,大春也会跟着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和平时巡逻的脚步一样。

小花不去,小花在睡觉,好像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睡觉。

升旗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庄重。

在晨曦中,兵的姿势很标准,大春的姿势也很标准,没有音乐,兵嘶吼着把国歌唱出来,和着海浪的咆哮。

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兵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海浪冲刷峭壁的声音伴随着猎猎飘舞的红旗,哨所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大春慢慢地适应了小花的存在,兵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

“今年是梨果大年,准定大丰收,可够累的了。”

“汪、汪汪……”

“爹的老寒腿也不知怎么样了,娘的风湿痛又犯了吧?闺女的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少?”

“喵……”

大春白了一眼兵,兵说的话让它听不懂,它毕竟只是一条狗,哪里懂得了那么多!都说猫和狗是冤家,但是它现在一点儿也不排斥小花,领着小花就去了它们的窝里睡觉了。

兵无可奈何地看了它们一眼,也翻身上床,月光明晃晃地笼罩着屋子,很快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好多年后,兵复员了,是趁着小花和大春不在的时候走的。他没敢回头,耳畔里似乎隐约听到几声“汪汪……”“喵……”

海面上起了雾,兵的眼睛里也起了雾,湿漉漉的,看不清那座三面环海的哨所。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兵站在院子里,女人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披上了一件外衣,柔声说道:“天凉了。”

“小花睡了?”

“睡了,这孩子都不认得你了,拿着你的相片对比后才肯叫你一声爸爸。”

“春儿,这些年可苦了你了!”

女人靠在兵的肩膀上,兵把女人揽在怀里,轻声地和女人聊着天:“大春最初不喜欢小花……”

“你讨厌,怎么给狗和猫起了我和闺女同样的名字!”

“哈,这样我就觉得咱们一家人都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大春啊……”

耳畔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兵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女人,笑了笑,抬头看着墨蓝的天空。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

和兵看着同一个月亮。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与狗,一人一动物,二者情感很深。兵执行任务几天未回,狗一直在门口等待;兵每天要巡逻,狗也一直陪着他。
B.对兵提出的问题,文中“大春”用“汪、汪汪……”“小花”用“喵……”回答,既符合动物身份,又体现了兵的孤独。
C.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多次对狗进行了描写,赋予它人的情感,这与文中对猫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兵更爱狗。
D.小说情节简单,但时间跨度较大,内涵丰富,形象鲜明,对兵的妻子的刻画虽寥寥几笔,但妻子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8.文章以“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文章设置了兵与妻子的对话情节,你觉得是否有必要?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刘元振字仲举,黑马长子也。随父入蜀,立成都。会商、邓间有警,命黑马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方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宪宗伐宋,驻驿钓鱼山,以元振与纽邻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奏以为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沪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诸将皆曰:刘整无故而降不可信也。元振曰:宋权臣当国,赏罚无章,有功者往往以计除之,是以将士离心;且整本非南人,而居沪南重地,事势与李全何异,整此举无可疑者。遂行。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效死乃其分也元振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弃众而先下马,与整相见,示以不疑。明日入城。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献金六千两、男女五百人,元振以金分赐将士,而归还其男女。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昼夜急攻,自正月至五月,城几陷,左右劝元振曰:事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元振曰:人以诚归我,既受其降,岂可以急而弃之?且泸之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已!食将尽,杀所乘马犒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又权造金银牌,分赏有功。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大败之,斩其都统一人,兴退走。捷闻,且自陈造金银牌罪。帝嘉其通于权变。赐锦衣一袭、白金五百两。入朝,又赐黄金五十两、弓矢、鞍辔。黑马卒,元振居丧,起授成都军民经略使。至元七年,时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兼潼川副招讨使。十二年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B.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C.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D.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略使,唐朝始设,初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以节度使兼任,元朝有时也设此职。
B.蜡书,又称蜡信,是古代的一种保密书信,将书信封在蜡丸里,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
C.居丧,也称丁忧,古代官员在亲人去世后需卸职守丧,期间须停止娱乐活动以示哀悼。
D.路,起源于宋,最初具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域,元代在行省之下设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元振洞悉时势。他认为宋朝赏罚不明致使将士离心,又结合刘整的情况,判定刘整是真心请降,于是前往泸州。
B.刘元振关心将士。他曾经将刘整所献的六千两金分赐给将士们;在食物将尽之时,他杀掉所乘的马来犒劳将士们。
C.刘元振有大局观。俞兴围攻泸州时,虽情势危急,但他认为刘整以诚归降且泸州关乎国家利益,所以仍坚持守城。
D.刘元振善于变通。守泸州城时,他私作金银牌以激励将士;其父去世后,他意识到自家权势太重,宜降职以自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
(2)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