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联合体2021-2022年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4-04 2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有天人合其德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主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将理想置于生命之上,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宁可舍弃生命。
B.道家追求出世,主张要隐居山林,认为万物要顺其自然,互不干扰,以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C.儒、道两家既相互包容,又与外来的佛教不断碰撞、磨合,逐渐实现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
D.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都有人本思想的因素,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在殷周之际发生了人文转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两家思想在汉代以后吸收了墨、法等四家思想,在长期的共存中,既相互竞争,也相互影响。
B.大儒刚健中正,高道涵虚脱俗,所以被称为儒者之人道德学问都好,被称为道人者都不同凡俗。
C.孔孟创立的儒家思想和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共同构成国学,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
D.儒、道两家存在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在魏晋时期,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实现了辩证的统一。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能体现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一项是(     
A.儒家主张教化,推崇圣人;道家主张自化,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B.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重视人的自然性。
C.儒家重视“智”;道家主张绝圣弃智。
D.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请以一位中国古代文人的经历为例,并结合材料,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2-03-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联合体2021-2022年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哈姆莱特(选段)

莎士比亚

王后及波洛涅斯【注】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后        都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帷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问我。

王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誓,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后                  哎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后                  哎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帷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赌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他降落在高吻穹苍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疯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有改动)

【注】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6.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后和波洛涅斯企图通过教育哈姆莱特,让他改掉狂妄的态度,这反而激怒了哈姆莱特,使他杀死波洛涅斯。
B.“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潜台词是现任国王杀害了哈姆莱特的父亲,母亲却改嫁他而对不起哈姆莱特的父亲。
C.哈姆莱特不正常的话语,让母亲认为哈姆莱特发疯了,“你忘记我了吗”写出了她对哈姆莱特要杀她的恐惧。
D.王后虽然知道现任国王杀死哈姆莱特的父亲而篡位,但是在哈姆莱特不断的质问下,仍然假装不明真相。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场戏剧有三个人物上场,其中一位是王后,一位是高官,他们都不理解哈姆莱特,表明反对哈姆莱特的力量强大。
B.戏剧文本不正面描绘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但可以通过对话侧面表现,如“别尽扭着你的手”写出了王后受惊的表现。
C.莎士比亚善用比喻,如哈姆莱特在对比父亲和叔叔的形象时,说父亲像“一座大好的高山”,叔叔“像一株霉烂的禾穗”,像“荒野”等。
D.在这场戏中,王后的心态前后反差大,她从威风凛谋的规训者,在被哈姆莱特连番指责后,变成认清事实、幡然悔悟的忏悔者。
8.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选文包含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9.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指导演员表演文中画线部分内容?请从道具使用和人物(哈姆莱特、王后)表现等方面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注]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①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②然不自能先人关破秦       意:料到。
③令将军与臣有              郤:同“隙”,隔阂、嫌怨。
④若人前为寿             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⑤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⑥稍其权             夺:剥夺。
⑦人臣之             分:区别。
则留             合:合并。
A.②③⑦⑥B.①③⑤⑥C.①⑤⑦⑧D.①④⑤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B.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C.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D.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12.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致歉,表示与项羽是同盟关系,无意与之争锋,项羽表现得毫无谋略,没有责怪刘邦,且立刻说出了告密人。
B.项羽的团队内部人心不齐,范增有谋且忠于项羽,但项羽却没有听从他的计谋,项伯有意袒护刘邦,竟然得到项羽的允许。
C.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太晚了。对于范增是否应在鸿门宴后离开的问题,苏轼则持否定态度。
D.苏轼认为项羽杀宋义,弑义帝,范增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自此,项羽开始怀疑范增,范增最终因项羽猜忌而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14.选文二中,苏轼是从什么角度论述范增离开项羽的时间的?请简要说明。
2022-03-2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联合体2021-2022年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注】①阁:搁,这里指勉强噙住眼泪。

15.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用以表明音乐的调式,《窦娥冤》中的“正宫”“滚绣球”等也是宫调名。
B.“咫尺”两句从时空角度入笔,写了近在咫尺的人即将远别,流露出别离时的悲伤之情,奠定全曲的感情基调。
C.“手执”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主人公举杯为离人饯行,眼含泪水的情状,将送别的情景具体化。
D.本曲语言平易,多用口语来表达离愁别绪,曲中生动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6.这首曲子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联合体2021-2022年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_____________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雷雨》以_____________的戏剧冲突来展现悲剧的进程,线索明暗交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静如止水的心理变化,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呈现出来。作者向读者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人世间爱情、亲情的苦涩酸甜,演绎了一段人生悲剧。一出人性悲剧。而这悲剧正是通过戏剧冲突来酿造和显现的。

一部好的剧作的主题思想要通过戏剧冲突来体现。要有_____________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和个性化的言语。其中,冲突是否合理,是否紧张有序往往是_____________着一部戏的精彩与否。矛盾冲突是刻画性格,增强戏剧感染力的有力手段,对于戏剧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潜伏       异彩纷呈       引人入胜       衡量
B.潜伏       五彩缤纷       目不暇接       衡量
C.潜入       异彩纷呈       目不暇接       权衡
D.潜入       五彩缤纷       引人入胜       权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过明暗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静如止水的心理变化,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呈现出来。
B.透过明暗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静如止水的心理变化,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
C.透过明暗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
D.透过明暗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呈现出来。
20.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022-04-04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联合体2021-2022年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31日,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皮影戏中富含冰雪运动项目特色的动作语言,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与冬奥盛会的双重魅力。,非遗文化与本届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惟妙惟肖的运动员形象,(     )。

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皮影戏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这种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冬奥村里文化中国的展示区域,老北京兔爷、京剧服饰等非遗技艺集体亮相,展示着多姿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装有福字、春联、灯笼的春节礼包送给各国运动员的不仅是幸福团圆、红红火火的祝福和善意,也传达着在不同文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期待。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B.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C.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D.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材料二: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材料三:在篆刻艺术的评论中,常有人提到古拙”“厚拙”“苍拙以及笨拙;也有人提到某人的作品奇巧、有巧思,或是过巧”“纤巧等,评述不一,各说纷纭。好的篆刻作品往往追求形拙而意巧,大巧若拙;勿为弱而巧,拙而笨、形巧而意拙。

材料四: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选自《庄子·养生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3-2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联合体2021-2022年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哈姆雷特》  戏剧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苏轼(1037-1101)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关汉卿(1220-1300)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