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6-06 8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写先秦哲学史,不啻于一趟中国哲学的寻根之旅。为了更顺利地完成这趟旅程,我们不妨找两块他山之石

第一块石头轴心时代理论。二战结束不久,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其所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雅思贝尔斯注意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巧合: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主轴,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历史事件:中国、印度、西方等这些互不知晓的地区,却不约而同地爆发了文明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引领着不同文明的突飞猛进。在轴心时代理论中,中国文明对应的正是先秦时期。具体来说,轴心时代的中国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稍感遗憾,我们无法通过轴心时代理论这块石头找到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第二块他山之石

第二块石头脱序理论。这一理论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提出的。涂尔干发现,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物质财富出现明显萎缩时,自杀率固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当社会获得重大进步,物质财富增涨显著时,自杀率竟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涂尔干敏锐地发现社会危机社会繁荣这两种看似相反的现象的共同之处,那就是社会的剧烈变化。涂尔干把它描述为脱序现象。

按照这一理论,在一定的秩序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大家对既有的价值和原则表示出必要的尊重。因此,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里,一些历经时间而沉淀下来的经验教训作为传统得到足够的尊重,即便是为了改变现状、出人头地所做的种种努力,也通常以遵循既有原则和规范作为前提。然而,在脱序状态下,人们的欲望、情感、行为、心态等等,一切都失控了。旧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被普遍否定或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未被普遍接受或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形成社会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

脱序理论正好可以被用来解释轴心时代的中国奇迹。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礼崩乐坏,原有的宗法秩序与社会规范遭遇挑战,频现危机,而新的社会秩序和规范尚未形成,整个社会呈现出脱序状态。时代危机刺痛了人们,同时也刺激思想家们反思本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对社会失范危机作出相应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其实起源于礼崩乐坏之后的社会失范危机。作为时代的发言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逐渐形成众多思想派别,演绎为精彩绝伦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叫的思想史诗。顺便说一句,中国思想史上还有两个时期,同样适用于脱序理论,一个是魏晋时期,一个是民国时期。

(摘编自秦平《中国哲学的故乡之旅》)

材料二:

雅斯贝尔斯将人类文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轴心时代、科技时代。在这四个文明发展的阶段之中,轴心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因为此,雅斯贝尔斯称之为突破期,而将这之前的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及其之后的科技时代统称为间歇期。前一个间歇期为轴心时代的突破集聚了必要的能量,轴心时代则为人类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树立了标准。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人类文明具有同步性,几乎是在同时,在中国、印度、中东以及希腊这一地理轴心上,在思想上出现了辉煌的成就。

尽管轴心时代并非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经历的阶段,但轴心时代的文化精神突破所奠定的人类精神根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体系框架,至今仍然是人类几个主要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和行为准则。雅斯贝尔斯强调:时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雅斯贝尔斯明确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方的文化,呼吁我们再也不能置伟大的亚洲世界于不顾,将其看作是处于永久停滞状态下的非历史性民族,要将中国和印度的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实现了突破,在精神上达到了跟西方一样的深度

雅斯贝尔斯对儒家学说非常感兴趣。在他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以作为其核心观念的哲学家,他希望不仅能够再次决定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还可以在一种真正的世界哲学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人类交往的特征。雅斯贝尔斯对中国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技术时代产生它自己的新的自由形式。

(摘编自何立波《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的历史构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写先秦哲学史并非易事,“轴心时代”理论和“脱序”理论可以为其提供帮助。
B.涂尔干发现,社会危机和社会繁荣致使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脱序”现象。
C.轴心时代之外,人类都处于间歇期,轴心时代既突破了之前的文明,又影响深远。
D.雅斯贝尔斯认为,“仁”曾决定中国文化的方向,也希望其对世界哲学发展做出贡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雅斯贝尔斯关注到先秦的思想盛况,但我们仍然无法借助他的“轴心时代”理论去探寻中国哲学的根源。
B.既然“脱序”理论可以解释“轴心时代”的中国“奇迹”,那么可推测,同处于“轴心时代”的地区都是动荡不安的。
C.在秩序井然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不会轻易自杀。社会脱序时,人们的“失控”也可能带来创造力。
D.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实现了突破,因而世界文明的中心不应该在欧洲,而应该在亚洲。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用于涂尔干“脱序”理论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的名士刘伶乖张放诞,大醉之后喜欢赤裸身体,随时带着一名扛着锹的仆人,说:“死便埋我。”
B.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开展“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等运动,社会风气迅速好转。
C.《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饱经科场打击,受尽了冷嘲热讽,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
D.2021年1月6日,在清点总统大选选举人票期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支持者暴力冲击国会。
4.五四时期,思想解放大潮汹涌澎湃,各种学说蜂拥而至,各式“主义”被竞相宣传。请用“脱序”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5.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轴心时代”中的“轴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晓声

春天来了。

春天,到底还是来了。

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

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

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一列晚点的列车突然提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宣布——我来了!

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

光字片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全是泥靴。

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

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

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泥泞,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者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回搬几块行不行?

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都那样,不是白垫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

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

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

郑娟说:都是新砖。

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

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块。

秉昆问放哪儿了。

郑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

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

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

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家是咱们家,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

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再骑自行车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做的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时说: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自然生气。

……

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

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

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

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

秉昆没好气地说:但我爸绝不会赞成你带着他的两个孙子干这种事!

(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年版)


[注]①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②共乐区光字片是小说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了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变暖,是造成泥泞的直接原因,这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展开。
B.郑娟认为政府铺的砖并没有计划收回,是公共服务的消耗,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砖”。
C.家里“不好闻的味儿”其实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砖这一行为令人厌恶。
D.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是因为手中正有别的事情在忙,却忽然被父亲强行打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插叙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泞的情节,既补充说明了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也说明了偷砖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B.从周秉昆和郑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艰苦朴素、诚实正直,他的为人也影响了周秉昆,成为家风的传承。
C.小说开头写春天到来的温暖美好,与下文的泥泞麻烦形成对比,寓意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困境之中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辉。
D.本文围绕偷砖这一生活化的小事件来构建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主人公正直诚信的品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了道义和担当。
8.郑娟在承认已把砖搬回家之前与周秉昆有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双方当时的心理。
9.茅盾文学奖在《人世间》的授奖辞中称赞作者梁晓声“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请根据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谈谈这一评价在文中的体现。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材料二: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若论阐发心性义理【注】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濂溪学案》)


【注】心性义理:属宋明理学范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B.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C.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D.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版,古代臣子上朝时所执的狭长木板,用来记事备忘。《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B.通判,官名,由北宋始置,辅佐州府长官处理粮运、水利、诉讼等政务,同时又负责监察州府长官。
C.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D.横渠,地名,因张载在此创办横渠书院而闻名。文中指张载,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初任分宁主簿时,久未决断的案件一经他审查,是非立判,人们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周敦颐虽然年轻却果断老练。
B.在面对残酷凶悍的官吏王逵时,周敦颐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争辩未果后,气愤地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终使对方醒悟并改判。
C.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期间,周敦颐对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瘴气弥漫之所、险峻遥远之地,也能够亲自巡视探察,做事不惮劳苦。
D.军事通判程珦知道周敦颐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他的学说上承接孔孟,下启学者,影响深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2)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14.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

【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瓯窭:狭小的高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
B.领联写农人有的编织竹画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
C.颈联的“更”字表明作者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
D.尾联“祷”字透出作者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1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日:“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26更新 | 24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