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7-24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文艺创作离不开历史,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的重要生长极。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行为。就此而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必修课,更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

历史是奔腾的长河,在历史学家笔下往往只展现其绵延、线性、理性的一面。尤其是经过时间过滤,文字留下的往往只是一种中性的概括。但事实上,历史不是抽象符号,具体到某一刻度内,它总是斑斓而丰富的。文艺是有温度的,文艺的温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个体、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观照之中。创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情感温度。文艺家触摸一段历史,就是去感知和呈现生命的温度,民胞物与精神是创作者穿行于历史时应具备的。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正是因为创作者对中华民族数万万同胞历史命运深刻关切,它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就是有温度的文艺,文艺也因此才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文艺创作可以虚构,这是创作基本常识,历史上众多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也都大量使用虚构和想象。没有虚构和想象,《三国演义》很难成为《三国演义》。在面对历史时,创作者的虚构和想象必须遵循历史法度的规约。这一法度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创作者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恰切平衡点。历史真实要求创作者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能完全抛开历史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艺术真实又赋予创作者一定虚构和想象的自由,两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背离历史本质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成为假借历史之名的冒牌货;没有艺术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失去艺术魅力,沦为扁平的历史流水账。历史题材创作中,“历史”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趣”,但厚重历史感及其带给人们的思考却越来越少,这样的历史题材创作难以行远,值得深思。

有历史学家提出“小历史”概念,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的历史,日常、生活层面的历史等。从文学艺术本质特征来讲,其具象化表现方式与小历史颇为契合。不过,小历史要写出历史大气象,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当前一些历史题材作品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点。本来是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在一些艺术家手中呈现出来的反而只是琐屑庸常一面。英雄固然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也需要柴米油盐,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不仅仅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超出常人的特殊品质和力量。这种品质和力量对应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整个国家和民族。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目及古今的视野,只有这样,历史在其手中才会被赋予厚重感,拿出的作品才会具备应有高度。

作家艺术家不一定都要成为史学家,但多读一点历史是必要的。对历史一无所知,或者历史知识支离破碎,正确历史观就无从树立。只有真正走进历史深处,了解历史的宏大和壮阔,才会从心底升腾起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摘编自张江《文艺创作要树立正确历史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成为所有文艺创作的主旨。
B.历史学家往往展现历史线性、理性、中性的一面,文艺家再现历史的方式与其不尽相同。
C.小历史要写出大气象,文艺创作者要关切个体、国家、民族历史命运,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
D.作家艺术家多读点历史,不仅是为了增加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培育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强调历史题材、历史语境、历史观念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阐明了文艺与历史的密切关系。
B.文章比较了历史著作与文艺创作的不同,借以突出作品温度和民胞物与精神对于文艺不可或缺的意义。
C.文章《三国演义》的例证,是为了证明作家只有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才能创作出经典。
D.文章指出英雄人物固然有其庸常的一面,但更具有超越庸常的特质与力量,体现了逻辑思维辩证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都是在一定历史语境下完成的,只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艺创作者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B.能表现某个历史刻度的丰富内容,呈现生命的温度,是《黄河大合唱》成为时代前进号角的重要原因。
C.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历史题材创作想要行远必须尊重敬畏历史,侧重历史真实。
D.文学艺术的具象化表现方式很适合“小历史”,但这类写作者只关注琐屑庸常,难以写出历史大气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第一节户外活动课开始了,校园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上课铃声和老师的哨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的嬉闹与欢笑。

在一个悬挂式爬梯前,4岁的小飞正在努力往上爬,他试了多次依然没有成功,便停下来观察着一旁的小伙伴如何一步步向上。有时候爬梯失去平衡,小飞的身子会跟着倾斜。

此时,他身旁的马雅萍老师并没有上前搀扶,“他们正在探索,我不能轻易打扰。”她轻声告诉记者。在这个全开放式的课堂上,地几乎不会主动开口指导孩子。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安吉县幼儿园的课堂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安吉游戏”的发起人、安言县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学琴回忆说。

老师们在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玩场景式游戏的过程中,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比如我说有客人来了,你们笑一笑,孩子就笑了。这看起来更像一种有着游戏外壳的任务,孩子的想象力被限制住了。”哪么对应的“真”游戏是什么?安吉的幼儿教师们发现,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还不行,他们决定打破游戏场景,走出课堂。

(摘编自陈宁、沈洁文章《安吉教育,魅力何在》)

材料二

幼儿的身心发展牲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他们必须在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真正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安吉游戏”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为幼儿充分感知、体验以及获得直接经验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成表现,深入解读其游成行为,分析幼儿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存在的疑问、困惑和关注的问题,是制定合理有就的教学活动目标的前提。

例如在“有趣的对称”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了解读,发现幼儿的对称搭建基本上都是在反复调整后出现的。可见,幼儿作品中的对称现象是幼儿无意行为的结果,他们虽然对对称有了大量的直接感知,但并没有形成概念,更没有将对称的方法运用到建构活动中。于是,在分析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学活动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享游戏经历,感知作品对称的特点,了解对称的概念。(2)学习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建构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摘编自章洁文章《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材料三

布达佩斯英国国际学校在开展安吉游戏后,发现冒险游戏对孩子有重要的作用。该校早期教育部门主任艾玛·皮克林分享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孩子刚入学时非常不适应,站在门口哭泣。两周后可以在游戏场玩,但是爬梯时很害怕。再后来可以在梯子上自由玩耍做各种尝试,他便越发喜欢挑战”。艾玛说:“安吉游戏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冒险无处不在,冒险是儿童自信和勇气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在冒险游戏中获得的能力让他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变化,“相反,剥夺儿童的冒险机会,儿童就可能失去掌控他们自己人生的能力”……尼古拉分享了在安吉户外游戏中的所见,他发现这里的孩子是一切的主导。例如一个孩子在园内闭着眼睛奔跑,没有成人干涉、阻止他,“他以自己的方式寻找从未有过的体验,感受自己身体的调整。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拥有的是自己的活动”。回到教室,由教师来组织孩子开展反思,教师会用一些工具,例如数字工具、图示工具等帮助孩子反思、思考,获得思维品质的发展。

(摘编自常晶文章《安吉游戏,世界的财富》)

4.下列关于安吉游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吉游戏特别强调儿童在自主游戏中的自由探索,教师不会轻易打断孩子们的体验过程。
B.安吉游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安吉幼儿教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观察、思考、研究的产物。
C.安吉游戏重视儿童自由尝试和体验,但同样没有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和引领作用。
D.安吉游戏中孩子是主导,因此安吉幼儿园里绝大部分活动以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的学习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游戏是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B.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是宝贵但无意识的,教师要尊重这些体验更要对其进行研究。
C.生活中冒险无处不在,如果没有安吉游戏提供的体验,儿童就可能失去掌控人生的能力。
D.安吉游戏给世界幼儿教育界带来的很多启发,是中国为世界幼儿教育提供的宝贵财富。
6.三则材料都记录了具体的游戏活动案例,记录这些案例分别有什么作用?三则材料在叙述上分别有何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三下枪声

海明威

尼克正在帐篷里脱衣服。他看见篝火在帐篷上投下他父亲和乔治叔叔的影子。他感到好生不安和羞愧,便尽快地脱下衣服,整整齐齐叠好。他感到羞愧是因为脱衣服使他想起了上一晚的事。整天来他都把这事抛置脑后了。他父亲和叔叔吃过晚饭就走了,带着盏篝灯过湖去钓鱼。他们把小船推下水之前,他父亲吩咐他,万一他们不在时出了什么紧急情况。他只要开三下枪,他们就马上赶回来。

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他听得见黑暗中的船桨声。他父亲在划桨,他叔叔坐在船尾拉饵钓鱼。他父亲把小船推下水时,他叔叔已经早拿着钓竿坐好了。尼克留神听他们在湖面上的动静,到再也听不见桨声才罢。

尼克一路穿过林子走回去,倒害怕起来了。夜间他对林子总不免有点害怕。他掀开帐篷门帘,脱了衣服,摸黑悄消钻进毯子里躺着。帐篷外的篝火烧剩一推木炭了。尼克躺着一动不动,想法入睡。到处都没动静。尼克感到只要能听到一声狐狸叫,或者猫头鹰啼啊什么的,就放心了。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明确的东西让他害怕。可是眼下他却大大害怕起来。蓦地他怕起死来了。

才两三个礼拜前,他们在家乡的教堂里,刚唱过一首赞关诗,“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他们唱这首赞美诗时尼克明白了自己总有一天必定会死。这使他感到非常难受。这是他头一回明白自己迟早难逃一死。那天晚上,他坐在过道夜明灯下看《鲁滨孙历险记》,想借此忘却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这一事实。保姆看见他在过道上,吓唬他说要是他不去睡觉,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了。他进房去睡了,但等保姆进了她自己的房间,他又出来,在过道夜明灯下看。

昨晚,他在帐篷里就有过同样的恐惧。他只是到了晚上才有这种恐惧。开头倒不算是恐惧,而更像是一种体会。但总是处在恐惧的边缘,而且一旦开了头,一下子就害怕起来。他只要心里真的一吓坏,就马上拿起枪,把枪口从帐篷口伸出去,开上三枪。枪杆朝他反冲得够呛。他听见枪子在林间摧枯拉朽,一掠而过。他只要一开了枪就没事了。他躺下来等他父亲回来,但他父亲和叔叔在湖对面还没吹灭篝灯,他就睡着了。

“这混小子,”他们往回划时,乔治叔叔说。“你干吗吩咐他叫我们回去啊?他没准儿被什么弄得大惊小怪了。”乔治叔叔是他父亲的弟弟,一个钓鱼迷。

“啊,得了,他还小呢。”他父亲说。

“这可不是带他跟我们一起到林子里来的理由啊。”

“我知道他胆子特小”他父亲说,“可我们在他那年龄胆子都小。”

“我真受不了他,”乔治说。“他鬼事情特多。”

“啊,得了,别提了。反正今后你钓鱼的机会多的是。”

他们走进帐篷,乔治叔叔拿手电直照着尼克的眼睛。

“怎么啦,尼克?”他父亲说。尼克在床上坐起身。

“听上去像是狐狸和狼的杂种,就在帐篷四下转悠,”尼克说,“有点儿像狐狸,但更像狼。”当天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既……又……”这词儿。

“他没准儿听到了猫头腐啼叫吧。”乔治权叔说。

早上,他父亲发现有两棵大树长得彼此靠拢,在风中会摩擦发抖。

“你看是这个声响吗,尼克?”他父亲问。

“兴许是吧。”尼克说。他不愿再想这事了。

“今后你在林子里可不要害怕了,尼克。没一样伤得了你。”

“连闪电也伤不了?”尼克问。

“对,连闪电也伤不了。碰上大雷雨就驰到空地上去。躲在山毛榉树下也行。它们从没挨过雷击。”

“从来没有?”尼克问。

“我从没听说过。”他父亲说。

“哎呀,听你说山毛榉树能行,我真高兴。”尼克说。

这会儿他又在帐篷里脱衣服了。虽然他没在看他们,可是他察觉到帐篷上有两个人影。随即他听到小船给拖上湖滩,两个人影便没了。

他听见父亲什么人在说话。可接下来他父亲大喝一声道,“穿上衣服,尼克。”他赶快穿好衣服。他父亲走进帐篷,在圆筒行李袋里面翻来找去。“穿上外衣,尼克。”他父亲说。

(节选自《尼克·亚当斯故事集》,陈良廷译)

7.下列对不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以各种方式渲染黑夜丛林的静谧,比如暗处的船桨声、连一声狐狸或是猫头鹰啼都听不到,为尼克的恐惧进行铺垫。
B.小说插叙部分交代了尼克在教堂的经历,说明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导致尼克恐惧的深层原因,这拓展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意蕴。
C.作者强调“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既……又……这词儿’”,这是在暗示尼克年纪还小,体现了海明威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
D.小说最后一段中,在第二天晚上临睡前尼克“听见父亲跟什么人在说话”,这一细节说明此次野营并非只有他们三人。
8.海明威的小说非常善于用精简凝练的对话展现人物灵魂。文中画线部分的对话就塑造了父亲和乔治叔叔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9.有评论者认为小说中的尼克是个“小小的硬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2020-11-02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百师联盟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
C.祔庙,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和每月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夷简一心为国,多有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理会,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为严办有声,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吕夷简应对圆融,但最终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