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新未来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9-29 2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年初,根据茅盾文学奖作品《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引发收视热潮。电视剧再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以及在时代变迁下普通人平凡朴素、充满着人间烟火的生活。电视剧、话剧的热播热演,也让业内人士重新审视作为影视改编母本文学的力量,尤其是严肃文学在表现时代变迁和民族心理方面的独特价值。

②翻开当代文艺发展史,严肃文学和其他文艺形式融汇而成的风景,可谓是璀璨夺目,蔚为大观。从改编自茅盾、鲁迅小说的电影《林家铺子》《伤逝》,到改编自路遥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严肃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在双向赋能、双向驱动中,构成了人们对中国文艺的美好记忆。

③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的快节奏、强情节、类型多样,以及无时无刻不在的爽点,瞬间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宠儿。而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另一边,严肃文学遭受冷遇,改编数量和传播热度急剧下降。近几年,只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装台》等少数几部作品激起了收视和口碑的浪花。究其原因,一方面,严肃文学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进,注重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铺陈渲染,注重语言文字的韵致美感,而缺少对故事、情节的强势快速推进。比如,小说《长恨歌》第一章就没有任何情节,全部在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上海的人情世故和地域风情,这是小说成功很重要的特色。影视改编主要汲取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重视叙事和情节,而语言本身很难被改编,甚至很难被转译。正如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柳德米拉·乌里兹卡娅所说,文学作品越出色,就越难找到相一致的电影语言来表达。另一方面,视觉时代更偏重快节奏、浅阅读,情节快速推进、故事线条清晰成为影视剧刚需,在视频平台,倍速观看已成为人们观剧标配,这是严肃文学无法满足的。网络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影视剧所需的各种故事和情节,或是惊险离奇,或是甜蜜美好,或是神话玄幻,或是权谋争斗,精彩纷呈,取之不尽,所以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也是你情我愿,正成磅礴之势。

④如果把影视剧比作一道美食大餐的话,我们既需要清凉可口、沁人心脾的开胃小菜,也需要精心选材、用心烹饪的主菜大餐,尤其后者更能满足我们对食物的口腹之欲,以及对美食的品位追求。严肃文学是贴着大地和人民创作的,更接近生活的真实,并且经过作家的观察、思考、萃取、艺术加工,最能体现历史的经络、民族的命运和心灵的蝶变。经由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由此有了精神的宽度、灵魂的底色和史诗的纵深。在《白鹿原》中,我们通过两大家族的兴衰沉浮,洞察民族的历史命运,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平凡的世界》中,通过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抉择,体味时代变迁下人的命运的起伏变动;在《装台》中,通过小人物的生活镜头,捕捉日常烟火中的人性之光。

⑤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曾指出,我们的影视剧最缺的倒不是技术,也不是教人在现场傻乐,也不是好莱坞式的大场景,更不是‘堕落又光彩夺目,野蛮又魅力非常’的娱乐至死,而是人性的深度和哲思的力量。当今,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史诗性的影视剧,而文质兼美、炽烈凝重的严肃文学作品,可以为影视剧创作注入史诗气质。我们期待有更多像《人世间》这样的史诗剧目不断涌现!

(摘编自刘江伟《严肃文学为影视剧创作注入史诗气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的语言很难被改编、转译是导致严肃文学影视化改编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
B.《白鹿原》等经由严肃文学改编的优秀影视剧,具有史诗的纵深、精神的宽度等特质。
C.作家要有正确的创作观,不能无视人民的真实生活,要把他们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D.作者指出,我们的影视剧不缺少好莱坞式的大场景,而是缺少人性的深度和哲思的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从同名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这一现象入手,并略作分析,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将影视剧比作美食大餐,把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比作其中的主菜大餐。
C.文章第②③段列举多部改编自名家名作的影视剧,阐明严肃文学改编数量、传播热度急剧下降。
D.第③段列举了网络文学的特点,意在证明在文学影视化改编上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严肃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肃文学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进,注重人物所处环境的铺陈渲染等,因而无法对故事、情节进行强势快速的推进。
B.严肃文学在表现时代变迁和民族心理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其作为影视改编的母本文学比网络文学有优势。
C.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严肃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双向赋能、双向驱动,成就卓著;当今,我们仍然需要史诗性的影视剧。
D.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宠儿,既得益于快节奏、强情节、类型多等特点,也与视觉时代人们观剧习惯的改变有关。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物安全法是国家为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转型背景下,生物武器传统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入侵等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与生物科技的两用性、网络生物安全等非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交织,与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融合,引发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问题,深刻影响国家发展和国际格局。

新型两用生物技术误用、滥用和谬用,对生物安全监管构成重大挑战;有些科研单位的生物实验室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在利用基因操作、人工合成微生物等现代生物技术,使微生物获得毒性、增强耐药性、改变感染途径等实验过程中,一旦操作人员不慎,极易导致操作人员感染甚至病毒外泄,造成安全威胁;个别国外制药企业以临床试验名义收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用于进行与药物临床试验无关的商业开发活动,威胁国家生物安全;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威胁,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摘编自孙佑海《生物安全法:国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

材料二:

21世纪的人们追求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努力使人的安全至上的理念成为国际上的主流思想。从理论层次上看,新安全范式提出的人类安全观理念正成为不少学者进行生物安全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就生物安全而言,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说到底是因为以自然的传染病威胁和恶意的生物恐怖主义威胁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安全问题的直接承担者或受害者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个人,个人成为安全的主体。

(摘编自周媛媛《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生物安全》)

材料三:

目前,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也包括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广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这里,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二是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三是生物技术。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管理关系国家的重大利益,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生物安全主管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摘编自陈颖健《生物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材料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通过定期跟踪分析相关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生物安全中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风险防控、监管执法等方面的能力情况及面临的挑战,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与生物安全有关的问题,必须依靠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进行多次讨论才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维护生物安全的职责履行情况也必须,依靠相关领域的专家力量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摘编自李厚喜《基于生物安全视角拓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初步探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证生物安全,要做到有法可依,要科学制定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生态风险的法律规范。
B.个人会面临不同的生物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
C.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两者都涉及到了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
D.跟踪分析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生物安全中的能力情况可消除生物安全隐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虽然原因甚多且复杂,但“人”仍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B.不少学者选择“人类安全观”的理念作为生物安全研究的一个出发点,符合国际主流思想。
C.生物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可以首先从某一领域施行。
D.对领导干部维护生物安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专家。
6.大力抓好生物安全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谁

程多宝

1934年的秋冬,蒋介石企图利用湘江天险和40万大军,把离开中央苏区的8万多红军消灭在湘江一带。面对上级下达的阻击追敌,掩护红八军团顺利渡过苏江、泡江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你丝毫没有退缩:人在阵地在!坚决完成任务!

时间如此紧迫,军情十万火急,你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为了革命事业慷慨赴死,在所不惜……

你醒了,如此艰难,如此疼痛。

艰难地睁开眼睛,朦胧间你看到的是,那一丛丛干枯的树梢在弥漫的枪声中渐渐地往后躲闪。如果没了剥削与压迫,这世上该是多么美好!可是……你的身子几乎不能动弹,搭在几名国民党士兵肩膀上的那副担架,如一条破船般颠簸前行,时不时地给你来一个趔趄似的摇晃。

你猛地想起来了,这天是19341218日。就在几天前,你率领的一支所剩无几的队伍好不容易突破重围,又一次遭到国民党地方部队的暗算。精疲力竭的你组织队伍绝地反击,却因被罪恶的子弹击中腹部而昏迷。醒来后,你知道自己不幸成了俘虏。

堂堂红三十四师师长,怎能成为敌人的阶下囚?你想挣扎,你想反抗,你想与敌人同归于尽,你却一样也做不到。遍体鳞伤的你动弹不得,腹部的致命重伤让你只能任人摆布,好在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犹在耳畔。

一阵阵疼痛袭来,你又一次昏死过去。

这一路走来,29岁的你正青春蓬勃啊!自从信仰共产主义之后,你的人生如凤凰涅槃般灿烂辉煌:20岁入党,22岁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来又参加了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战斗,从一个为队伍送菜的菜农,成长为一心为穷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红三十四师师长。

历史不会忘记,19341126日拂晓,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打响了。突破敌人在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湘江沿岸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成为中国革命必须闯过的危急存亡关头。1127日,你率领红三十四师在广西灌阳的水车至文市一线布置防御工事,阻击尾追之敌,保证全军西渡湘江。鉴于任务之艰巨、责任之光荣,组织最终选择了你率部担任全军后卫:若是不幸被敌人截断,可返回湘江,在当地发展游击战斗。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你深知,阻击敌军就是为中国革命争取时间。轰炸机如蝗虫飞舞,阵地被炮群一寸寸炸毁,衣服与肉体被弹片撕裂,连续几场白刃格斗不分昼夜……你的红三十四师处在湘军、桂军、中央军三路包围之下,尽管6000多人经过一次次恶战只剩下几百名将士,却像钉子般用血肉筑成钢铁阵地,整整阻击敌人四个昼夜。

1130日清晨,你接到红军主力已顺利渡过湘江的消息,决定率部撤退之时,却发现已深陷敌人的包围圈……

西渡之路何其艰难,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你却因为腹部中弹,一大堆肠子溢出腹腔……

那种疼痛,刻骨铭心!要么疼得昏死过去,要么痛得撕裂醒来。

伴随那种没完没了的颠簸,以及刀割锯截般的疼痛,你的身体仿佛被拦腰截成两段。你咬紧牙关,硬是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你勉强睁开眼睛,看到树梢间几只惊恐的鸟儿没命地躲闪;耳中听到敌人一路放肆的狂笑,他们要押着你去领赏钱……

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威逼利诱倒不可怕,不能成为敌人反动宣传的筹码,更不能给党组织以后的营救增添困难——眼下,只有趁敌人松懈之时自我了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除了意识上是清醒的,你已经没有一点气力以身许国。连日的饥饿早已让你疲惫不堪,身负重伤特别是腹部中弹之后,因为流血与感染,流出体外的肠子一时难以复位……

电光石火般的一个闪念,你想到了疼痛的核心所在——这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肠子。人之发肤,受之父母。虽然父母的养育之情恩重如山,但是想到一代代劳苦大众只能在三座大山面前受剥削、受压迫,想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四万万中国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一瞬间,你决定了一生的去留。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把双手伸进腹部的伤口深处,一下,又一下……你仿佛成了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使尽全身残存的气力,终于生生地绞断了自己的肠子,当场壮烈牺牲。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牙齿早已咬破了嘴唇。

在你灵魂飞天之后,那些抬着你领赏的愿望落空的敌人,一个个惊慌失措,有人对着你冷却的躯体肃然起敬:中国工农红军,这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有人说,牺牲之后的你,化作了一只鲲鹏,一路追寻着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你当时可能还不知道,你们这支队伍这么一走啊,有个外国记者还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地球上的红飘带。

又有人说,早些时候,你的名字叫陈树春,因为有了革命理想,最后改名为陈树湘。

长征路上,不知出现过多少个你。

你究竟是谁?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最后引用歌词呼应了标题“你是谁”之问,拓展小说的意蕴,给读者以回味想象的空间,可谓一石三鸟。
B.小说在按时间顺序叙述“你”的故事的过程中,穿插叙述“你”的“过往”,使小说曲折有致,又头绪清楚。
C.小说中画横线的部分将笔触指向“你”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你”面对伤痛、亲情、信念、生死时的毅然抉择。
D.小说语言古朴典雅,多处引用增加了小说的底蕴;牺牲之后,你化作了一只鲲鹏的传说,平添小说传奇色彩。
8.这篇小说以第二人称作为叙述角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9.小说标题“你是谁”,请结合小说内容,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并简要说明“你”的形象特征。
2022-09-27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曾子衣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左儒友于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弗许也,王曰:别君而友,斯汝也。左儒对曰:臣闻之,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率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而言则死。左儒对曰: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过,以死杜伯之无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见识焉,今君难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厉附曰:始我以为君不吾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遂往死之。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B.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C.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D.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匪石”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B.“曾子衣弊衣以耕”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C.“别君而异友”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异”字含义相同。
D.“是果不知我也”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过陈西门而“不轼”修城的“降民”,面对学生子路的质疑,孔子以他们“不智”“不忠”“不廉”解释自己“不为轼”的原因。
B.曾参无求于鲁君,鲁君却赐给他土地,曾参最终没有接受,此举得到孔子的肯定,因为在孔子看来,曾子能够坚守气节与人格。
C.面对周宣王发出的“不易而言则死”的死亡威胁,左儒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后死去,固然是为“明君之过”,更是看重友情。
D.朱厉附的朋友大为不解,认为朱厉附的举动没有必要。对此,朱厉附直言自己的举动是为了唤醒天下那些不了解大臣的国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注】①寰瀛:天下;全世界。②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③秋澄:秋日天空清澈明亮。④晶英:耀人的光芒。⑤翛(xiāo)然:无拘无束貌;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点明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八月十五日欣赏中秋夜月的美景。
B.首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上天用中秋的皎洁月光浣洗整个尘世,形象而生动。
C.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意象独特,意境非常开阔。
D.颈联以星辰反衬月光,“让”字如神来之笔,点出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
15.本诗尾联与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蕴含哲理,但蕴含的哲理及表现手法并不相同。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诗文中常出现水的形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飞瀑,冲击山崖,更显蜀道之艰险。
(2)通过古人的作品,现代人可以了解古人的服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精神相通,情思相融。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的徐州,春正发生。此时,徐州人心中最美的路就是湖东路。它位于云龙湖畔,云龙山下,可谓。路两侧,万株杏花,悄然开放。一阵风吹来,一些花落在湖里,本来被柳抚绿的水,又多了点点胭红。天上飘着云和鸟,有时鸟会陡然回转,离开那些无序的云。更大的鸟从水边的草中弹出,像白色的飞碟。想起苏轼在徐州写的《放鹤亭记》,感觉那许是鹤。湿湿的空气中,有一股泥土的味道。偶尔有笑声,这里那里地溅出,随即又停了,制造出更加的纯粹与宁静。

随处地走,总觉得有一双手,在悄悄擦拭着徐州,打磨着徐州,装扮着徐州,使徐州成了一个让人的地方。徐州的徐是舒缓的徐、悠扬的徐,徐州是徐徐的山水环绕的州。林子里传来的唱腔,过去看,唱的、听的都迷醉其中。来到湖边,到处是自在的人,有的借扁舟徜徉碧蓝,有的随一纸鸢在长堤上奔跑,还有一些穿着婚纱这里那里地拍照。笑语欢声,直连向那极尽绚烂的山峦。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悄悄擦拭打磨、装扮着徐州”,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几年来,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又被列入了减肥禁区。不吃碳水化合物?低碳水或无碳水饮食,可能确实对减少热量摄入有帮助,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不一定是好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具有放松和冷静功能的血清素。血清素的多少与大脑中的色氨酸有关。只有当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时,胰腺才会生产较多的胰岛素,帮助色氨酸尽可能多地进入大脑,。无碳水化合物的极端饮食,可能会因为低水平的血清素而导致焦虑、失眠和特别想吃碳水化合物的冲动。

现在信息流庞大、观点很多,我们的知识储备却很难与时俱进,因此很容易被信息流牵着鼻子走,形成类似的公众认知误区。有人认为,既然,那么我直接吃多巴胺是不是就会快乐呢?能不能像是打胰岛素那样,按需供应快乐呢?因为你如果掌握了多巴胺其实不等于快乐,不平衡的多巴胺会导致上瘾基本的这些知识,所以,就会明白这样的问题从方向上就有问题。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对一个领域有了基本的认识,才会知道一个问题的边界,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这也是科普作品的独特魅力,即不输出观点,只传播知识。至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合理性有个基本的判断。这一点,大概对普通读者更实际,也更有价值。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文中加点的词“边界”加了引号,既表示特殊含义,也有强调的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713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程昕在公交车徒手制止并控制小偷的视频走红网络。面对小偷的威胁,程昕霸气回怼:我是警察,不怕你记!对此程昕回应:这么做是出于预备警官的责任感。

材料二: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群年轻的姑娘。她们志愿成为戍边女兵,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国土。艰苦的环境,没有打倒她们的意志;踩着泥泞的山地,越过荒芜的树丛,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践行军人的使命。

面对艰苦的戍边生活,21岁女兵沈艳说:我觉得我现在变了……感觉来这里什么苦都吃过了,挺磨砺人的。被问及可能的牺牲,19岁的郑仪璠说:来此之前,我就抱着最坏的打算……就算我死了,也不用担心我;时间长了,把我忘了就行了。

看着女兵们略显稚嫩的脸庞以及她们保家卫国的坚定誓言,网友们纷纷破防都是些20岁左右的姑娘,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祖国和人民怎么会忘记你啊!”“你家不止你一个,但世上只有一个你。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青春与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议论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刘禹锡(772-842)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19-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