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末 2023-02-16 3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儒教和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真正区别在于一个是个人的信仰,或者可称为教会信仰,而另一个是社会信仰,或者可称为国家信仰。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

在欧洲,政治是一门科学,但在中国,从孔子时代开始,政治就是一种宗教。孔子在《春秋》这本书里,讲述了这种国家信仰。孔子把这本书命名为《春秋》,是因为书的目标是给出支配兴衰——国家的春天和秋天——的真正的道德原因。在这本书里孔子给出了社会和文明的错乱颓败状态的历史概要,回溯了整个社会和文明的错乱颓败状态下的困苦和不幸,指出其真正原因在于事实上人们没有真正的国家观念;没有他们对国家、对国家元首、对他们的统治者和君主的责任的真正性质的正确观念。

在这本书里,孔子教导说,如同在人类社会中人的所有普通关系和行为,除了利益和恐惧的基础动机之外,还有一种影响他们行为的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一种高于所有利益和恐惧顾虑的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这种动机就是责任;因此在所有人类社会的这一重要关系中,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与国家或民族的首领之间的关系中,也有责任这种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来影响和鼓舞他们的行为。那么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国家或者民族的首领,这一责任的理性基础是什么呢?在孔子时代之前的封建时代,由于半家族的社会秩序和政府形式,国家或多或少是一个家庭,人们并不特别感到他们对于国家首领的责任需要一个非常清楚和坚实的基础,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宗族或者家庭的成员,血缘纽带或者天生感情已经通过某种方式把他们和国家首领,也是他们宗族或家庭的高级成员,绑在一起。如我说过的那样,但在孔子时代,封建时代已经走到尽头;那时国家已经远非家庭可以比拟,那时国家的公民不再是组成一个宗族或家庭的成员。因此,这就需要为国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他们的统治者或君主的责任找一个新的、清楚的、理性的、坚实的基础。孔子在荣誉这个词里为这个责任找到了新基础。

孔子讲述他的国家信仰的四个字是“名分大义”。我把他们翻译为荣誉和责任的重大原则。事实上,孔子教导的哲学和道德的整个体系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君子的律法。孔子把君子的律法写作成文并发展成为宗教——国家宗教。这种国家宗教的信仰第一条款就是名分大义——荣誉和责任的原则——它也可以称为:荣誉的法典。

在这一国家信仰里,不但国家,而且所有社会和文明的唯一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的基础就是这一君子的律法、人的荣誉感。没有人的荣誉感,所有社会和文明会立即崩溃而无法存在。

(摘选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化中,作为一种社会学说,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仍然是具有自己的独立性的,这种独立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基本社会模式的独立性上。它为人类建立的基本社会模式不同于西方民主社会的社会模式,也不同于西方专制主义社会的社会模式,甚至也不同于西方社会主义者在自己的学说中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它有仅仅属于自己的对于社会及其社会关系的理解形式和处理形式,有自己独立的社会模式。它的社会模式是在当时“家”、“国”同构的社会存在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武王克殷之后的周王朝是通过分封诸侯的形式建立起自己的整个国家的,得到分封的是其亲属和作为亲属对待的有功的大臣。这个“国”本身就是以一个“家”的形式存在的。直至现在,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和“家”还是作为一种同构关系来理解、来接受的。在我们的观念中,“国”就是一个大“家”,“家”就是一个小“国”,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几乎全部可以用家庭内部的血缘亲情关系来理解、来思考、来表现,反之亦然。实际上,这仍是儒家文化给我们建立起的社会观念。这种“国”与“家”的模式,不仅仅是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更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家”完全被包含在“国”之内,“国”外无“家”。“国”外的“家”不是我们的“家”,而“家”则是“国”的组成部分。“国”是由一个个“家”组成的,“家”外无“国”,少一个“家”,“国”就受一点损害,当所有的“家”都脱离了“国”,“国”就不存在了。“家”和“国”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有繁简的差别,没有本质的不同。“家”就是“国”的一种简化形式。这就为孔子建立自己的社会学说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他是从分析、理解“家”的关系而分析、理解整个社会的关系的。正是在这种“家”、“国”同构的关系模式中,儒家文化建立起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学说,并且持续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

(摘选自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欧洲意义上的宗教不同,将儒教作为一种社会和国家层面的信仰,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贡献。
B.在《春秋》这部书里,孔子分析了社会和文明错乱颓败状态的历史概要,指出其形成的原因是人们没有真正的国家观念。
C.孔子之前的时代,由血缘或感情纽带而形成的家族关系,使人们不能特别感受到他们对于国家首领责任的清楚而坚实的基础。
D.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基于武王克殷后所形成的“家”、“国”同构的社会存在形式,其基本社会模式具有独立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把这本书的名字命名为《春秋》可以看出,他不但依此讲述国家信仰,还对这本书寄寓了支配国家兴衰的历史使命。
B.从《春秋》这本书来看,忠君思想是一种高于所有利益和恐惧顾虑等基础动机,进而左右人类行为的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
C.当封建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国家的公民不再是组成一个宗族或家庭的成员,这时孔子为臣民对君主的责任找到了新的基础。
D.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文化给我们建立起的“社会观念”与材料一中辜鸿铭把儒家思想看成是“社会信仰”,其内涵是相同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曾说“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请结合“差序格局”的相关理论,简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立论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光似水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纳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赫纳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放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备,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位子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两寻(约5.33米)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旧楼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整个城市,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就提出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爸爸说等回到卡塔赫纳就买,可是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这表明兄弟俩“执拗”的性格特点。
B.兄弟俩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表明他们天真顽皮,富有想象力。
C.因为父母的严厉,导致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渴望摆脱束缚,才发生因迷乱而淹没的悲剧。
D.小说中托托和乔尔兄弟俩既天真顽皮又好学进取,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拜三”隐喻一个摆脱一切世俗束缚与标准的自由时空,这段时间刚好是父母亲为了给孩子自由而去看电影的时间。
B.小说中“礼拜三”“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下一个礼拜三”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叙事的,这样就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发展脉络清晰。
C.小说用重复轮回的时间设置形成一个循环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与神秘感。
D.小说虽然是魔幻小说,但是依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很多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8.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9.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注】①元元:平民百姓。②顺权:顺应形势。③离:经历。④嚣嚣:怨恨愁苦的样子。⑤缟素:丧服。文中指秦二世为始皇帝服丧。⑥收孥:指一人犯法,妻子儿女连坐,没收为官家奴婢。⑦塞:满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B.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C.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D.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B.士民罢弊的“罢弊”与《过秦论(上)》“率疲弊之卒”的“疲弊”含义相同。“罢”通“疲”。
C.王天下的“王”意为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而不王者”的“王”含义相同。
D.利裋褐的“利”意为有利,与《兼爱》中“故攻异国以利其国”的“利”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古以来很久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帝王,周王室和春秋五霸的势力又相继衰弱,秦国的统一上承天道,下顺民意。
B.秦王只想施展一己的智慧,抛弃仁政王道,禁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C.假如秦二世能够顺着商、周的道路,制定御敌之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D.文章指出秦两代君主在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过失,以及他们应该却没有施行的正确做法,意在警示汉朝统治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14.贾谊在《过秦论(上)》最后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本篇是从哪些方面劝诫秦二世实施“仁义”的?请简要概括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贫甚戏书

陆游

阿堵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

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只暂朱。

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

[注]①阿堵:《世说新语》载,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而称之为“阿堵物”。②首蓿:草本植物。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古代衣服上经常绣刻其像。杜甫有诗“天吴及紫风,颠倒在短褐”。③赋两都:东汉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标题内涵丰富:“岁暮”表示时间,“贫甚”点出所写内容,“戏书”表明态度。
B.首联说诗人自己知道钱财是没办法呼叫来的,闭门不出、忍受贫寒,倒也不失为良策。
C.颔联上句写诗人冻得发抖,蜷缩着身子去烤火;下句写诗人酒后脸上才出现一点微红。
D.颈联写衣食,因为贫穷只能以苜蓿为食,而衣衫因为破旧颠倒了绣在其中的水神图案。
16.诗的尾联两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