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3-08-19 5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东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以“仁”为内核的价值取向,以“忠”为标志的爱国情怀,以“义”为特征的做人品格,积淀形成了山东人民敦厚纯朴、忠诚团结、坚忍不拔、勤劳勇敢的鲜明个性和精神品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立足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熔铸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沂蒙精神。

一方面,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另一方面,孟子“政在得民”的“仁政”学说,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都把“民本”作为治政的重要理念。这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统一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和革命实践;党为民爱民,人民爱党爱军,共同演绎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利益羁绊。沂蒙精神所展示的正是家国关系的双向统一和高度融合,所诠释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的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所彰显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沂蒙精神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忠”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理念,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继承发展了传统文化“忠”的理念,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忠诚观,强调要“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忠”,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忠”,体现的是党心民心的高度融合统一。在沂蒙根据地,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惧牺牲、英勇奋斗,团结带领根据地人民开展减租减息、土地还家、发展生产、民主政治、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彰显了“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怀和责任担当。面对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山东军民不讲价钱、不讲条件,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彰显了“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和组织观念。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人民高度契合,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是沂蒙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观的生动诠释,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沂蒙精神所展现的共产党人的忠诚观,念古而不拟古,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忠”的价值理念的超越升华和创新发展。

(摘编自赵准《从精神源头和文化根脉理解沂蒙精神》)

材料二:

由民族歌剧《沂蒙山》改编的歌剧电影《沂蒙山》,呈现出从舞台艺术到电影艺术跨媒介改编后崭新的美学特色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王丽达饰演的女主海棠,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其间先后经历了新婚、虽不舍但依然深明大义送丈夫参军、义无反顾承担夏荷托孤重任、为掩护夏荷遗孤沂蒙只好牺牲自己亲骨肉、最后得知丈夫早已牺牲的噩耗等跌宕起伏的剧情,内心世界可谓千回百转、九曲回肠,这样一位敢爱敢恨、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形象的成功塑造,除了得益于主演王丽达炉火纯青的演技与唱功以外,电影化叙事更可谓功不可没。不管是得知丈夫要参军时那一份担忧与不舍,还是在夏荷托孤时那份悲痛与无奈,抑或是思念丈夫时那份深情与柔情,还是以牺牲儿子来换取沂蒙的安全时那份痛苦与决绝,或者是得知丈夫牺牲后的那份悲壮与坚毅,都在近景、特写等景致下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呈现,取得了远比单一视点、单一景别的舞台艺术更好的艺术效果。

马尔丹曾说:“特写是电影具有的最奥妙的独特表现之一。”“最能有力地展示一部影片的心理和戏剧含义的是人脸的特写镜头,而这种镜头也是电影最基本的、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体现。”而歌剧电影《沂蒙山》正是借助各种景致尤其是特写景致的使用,不仅打破了舞台艺术视点和景致的单一性、局限性,且极大参与了叙事,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立体,有利于主题的传达和深化。

歌剧《沂蒙山》体量大、题材厚重、事件复杂,较之其他歌剧,其戏剧空间已经非常丰富复杂,巨大的山体舞美设计在六幕戏中有着三十六次的不同旋转,转换多、频率快,在同类歌剧中已实属翘楚。但该歌剧经过跨媒介改编为歌剧电影后,导演更是充分借助推、拉、摇、移、跟等运动镜头与多样化剪辑手段营造出更为复杂的立体银幕时空,极大拓展了歌剧艺术原本有些单一、僵化、封闭的戏剧空间,呈现出立体多样的戏剧环境和密不透风的戏剧节奏,让剧情更加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说:“电影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发声语言联结成统一的整体。”苏联电影理论家弗雷里赫也认为:“现代电影艺术的本性归根结底决定于画面同有声语言综合的结果。”而电影和歌剧同属于综合艺术,都呈现出文学与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联姻后的艺术效果,歌剧电影《沂蒙山》更是实现了叙事、表演、音乐艺术与电影的完美融合。

《沂蒙山》是地道的原创民族歌剧,歌剧的核心是音乐,这部歌剧的音乐拥有独特的气质,作曲家栾凯将古典西洋乐、当代流行音乐、中国戏曲和山东民间小调的元素完美融合,大气、抒情、浪漫,同时洋气中又透着山东味。

(摘编自刘强《跨媒介改编视域下歌剧电影〈沂蒙山〉的美学特色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文化在山东影响深远,“仁”“忠”“义”积淀形成了山东人民敦厚纯朴、忠诚团结等鲜明的个性和精神品质。
B.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熔铸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沂蒙精神,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
C.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因此孟子提出了“政在得民”的“仁政”学说,荀子有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
D.马尔丹认为,人脸的特写镜头是展现一部电影的心理和戏剧含义最为有力的手段,也是电影最有价值的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利益羁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B.王丽达成功塑造了一位敢爱敢恨、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形象,这与其炉火纯青的演技和唱功密切相关。
C.党在沂蒙根据地彰显了“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怀和责任担当,山东军民彰显了“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和组织观念。
D.爱森斯坦和弗雷里赫都认为,电影是用声音解说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等画面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战争年代,党政军民团结互助、水乳交融的大爱情怀,在“沂蒙红嫂”这一女性群体身上展现到了极致。
B.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从小地摊起步,历经市场变迁,借助“电商”和“一带一路”这双腾飞的翅膀,从容走向国际化。
C.沂蒙人民的战疫实践表明,沂蒙精神早已深埋在每个临沂人心中,已成为抗疫歼灭战中的制胜“法宝”。
D.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意识,沂蒙精神就是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发育的。
4.沂蒙精神是有精神源头和文化根脉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5.作为跨媒介改编的成功之作,歌剧电影《沂蒙山》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封锁线

茅盾

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要塞。

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堞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

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们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脱节,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就多了。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双方都半懂不懂地攀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

一个年青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什么来。

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闲,可是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

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两道封锁线。

“是不是你送我们去?”

“现在还没晓得。”

“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

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

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

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

……

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

“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

他笑嘻嘻点着头。

“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

他很快的说着客家话。

“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

“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

“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

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

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

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的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一种威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次,于是又上路了。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林,又走过一大片旷野,猛看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冈。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客人们跟着,不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路,“这该就是所谓封锁线罢?”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

“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

“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情又紧张起来了。可是不慌。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整然是行军的姿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

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瞭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

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队员聚在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这回是在平坦的旷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

“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

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的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

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瞭望哨。

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笑。

“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是不可少的。”

(写于1942年11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客人所谈及的“秩序”“调度”等相关细节,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的沉着。
B.本文善设悬念,五名客人身份不明,去向不明,得到护送,激发读者的思考与想象。
C.本文主要从客人的视角来描写革命战士们过封锁线时的语言、动作,小说真实可信。
D.“队伍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用比喻手法,突出队伍行进迅速与敏捷。
7.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孩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担任不同的工作,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
B.大孩子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突出了众志成城,共同反击外敌入侵的主题。
C.开头擦步枪的是这个大孩子,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合。
D.他和《百合花》的小通讯员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
8.文中没有写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但笼罩着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的逐步强化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9.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过封锁线》如同《荷花淀》,小说也没有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过封锁线》塑造了哪些革命者?请结合文本分别赏析革命者群像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谷知诎强国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谓其耦曰:“吾将入见于王。”其耦曰:“以身乎?吾闻之,说人主者,皆闲暇之人也,然且至而死矣,今子特草茅之人耳。”诸御己曰:“若与子同耕则比力也,至于说人主不与子比智矣。”其耕而入见庄王。庄王谓之曰:“诸御己来,汝将谏邪?”诸御己曰:“君有义之用,有法之行。且己闻之,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君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民之衅咎,血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顾臣愚,闻昔者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莱不用子猛而齐并之,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秦人不用蹇叔之言而秦国危,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此三天子,六诸侯,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遂而出。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反矣,吾将用子之谏。先日说寡人者,其说也不足以动寡人之心,又危加诸寡人,故皆至而死;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明日令曰:“有能入谏者,吾将与为兄弟。”遂解层台而罢民,楚人歌之曰:“薪乎菜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菜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节选自《说苑·正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B.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C.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D.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谷”的本义是不结果实的意思,后引申为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B.“委其耕”与“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中的“委”意思相同。
C.“窃”的本义是偷,文中指私下、私自,是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的谦辞。
D.“遂趋而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建筑高层楼台,参建楼台的百姓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石头和泥土,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回家,这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在劝谏楚庄王停止建筑高层楼台的七十二个大臣都被处死的情况下,诸御己不顾同伴的劝阻,毅然放下农活,胸有成竹地去游说。
C.楚庄王被诸御己的言论打动,不仅听取了他的谏言,停建高台,免除百姓的劳役,还下达了要和入宫劝谏的人结为兄弟的命令。
D.楚国人把诸御己比喻成柴草,并写成歌谣,来表达对诸御己的歌颂和感激,说如果没有他,他们就没有后代,村庄也没有人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衅咎,血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
(2)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
14.诸御己的进谏为什么能够被楚庄王接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贫甚戏书

陆游

阿堵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

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只暂朱。

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

[注]①阿堵:《世说新语》载,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而称之为“阿堵物”。②首蓿:草本植物。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古代衣服上经常绣刻其像。杜甫有诗“天吴及紫风,颠倒在短褐”。③赋两都:东汉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标题内涵丰富:“岁暮”表示时间,“贫甚”点出所写内容,“戏书”表明态度。
B.首联说诗人自己知道钱财是没办法呼叫来的,闭门不出、忍受贫寒,倒也不失为良策。
C.颔联上句写诗人冻得发抖,蜷缩着身子去烤火;下句写诗人酒后脸上才出现一点微红。
D.颈联写衣食,因为贫穷只能以苜蓿为食,而衣衫因为破旧颠倒了绣在其中的水神图案。
16.诗的尾联两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完成下列古诗文默写。
(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

媒体用奥运圣火再次闪烁北京的精彩瞬间、中国航天员结束“太空出差”返回地球的激动场景等组成的海报,将过去一年人们的共同奋斗和拼搏铭刻在时间深处,定格为集体记忆。

走进充满希望的2023年,每个人都将      ①      ,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果你是耕耘不辍的农民,可以辛勤播种,保障粮食安全;如果你是      ②       的工人,可以追求卓越,争做大国工匠;如果你是奋勇争先的企业家,可以抢抓机遇,引领市场潮流;如果你是矢志创新的科研人员,可以潜心钻研,实现科技跨越……可见,国家发展已为每个人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提供了      ③      的舞台,而每个人砥砺前行的奋斗、昂扬奋发的进取,又汇聚成时代洪流,推动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站在岁序更替的节点,让我们继续努力,在奋斗中定义未来,在拼搏中书写精彩,在人类的伟大时间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18.请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界中有超过200种真菌会使用特殊的菌丝来捕获线虫。线虫捕食菌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能产生菌丝作为捕食线虫的陷阱。虽说它的菌丝分化是自发发生的,      ①      ,仅需几个小时就能将陷阱搭建好。

线虫捕食菌的捕食装置可分为两大类——黏性陷阱和收缩环。黏性陷阱的部分或整个表面都被具有黏性的蘸丝覆盖,一旦体型小巧的线虫踏入陷阱,那么就被菌丝黏住无法脱身。②      ,“真菌捕获器官”仍会附着在线虫身上并引发感染,导致线虫死亡。收缩环是一种由三个能向内膨胀的细胞构成的环状结构,当线虫不小心钻进这个环状结构时,线虫捕食菌会在极短的时间里,      ③         ,像套在脖子上的套索一样挤压线虫。一旦诱捕成功,线虫捕食菌就会用那细长的“穿透钉”来刺穿线虫的角质层,菌丝会分泌生物酶来分解线虫,并将营养物质送回自己体内。

科学家对这些微生物中的“超级恶棍”很感兴趣,正在探索把它们的特性运用到工业或农业中。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如果你是科学家,准备如何将线虫捕食菌的特性运用到工业或农业上?试举一例,根据材料内容阐述其原理和产生的效果。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增长等特性。现在,“新赛道”含义进一步演化,可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以及新的努力、新的气象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茅盾(1896-1981)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创新 发展  文化创新  引语式材料  家国情怀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