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山西省怀仁市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三 二模 2023-04-03 2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材料ニ:

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英、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相似的社会的需要,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化。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孙中山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是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用来调解和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孙中山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权思想相近的涵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去,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民享,根本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权至上思想。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

(摘编自赵常林《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
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它是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
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前批判也不等于全盘否定。
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有批判地继承。
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B.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余秋雨
C.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庞朴
D.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
4.材料一里,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
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二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本文的观点说明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姆的春天

格尼

过红绿灯时,央金一眼看见布姆。康定城小,时常拥挤着游客,那也容易撞见熟人。自从饭局上朋友带来布姆,数不清路上遇见她多少次。布姆身宽体胖,偏偏头小,央金总是一眼看见她那扎着高马尾的小脑袋。原本,央金没来由地喜欢布姆灵巧机智的小脑袋,每次相遇总轻轻敲她额头,结伴而走时总顺势挽着布姆的胳膊,布姆便将小脑袋靠在央金肩上,有时还够着啄一下央金。可是,自从她管央金借钱以后,央金有点烦她。

钱是两年前借的,两年了,布姆还没想起。布姆是去学校接孩子。她没去大路,走的步游道,左边靠山,右边是折多河。

要不是娃娃明天考试,我们又去喝一台。布姆说。

现在钱真不禁用,物价涨太凶,我们两个喝一台要几百块。钱还是省着花吧!央金忽然说出这话,像做了亏心事,脸自顾红了,就偏头看树丛。哦哟,好多鸟。

有心人在山脚的石墙投放了麦粒、米饭、玉米饼之类的食物,树丛中的乌前来啄食。有几只画眉在一起吃玉米饼,一只麻雀挤过来,插空啄一口,但画眉们紧紧围着,很少有空隙。有只大点的画眉不时啄一口返身给麻雀。央金惊呼:啊,好有爱哦。布姆呆呆盯着那只麻雀。

它为啥非要去当讨口子吃人家的,这边这么多吃的。央金捡起另一个玉米饼扔给麻雀,麻雀飞走了,又飞回来,还挤在画眉那,时不时蹭一下大画眉的尾巴。

布姆没说什么,默默朝前走。央金以为布姆听明白了关于钱的事,这时该趁热打铁。央金追上布姆,用力咳了咳。

布姆挽起央金胳膊,小脑袋靠过来。阿姐,我的好阿姐,爱死你了。央金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我们两个太有缘了,出来就碰到,出来就碰到,真不晓得老天咋安排的,我们前世肯定是亲姊妹。你不晓得,我本来该晚一小时出门,结果阿妈想喝酥油茶,家里没有酥油了,我想买了酥油再接娃娃。其实买酥油也耽搁不了多久,原来就是为了遇见阿姐啊。嗯哼,我的亲阿姐。阿姐,接孩子还早,我们结伴逛会儿吧!布姆歪头在央金脸上啄了一口

央金心里直叫苦,这还怎么说出口。

她们来到溜溜城。央金走累了,真想歌歇脚,就坐在长椅上。溜溜城有许多长椅,两个硕大的金色转经筒,央金坐在靠近转经筒的长椅上。布姆在椅子上坐了坐,就去转经了。央金想,跑,往哪跑,今天跑不脱的,一会儿直接朝你要。

叮——叮——央金有些疲乏。朦胧中,那些脚一直转啊转啊,没个头尾。又看见什么东西发着光,润润的,不刺眼,却一直在眼前发亮。央金揉揉眼,发现是转经筒的木质扶盘,每个转经的人挨扶过的地方。它的光亮让眼睛极为舒适。是人们心中的念想通过手掌,变成热,变成汗,变成茧,让那光亮持久润泽。央金也想发个念注入扶盘,就走进转经队伍。可是,发什么念呢,转了几圈也没想起该起什么念,反倒有些眩晕。在康定生活了几十年,央金第一次认真转经。一阵冷风吹来,央金还在想究竟起什么念,奇怪,真正转经,脑子怎么忽然一片空白。就又回到长椅坐下。

一位阿爷在央金旁边坐下来,脱下厚外套,自言自语说抽支烟好转经。又一辆送外卖的摩托停在奶茶店门口,央金看见穿长衫的人也在那。老康定人都知道他是乞丐,从小到老行乞,央金曾给过他两次,第三次拒绝了,谁都知道他比工薪族有钱,与时俱进,他不再拿盘子碗装钱,脖子上扶着二维码。送外卖的小伙子在扫二维码,央金对阿爷说:老讨口子又在骗人了,他是假穷。

阿爷说:不要紧,慈悲心不管他是真的假的,他在要,就是需要。”“他没完没了,没个完的。”“慈悲心哪有完的呢?阿爷笑着说。

央金一愣,类似的话早听阿爸阿妈说过,什么时候忘记又是什么时候改变了呢。他在要,就是需要。”“慈悲心哪有完的呢?身边的阿爷去转经了。央金回头,看见四方形墙边的长椅上坐着刚刚转经的人,他们的脚终于停下了,可是手里的念珠没停。央金想,是啊,慈悲是没有终点的,哪怕脚步停下,手里的念珠还在转。

央金快步走进转经队伍,双眼微闭,一圈,两圈,三图。突然,耳边响起布姆的声音:阿姐,我要接孩子了。

央金又转了三圈才走出转经队伍,不紧不慢到布姆跟前。急啥,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哪是急出来的。”“我必须走了,娃娃肯定等起了。

布姆走出十几米,央金喊:等下,等下!

央金疾步追去,按住布姆的小脑袋,弓起食指在她额头敲了一下。布姆发着愣。央金转身要走,布姆拉住她。

阿姐,你晓得那只麻雀为啥自己有吃的非要当讨口子吗?它缺爱,我就是那只麻雀。谢谢阿姐,我的亲阿姐。布姆转身走时又在央金脸颊啄了一口

央金想起布姆没有兄弟姊妹,五岁时阿妈生病去世,七岁时阿爸出了车祸,吃百家饭长大,直到结婚才有喊阿爸阿妈的机会。央金摸着热辣辣的脸颊,被摸过的地方湿漉漉的,像有泉水从哪冒出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央金当着布姆的面说物价凶、酒贵之后,她又觉得自己这样说太小气,所以脸红了。
B.央金看到大画眉鸟照顾小麻雀,非常感动,这为下文央金的改变做了一点儿暗示。
C.转经时央金本可以发个念,但是没有这样做,说明她此时已决定不让布姆还钱了。
D.小说叙述了央金要债的故事,事情的结局表明了布姆已经用爱的方式偿还了债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央金对麻雀的指责,布姆“没说什么,默默朝前走”,此处表现了布姆心中已经有了触动,为下文布姆解释麻雀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B.转经老人和外卖小哥对乞讨老人的态度,生动诠释了“慈悲心哪有完的呢”这一善良的处世理念,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C.小说以顺序的方式讲述故事,并描写了央金要债的心理变化过程,央金对布姆的前后心理形成对比,表现了一个真实、平凡的人物形象。
D.小说以“布姆的春天”为标题,它既是文中的线索,又富有美好的象征意义,“春天”暗寓着布姆收获了春天般的温暖和爱。
8.麻雀和画眉鸟抢食吃的画面,在小说中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反复提到布姆在央金脸上啄了一下,请问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徐敬业讨武曌(有删减)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闻知。

【注】①徐敬业:祖父徐世勣是唐朝开国功臣,赐姓李。公元684年起兵扬州声讨武则天,兵败而死。②武曌(zhào):即武则天。③燕啄皇孙:意思是指汉代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孙的典故。后指后妃谋害皇子。④龙漦(chí):指祸国映民之女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
B.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
C.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
D.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氏,即武则天,夏商周三代,氏用以区分婚姻关系,此处称谓有贬低之意。
B.神器,本意指神物,可指宝剑之类的器械或泛指兵器,此处借指帝位、政权。
C.宣室,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此处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委以临终遗命之处。
D.移檄,古代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的官方文书,也可指表示发布文告晓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手法烘托文章气势,语言犀利明快,节奏紧促,不愧为传诵千古的佳作。
B.檄文一开始以“伪”字开头,以示武氏君临朝政的非法,接着列数其罪,从私生活到政治面貌,对武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C.次写徐敬业所领部队讨伐武氏是势在必行,这一部分用雄健的词采、夸张的形容,表现了义师的声威和必胜信念。
D.檄文第三层申明大义,对王公大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出号召。从反面痛陈利害得失,以此让百官自惭自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2)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14.作为军用文书的檄文,气势至关重要。第二段指出徐敬业一方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下山歌

宋之问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和宋之问下山歌

王无竟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诗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嵩山之游后有很多的思绪,次句和第三句叙事写景,直到尾句点明所思为何,巧妙与首句呼应。
B.王诗开篇记叙,交代了下山的时间,用游览时间之长,侧面衬托出嵩山之景的美好。全诗移步换景,表现真切自然。
C.这两首诗均为楚辞体诗,这种诗体以“兮”字为重要外在标志,其情感表达多以政治性、群体性倾向为主。
D.两首诗都写到了“明月”意象,宋诗写的明月永恒,意在反衬;而王诗写的是明月皎洁,意在正面烘托。
16.两首诗是纪游嵩山的唱和之作,试比较两者在抒发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