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末 2023-07-14 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心态弥漫于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是社会中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共有的社会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总和。社会心态将社会性现实内化为知识并通过社群沟通与传播,形成共识性理解,并通过符号沟通、情绪感染、社会影响,不断建构出或真实或虚拟的共同认可的心境状态。当前,影响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改善民生是社会心态形塑的基核。社会心态是心境状态,往往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在群体情绪中蕴含着强大的内在诉求。我国十几亿人稳定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后,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安全、生态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也是关键问题和社会现实。改进民生,增进福祉,使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使社会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社会心态才能更加理性平和、自尊自信。

其二,网络治理是社会心态清朗的关键。网络是社会风险放大的助力器,以其脱域性和匿名性,成为负面社会心态的发泄地和宣泄场,也是各种负面表达的创作地和传播域。各种热点问题、现代性焦虑、多元价值显现都能迅速暴露于网络,其场域不仅汇集民意,成为民生的晴雨表风向标,有时也被资本带动,成为部分网民情绪的宣泄场。

其三,涵养公民素养是国民心态的基石。公民素养不仅包括公民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包括健康积极的态度情感。公民素养涵盖法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方面面。良好的公民素养是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基石,也是可持续发展之根和文明传承之魂。

(摘编自管健《当前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

材料二:

《咬文嚼字》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烟火气”“拿捏”“雪糕刺客等。2022年度流行语总体呈现出典雅、简洁、创新性强等特点。流行语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现象。

2022年度流行语基于群体认同和广泛传播,映射了这段时间的宏观社会心态。第一,体现了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反映了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思考。第二,体现了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第三,反映了人们处于生活压力和社会焦虑中的生活心态以及主体意识的增强。第四,适应了求新求异的大众表达诉求,体现了个性化和先锋意识。第五,体现了自我不同于他人的鲜明身份建构和群体身份认同。第六,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语言碰撞与交融。第七,体现了在亚文化的影响下,青年群体以戏谑、搞笑的泛娱乐化的方式表达自身对现实困难的无奈、对精英文化的讽刺以及对权威的挑战。

2022年度流行语中的踔厉奋发等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前途、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表达了正面、积极的社会心态;而XX刺客”“嘴替等个性色彩鲜明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社会的开放接纳心态;人们对栓Q”“PUA等带有外来词汇特点的流行语接受度变得越来越高,也是开放接纳心态的一种体现……总之,诸如此类的流行语不仅有益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也有益于个体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形成,对于引领积极的社会风尚有着正面影响。

服了你个老六等带有吐槽文化特点的流行语,虽然使网民的社会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但这种负面的社会心态也不同程度体现出消极怠世的人生态度,其反叛式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某种抵触,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对青年群体的个体社会化有着负面影响。

(摘编自盛若菁《2022年度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心态是各种社会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总和,是大部分社会成员所共享共有的。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也是关键问题和社会现实。
C.只要涵养良好的法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就能培育积极的国民心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带有吐槽文化特点的流行语,宣泄和释放了网民的社会情绪,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消极怠世的人生态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心态通常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关注民生,改进民生,社会心态才能更加理性平和。
B.因为网络具有脱域性和匿名性,成为负面社会心态的发泄地和各种负面表达的创作地。
C.在亚文化的影响下,青年群体以戏谑、搞笑的方式挑战权威,表达对精英文化的讽刺。
D.社会的开放接纳心态就体现在对“栓Q”“PUA”等带有外来词汇特点的流行语接受度变高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网络治理是社会心态清朗的关键”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批评很多同学作文时用语不规范,频繁使用数字如“9494”“凡尔赛”“服了你个老六”等网络词语。
B.疫情发生以来,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舆情汹汹,专家被叫作“砖家”,“媒体”被叫作“霉体”。
C.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青年人一边在朋友圈、微博发文表示要“躺平”“摆烂”,一边在工作中“打鸡血”“内卷”。
D.年轻人网络关注度较高的是“三距一房”问题,其中“三距”指的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
4.两则材料都涉及“社会心态”,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烟火气”源自古汉语,原指“烧煮食物的气味”;2022年底疫情放开后,人们将“烟火气”引申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气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烟火气”成为年度流行语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

茅盾

然而那“命运”的大蒜头这次竟不灵验。老通宝家的蚕非常好!虽然头眠二眠的时候连天阴雨,气候是比“清明”边似乎还要冷一点,可是那些“宝宝”都很强健。

村里别人家的“宝宝”也都不差。紧张的快乐弥漫了全村庄,似那小溪里淙淙的流水,也像是朗朗的笑声了。只有荷花家是例外。她们家看了一张“布子”,可是“出火”只称得二十斤;“大眠”快边,人们还看见那不声不响晦气色的丈夫根生倾弃了三“蚕箪③”在那小溪里。

这一件事,使得全村的妇人对于荷花家特别“戒严”。她们特地避路,不从荷花的门前走,远远地看见了荷花或是她那不声不响丈夫的影儿就赶快躲开;这些幸运的人儿惟恐看了荷花他们一眼或是交谈半句话就传染了晦气来!

老通宝严禁他的小儿子多多头跟荷花说话。“你再跟那东西多嘴,我就告你忤逆!”老通宝站在廊檐外高声大气喊,故意要叫荷花他们听得。

小宝也受到严厉的嘱咐,不许跑到荷花家的门前,不许和他们说话。

……

阿多像一个聋子似的不理睬老头子那早早夜夜的唠叨,他心里却在暗笑。全家就只有他不大相信那些鬼禁忌。可是他也没有跟荷花说话,他忙都忙不过来。

“大眠”捉了毛三百斤,老通宝全家连十二岁的小宝也在内,都是两日两夜没有合眼。蚕是少见的好,活了六十岁的老通宝记得只有两次是同样的,一次就是他成家的那年,又一次是阿四出世那一年。“大眠”以后的“宝宝”第一天就吃了七担叶,个个是生青滚壮,然而老通宝全家都瘦了一圈,失眠的眼睛上充满了红丝。

谁也料得到这些“宝宝”上山前还得吃多少叶。老通宝和儿子阿四商量了:“陈大少爷借不出,还是再求财发的东家罢?”

“地头上还有十担叶,够一天。”阿四回答,他委实是支撑不住了,他的一双眼皮像有几百斤重,只想合下来。老通宝却不耐烦了,怒声喝道:“说什么梦话!刚吃了两天老蚕呢。明天不算,还得吃三天,还要三十担叶,三十担!”

阿多咬住了嘴唇暗笑。虽然在这半个月来也是半饱而且少睡,也瘦了许多了,他的精神可还是很饱满。老通宝那种忧愁,他是永远没有的。他永不相信靠一次蚕花好或是田里熟,他们就可以还清了债再有自己的田;他知道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背脊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但是他仍旧很高兴地工作着,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快活。

第二天早上,老通宝就到镇里去想法借钱来买叶。临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去抵押。这是他家最后的产业。

叶又买来了三十担。第一批的十担发来时,那些壮健的“宝宝”已经饿了半点钟了。

“宝宝”们尖出了小嘴巴,向左向右乱晃,四大娘看得心酸。叶铺了上去,立刻蚕房里充满着萨萨萨的响声,人们说话也不大听得清。不多一会儿,那些“团匾”里立刻又全见白了,于是又铺上厚厚的一层叶。人们单是“上叶”也就忙得透不过气来。但这是最后五分钟了。再得两天,“宝宝”可以上山。人们把剩余的精力榨出来拼死命干。

阿多虽然接连三日三夜没有睡,却还不见怎么倦。那一夜,就由他一个人在“蚕房”里守那上半夜,好让老通宝以及阿四夫妇都去歇一歇。那是个好月夜,稍稍有点冷。蚕房里爇了一个小小的火。阿多守到二更过,上了第二次的叶,就蹲在那个“火”旁边听那些“宝宝”萨萨萨地吃叶。渐渐儿他的眼皮合上了。恍惚听得有门响,阿多的眼皮一跳,睁开眼来看了看,就又合上了。他耳朵里还听得萨萨萨的声音和屑索屑索的怪声。猛然一个踉跄,他的头在自己膝头上磕了一下,他惊醒过来,恰就听得蚕房的芦帘拍叉一声响,似乎还看见有人影一闪。阿多立刻跳起来,到外面一看,门是开着,月光下稻场上有一个人正走向溪边去。阿多飞也似跳出去,还没看清那人是谁,已经把那人抓过来摔在地下。他断定了这是一个贼。

“多多头!打死我也不怨你,只求你不要说出来!”

是荷花的声音,阿多听真了时不禁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月光下他又看见那扁得作怪的白脸儿上一对细圆的眼睛定定地看住了他。可是恐怖的意思那眼睛里也没有。阿多哼了一声,就问道:

“你偷什么?”

“我偷你们的宝宝!”

“放到哪里去了?”

“我扔到溪里去了!”

阿多现在也变了脸色。他这才知道这女人的恶意是要冲克他家的“宝宝”。

“你真心毒呀!我们家和你们可没有冤仇!”

“没有么?有的,有的!我家自管蚕花不好,可并没害了谁,你们都是好的!你们怎么把我当作白老虎,远远地望见我就别转了脸?你们不把我当人看待!”

那妇人说着就爬了起来,脸上的神气比什么都可怕。阿多瞅着那妇人好半晌,这才说道:

“我不打你,走你的罢!”

阿多头也不回的跑回家去,仍在“蚕房”里守着。他完全没有睡意了。他看那些“宝宝”,都是好好的。他并没想到荷花可恨或可怜,然而他不能忘记荷花那一番话;他觉到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是永远弄不对的,可是他不能够明白想出来是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再过一会儿,他就什么都忘记了。“宝宝”身强健的,像有魔法似的吃了又吃,永远不会饱!

1932年11月1日

【注】①“布子”指蚕纸。承接蚕蛾产卵以留蚕种的纸。②“出火”也是方言,是指“二眠”以后的“三眠”;因为“眠”时特别短,所以叫“出火”。③老通宝乡里称那圆桌面那样大、极像一个盘的竹器为“团匾”;又一种略小而底部编成六角形网状的,称为“箪”,方言读如“踏”;蚕初收蚁时,在“箪”中养育,呼为“蚕箪”,那是糊了纸的;这种纸通称“糊箪纸”。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表现了老通宝与阿多之间性格冲突,老通宝严禁阿多跟荷花说话,甚至恐吓说要告他“忤逆”,但阿多不理睬,心里还暗笑,性格冲突背后是观念的不同。
B.老通宝和儿子阿四关于桑叶的对话,表明了当年春蚕的丰收,为下文老通宝用最后的产业-“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抵押买叶做了铺垫,可见他没有考虑到风险。
C.在蚕事“决战”时刻,老通宝要把他家最后的一点产业拿出去抵押借债时,却是“事先和四大娘商量好的”。这表明老通宝虽然固执,但对儿媳还是比较尊重的。
D.小说表现了老通宝一班人与荷花之间的纠纷,都说荷花是“白虎星”,避之唯恐不及;而荷花则看到“我家自管蚕花不好”“你们都是好的”后不甘心而进行报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老通宝家蚕“宝宝”都很强健,又说村里别人家的“宝宝”也都不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花家的蚕“宝宝”,这也为后文荷花的做法埋下伏笔。
B.细致的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比如老通宝由眼前“蚕是少见的好”的景象,想起了以前两次同样的情况,强烈地暗示出他的希望与期待。
C.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农村为背景,通过展示当地的养蚕环境来描绘老通宝一家为夺取蚕事丰收而竭尽心力地奋斗,最终却因为荷花的出现而养蚕失败。
D.小说以春蚕丰收为主线,结构上紧紧扣住蚕事活动中各种事件及其矛盾冲突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情节发展脉络分明,起伏多变,扣人心弦。
8.请结合全文,分析阿多的形象。
9.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秋水时至,百川灌。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尾闾:神话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

10.关于下列文言现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其坚不能自举也”的“坚”和“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大”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和“而受气于阴阳”两句都是被动句。
C.“剖之以为瓢”“何不虑以为大樽”“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中的“以为”意义相同。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不辩牛马”和“河伯始旋其面目”中都有通假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石”也可以是官俸的计量单位,如白居易《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B.河,指黄河。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皆指“黄河”。
C.野语,俚语或俗语,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通俗简练而形象化。如《庄子·刻意》“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D.曲士,与“直士”相对,指富有出色才华或具备为官能力却隐居于乡曲的人,许由、陶渊明、严光等都是著名的曲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14.两篇选文都涉及到了“小大之辩”,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离骚》具有节制的特点时,也对《诗经》中的作品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过秦论》中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用来愚化民众的手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战国策》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也告诫统治者治政不能轻视小节,且要节制欲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