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期中 2023-11-09 2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又如《续齐谐记》中“赵文韶”“王敬伯”写人神(鬼)之恋,其中男女弹琴歌吟,凄清婉丽,也赋予小说以浓郁的抒情意味。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他将唐传奇与唐诗相提并论,也是强调其鲜明的抒情特质。明桃源居士更是将唐人小说的抒情性溯源至楚骚抒情传统,称《楚辞》之后,唐人以其“奇宕不常之气,钟而为诗律,为小说”,言外之意,唐人小说与诗歌一样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心志。毕竟,唐传奇作家大多为诗人,他们往往以诗性思维叙事写人,如《枕中记》《任氏传》作者沈既济在《任氏传》中即宣称其小说创作是为“传要妙之情”。再如,沈亚之的《湘中怨解》《秦梦记》《感异记》皆为典型的“楚调小说”,它们情节淡薄,不以故事性见长,而是通过穿插《湘中怨》《光风词》之类极富感伤色彩的楚歌来酝酿凄美迷离的情调,着意渲染一种隽永绵长、哀感顽艳的情绪。清人所编《唐代丛书》《唐人说荟》在收录《湘中怨解》的同时并附上《湘君》《湘夫人》,也意在强调这篇小说浓郁的抒情特征。

唐传奇之后,作为中国古体小说第二座高峰的《聊斋志异》也富于抒情色彩。按照蒲松龄《聊斋自志》的说法,其小说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这在大多数小说篇尾的“异史氏曰”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聊斋志异》写作过程中,蒲松龄《寄孙树百》以“怀人中夜悲天问,又复高歌续楚词”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心境,显然,抒发胸中磊块是其写怪志异的重要心理动机。纪昀门人盛时彦在《姑妄听之跋》中称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而把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定性为“著书者之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与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一脉相承。

(摘编自陈才训《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

材料二:

在广义的中国诗学中,情与事是密切相关的。《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是缘事而发,汉乐府诗同样被认为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南朝钟嵘罗列了“楚臣去境”“汉妾辞宫”等典型事件,认为“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而唐代白居易“直歌其事”的写作策略和宋人提出的“述事以寄情”说则进一步肯定了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虽然小说家的创作缘起是多源化的,但小说的叙事特征决定了“缘事而发”是其生成的重要缘由之一。清代烟水散人在《珍珠舶序》中说“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一切可惊可愕可欣可怖之事,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不仅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还表明其“事”在性质上的感人特质。

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既可缘于历史、社会之事,也可缘于人生、生活之事。前者如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多记述社会上的异事异闻,又如明清章回小说,多有感于世风变迁或历史兴亡。后者如晚明以后的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多缘起于作者感于自己的人生遭际。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述自身的梦幻人生经历是《石头记》(《红楼梦》)的创作缘起,《绘芳录》的作者曾写到,“欲作小说以自述生平抑郁之志”,“实事实情,毫无假借”(西泠野樵《绘芳录序》),这种“自述”既缘于实情也缘于实事。强调古代小说的“缘事而作”并非要否认小说的其他创作缘由,而是意在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感于事,动于情,乃作小说。

小说的文体特性决定小说的抒情方式不能像诗词那样以“意象”为中心,而是“以事寄情”。小说的情感需要假借具体的小说事件抒发出来,不同的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叙写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俗套故事,表现的是欢喜团圆的愿望,而《金瓶梅》《红楼梦》等人情小说叙写的则是人生与生命的盛衰之道,表现的则是乐极而悲之情。“事”不仅可以唤起作者的情感,成为文学创作的条件,也可以“由事到情”,成为表达情感的手段。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以寄情”同样符合叙事学的原理。不同于诗词的自白式话语方式,小说的叙述主体被作者分化为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物,不同的主体处在不同的叙述层级,其情感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物的情感并非隔绝,而是统一在作者的抒情话语之下,形成抒情合调。作者将读者带入小说人物和叙述者的视点,本质上即是召唤读者通过叙述者和人物的角度来观看世界,以达到“共情”的目的。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传奇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它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
B.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鲁迅与其观点相同,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继承了唐传奇的抒情传统。
C.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
D.小说不同于诗歌的话语方式,其本质是召唤读者通过不同的叙述主体来观看世界来实现“共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搜神记》和《续齐谐记》中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抒情传统。
B.蒲松龄自述其小说是“孤愤之书”,表明了其写作的抒情倾向。
C.清代烟水散人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更点出了小说中“事”具有感人的特质。
D.西泠野樵在《绘芳录序》中表明其小说欲借人生、生活之事述平生抑郁之志。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抒情性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一回中写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B.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
C.东汉桓谭在《新论》写道:“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D.《水浒后传》作者在序中写道:“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
4.请结合文本,简述材料一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5.请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2023-11-0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占梦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上午九点,我们正在哈瓦那·里维埃拉酒店的露台上享用早餐,烈日下,海水突然掀起一个巨浪,把沿着海堤大道行驶的和停在人行道上的几辆汽车抛到半空中,其中一辆嵌进了酒店的侧墙。整个上午谁也无暇顾及嵌入酒店侧墙的那辆车,大家都以为它原先是停在人行道上的。但当起重机把车从墙洞里取出来时,人们发现驾驶座上有一具系着安全带的女性尸体。这野蛮的一击使她粉身碎骨,面容已无法辨认,靴子撕裂了,衣服也成了碎片,手上戴着一枚镶着绿宝石眼睛的蛇形金戒指。警察证实,她是新任葡萄牙大使的管家。

①这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因为我担心那是一位我难以忘怀的故人,虽然我一直都不知晓她的真实姓名。她右手食指上戴着一枚同样的戒指,在那个时代很不寻常。认识她是在三十四年前的维也纳,她大约三十岁,保养得不好,应该不曾美丽过,就已提前开始衰老。不过她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同时也非常可怕。

她从没提起过自己的真实姓名,我们总是称呼她:弗劳·弗里达。刚一认识,我就冒冒失失地问她,她是如何立足并发迹的。她掷地有声地回答:

我受雇做梦。

事实上这的确是她唯一的职业。从她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家庭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在早餐前讲述自己的梦,这时候能回忆起的内容保存着最纯粹的预见性。七岁时,她梦见一个弟弟被激流冲走。全然出于迷信,母亲禁止那个孩子在小溪里游泳,虽然那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但是弗劳·弗里达对于解梦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

这个梦的含义,她说,不是说他会溺水而亡,而是说他不应该吃甜食。

这似乎只能解释为她不怀好意,因为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离开了周末甜点,简直活不下去。然而他们的母亲已经对女儿的预言天赋深信不疑,一丝不苟地遵照这一警告执行。但是某天她一个疏忽,那孩子在偷吃一颗糖球时噎住了,谁也无力回天。

②弗劳·弗里达从没想过这项天赋可以作为职业,直到在维也纳残酷的严冬,生活扼住了她的咽喉。她敲了遇到的第一栋想要住在里面的房子的门求职。被问到会做什么时,她实话实说:做梦。只消几句简单的解释,这家的主妇就接纳了她,唯一的要求是她得通过解梦为全家预测每日运程。

她做得很好,而且做了很多年,尤其是在战争期间,那时现实比噩梦更可怕。早餐时间,只有她才能决定每个人当天该做什么,怎么做,直到最后她的预言成为这栋房子里唯一的权威。她对这个家庭的统治是绝对的:哪怕最细微的叹息都出自她的命令。

一天晚上,在小餐馆里,大家都在开怀畅饮,她凑到我耳边告诉了我一个她十分确定的刻不容缓的消息。我来就是为了告诉你,昨晚我梦见你了。她说,你应该马上离开维也纳,五年之内不要回来。她言之凿凿,当天晚上就把我送上了开往罗马的最后一班火车。她的话对我影响至深,从那以后我一直自认为是一场未知的灾难的幸存者。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回过维也纳。

……

我曾在巴塞罗那遇到过弗劳·弗里达。那次见面非常出人意料,在我看来甚至有些神秘。巴勃罗·聂鲁达[1]在西班牙内战结束后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他的目的地是瓦尔帕莱索,在悠闲的海上行程中安排了西班牙这一站。

那天在卡瓦列拉饭店,他停止进食,警觉地探查了一番,然后很小声地对我说:背后有人一直在看我。

我从他的肩头看过去,果然如此。在他背后,隔着三张桌子,坐着一个镇定自若的女人,戴着一顶过时的阔边帽,围着一条紫红色围巾,嘴里慢慢地咀嚼着,视线没有离开过他。我立刻就认出了她。老了,胖了,但毫无疑问是她,食指上戴着那枚蛇形戒指。

我邀请她到我们桌上来喝杯咖啡,并建议她讲讲她的梦,让诗人惊讶一下。但是他没有理会,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表示不相信那些在梦中得到的预兆。

只有诗歌能洞察一切。他说。

……

三点时我们同她告辞,陪聂鲁达去睡他神圣的午觉。聂鲁达立刻就睡着了,让我们完全没想到的是,他十分钟后就醒了,像孩子一样。当他再次出现在客厅时,已经恢复了精神,脸颊带着枕头上的图案压出的印记。

我梦见了那个做梦的女人。他说,我梦见她梦见了我。”“这是博尔赫斯[2]的情节。我说。

他失望地看着我。已经被写过了?

就算现在还没写,总有一天他会写的。我说,这将是他的迷宫之一。

下午六点,一上船,我们到处找弗劳·弗里达,最后当我们准备不辞而别时,在普通舱的甲板上遇到了她。她也刚从午睡中醒来。

我梦见了那位诗人。她说。我十分惊讶,请她讲讲这个梦。

我梦见他梦见了我。她说。我脸上的惊讶使她感到困惑:你怎么了?有时候,在一大堆梦里,总有个别的跟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

④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想起过她,直到得知里维埃拉酒店遇难的女人手上戴着一枚蛇形戒指。

几个月之后,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碰到葡萄牙大使时,我忍不住向他打听那个女人。大使谈起她时带着狂热和深深的景仰。您无法想象她有多么特别,他说,您会忍不住想要写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接着,他用同样的语气讲述起那些令人惊讶的细节,但是没有哪句话能给我提示,让我得出明确的结论。

具体来说,我最终问道,她是做什么的?

什么也不做,他似乎有些失望,她只做梦。

一九八○年三月

(有删改)


注释:[1]巴勃罗·聂鲁达:智利诗人。[2]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独特的死亡情景,体现了女人的神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女人弟弟的死亡,说明女人的解梦并不准确,作者借此展现小说的虚构性。
C.小说中作者好友巴勃罗·聂鲁的出现及其相关情节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D.小说结尾葡萄牙大使“似乎有些失望”的神情,与前文的狂热与景仰形成了对比,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难以忘怀”,体现“我”与女子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为下文情节张本。
B.句子②采用拟人的手法,简洁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生活的困苦,又与下文的求职形成反差,使得小说更显荒诞与神秘。
C.句子③表达了聂鲁达对女子解梦能力的不信任,暗设伏笔,与下文形成了印证与反差,有令人意想不到之感。
D.句子④中“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想起过她”,表明“我”对“占梦人”的能力已经释然,结合下文也能看出来“我”对其能力有着怀疑的态度。
8.小说中说占梦人“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同时也非常可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蛇形戒指”在文中多次出现,试分析有何深意。
2023-1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

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生礼A义而起B法度C然则礼D义法度者E是生于圣F人之伪G非故H生于人之性也。
11.下列对甲、乙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义之          端:发端。
B.其君者也       贼:偷窃。
C.曰:是不       然:这样。
D.圣人之所   生:通“性”,本性。
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举“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乙文中荀子用陶人、木匠“为器”作类比说明礼义生于圣人之伪。
B.荀子认为“生于性”和“生于伪”的区别在于感觉到了能否自发完成,像人喜好美色、爱好音乐、爱吃美味、喜欢财利、喜欢舒适等都属于“生于性”。
C.甲文中“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
D.甲文通过一系列类比和比喻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浅显易懂,既具备散文的典型特征,又具有雄辩的气势和感染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14.请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不同观点。
2023-11-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影子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地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五、六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吼”字是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
D.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16.本诗“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出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异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雁传书”是书信的代称。《春江花月夜》中借此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蔑视权贵,肯定自我,表现了他的豪迈洒脱。
(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06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素养还来自作家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①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②也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③真切感受。④应当说,经历和见闻都属于广度方面的问题,⑤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的问题。⑥广度仅仅是一个侧面,⑦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⑧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鲁迅曾经鼓励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要求向生活的深度挖掘。作家叶蔚林认为,创作中的熟悉生活,其实就是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就是说,创造不能停留于生活的表面。茅盾在论创造时,特别强调广度、深度和密度的三位一体化。他说:广博与深入,并不对立,而是        A        的。很难想象,一个埋头在生活的一角,而对一角以外的生活全无所知的作者,怎能够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具有普遍性。我们所要表现的,必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能使广大读者感到身入其境,产生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所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不可能不是具体环境中的故事和人物。而所以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在于作者既有广博的生活知识,又有             B            

18.请在文中A处补写合适的成语,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语句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①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到了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小瞎子正睡得香甜,他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她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夜风在山里游荡。

20.文中有两个重叠形式“莽莽苍苍”“匆匆忙忙”,说说它们和“莽苍”“匆忙”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1.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写到老瞎子“空得深重”,“空”原本指不包含什么,指向一种轻盈之态,而“深重”却有一种沉重之意,如何理解。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

借鉴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有时也会限制我们走出新路。

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孟子(前372-前289)  荀子(前313-前238)  《孟子》  《荀子》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贺(790-816)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连贯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修辞手法  理解重要词语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