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期末 2018-01-20 2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 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 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 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 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 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 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 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 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 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 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2016-11-18更新 | 58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束缚捆绑。
D.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忽略。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6.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18-01-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地名。②杜甫:此诗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时所写。当时,五十六岁的杜甫北归无望,生计日蹙。③老马:源自《韩非子》中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8.这首诗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9.请赏析颔联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2018-01-19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6)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018-01-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尔的诗,增加了文章的的文化韵味,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的主题,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A.文章第一段,写儿子的漫游,既开宗明义,引出年轻应该漂泊的话题。又抒发情感,表达对儿子能独立闯荡的欣慰与激动。
B.文章第二段,写柏林火车站留学生的事件,表现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气,也经留学生现在的状态证明了漂泊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写“我”在“北大荒”的漂泊。但比较起儿子来,“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半径就显得狭短了,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春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
12.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的性格 ”,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13.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1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人生就要开启新的旅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请具体说明。
2018-01-19更新 | 4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县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头脑一般来说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才华,而且精力相对旺盛,能够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而又游刃有余
B.由于个人收入征信系统不健全,难以准确做到对收入标准的审查,私开证明甚至出具假证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鱼龙混杂享受了优惠政策。
C.《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出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B.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当前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C.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省采取平行志愿投档,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
D.通过广东粤通公司出口烟花爆竹储存爆炸事故,反映出烟花爆竹在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和安全监管中存在重大隐患。
2018-01-19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山西大同一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 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夜归鹿门歌》 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则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则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2016-11-18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填入下段文字中的短语,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①空气、水源和土壤          ②“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B.①土壤、水源和空气          ②“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C.①沃野、蓝天和河流          ②“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D.①天空、河流和大地          ②“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①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②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③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④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⑤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⑥在漫长的岁月中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
2016-11-18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4)
20.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
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
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2016-11-18更新 | 667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 徽 省2010年名校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爱父母、爱祖国,这是情感的底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行为的底线;尊重别人、团结友善,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足球、篮球、羽毛球是不能让它越出场地两端的底线的;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之下,在道德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也不能打的。底线,是是非善恶的分水岭。

请以“做人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8-01-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6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11-140.65其他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二、文言文阅读
4-70.65欧阳修(1007-1072)  其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
8-90.65杜甫(712-770)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6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70.85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鉴赏诗词形象  评价思想内容选择题
180.65选择题
19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200.64选用句式  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六、作文
210.4哲理与生活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