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辽宁 高三 高考真题 2017-07-18 14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制(shè)   (niù)   色体(rǎn)   长歌哭(dāng)
B.病(jí)   吸(yǔn)   马脚(lòu)     心如意(suì)
C.录(jí)   守(kè)   细胞(gàn)   数见不(xiān)
D.液(xuè)   (suī)   绉(zhōu)   必报(zì)
2016-11-18更新 | 5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矍烁、再所不惜、人情世故
B.部署、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
C.梳妆、赋与、人才辈出、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
2016-11-18更新 | 5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      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
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2016-11-18更新 | 8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5.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2019-01-30更新 | 8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既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6.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7.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8.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2019-01-30更新 | 10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       举:称
B.再四皆不       然:这样
C.之则狗也       烛:照
D.且数十        武:步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其猛也/余柳枝横扫之
B.卒灭虎/旦若遇之
C.贪牛之快不顾车之破/过冉氏门
D.若惟恐人闻其声息者/主人疑狗不吠也
11.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2019-01-30更新 | 1156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真题
13. 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故 曰 勇 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战 又 奚 独 怪 于 狗 而 烹 之 嘻 过 矣 !
2016-11-18更新 | 10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真题
14. 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2016-11-18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5.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真题
17. 填空。
(1)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2) 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三幕话剧《_________》,采用图卷式结构,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鲜活的文学形象。
(4) 法国作家_________创作的《人间喜剧》展开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2019-01-30更新 | 4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18.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9.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
20.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
21.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2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
2019-01-30更新 | 9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2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
① 科学家为了迎接“挑战”,根据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原理,让轮子和钢轨“分离”,发明了高速磁悬浮列车
② 磁悬浮列车在正式运行之前,还需要有一个依靠轮子行驶一段距离、时速达到100千米以产生足够大的磁场的启动阶段
③ 磁悬浮列车由于不存在轨道对车轮的摩擦阻力,因而可突破传统列车时速300千米的极限。所以,这种新型列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 传统列车提速有一个极限——时速300千米,超过它,就会造成车轮和钢轨的剧烈摩擦,从而引发严重事故
⑤ 它利用磁极相同产生的排斥力大于地球引力使车辆向上悬浮,并利用磁极相异产生的吸引力驱动车辆高速前进
2019-01-30更新 | 8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4. 右图是2000年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其异同点。(不超过40字)并对此表所反映的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简要评述。(不超过20字)
2019-01-30更新 | 6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25.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另写一句话。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2019-01-30更新 | 5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真题

26.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人生,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6-11-18更新 | 6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2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8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文言小题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230.65衔接与排序语言表达
240.65表格/图表语言表达
25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6-8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18-220.4臧克家(1905-2004)  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9-120.65其他清代作家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文言实词  一般文言虚词
四、文言小题
130.65文言文断句非选择类
140.65文言文翻译非选择类
五、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王维(701-761)  其他南宋作家  诗  评价思想内容
六、名篇名句默写
170.85文学常识综合  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七、作文
260.4全命题作文  引语式材料  自我定位  自信 谦虚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