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末 2020-04-10 40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媒体的兴盛,让写作和发表变得极为便利,人人都是写作者,人人都是传播者;自媒体带来的碎片化浅阅读,也让不少读者失去了判断作品优劣的能力。这种状况极易瓦解作家的斗志,使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同质化写作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状况在散文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此,任何一位有追求的写作者都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既要充分利用和享受自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同时又不能降低自己写作的品质。要敢于挑战前人,也敢于挑战自己,追求高品质的写作。无论是在思想的开掘上,文体的拓展上,表达的创新上,语言的提炼上,都要有更高的追求,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在思想的开掘上,应该追求深刻,防止浅薄。散文家不但需要才华,还要具备一定的学识和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他不但要读文学作品,还要广泛涉猎历史、地理、艺术、政治、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这样的散文怎么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在文体的拓展上,应该打破藩篱,防止固化。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根基和优秀的传统。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锋们吸收、借鉴国外的散文样式,对中国传统的散文文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创造了现代散文。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新的困境,也就是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既不出错,也不出彩。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语言的提炼上,应该追求典雅精致,防止平庸。散文的语言,要有美感,有质感,有个性,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没有味道,没有筋道。但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如果不爱读、读不懂,再深刻的思想、再丰富的内容又有何用?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在自媒体时代,散文写作要寻求突破,散文写作者必须对自己狠一点,要有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勇气,敢于自我革新、浴火重生,使我们的散文有一番新气象。

(摘编自徐可《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带来的便利和浅阅读,容易使作家瓦解斗志,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形成同质化写作。
B.有追求的写作者既要充分利用和享受自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又要追求高品质的写作。
C.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先锋在中国传统散文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的散文样式,创造了现代散文。
D.散文的语言明白晓畅,使人感受到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所以散文被称为美文。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从三个方面逐层递进论证如何追求高品质的写作。
B.文章引用诗人卞之琳的话,既巧妙地总结了本段,也有力论证了思想内涵对散文创作的重要性。
C.文章论证散文文体的拓展创新时,列举历史事实与现状,呼吁散文作家要大胆尝试、探索。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提出自媒体时代散文写作要寻求突破,需要散文写作者勇于自我革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时代,散文写作者敢于挑战前人,也敢于挑战自己,才能追求高品质的写作。
B.优秀散文家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写出的文章才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C.相当成熟的现代散文已经达到了新的巅峰,对当下散文创作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
D.自媒体时代的散文提倡有难度的写作,语言典雅精致,又要让读者乐意读、读得懂。
2020-04-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 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

(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作者:张琼)

材料二:

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 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张凡)

材料三: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管严”、 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

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摘自《南方周末》,作者:话剧人)

材料四:

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嬛传》中的第一个镜头——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

在《甄嬛传》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为了更好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仍时有发生。

(摘自《乐读网》)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
B.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
C.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和杜撰,但好的历史剧是应有历史思考的。
D.《甄嬛传》受到好评,与其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分不开,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很可贵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大量古装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
B.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喜爱。
C.早年的清宫剧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
D.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6.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阐述的?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渡记(节选)

宗璞

这一年夏天,北平城里格外闷热。

自从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形势之危,全国形势之危,一天比一天明显。但几年下来,北平人对好些事都“惯”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各自忙着生计时,还不失北平人的悠闲。晚上上戏园子听两口马派或谭派。摆香烟摊儿的在左近树杈上挂着个鸟笼子。学生们上学时兴兴头头把车骑得飞快。什刹海绿堤上夏天的鲜碗儿里,鲜藕、鲜菱角和鲜鸡头米没有少了一样。

出西直门经过路旁一些低矮民房,便是田野了。青纱帐初起,远望绿色一片。路旁高高的树木也热得垂着头,路上车辆很少。一辆马车慢吞吞地走着,几辆人力车吃力地跑。只有一辆黑色小汽车开得飞快,向北驶去。

车上坐着两位四十上下年纪的先生。他们是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和物理系教授庄卣(友)辰。他们刚在城里参加过一个聚餐会。孟先生闷闷不乐。庄先生却兴致勃勃。

“蒋的这次庐山谈话会规模不小。”庄卣辰说。孟樾看着前面白亮亮的迅速缩短着的路,心不在焉地说:“可真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国家积贫积弱,需要彻底地改变。”孟樾说,“你听见那民谣吗?”他一面说话一面回想着聚餐会上听说的民谣:“往南往南再往南,从来不见北人还,腥风血雨艳阳天。”他反复念了两次“腥风血雨艳阳天”,餐桌上的空气渐渐沉重。有两位先生正举箸夹菜,那乌木箸也在半空中停了片刻。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孟樾一半是问自己。“我们的国家已经经过快一百年的腥风血雨了。其实逃不过的。”

“打仗吗?”庄先生坐直了身子。

孟先生沉默了半晌,才说:“政府现在的对策仍是能忍则忍。今天大家谈话虽大都表示要立足于战,却较谨慎,你看出来了吗?”

卣辰睁大眼睛,认真地想自己看出来没有。

白闪闪的路继续缩短着。他们斜穿过一个小镇很快看到明仑大学的大门。车子驶过校门,校园里别是一番天地。满园绿意沉沉,一进校门顿觉得暑意大减。

车子经过槐荫夹道的路,经过小山和几座古式建筑,停在孟宅门前。孟樾下了车进了门。屋内很静。悬着浅黄色纱窗帘的小门厅十分舒适宜人。通过道的门楣悬着一个精致小匾,用古拙的大篆书写“方壶”二字。他走进过道,过道拐弯处的长木椅上,一个男孩正垂头坐在那里。

“小娃你怎么没睡觉?”孟樾诧异地问。

小娃没有像往常一样扑上来迎接爸爸,他慢慢放下手里正玩着的东西,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专注沉思的表情,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很不相称。停了一下,他还是跑过来牵住爸爸的手,一面伸着脸儿,问:“爸爸,耶稣是哪一年生的?”

孟樾每天和孩子谈话的时间很少,而每次小娃都提出不止一个问题,使他颇失为父的尊严。这次倒还好。他不必思索就答出来:“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以前。就是说,今天是1937年,七月七日。我们的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生那年开始算的。”

“为什么从耶稣开始算为什么不从你生出来或者娘生出来或者姐姐生出来开始算”。

“耶稣是个伟大的人物。”孟樾说,觉得一时很难讲清耶稣究竟怎样伟大。“他爱人,愿意为别人牺牲。”

他们走到凸窗前,小娃从椅上拿起一个木制十字架递给孟樾。这十字架上有耶稣受难像,雕镂精细。无怪乎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耶稣爱人,愿意牺牲,别人就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吗?”小娃仍仰着小脸问。

“那些人当然是坏人。”孟樾忽然有些烦躁,把木像还给小娃。小娃体谅爸爸可能累了,便握住木像不说话,跟着孟樾走进内室。

室中彩色缤纷,床上地下都拖着亮光纸环的链子,象到处流淌着鲜艳颜色的小溪。孟夫人吕碧初和十岁的小女儿嵋正高兴地裁纸涂浆糊。

“小心,别踩了。”她们笑着警告。

“这是为明天卫葑的婚礼吧?”孟樾脱下长衫,嵋抢着接了放在椅子上,碧初也笑盈盈地站起,从椅上拿起长衫挂好,转身从浴室里取出凉手巾,让弗之擦汗。

“先收拾这里。”碧初说。小娃也帮忙,一面说着笑着,满室温馨的气氛,让人心里熨贴。孟樾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自语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你说什么?”碧初转脸问,马上又说:“时局怎样了?外面有什么消息?”

“那蚕食政策是明摆着的。狼子野心,无法餍足。一味忍让,终有国破家亡的时候。”他说,见大小三张极相似的脸儿都望着他,自己笑了。“也不至于马上就打到北平来。”说着起身往书房去了。

书房在孟家是禁地,一排排书柜占据了大半间房。靠窗处摆着一张大写字台,堆满了书稿。书稿中有一个大面绿色玻璃铜框台灯。灯身上镌满了篆字,细看可以辨出是五千字道德经。后面墙上,挂着“无人我相,见天地心”的大字对联,每个字有一尺见方,是从泰山经石峪拓下来的。小长桌摆着五六方砚台,有漆匣或红木匣,有一个“墨海”,还有一块朴素的汉砖砚。孟樾这时不看一眼,只在转椅上转过身面对大字对联默默坐了半晌。

(节选自《南渡记》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北平人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庸常的人们在面对战乱之时的悠闲自在和麻木不仁,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B.孟先生和庄先生对时事的分析,既道出了抗战初期政局的艰难,也表现了他们忧国忧时的情怀。
C.小说结尾描写孟家书房这一细节,意在透露主人书香门第的出身和作为知识分子的操守,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以散文化的笔调,叙述了北平沦陷前人们的生活故事;尽管战争硝烟笼罩,却不乏浓浓的家园温情,给人以凄迷的美感。
8.小说写小娃问爸爸有关耶稣受难的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作为长篇小说的开篇,同样描写“七七”事变前夕北京人的生活,本文(节选部分)与《四世同堂》在选材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0-04-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抹也先者,辽人也。其先尝从萧后举族入突厥,及后还而族留。其祖库烈儿,誓不食金禄,率部落远徙。年九十,夜得疾,命家人候日出则以报,及旦,沐浴拜日而卒。父脱罗华察儿,亦不仕。有子五人,也先其子也。年十岁,从其父问宗国之所以亡,即大愤曰:“儿能复之。”及长,勇力过人,善骑射,多智略,豪服诸部。金人闻其名,征为奚部长,即让其兄赡德纳曰:“兄姑受之,为保宗族计。”遂深自藏匿,居北野山,射狐鼠而食。闻太祖起朔方,匹马来归。首言:“东京为金开基之地,荡其根本,中原可传而定也。”太祖悦,命从太师、国王木华黎取东京。师过临潢,次高州,木华黎令也先率千骑为先锋,也先曰:“兵贵奇胜,何以多为?”谍知金人新易东京留守将至,也先独与数骑邀而杀之,怀其所受诰命,至东京,谓守门者曰:“我新留守也。”入据府中,问吏列兵于城何谓,吏以边备对,也先曰:“吾自朝廷来,中外晏然,奈何欲陈兵以动摇人心乎!”即命撤守备,曰:“寇至在我,无劳尔辈。”是夜,下令易置其将佐部伍。三日,木华黎至入东京不费一矢得地数千里资粮器械山积定城邑三十二金人丧其根本之地始议迁河南   岁乙亥,移师围北京。城久不下,及城破,将屠之。也先曰:“王师拯人水火,彼既降而复屠之,则未下者,人将死守,天下何时定乎!”因以上闻,赦之。又命也先副脱忽阑阇里必,监张鲸等军,征燕南未下州郡。至平州,鲸称疾不进,也先执鲸送行在所,帝责之曰:“朕何负汝?”鲸对曰:“臣实病,非敢叛。”帝曰:“今呼汝弟致为质,当活汝。”鲸诺而宵遁,也先追戮之,致已杀使者应其兄矣。致既伏诛,也先籍其私养敢死之士万二千人号黑军者,上于朝。赐虎符,进上将军,以御史大夫提控诸路元帅府事,举辽水之西、滦水之东,悉以付之。后从国王木华黎攻蠡州北城,先登,中石死,时年四十一。

(《元史 列传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木华黎至入东京/不费一矢/得地数千里/资粮器械/山积定城邑/三十二金人/丧其根本之地/始议迁河南
B.木华黎至入东京/不费一矢/得地数千里/资粮器械山积/定城邑三十二/金人丧其根本之地/始议迁河南
C.木华黎至入东京/不费一矢/得地数千里/资粮器械山积/定城邑/三十二金人/丧其根本之地/始议迁河南
D.木华黎至/入东京/不费一矢/得地数千里/资粮器械山积/定城邑三十二/金人丧其根本之地/始议迁河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是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排行老二,叔是排行老三的,季是最小的。
B.宗国,指同姓的诸侯国,因与天子同宗,故称;另指祖国,亦兼称国家、朝廷;此处为诸侯国的意思。
C.檄,指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声讨和征伐的文书;此处指征伐的文书。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抹也先敬爱兄长。金人听说也先的威名,征召他担任奚部长;他却推给了他的哥哥,自己隐居山中。
B.石抹也先有胆有识。木华黎命令也先率领一千骑兵担任先锋,被他拒绝;他冒充新任留守,撤掉防守东京的士兵。
C.石抹也先深谋远虑。围攻北京,攻下城池后,他建议不要屠城,为以后攻打城池减小阻力,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D.石抹也先深得皇帝信任。平定张鲸后,皇帝赐予他虎符,让他掌管各路元帅,把辽水以西、滦水以东大片区域让他管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也先独与数骑邀而杀之,怀其所受诰命,至东京,谓守门者曰:“我新留守也。”
(2)帝曰:“今呼汝弟致为质,当活汝。”鲸诺而宵遁,也先追戮之,致已杀使者应其兄矣。
2020-04-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 ①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②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两年内,作者先后被调动四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借聚散兴感,表达对频繁调动的不满。对调动原因只以“不偶然”点出,耐人寻味。
B.饯别宴会上,作者只愿意和朋友畅饮而不愿意话别,饱含无计可施、只得借酒消愁的愁情。
C.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的意境。
D.下片起首对东湖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
15.“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两句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这一事件。
(2)马援在《诫兄子严敦书》劝说子侄要向龙伯高学习,因为如果学习龙伯高不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汉朝蒋诩的典故,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2020-04-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张怀瓘在他的《书议》里形容王羲之的用笔说:“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然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在这里,我们见到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

宋、元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道”。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人类沉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爱中,       。深,像在一个和平的梦中,给予观者的感受是透彻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相惜的微妙感悟。

中国画的用笔,从空中直落,        ,和画上的虚白,融成一片,        。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古绢黯然,而光尤能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         这种画面的构造的原因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灵里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造成的。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苏东坡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金。”唯道集虚,中国建筑也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灵动荡的意境被中国特有的书法尤能传达。
B.中国特有的书法因有空灵动荡的意境而尤能传达
C.空灵动荡的意境在中国特有的书法尤能传达
D.中国特有的书法,尤能传达这空灵动荡的意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气定神闲   一落千丈   相辅相成   虚无缥缈
B.怡然自得   一泻千里   相辅相成   影影绰绰
C.气定神闲   一泻千里   相得益彰   虚无缥缈
D.怡然自得   一落千丈   相得益彰   影影绰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灵里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
B.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植根于中国人心灵深处里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
C.这种画面的构造的原因是植根于中国人心灵里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
D.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灵里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造成了这种画面的构造。
2020-04-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判断羽绒服是否保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充绒量。一般来说,充绒量达到95%左右的属于优质羽绒服。______,羽绒服是否保暖还要看羽绒的蓬松度。蓬松度是衡量羽绒制品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说羽绒服的充绒量代表了羽绒的“量”,那么,________。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其中存储的空气就越多,这样就越能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30亿,有人用下面的“鱼骨图”分析了该电影成功的原因。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80字。
2020-04-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些实体书店转变经营思路,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勃勃生机。“书店+”的新兴业态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世界读书日前夕,媒体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网红书店”进行了调查,发现真正能够给“网红书店”带来效益的,并非卖书,而是“旅游打卡”,人们纷纷拥到“网红书店”去拍照留影,发朋友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感悟或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2020-04-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宗璞(1928-)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元史》  古代文化常识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辛弃疾(1140-1207)  词  鉴赏诗词语言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简明、连贯语言表达
210.6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1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