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三模 2020-06-22 5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俗造成的死亡。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

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常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

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历史上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发背后都有瘟疫的影响。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发现和报道。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是重要原因。少量的可能与文献记载的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进行多学科对照研究,较少关注古代人类遗骸上体现的古代疾病甚至瘟疫现象。因此,目前不多的有关瘟疫的考古学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考古背景、随葬品、葬式葬俗、埋藏学等间接线索上,通过证据链的方式判断遗址形成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具有唯一性的解释。考古遗址中出现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和埋藏现象,可能是一种对生前病患者的隔离方式,也可能是为避免瘟疫的进一步传播而对病逝者采取的措施。我们据此可推测,史前居民在受到瘟疫威胁时,不排除对病患人群或区域进行了隔离。通过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可能有效控制了瘟疫,也为我们留下了可能与瘟疫相关的考古遗存。

21世纪以来,科技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015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他们在欧亚大陆5000年前的数个遗址的人骨材料中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这是最直接、最确凿的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的有关瘟疫研究。相信这种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中国考古学,推进中国古代瘟疫的考古学研究。

(《摘编自王明辉人类战“疫”的考古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等可见痕迹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证据。
B.瘟疫考古较难,引发瘟疫的原因复杂多样,瘟疫的流行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都有关系。
C.经考古发现,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
D.为了提高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1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地将科技引入考古学研究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分析古代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以此引入瘟疫考古确认之难。
B.文章以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证明剧烈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在考古发现中屡见不鲜。
C.文章引用《周礼》等相关的史料记载论证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D.文章据考古遗存推测:史前居民受瘟疫威胁时,曾用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控制瘟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的瘟疫也有可能是由《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非时之气”造成的。
B.文字记载中瘟疫频发,后果严重,但考古发掘的偶然性等因素使其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被发现报道。
C.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会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古代瘟疫考古学研究当中各方面材料数量不足的问题。
D.因对瘟疫的考古学研究目前都建立在间接线索上,所以想办法获取有效的直接证据才是当务之急。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单车,曾被网民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未曾想却遭遇今天这样的窘境。回想数年前,共享单车以席卷之势构筑了新的城市景观,占据了新闻头条,一遍遍颠覆人们的思维模式。似乎资本汹涌与互联网思维配合,就可以平地起波澜,激活新经济领域的无限生机。但随之而来的,是共享单车堆积成灾,盈利模式始终难寻。

共享单车尚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这一创新留给人们的思考仍是略带苦涩的。共享单车的逻辑起点是符合市场期待的,即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涌入,与有限城市空间的激烈碰撞,造成的单车资源巨大耗损,最终将共享单车拖入难以为继的运转轨道。

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过量供给单车,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等。共享单车在这些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方向,尽管其表现形态具备令人炫目的互联网诠释,也难以避免今天的这场整体性后撤。

(摘编自《共享单车陷困境:互联网思维不是悬空之物》,2018年11月30日光明网)

材料二:

共享单车使用场景以公共交通换乘接驳与短距离出行为主

   

   

[注]E为英文estimated(预计)的首字母。

(摘自《2018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

材料三:

虽然行业问题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带来了巨大的出行便利,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在经历了一系列问题和行业“洗牌”之后,行业格局逐渐清晰,企业运营状况不断改善。随着资本降温,行业恢复理性,一些企业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通过精细化运营,我们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盈利,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长久做下去。”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未来,共享单车行业要想行稳致远,仍然要坚持精细化运营,探索更多元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企业资产重,客单价低,必须要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通过硬件升级、算法优化等方式,实现线下运维线上化、可视化,将运维工作从冗余低效的机械工作中抽离。除了科学、精细化运营,共享单车还需要探索更多商业化盈利模式。共享单车可以向高附加值的电信行业学习,尝试引入体育、娱乐、休闲、文化等功能,让出行变得更有意思,同时开发白领专车、老年专车等更多产品来覆盖用户需求。

(摘编自《共享单车:“洗牌”过后再出发》,2019年2月27日 经济日报)

材料四:

5月7日上午,哈尔滨市治理交通拥堵办公室联合市城管局组织召开全市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对接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快共享单车停车点位施划,各区城管执法、交管等部门将按照全市统一设计标准,遵循“方便群众、集中停放、保障畅通”原则,开展共享单车停车点位施划工作,尽快安装停车设备,确保共享单车方便市民的同时,不影响城市环境秩序。会上,哈尔滨市、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就当前部分市民骑车时闯红灯、逆行、乱穿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企业和部分市民违规占用绿地、盲道和机动车道乱投乱摆、乱停乱放等破坏环境秩序问题向“哈啰出行”提出了整改要求。会议要求,共享单车企业要按照政府部门工作要求,严格履行企业管理责任,增加单车和助力车运维人力投入和巡查管控频次,合理调配投放数量,不得过度投放,避免造成乱象。同时,要利用手机APP软件加强市民文明骑行提示教育,引导市民安全骑行,有序停放。

(摘编自《哈尔滨共享单车集中停放》,2020年5月9日 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是市民实现公共交通换乘接驳较为理想的交通方式,换乘接驳这一使用场景的需求大约占63%。
B.共享单车在短距离出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用户的出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需求来作支撑。
C.中国共享单车用户增长率在2016~2017年迅猛增长,2017~2018年略有下降,2018~2019年开始上升。
D.2016到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逐年增大,其中2017年增速显著,2018年以来用户规模趋于稳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可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却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反而制造了新的公共服务难题。
B.共享单车逻辑起点符合市场期待,但运行过程中在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了方向,需要调整前行方向,才可持续发展。
C.共享单车带来了巨大的出行便利,在全国掀起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完全改变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
D.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向电信行业学习,尝试引入体育、娱乐等功能来吸引人骑行,也可以开发更多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
6.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翟芳桂家的店铺,在埠头区的斜纹二道街,是最招乌鸦的。一是因为门前那两棵粗壮的大榆树,使乌鸦有落脚之处,再就是她家开的是粮栈。五谷的味道,对乌鸦来说,无疑是诱人的。

乌鸦喜欢群飞,所以落在榆树上的乌鸦,三五只那算是少的。通常,翟芳桂清晨打开店门,会发现榆树矮了一截,乌鸦好像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你若想让榆树恢复原样,就得舍一把谷子,将它们撒到树下,乌鸦便纷纷落地啄食。榆树颤悠几下,个头又回去了。

翟芳桂不讨厌乌鸦,首先它们会穿衣服,黑颜色永远是不过时的。其次,它们性情刚烈,不惧寒冷。到了冬天,那些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还有,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画眉、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翟芳桂因为爱乌鸦,有时会偷着撒几把谷物给它们吃,若是被她男人纪永和看见,他就把她和乌鸦连在一起骂:“有本事自己找食儿去呀,白吃我的,小心烂嘴!”在他眼里,乌鸦穿着丧服,叫起来跟哭一样,不是吉祥鸟。乌鸦也认人吧,若是先打开店门的是纪永和,不等他驱赶,它们一轰而起,朝松花江畔飞去。

纪永和厌恶乌鸦,粮栈的生意只要稍差一点,他就会赖在乌鸦身上。为了阻止它们来,他曾爬上榆树,将乌鸦蛋悉数掏了,再将巢捣毁。乌鸦蛋是绿皮的,纪永和打碎它们的时候,不怀好意地对翟芳桂说:“哼,藏在春宫里的,就不会是什么好鸟!”翟芳桂想起自己在娼寮的日子,只能叹息一声。乌鸦有记性,它们被端掉窝后,不再来筑巢,可是那两棵榆树,它们还是恋的,依然一早一晚地光顾。气得纪永和直想把那两棵榆树拦腰截断。可是树虽然长在他家门前,却不归粮栈所有,是俄国人的。伐掉榆树,等于是在洋人头上拔毛,纪永和没那个胆子。

纪永和骂乌鸦的时候,也避讳人的,比如在斜纹三道街开糖果店的陈雪卿。她是满人,传说乌鸦救过清太祖,乌鸦在满人的心目中,就是报喜神和守护神。朝廷里特设“索伦杆”,祭祀乌鸦。满人看见乌鸦,分外喜欢,撒以五谷,从无伤害。陈雪卿有一件宝蓝色的织锦缎子旗袍,胸前就绣着一双乌鸦。有一回纪永和骂乌鸦,正赶上陈雪卿来粮栈,她气得扭头就走。纪永和追上去,一迭声地赔不是。纪永和抠门得出名,但在陈雪卿身上,他不敢不大方。她来买粮,他舍得低价出售。纪永和惧怕的是陈雪卿背后的男人,因为他是胡匪。其实,几乎没谁见过那个男人。他回到哈尔滨,似乎永远是在夜间,而且进了家也不出门,待个三两天就走了。平常的人,就只有从陈雪卿生的儿子身上,揣测胡匪的相貌了。那人应该是方脸吧,小眼睛,蒜头鼻子,长着一张可以吃四方的阔嘴巴。陈雪卿的店面不大,卖的糖又都是阿什河糖厂产的,单调,生意算不得好,但她吃的穿的,却比谁都精细和讲究。人们背地议论,陈雪卿的糖果店,不过是个招幌。她真正的财路,在那个神出鬼没的男人身上。他为她送来了大把大把的银子,陈雪卿花钱时,才能挺直腰杆。就说埠头区吧,自中东铁路修建之后起,这里就是俄国人的天下了。他们开的面包坊、咖啡店、香肠铺、冷饮亭、鲜花店,去的中国人少而又少,可陈雪卿常去。她夏季的各色旗袍,十几套不止,光冬季的旱獭皮大衣,就有两件,一件雪青色,一件深黑色。陈雪卿常在周末时,扯着孩子,去商务街口的伊留季昂电影院,看直接从巴黎和柏林购进的外国电影。这家影院开业之时,翟芳桂恰好从门前路过。看着影院门口燃起的上千支庆典的蜡烛,翟芳桂心想,要是能跟个知冷知热的人,坐在里面看上一场电影,多美!在她想来,看场电影不难,而能跟意中人看电影,就难了。

因为纪永和在身后盯着,所以这个早晨,尽管是翟芳桂打开的店门,栖息在榆树上的乌鸦,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装满五谷的屋子。不过,合该它们有口福,正当它们要飞离的时候,陈雪卿出现了。陈雪卿穿着蓝色的棉布旗袍,肩上搭着洋红色披肩,足蹬半高跟皮鞋,把整条街巷踏得有声有色的。纪永和从窗口发现陈雪卿,连忙抓了两把米,撒到榆树下。乌鸦落地啄食的时候,陈雪卿停下脚步,微笑着看了片刻。不过她并没有走进粮栈,乌鸦没走,她先走了。翟芳桂见纪永和拉长了脸,知道他在心疼那两把米,很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

(选自迟子建小说《白雪乌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段,寥寥数笔便把几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也表现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B.翟芳桂对乌鸦的喜爱,是因为它们“会穿衣服”“性情刚烈”“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这实际上反映出人物的生活情趣、性格特征和心情状态。
C.纪永和讨厌乌鸦,想把家门前两棵榆树伐掉,却因树归俄国人所有而不敢动手,这个细节是为表现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和对百姓的欺压。
D.很少有人见过陈雪卿丈夫的相貌,只能根据他的儿子揣测,陈雪卿吃穿用度和冷清的生意又很不相符,这些都增加了人物身份的神秘感。
8.纪永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长篇小说《白雪乌鸦》讲述了1910到1911年哈尔滨鼠疫大爆发期间的悲欢生活,选文作为小说的开头部分,虽只写到两条街上的几户人家,但也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结合文章分析,上世纪初哈尔滨的社会环境有那些特点。
2020-06-16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神宝,父思俨,五代时为内侍,宋初皇城使。兄神兴,左领军卫大将军致仕。神宝初为黄门,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擐甲登城,中流矢,稍迁入内高品,监并州戍兵。屡出袭贼,前后破砦三十六,斩千余级,大获铠甲、牛马、橐驼,因筑三砦。诏褒之。九年,命与尹宪屯夏州,时岌伽罗腻等十四族久叛,神宝率兵大破之,焚其庐帐,斩千余级,虏获甚众。

雍熙中,朝廷遣使绥、宥、麟、府州,募边部愿攻契丹者,赐以金帛。神宝上言:“狼子野心,由此或生边隙。”乃止。俄转殿头高品。淳化中,使河东,阅视堡栅兵骑。慕容德丰自邢台徙延州,未至郡,诏神宝乘传权州事。环州近边内扰,与陈德玄讨之,破牛家族二十八部,且规度通远入灵武路,就命环庆同驻泊。牛家族复结众叛,又破之,歼余党于极泉镇,获其渠帅九人。西戎寇鄜,以援之之劳,迁供奉官,与田绍斌部送灵州刍粮,即命驻泊。

李继迁入寇,与慕容德丰袭破其堡砦,焚帐幕,获人畜数万计。连诏嘉奖,迁内殿崇班。至道初,继迁再寇灵武,神宝遣人间道告急阙下。贼围之岁余,地震二百余日,城中粮糗皆竭,潜遣人市籴河外,宵运已入。间出兵击贼,贼引去,以功拜西京作坊副使。又命于浦洛河、清远军援刍粮,与杨允恭议造小车三千,运粮至环州。三年,迁西京左藏库副使。出使灵武,还,奏对称旨,面授供备库使

咸平中出为高阳关钤辖,徙贝、冀巡检。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入为内侍右班副都知。真宗朝陵,留与刘承珪同掌大内事。大中祥符初,勾当三班院,又掌诸王宫事。迁西京左藏库使、领密州刺史兼掌往来国信。

神宝莅职精恪,性吝啬,畜货钜万。天禧初,以皇城使罢内职。三年,卒,年七十一。录其子守志为入内供奉官。

(节选自《宋史·窦神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B.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C.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D.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五代分别指的是梁、唐、晋、汉、周,而为了和历史上同名朝代区分,后世又将它们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
B.供奉官即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唐代指黄门侍郎等官。宋代武职阶官有东、西头供奉官,内侍阶官有内东头、内西头供奉官。
C.河外是古地域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言河外意义不尽相同,有时指黄河以南地区,有时也指黄河以西地区,这与河内相对。
D.真宗是宋朝第三位皇帝,曾北上亲征,与辽军会战檀渊,后约为兄弟之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神宝勇猛无畏,屡立战功。他初为黄门,便在太原之战中崭露头角,冒死登城,获得升迁。后多次攻破敌寨,斩获颇丰,受到太祖表彰。
B.窦神宝独立思考,适时进言。朝廷曾派使者到沿边诸州招募愿意攻打契丹的部族,并给予赏赐。窦神宝认为此做法或生边患,并说服皇帝。
C.窦神宝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李继迁再次攻打灵武时,他派人从小路向朝廷告急。在敌人长期围城期间,他暗中派人买粮,晚上运到城里。
D.窦神宝为官精心谨慎,本性吝啬。一生多次升迁,历任众多官职,积聚了大量家财。天禧初年,被罢去皇城使的职位,留任内侍省诸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慕容德丰自邢台徙延州,未至郡,诏神宝乘传权州事。
(2)出使灵武,还,奏对称旨,面授供备库使。
2020-06-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

胡世将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交代了当时神州陆沉的局势,面对如此形势,诗人不由地联想起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韩琦二人。
B.“塞马晨嘶,胡笳夕引”两句,有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气氛。南宋词大都作于东南半壁,如此篇出于西北川陕前线的绝少。
C.诗歌运用典故,含蓄自然。借用张良、萧何、韩信这“汉家三杰”辅助刘邦的典故,表达诗人认为自己绝不逊色的自信和豪迈。
D.这首诗格调沉郁,气势雄浑,激扬慷慨,震撼人心。末尾诗人写自己怒发上指,栏杆拍遍,流露出了无法平复的激烈情怀。
15.以功业论,胡世将称不上千古名将,但此诗不乏阃外边帅的气度。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既深且巨”的情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千古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明月朗照下的自然美景。
(2)无论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写的《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还是李白劝友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都用杜鹃鸟的意象表达愁苦的情绪。
(3)《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可使秦国千秋万代的条件是“___________,但秦国没有这样做而灭亡了,如果后世君主只是哀叹秦国,那么结果也将是“_____________”。
2020-06-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雨丝     ,我们一行人轻踏如琴键似的石道阶梯,张望恼人的春色,听快乐的音,路过一潭碧水,走过一段山,穿过一座古亭……你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我坐在古徽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多相似与重。梨花生命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化成一泓春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懂女孩;等风一遍遍拂过,那白色的花苞竞相开放,那纯的白,如少女的裙,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随风摆,楚楚动游人,想必那果实早已      在腹中了吧。只不过梨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女人如花,而桃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份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       ,天地之间,她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17.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听(dì)          音(qióng)       (gāng)
B.重(dié)        化(róng)        懂(méng)
C.风(xuān)       相(jìng)          (cuì)
D.花(bāo)        (jù)             媚(xiàn)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A.飘落       孕育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B.散落       蕴藏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C.散落       孕育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D.飘落       蕴藏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不过梨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桃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份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女人如花。
B.女人如花,只不过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份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
C.而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女人如花,只不过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份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
D.而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份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女人如花,只不过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纪录片《风味人间》开播后,一时好评如潮。它再一次引发人们对美食及其背后文化的热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口腹之欲,更想要精神上的探求。下面是《风味人间》中的一句解说词,请选择一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续写这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60字。
中国的传统生活形态,仍在以食物的方式代代相传。

2021-12-02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下面图片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女孩名叫柯恩雅,今年七岁,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名一年级小学生。4月3日复工后,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她就在卤菜店的案板下狭窄的空间对着一台旧款笔记本电脑专注上网课,已坚持了一个多月。这张照片被新华社发布后,感动了很多人。


   
(1)请给这则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图片新闻,从一个角度写一段60字以内的新闻短评。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一组:

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松下幸之助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柏拉图

第二组: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淮南子》

纪律是胜利之母。

——苏沃洛夫


对于以上两组名言,同学们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第一组名言对人们更有启发,有的认为第二组名言更有指导意义。为此哈三中语文组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自控自律更重要”;反方的观点是“法规约束更重要”。请你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06-2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宋史》  文言文翻译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其他南宋作家  词  咏史怀古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组
200.65扩展语句语言表达
210.65漫画/照片  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法律 人情  为人处世  价值理念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