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07-12 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王朝的国家结构,是商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夏商西周是与秦汉以后差不多一样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有学者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夏商西周属于邦国联盟。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局限性。针对这二者的局限性,我提出“夏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以商代而论,这一观点是建立在甲骨文和金文资料基础上的。在甲骨文中,有一位“小臣丑”,是商王朝的官员。考古发现,山东青州一座诸侯墓葬内出土铸有“亚丑”族徽铭文的大铜钺。我认为,二者原本属同一诸侯邦国,联系《尚书·酒诰》“内服”和“外服”的划分,“小臣丑”是从外服诸侯系统的“亚丑”诸侯邦国派往朝廷担任官职者,成为内服百官系统的一员。这种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朝为官,就在于商王朝是由内、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缘故;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既是联结内服和外服的纽带,也是商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

《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为百僚、庶尹、亚服、宗工、百姓、里君等,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为侯、甸、男、卫、邦伯等,属于诸侯邦国系统。《酒诰》的记载恰可以与《大盂鼎》铭文“惟殷边侯田(外服)粤殷正百辟(内服)”对应起来。这种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即王国维所说的“二重证据法”。

“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把位于中央的王国(即王邦)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把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二者都以王为“天下共主”,受王权的支配。这样,夏商西周时期,一方面,包括各个隶属于王的诸侯邦国在内的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它们都以王为“天下共主”,也都愿意接受夏王、商王和周王支配,并形成了华夏礼制的正统观念。这一点,用“邦国联盟”说是无法解释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整的主权,有的与王的关系还处于时服时叛状态。在社会特征上,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家结构上,王朝内世袭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并不相同。这一点,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说是无法解释的。

夏商西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还可以解释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历史渊源问题。在这种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中,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所以,战国时期,当人们苦于列国纷争时,盼望统一,既是现实愿望,也有历史渊源。

总之,“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揭示了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这一特点既不同于“三代”之前和“三代”之后,也不同于西欧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和西欧的封建社会。

(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资料的研究,提出“夏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B.因为商王朝是由内、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所以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能够在朝为官。
C.“邦国联盟”说忽视了诸侯邦国接受“共主”支配、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的特点。
D.“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说,忽视了当时各个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都具有不完整的主权,与王之间的关系不总是服从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文献资料这二重证据来论证观点。
B.文章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C.末段说明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国家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总结了全文观点。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属于“总—分—总”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不仅可以联结内服与外服,更重要的是商王实行对诸侯邦国统治的方式。
B.“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所揭示的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与“三代”前后和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以及西欧的封建社会都不相同。
C.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导致王朝内世袭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也并不相同。
D.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应该源于夏商西周三代国家结构的多元性和一体性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排列规则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

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其中四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而此次武汉发现的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

从流行病学结果看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比2003的SARS低,从临床看致病严重性也比SARS轻。这就说明病毒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虽是SARS近亲,但并没有SARS那么可怕。

但是,冠状病毒特征是传染性强。对所有人,尤其是老人、体弱者、有基础疾病的这类人群来说依然是巨大的生命威胁。所以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摘编自2020年1月20日中国医疗网)

材料二:

一种病毒要想入侵人类体内,要突破“重重防线”,而人体也终将发现它们的存在,然后“奋起反抗”——这就是人体的免疫机制。

“打喷嚏、咳嗽、咳痰,这些都是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的表现。”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黄波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时,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人体咽喉部后,将进一步蔓延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不过,这些病毒进入肺泡的每一步,都会遭到免疫细胞的“防御”和“监视”。

“如果病人出现干咳症状,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病毒突破气管、支气管部位的防线,侵入到了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细胞,同样会被激活。”黄波说,如此一来,一整套环节中的免疫细胞都会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感染后,人类会有发热症状,并且成为一个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

“发热反应其实也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方面过高温度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温度升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黄渡说。

不管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多么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规律作息、通宵玩手机、吸烟、饮酒以及旅途疲劳等,都能导致免疫功能临时紊乱,从而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

(摘编自2020年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我国防控传染病和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至关重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控制疫情,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为此,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开透明,这是因为,只有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瘟病流行的实际情况,才能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如果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就容易造成疫情大规模扩散。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疫情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事,有利于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那些瞒报、谎报疫情者,应严肃追究责任。

要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特别是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因为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如牛痘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麻疹疫苗等在消灭或控制相关传染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要认识到,疫苗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攻关,在这方面一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按科学要求生产出来的疫苗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没有疫苗并不意味着不能防治。一些传染病虽然早己分离出病毒,但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

(摘编自庄辉《科学防控疫情》,《人民日报》2020年2月12日)

4.下列对于“冠状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类病原体,冠状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其颗粒外形类似皇冠。
B.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据目前所知,其中SARS、MERS冠状病毒致病性较高。
C.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
D.像人一样,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虽为近亲,但其性情与SARS有很大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强的特征,对人类尤其是年老体弱等人群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B.人体的免疫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入侵,打喷嚏、咳嗽、咳痰都是免疫细胞抵抗病毒的表现。
C.为应对入侵的病毒,人体中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出的细胞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D.发热能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因而属于人体保护机制并可作为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
6.如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账

茅盾

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

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林先生嘴里应酬着,看看女儿,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

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

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

“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 ,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

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

“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

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

“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

“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

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

“不是强盗。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西面宝祥衣庄的阿毛被他们拉去了。我跑得快,抄小路逃了回来。他妈的,性命交关!”

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又说道:

“都在这里了。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 换件衣服再来。”

林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 ,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

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

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林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的账头怎样去收讨。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寿生挨着林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

“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

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

“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

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

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


[注]①本文节选自《林家铺子),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林家铺子)讲述的是30年代江南杭嘉湖地区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虽再三苦苦挣扎而最终破产的故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见大,一个小商铺的窘境折射出广阔的社会图景:城乡经济衰落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征兵拉丁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帝国主义侵袭加重民族经济危机。
B.文中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开头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结尾狗“垂着尾巴”“抖一抖”“夹着尾巴”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颇有耐人寻味的意蕴。
C.上海客人对林老板回答不出问题的迟疑发出“有几分异样”的笑声,对收账回来“一身泥”“气喘喘”的寿生“皱眉头”,这都是对不幸者的幸灾乐祸式的捉弄。
D.文中人物对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个性特征,这既有利于展示地方风情、刻画人物形象,又丰富了故事内容,也使作品更自然真切、独具韵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8.请分析小说是如何描写林老板这一形象的内心世界的。
9.“收账”是本文故事的核心,作品是怎样叙述“收账”故事的?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卷楼记

【元】郝 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蠹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

(节选自《陵川集》)


【注】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C.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方伎:也作方技。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古代酒器有很多种,如卮、角、爵、觥、筹、簋等。
D.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的也是这种小虫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涉及门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财宝,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面。
D.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2)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杪放歌(节选)

李攀龙

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

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注】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十五年,任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因难以忍受上司倨傲作风,辞官归乡,隐居白雪楼。岁杪,岁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中以“劝君”开头,直抒胸臆,既是诗人对世人的劝诫,也是诗人的自勉。
B.诗人运用第二人称“君”而不用“我”,更有利于抒情,感染力、鼓动性也更强。
C.末二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歌声疏拙,不合时宜,缺乏韵味,因为放歌非其所长。
D.岁杪时分,最易令人心生感慨,这首诗正唱出了诗人的心声,如同诗人的自画像。
15.中间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