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一 期末 2020-07-20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潮到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中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围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无气大伤,遭受严重控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槭。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势深入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撒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围,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10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
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D.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B.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C.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层次分明。
D.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   )
A.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合"视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
B.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C.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
D.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值黑龙江省秋粮销售期,富锦市种粮大户柳军力刚把今年种的1545亩水稻卖完,每亩收益约400元,明年他准备再流转一部分土地,扩大规模。

近些年来,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还有的陪子女进城读书,劳动力逐渐减少。柳军力的1545亩水田就是从六十多户农民那里流转来的。柳军力说,规模连片经营不仅铲除田埂,增加了可种植庄稼的面积,而且还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和新品种的集中推广。

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黑龙江省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同江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一块大屏幕上滚动着待流转的土地信息,面积、户主、位置、价格一清二楚。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11月17日《土地流转种“特色”让黑土生“金”》)

材料二:

   

注: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保留承包权,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通过政府批准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材料三:

随着我国土地确权以及土地法修正等工作的完成,从土地的征收(流转)程序、定价、交易等各方面进行制度完善,以保障土地的顺利流转,从而可以为个人或企业进行土地流转扫除障碍。

土地流转催生种植产业链投资机遇。首先,土地价值重估。土地价值重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强化:一是土地的流动性增强;二是土地的金融属性彰显。其次,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落地,参与土地流转的个人或企业将有机会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业务扩张并推动业绩增长。第三,农业服务业务有望快速发展。随着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量也会持续增长,并产生巨大的农业服务需求,发展空间广阔。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日本、韩国经过土地改革平均地权后,农地一直是私有化的。工业化以后,几乎没有进城农户会卖掉自己的土地,因为土地资源有限,货币超发是普遍的,卖地收入存于银行就会贬值。因此,农村土地买卖很不活跃,农村土地分散在大量进城农户手中。种植户要种好地,就需要对地块进行调整,对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租地佃户的土地租金不高,进城农户一般不同意种植户(佃农)动地,农村种植户不仅存在难以扩大种植规模以形成规模经营的难题,而且存在土地产权整合困难所导致的严重的生产不便利问题。日、韩都通过纵向的综合农协来形成垄断性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并且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补贴,但粮食自给率却只占需求的1/3左右,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

(摘编自贺雪峰《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军力准备再流转一部分土地,说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利于农村种植户增加收入。
B.规模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可能是自己承包来的,也可能是自己直接到其他承包户那里租赁来的。
C.近年以来,我国农村耕地流转面积稳步增长,从2007年的0.64亿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
D.在日本、韩国农村,土地买卖很不活跃,因为土地资源稀缺,进城农户持有土地就可以保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县、乡、村各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增强土地的流动性,保障土地的顺利流转。
B.在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流转,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自由转让给他人或组织。
C.我国大部分承包农户没有进行土地流转,自己生产,但为提高农业效益,现代农业需要把土地集中给少数人经营。
D.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留村务农或从事服务业也可以获得较多收益。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与日本、韩国处理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的不同做法。
2020-07-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首田园诗

契诃夫

“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纳塞奇金上尉的穷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格利沙,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的!”

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一个星期前,我到上尉家里去了,走进前堂,向大厅里看一眼,瞧见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大厅中央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一个膝头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

格利沙的未婚妻伸出一条好看的胳膊搂住小老头的深棕色脖子。穷外甥和他的未婚妻正在争论:他们两个人究竟谁该先吻可爱的舅舅?随后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吻他。

“现在该你们自己接吻了,我的继承人!”纳塞奇金喃喃地说,幸福得透不过气来。这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令人极其羡慕的关系。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又嫉妒,心都缩紧了。“是啊!”纳塞奇金说,“我可以说一句:我这辈子过得蛮不错!求上帝保佑人人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才好。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多极了!就拿我在斯科平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

“您讲讲吧,讲讲吧!”格利沙的未婚妻说。

“那天,孩子们,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像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亲人了!真的!”

我走进大厅,打断了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恰好是莫斯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经破产倒闭的那一天。

“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继续用夸耀的口气对孩子们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有大官,有宗教界人士,什么修士、司祭啦,教士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吃野鸡。”

“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那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了很多钱吧?”

“为什么白白损失?”

“什么叫‘为什么’?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过我。”

“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拉得越长。

“它倒……倒……倒闭了!”他周身发抖,哀叫道,“我这可怜人呀!”

格利沙涨红着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

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

“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

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

“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

“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

“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

“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

“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

“是啊!必是有魔鬼支使您,您才会在我们举行婚礼前拿出那张报纸来!您就不能等到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道,她本来也张大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娘们儿。现在她大失所望了。”

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而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

(选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讽刺格利沙的拜金行为,更在于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
B.这篇小说通过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
C.如果“我”不出现,纳塞奇金还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格利沙的未婚妻也不会离他而去。
D.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金钱常常左右着人们的感情亲疏,扭曲着人性。
8.看到纳塞奇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心为什么会“缩紧”?
9.格利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2017-09-25更新 | 248次组卷 | 9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 装在套子里的人 同步练习2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微,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年十六,州举秀才、衡阳王义季右军参军,并不就。起家司徒祭酒,转主簿、始兴王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始兴王友。父忧去官,服阕,除南平王铄右军咨议参军。微素无宦情,称疾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又拟南琅邪、义兴太守,并固辞。时兄远免官历年,微叹曰:“我兄无事而屏废,我何得而叼忝瑜分?”文帝即以远为光禄勋。微为文妤古,言颇抑扬。袁淑见之,谓为诉屈。吏部尚书江湛举微为吏部郎,微确乎不拔。时论者或云微之见举,庐江何偃亦参其议。偃虑为微所咎,与之书自陈。微报书深言尘外之适。其从弟僧绰宣文帝旨使就职,因留之宿。微妙解天文,知当有大故,独与僧绰仰视,谓曰:“此上不欺人,非智者其孰能免之?”遂辞不就。寻有元凶之变。微常住门屋一间,如此者十余年。太祖以其善筮,赐以名蓍。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唯当坐处独净。弟僧谦亦有才誉,为太子舍人,遇疾,微躬自处疗,而僧谦服药失度,遂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哀痛僧谦不能已,以书告灵。元嘉三十年,卒,时年三十九。僧谦卒后四旬而微终。遗令薄葬,不设轜旐鼓挽之属,施五尺床为灵,二宿便毁。以尝所弹琴置床上,何长史来,以琴与之。何长史者,偃也。无子,家人遵之。所著文集传于世。世祖即位,诏曰:“微栖志贞深,文行惇洽,生自华宗,身安隐素,足以贲兹丘园,惇是薄俗。不幸蚤世,朕甚悼之。可追赠秘书监。”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B.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C.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D.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在中古时期可指弟之子,是当时常用的宗亲称谓词之一;另有学生、徒弟之意。
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曾为学校生员专称。
C.父忧,是“丁父忧”的省写,丁优人王微在父亲去世后如无郡县征召就要停职守制。
D.从弟,古人称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年长于己的称为从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微历任数职,最终因兄退隐。他始任司徒祭酒,转任主簿、始兴王刘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后因哥哥无辜被废黜而萌生归隐的想法。
B.王微内心笃定,不为官位所动。吏部尚书江湛举荐他为吏部郎,文帝派他的堂弟王僧绰宣读诏书让他正式到任,他借助天象审察形势,婉转谢绝了
C.王微生活简朴,因善筮而受赏。他住在只有一个单间的房子里,像这样过了十几年;太祖因为他善于用龟甲、筮草等来预测世事,就赐给了他有名的蓍草。
D.王微英年早逝,死后尽享哀荣。他去世时只有三十九岁;世祖即位后,表达了对他为文为人的褒奖之情、对他不幸早逝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并追赠他为秘书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素无宦情,称疾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又拟南琅邪、义兴太守,并固辞。
(2)偃虑为微所咎,与之书自陈。微报书深言尘外之适。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宇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
C.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会暂时流露出喜悦之色,而一个“横”字却又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请。
D.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自己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2019-04-1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