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期中 2020-07-23 4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重现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剧种的“失味”:草根味、民间性、世俗化消失,地方文化特点不突出,剧种同质化或泛剧种化、泛戏曲化的倾向严重。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剔除其粗糙的部分,在保持民间性的同时适当融入当下观众的审美质素,提升其品格,使之成为既传统又焕发当代感的雅俗共赏的新市民戏曲,但要做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文人趣味偏雅好雅,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国内一些专家热衷于引进精英主义经典理论的结果。他们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并将之等级位阶化。这种等级划分,恰恰阻碍了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的很多戏剧工作者应辨清“唯美主义”与“伪美主义”的界限,摒弃双重标准,不能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地方方言对于地方戏曲而言是第一要素。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一度创作中不少剧作家不熟悉方言,不是用方言思维来写戏,而是用普通话思维。剧作家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上写戏是好事,但剧本往往存在方言转换的问题,并且在二度创作中又有大量的戏曲演员讲的方言不地道,方言的韵味自然无从“咂摸”。方言被嫌弃,仍然是地方文化自信的问题。我们依然缺乏对地方文化的自信,缺乏对地方方言、地方音乐及声腔等的自信。我们要有地方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不缺乏历史底蕴,传统戏曲能流传至今就是最好的明证。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各地陆续提出了“保卫方言”的口号。现在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让人期待方言进校园,或者借着戏曲进校园让方言热起来。

历史曾经给过我们启示。在清代中叶的花雅之争中,曾与昆曲争胜的弋阳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逐渐雅化,唯余衰落的命运;而广受老百姓喜爱、保持了自身特色的四大徽班最终站住了脚跟。警惕剧种的广泛雅化,不是不要剧种雅化,而是要保持剧种的特色,该雅的要雅,该雅俗共赏的要雅俗共赏。风格单纯的古老剧种如昆曲,其剧目要依从剧种特色:而风格多样的剧种,例如可俗可雅的闽剧,不仅要尊重剧种本体特质,也应根据题材特点来打造剧目,或偏雅或偏俗,但都应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摘编自方李珍《警惕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戏曲创作改编中,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就淡化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特点。
B.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
C.很多戏曲创作者在理论上对雅与俗的内涵不清楚,以致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D.伴随着传统戏曲的复兴,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地方方言或可借戏曲进校园热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是指出了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接着指出了当前戏曲界存在的问题,
B.文章从多角度剖析了剧种雅化的原因,并将原因提升到了缺乏地方文化自信的高度。
C.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剧种雅化的危害以及防止雅化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时层层深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当前被重新整理排演的传统剧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应该得到肯定。
B.在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过程中,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认为“雅高于俗”。
C.对剧目的大投入会使其他部门为配合“精致华丽”的风格而不得不追求“雅”,这会使剧目丧失应有的烟火气。
D.方言对于戏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忌用普通话思维,戏曲演员在表演时要注意表现方言的韵味。
2020-07-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好用,买它!”2019年,这句话成了现象级网络电商直播的“名言”。许多品牌想挤进人气主播的直播间,好让自家产品的销量翻上一番。

可别小看一句“买它”的极强带动性。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天猫“双11”,淘宝直播带来的成交额接近200亿元,超过10个直播间引导成交过亿元。淘宝直播带来的成交额约占2019年天猫“双11”成交总额2684亿元的7%。

“有时候我不需要这种东西,但是主播一说‘便宜、好用、买它’我就不知不觉地‘剁手’了。”经常看直播购物的“90后”吴晓晓说,“相比货品,我甚至更喜欢主播的推荐,享受购物的快感。在网络直播的‘魔力’下,很容易就下单消费了。”

不少分析指出,直播帮助电商从“货与人”向“人与人”转变,许多用户因为喜欢一位主播去关注和了解商品,商品曝光率大大提高,用户购买的概率也变大了。秒杀、达人推荐、店铺直播已经成为主流的直播带货模式。

除了工厂生产的品牌商品,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户也做起了直播,许多土特产借着直播平台走进千家万户。

可以说,边看直播边购物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电商生态。

(摘编自《2020新消费新生活新期盼》)

材料二:

(数据来源《后网红时代直播电商会如何发展?》)

材料三:

如何将直播模式和电商属性有效结合,以促使更多交易行为的产生,是电商直播的核心诉求。直播的作用首先是引流,保证良好的引流效果主要依赖精准推送和优质的直播内容本身。购物过程中,从最初的信息接触到最终购买,用户会经历很多的接触点。直播要有效促进购买,要明确用户在不同路径节点的具体需求,通过满足该需求对用户的决策进行影响。相较于目标明确型用户,半目的型和无目的型用户的购买价值体系还未成型,更需要引导和帮助,购买决策也更容易受到影响。直播通过实时的视频画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相比于图文信息,直播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直播间中,用户与主播是强互动关系,为了让商品和直播内容之间联系更紧密,在直播时,适时将关联商品外露,建立商品与购物模块之间的联系,引导用户查看更多商品。要让大家买买买,氛围很重要。直播间观众席的设置、观看人数、评论、点赞数及点赞动画、活动入口链接等,都在营造“直播间很火爆”的气氛。

(摘编自《电商直播的核心诉求:如何将直播模式和电商属性有效结合》)

材料四:

“带货江湖”并非风平浪静。直播带货“翻车”事件频发:直播成交额屡曝刷单造假,低价商品卖完就下架,毫无售后服务,有的还因生产、销售假药触犯法律。

在网红带货商业活动中,带货主播既有广告代言人的身份,又有生产者、销售者的身份。不同的角色,在法律上所要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例如,有关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广告法中。自产自销型和囤货自销型的带货主播一旦带货翻车,就要承担更多的民事赔偿责任,市场监管部门也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更有甚者,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例如,欺诈消费者的应承担“三倍赔偿责任”,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应承担“十倍赔偿责任”。

(摘编自《“带货”需守规网红要懂法》)

4.下列对材料中“电商直播”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帮助电商从“货与人”向“人与人”转变,许多用户因为主播的推荐而去购买商品,主播受关注的程度影响其带货商品的曝光率。
B.直播构建了一个商品与用户强交互的场景,主播带动性的话语和直播间的评论、点赞等行为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C.从天猫“双11”的数据以及2017~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的变化来看,直播电商将是未来电商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D.电商直播不仅有人气主播和品牌商参与其中,一些农户也通过电商直播平台实现农产品自销,其效率相比线下大大提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晓晓的话表明购物体验非常重要,好的直播能够发掘潜在的用户,让本没有购物需求的人因为购物快感而不自觉“剁手”。
B.对于目标明确的用户,直播的转化成功率更高,因为用户清楚自己的需求,主播直播的时候精准地展示商品信息,可以帮助其决策。
C.直播通过实时的视频画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主播和用户的在线时间有一定的要求,图文信息则无此限制。
D.在带货的商业活动中,主播既有广告代言人的身份,又有生产者、销售者的身份,在法律上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根据上述材料,为保障在直播间里进行消费的消费者权益,请提出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陈国炯

老头蹲在名茶市场两排店面连廊口,面前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方形箱子,像以前剃头匠的工具箱那么大,竹藤箱内铺着一层糊蚕簟的纸,纸上放着嫩绿的茶叶,大约三四斤的量。卖茶的、买茶的来来往往,从老头面前走过,有看他一眼的,也有不看的。有一个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说想买几斤茶叶自己喝。问老头,你的茶叶是自家产的吧?老头笑笑说,你这话等于没问,谁会告诉你不是自家产的?年轻人听了老头的话,觉得讲得在理,也觉得老头有点倔劲。年轻人遂问老头:“茶叶多少钱一斤?”老头说:“一千二百元一斤。”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但年轻人想老头的茶叶估计农药打得少,应该会比茶叶铺里的茶叶绿色环保,于是与老头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九百元一斤商定。

小平头见年轻人要买老头的茶叶,投去赞赏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好眼力,识货。”年轻人听了小平头的话不以为然,说:“这茶在树上长的,锅里炒的,会有什么特别,我只是看他年纪大了,蹲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才买他茶叶的。”老头听了年轻人的话很不高兴,装茶叶的手僵在那里,很快又把刚刚装在纸袋里的茶叶倒回竹藤箱内。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年轻人悻悻地走了。

小平头看得急了,劝老头还是卖吧,不必赌气。老头不急,淡淡地笑笑,依然蹲在竹藤箱前,看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看自己的茶叶。

又有人来看老头的茶叶,有的还他三百元一斤,也有的还他四百元一斤。老头不卖。

临近中午,老头的茶叶仍然没有卖掉,小平头递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了,点上,然后问小平头:“你想买茶叶?”小平头吐一口烟雾,说:“你的茶叶的确是好茶,但我买不起,我连一般的茶叶也买不起,但我喜欢茶,我只能到茶市来看看,饱饱眼福。”

老头打量一下小平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处老头不会去碰。老头遂说:“你真能看出我的茶叶好?”

小平头没有回答老头的话,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藤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陶醉地啧着嘴,“好茶好茶”地赞叹着。小平头问老头:“能否让我冲泡一杯?”老头说:“拿去泡吧。”小平头小心翼翼地从竹藤箱里用拇指与食指捏了一撮茶叶,放入自己随身带的透明玻璃杯内,就近走进一家茶叶铺,向老板娘要来一只热水瓶,走到老头面前,将热水缓缓地注入杯内。立时茶香飘逸,馨馥若兰;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一个个芽尖直立,栩栩如生。小平头看得眼直了,又用鼻子嗅嗅,轻轻品啜茶汤,顿感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小平头微闭双目,享受着世间少有的茶味,自言自语说:“此茶必产于高山之巅,又居于水旁,此水非一般小溪的半活水,更不是山塘水库的死水,此水必是活水,是常年流动的泉水。”

老头听了小平头的话,投去赞许的目光。小平头也从老头的目光中读出了自信,继续说:“此茶长年被雾气笼罩,此雾非天上之雾,是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寒冬不冷,酷暑不热,此茶常年在温润中生长发芽。”小平头又轻啜一口茶水,擎起茶杯打量着,说: “此茶你采摘于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水分不重,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因此显得温润清口。”老头听得呆了,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小平头,小平头又打量了一下杯中茶,继续道:“你对青锅、回潮、辉锅每道工序严格把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的技艺使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此茶品味上乘,即使名闻遐迩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也无法与你的茶相提并论。”小平头忽然发出一声轻叹,说:“但此茶也有一个瑕疵。”

老头听得似痴似醉时,忽然听到小平头的叹息,并说此茶还有瑕疵,惊问道:“什么瑕疵?”小平头说:“此茶炒制好后,不是放在竹簟之类竹器上,而是放在木器上,这木器还是松木板做的,稍稍消损了茶魂,但不伤大雅,仍是好茶。”这下老头把小平头当神看待了,他家用的畚斗的确是用松木板制作的,每次炒好茶后,先把烫手的茶叶放在畚斗里冷却后,再装入塑料袋里封存。

老头听完后对小平头露出崇拜之色,惊呼道:“你是茶神。”小平头听了老头的话,摇摇手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只是喜欢茶,爱研究而已。”遂捧着茶杯准备离去。

小平头即将消失时,老头大声说:“请留步!”老头把已装入塑料袋里的茶叶送到小平头面前。小平头一脸惊愕,略显愧色地说:“我虽识得你的茶是世间极品,但我无力购买享用。”接着不无感慨地说:“你刚才应该卖给那位年轻人,只有他有买你茶的实力。”

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地说:“只有你识此茶,才有缘享用此茶。”说完,老头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这下小平头呆了,嘴大张着,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第一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的“老头”盛放茶叶的竹藤箱十分简陋,与后文老头卖茶时要价高形成对比,这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小说一开头的安排可见匠心,既刻画了人物形象,又为后文情节做好了铺垫。
C.“老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处老头不会去碰。”这表现了“老头”的淳朴善良,对别人的尊重。
D.小说借“小平头”之口来突出“老头”的茶叶聚天地灵气,香气馨馥、汤色明澈、回味甘润等特点,以此来表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8.作者在塑造“小平头”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9.小说中的“老头”不愿把茶卖给愿意出高价的年轻人,却把茶送给无力购买的“小平头”,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0-07-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后数岁,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妊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三,有删节)


【注】①岐疑:qínì, 形容幼年聪慧。②五石:道教炼丹的五种石料。紫石英是其中一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B.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C.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D.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喻入仕为官。也作“释褐”。
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D.转,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谪、徙、改、补等,其中迁、谪指贬官,转、徙、改等表示官职的调动或改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为人至孝。年少时,为父亲的疾病忧虑不已,后来母亲去世,他因过度哀伤而身心憔悴。
B.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清廉谨慎,对百姓恩威并施,辖内民风淳朴,百姓教化很好,朝廷考评最佳,皇帝也曾下诏嘉奖他。
C.邺都人诡变多诈,梁彦光治理不力,不能用道理教化他们,这使梁彦光受到皇帝的责备,最终因此被免职。
D.梁彦光在职时兴办学校,用圣贤之学来教化百姓,使民风大改。他好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淦阳人焦通就是他教化成功的典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
(2)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020-07-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断云”句写水面上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15.“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描写,表达了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李清照在《醉花阴》中表达了自己的孤寂,觉时光难捱。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兴盛以及中华民族        的基础条件。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的弘扬。将文化自信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深刻         中国文化的内涵,让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另外,不但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坚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自信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这种民族热爱之情正是学生爱国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所在。古往今来,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文化自信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         的作用,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让学生因祖国文化自豪,还可以促使学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繁荣昌盛   领会   精髓   举足轻重
B.蒸蒸日上   意会   精粹   举足轻重
C.繁荣昌盛   意会   精髓   不可估量
D.蒸蒸日上   领会   精粹   不可估量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
B.不但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坚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文化方向。
C.文化自信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
D.文化自信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发出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B.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被激发出来
C.学生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
D.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0. 阅读下面某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职工返厂返岗流程图,请把主要信息写成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准备开展阅读名著系列活动。请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写一段推荐词,激发同学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兴趣。
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2020-07-22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九九八年洪灾袭来,你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堤岸,你们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水利专家……

二零零三年非典横行,你们用白色的背影为我们建起一条条隔绝病毒的防线,你们是科学家、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

二零零八年地震突发,你们用一双双温暖的手在废墟中为我们寻找绝望中的一线生机,你们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

二零二零年新冠肺炎肆虐,你们用忙碌的身影、布满深深的勒痕的脸、甚至生命为我们守护平安,你们是抗疫专家、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建筑工人、社区防控人员、志愿者、快递小哥、清洁工……

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我们从不惧怕,因为每一次灾难面前都有你们!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你,汇聚成了英伟不凡的你们……

面对材料中的“你们”,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2020-07-2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魏征等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4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200.8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210.65推荐语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