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0-27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外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煎熬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D.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2.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安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纵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 风:暗示
B.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 峻:严厉
C.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 陵:顶撞、冒犯
D.桧素憾寅 憾:怨恨
5.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6.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加,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
D.漕运是我国历史上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它被喻为“立国之本”,对我国历代政权的存在和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称赞他的诗词必将闻名于世。
B.张孝祥治洪有方。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人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知府,不怕任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020-10-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9.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0.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次:停留。 ②无端:没来由。
11.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将“十年”说成“十霜”?
12.对这首诗中的“无端更渡桑乾水”,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回故乡咸阳;另一种理解是迁徙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020-10-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