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一模 2020-12-08 79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健康伦理学就是关于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它旨在研究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所有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奉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公共健康干预以集体利益或人口作为目标,引起了关注个人自由的生命伦理学的不满和挑战。这通常被描述为“善与权利”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以协调吗?

公共健康伦理学是生命医学或更为一般地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生命伦理学 有一个典型特征,即关注病人个人健康权利和自主性。但是,公共健康关心整个人口的健康,以集体而非以个人健康为目标。这与生命伦理学尊重个人自主的原则不同。对于流行病等公共健康问题,生命伦理学并无兴趣,只是后来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隐私保护等问题,才使生命伦理学开始思考公共健康主题。

但是,生命伦理学关注公共健康,明显是一种错位。因为双方的追求目标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英国学者奥尼尔解释说:“在我看来,当代生命伦理对公共健康知之甚少的基本原因是,它对个人自主性的关注表明,所有为了健康的强制都是错误的。然而,许多公共卫生措施如果要有效,就必须是强制性的。”这段话表明,生命伦理学坚持个人自主原则,无法接受公共健康干预的强制性,认为它是对个人权利的伤害。但是,如果公共健康措施没有强制性,显然又无法保证自身的有效性。这样看来,两者似乎没有办法调和。

公共健康伦理虽然从生命伦理中脱胎而来,但它的发展可以视为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极端 发展的一种反叛和纠偏。生命伦理过多地关注个人或医患关系,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并没有从群体角度看待社会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捍卫、保护社会与群体的健康及安全。因此,尽管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它已经形成了新的样式,而非以生命伦理为模板。但是,以集体利益为目标,必然意味着伤害个人利益吗?

那也未必,实际上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的冲突是可以协调的。

首先,双方可以实现互惠。美国豪斯汀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就表示,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提供伦理概念并澄清伦理问题。在此方面,生命伦理中的一些原则如正义原则、不伤害原则等,在公共健康中仍然起作用。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例如,从个人自主性和临床关爱趋向关心人口健康,就是一个扩展视域的过程。

其次,公共健康虽然以全体人口健康为目标,但这里的“人口”概念当然是由个人组成,因而不能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说公共健康不考虑个人利益,肯定是错误的。“没有任何理由,将公共健康伦理学发展成一个孤立的话语,以区别于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从总体上看,我们有好的理由保持或追求理论的统一性。”道森的这段话旨在批判以奥尼尔为代表的冲突论,他认为可以将生命伦理和公共健康伦理协调起来。一方面,如果生命伦理学的“非干涉的自由”是一种优先原则,则肯定无法真正接受其他价值。所以,只有打破这种优先性原则,才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公共健康伦理建立在对集体利益追求的基础上,但是它并非必然要求排斥个人利益。公共健康伦理学关联着社会如何引导个人追求共同的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公共健康伦理学,反过来又是一种生命伦理学。它们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现实保持敏感。因此,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在追求目标上是可以趋同的,只要双方保持对社会关系现实的敏感。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共同善为引导的正义社会,而不是抱持“非干涉的自由”的幻觉,无视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有责任实施公共健康干预来保护民众健康。公共健康伦理学需要开放的视域,需要向权利话语开放;公共健康不仅需要国家权力,而且需要个人的参与。这也是人类获得健康和安宁的条件。

(摘编自朱彦明《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典型特征分别是强制干预和个人自主,但两者并非不可协调。
B.生命伦理学并不关心公共健康问题,出现所谓隐私保护问题后才开始以公共健康为主题。
C.虽然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是它并非以生命伦理为模板,而是一种新的样式。
D.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澄清伦理问题,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人们对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的一些片面认识,辩证地提出了观点。
B.文章整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
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奥尼尔的解释意在否认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无法调和的观点。
D.文章从互惠性和理论的统一性两个角度,论证了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是可以协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康伦理学从一般意义上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B.全体人口健康中的“人口”概念是由个人组成的,这为追求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基础。
C.生命伦理学以“非干涉的自由”为优先原则,只要打破这种原则,就能解决与公共健康伦理之间的冲突问题。
D.公共健康不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但是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实施强制干预措施时,无须考虑个人利益。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 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就用《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截至2020年6月底,人类进行的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全成功的探测任务只有19次,成功率约4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尽管人类在月球探测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火星全新的环境,需要全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考验。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绝对是大热门元素。“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将火星作为跳板跃至更深宇宙”……一部部作品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不光展示着目前相对成熟或能够预见的科学技术,还勾勒出人类对火星的各式幻想,不断加深着人们的好奇和向往。无论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

(摘编自邢斯馨《“天问一号”踏上征程,火星,我们来了》)

材料二:

从1960年至今,人类已经进行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这让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也最多的一颗行星。火星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钟爱?

这与火星的自然条件有关。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最为关键的是,根据现有航天器的探测结果,已清晰可知火星拥有海岸线遗迹、河道痕迹、湖泊冲积扇等流水地貌痕迹。因此,当前具备探测火星的技术能力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对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这些也是行星探测的重要命题。只不过,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基于现有航天能力,飞行6~7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

我国的“天问一号”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我国60多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积累,人造卫星升空,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经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研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冯华《下一站,火星》)

材料三:

The Verge网站指出,“天问一号”是中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任务,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让漫游车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并运行的国家,也是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的国家。

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火箭经受住考验”,为中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问一号”不仅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也将激励本国青少年,让青少年热爱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并在长大后投身相关职业领域,以促进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

《德国之声》报道,中国一直乐于强调与国际伙伴的合作,除了俄罗斯外,中国也与奥地利空间研究所等机构合作。与此同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国际宇航大会、欧洲空间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巴西、法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已向中国发出祝贺视频或贺电,并表达深化合作的愿望。

外媒纷纷表示,近十多年来,中国太空探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功,“天问一号”是其中最新的一个项目,而且,中国未来还有更多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更重要的是,各国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加深我们对火星的整体了解。

(摘编自刘霞、李山《“天问一号”发射,中国太空实力提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定名为“天问一号”,这是受到2300多年前屈原所创作的《天问》这首诗的影响。
B.现在多个国家开始了新一轮以火星为代表的行星的探索,找到了火星存在水的痕迹或 者甲烷的证据。
C.火星相对于其他行星来说,距离地球较近,但并不意味着完成探测任务就轻而易举,它对技术的要求仍然很高。
D.我国近十多年来,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诸如“天问一号”这样的太空探测项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类对火星进行了四十余次的探测活动,虽然成功率不足50%,但是为人类探测深空星球提供了宝贵经验。
B.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元素多有体现,其优秀作品既展示了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也有对未来科学技术的预见。
C.把火星作为“天问一号”的探测目标的原因是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
D.我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从人造卫星发射到深入探测月球,再到对火星探测, 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太空探索活动。
6.“天问一号”发射将给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漂泊中的永恒

(节选)李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两百余年前的清康熙某年,穷困潦倒的诗人徐夔越高唐、穿龙门、过巫峡,兴之所至,慨然写道。

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从没有哪道山湾水景,像巫山巫峡这般鼓荡旅人的情思,放纵行者的想象。

山高,壁陡,流急。

长江裹挟岁月风尘,浩浩汤汤,呼啸而至,像一把利刃,切开了巫山坚实的腹地,造就了巫峡的壮美。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每个美国人都一定要去看看科罗拉多大峡谷,因为峡谷是用时间缓慢雕刻出的惊心动魄。

巫峡何尝不是如此?时间缓慢地推动着历史,雕琢着历史,也记录着历史,缓慢中的尖锐锋利让人惊心动魄,缓慢中的一往情深令人荡气回肠。根据现有资料的地貌分析,三峡地区的峡谷主要是通过溯源深切与河流袭夺而成。地质学家推断,在长江三峡贯通以前,四川盆地的水流本是汇入藏南地带的古特提斯海,之后又汇入云贵地区一些沿断裂带分布的湖泊。由于自新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的强烈隆起,藏东形成向东倾斜的大斜坡,从而开始出现大面积汇水向东流,它横截了一条条原向南流的水系,又经三峡地区向东入海,从而形成现在这条长约6400公里的长江。

西起奉节白帝城,东到宜昌南津关,三条大峡谷气势如虹,一路昂首东去。大自然用两百万年的耐心和伟力,打造出数不清的神秘与神奇,从而成就了这幅迤逦诡谲的风情画卷。

巫峡山高谷深,湿气蒸郁不散,易成云雾,故有“云雨巫山十二峰”之称,这也是徐夔诗中“十二峰”的由来。今天,这句诗被当地人改成“放舟过巫峡,心在神女峰”。其实,绵延不息的巫峡群山,白壁苍岩无数重,还有零星百万峰,峰峰不同,各美其美,岂是神女峰和十二峰就能够尽展其美?古事流传至今,附会之说杂糅了太多的世态炎凉。


连绵七十余公里,巫峡奇峰嵯峨,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迂回。巫峡阴晴雨雪各有其美。 晴时,白雾悬浮于峰峦之巅,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如雾非雾。雨时,宛若沧海巨流,云从天降,呼啸而至,铺天盖地。雨歇,云雾在峡谷间游弋,忽飘忽荡,忽升忽降,忽聚忽散。

三峡是风与水的杰作,是美与真的童话,曾经有山与山绵绵不绝的心手相拥,而今却任由风的蹂躏、水的侵蚀,铺陈出这傲岸的嶙峋、巨大的坚硬。旷世的宁静之中,是生命的飘逝和生命的接续。三峡风格迥异。瞿塘山势雄峻,斧削而成,可是多了些悬陡的稚嫩、初生的鲁莽。西陵怪石横陈,滩多水急,可是多了些草率的刚愎、青春的犹疑。也许巫峡的幽深奇秀、峰峦跌宕最适合疲惫的诗人搁置桀骜的灵魂,所以才有了徐夔的放舟巫峡吧。考古学家论证,三个峡谷的各自特点,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与发展阶段大不一样。巫峡的支流,截断面多呈V字形,仅在小支流口有岩坎跌水;谷壁多呈垂立三角面状;峡谷切深大且多起伏——他们据此大胆揣测,如果说瞿塘峡、西陵峡处于青春发育期,那么巫峡则处于生命中最宝贵、最稳定的壮年期。青春的暗潮已过,逆袭的可能已无,巫峡正沉浸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里,欢喜地等待与它迎面相逢的有缘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在诗中写道,这是漫卷诗书的喜悦。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在诗中写道,这是悼念亡妻的哀伤。

而今,流光散去,岁月渐老,漫卷诗书的愉悦定格为砥砺风雨的雷霆万钧,悼念亡妻的凄凉幻化为阅尽沧桑的悲歌传响,这是巫峡的至大至美,至幻至真,至柔至刚,至性至情,这才是真正的巫峡。

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田野纵横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万峰磅礴、幽深曲折、田野纵横、人烟错杂,这是壮年巫峡的气势与气韵。雄踞长江中游,巫峡为川东门户,沿途滩多水急,南北两岸山峦耸峙,群峰如屏,壁立千仞,最狭窄处,两江之距不及百公尺。壮哉巫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话,目的是引出对巫峡的雄壮傲岸和厚重历史的描述。
B.“附会之说杂糅了太多的世态炎凉”表达了作者对“心在神女峰”这一说法的赞同。
C.以散文的笔法传递知识信息在古今中外的散文创作中屡见不鲜,文章画横线处也是这样。
D.本文融知识性、文化性、历史性为一体,描述了作者对巫峡的独特精神感受。
8.“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从没有哪道山湾水景,像巫山巫峡这般鼓荡旅人的情思,放纵行者的想象。”请结合选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9.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景物、抒发情感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请结合选文任选两例加以赏析。
2020-12-04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嶷字伯岐。弱冠为县功曹,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略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

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逢妻,旄牛王女,嶷以计原之。而渠逃入西徼。渠刚猛捷悍,为诸种深所畏惮,遣所亲二人诈降嶷,实取消息。嶷觉之,许以重赏,二人遂合谋杀渠。渠死,诸种皆安。在官三年,徙还故,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

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其率狼路,欲为姑婿冬逢报怨。遣叔父离将逢众相度形势。 嶷逆遣亲近赍牛酒劳赐,又令离姊逆逢妻宣畅意旨。离既受赐,并见其姊,悉率所领将诣嶷,嶷厚加赏待,遣还。

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嶷遣左右赍货币赐路,重令路姑喻意,路乃率兄弟妻子悉诣嶷,嶷与盟誓,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复古亭驿。奏封路为旄牛㽛毗王,遣使将路朝贡。嶷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待信新附太过,嶷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后祎果为魏降人郭脩所害。

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征诣成都。民夷恋慕,扶毂泣涕。嶷至,拜荡寇将军,慷慨壮烈,士人咸多贵之。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既到狄道,简悉率城中吏民出迎军。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

(选自《三国志·张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
B.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
C.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
D.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女子十五岁行冠礼,此时体格还未强壮,故称“弱冠”。
B.郡:古代的行政区划。秦始皇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C.朝贡: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觐见国君并呈献礼物,称为朝贡。
D.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以旄节作为凭信,这个凭信称作“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嶷挺身而出,名声显扬。张嶷就任县功曹时,山寇攻打县城,而县长弃家逃跑,他冒着危险,救出县长夫人,使其幸免于难,由此名声显扬。
B.张嶷巧用谋略,安定边疆。隗渠派亲近的两个人假装投降张嶷,张嶷发觉此事,答应给二人重赏,这两个人就合谋杀死了隗渠,从此各部族都安定了。
C.张嶷洞察事理,富有远见。张嶷见费祎大将军对待新归顺的人过于信任厚待,就写信劝诫他稍微注意警惕,后来费祎果然被从魏国来投降的郭脩杀害。
D.张嶷阵前战死,受到尊奉。魏狄道长李简写密信假装投降,导致张嶷在战场上丧命,南方越巂郡的百姓夷人听说后都十分悲伤,他们为张嶷建立了祠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
(2)渠刚猛捷悍,为诸种深所畏惮,遣所亲二人诈降嶷,实取消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 亮

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癯。

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

寄我谁能如陆凯,爱渠自谓若林逋

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


[注]①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寄一枝梅花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②林逋:北宋初著名隐逸诗人,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为寻梅而“策蹇驴”,于“竹梢疏处”寻得心仪之梅。
B.“寄我谁能如陆凯”借陆凯折梅相赠表达诗人对知音的渴望。
C.诗人把自己比作“梅妻鹤子”的林逋,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速剪寒梢浸玉壶”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玉壶来突出梅花的高洁。
15.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谆谆告诫后主,宫中之事咨询郭攸之等人之后再施行,必能“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迟疑后才娇羞出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缘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记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烟花吗?双线烟花勾勒出 “70”“人民万岁”的图样。而要实现这样的创意,全靠背后的硬科技:声光电烟花一体化数控技术,数字烟花图文成型技术,误差1毫秒之内的智能点火系统……在新技术加持下,传统焰火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还记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吗?360度全息沉浸交互和4D球幕影像等多重结合,让人们穿越时光,________沉浸于汴梁市井生活。还有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推出的“动画剧”,千年的壁画动了起来,因________而模糊的细节重新变得清晰明丽。观览方式的变革,给观众带来了新体验。

这样的例子________。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潮流之后获得再生,借助新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一个时代的信息。

多年前,当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换笔”一度成为作家们热议的话题。计算机功能自从越来越强大之后,不仅绘画、设计、音乐等多门艺术完成了“换笔”,还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艺术类型。当下,电视、网络直播行业纷纷引入虚拟主播,虚拟演员也一个接一个不断诞生。曾经________的“初音未来”,不仅发行了上百张专辑,还拍过不少广告,“她”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

17.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2020年广州花市展览会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 这里聚齐了。
B.穿长袍的人和戴礼帽的人来到十字街口,穿长袍的人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人回答。
C.《祝福》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D.那个晚上,我正读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中父亲的话语让我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知不觉                  饱经世故                  多多益善                  风靡一时
B.不知就里                  饱经世故                  俯拾即是                  名噪一时
C.不知就里                  饱经沧桑                  多多益善                  名噪一时
D.不知不觉                  饱经沧桑                  俯拾即是                  风靡一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计算机功能自从越来越强大之后,绘画、设计、音乐等多门艺术不仅完成了“换笔”,还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艺术类型。
B.计算机功能自从越来越强大之后,绘画、设计、音乐等多门艺术不仅完成了“换笔”,还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融合,实现了全新的艺术类型。
C.自从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之后,绘画、设计、音乐等多门艺术不仅完成了“换笔”,还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艺术类型。
D.自从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之后,不仅绘画、设计、音乐等多门艺术完成了“换笔”,还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艺术类型。
2020-12-04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往往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成正比的,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______,它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则越高。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因为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在遭到火灾严重破坏时______

2020-12-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作为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为编制“十四五”规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信息支持。此次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


①请你对这则消息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②请结合消息内容,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拟写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5个字。
2020-12-04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动工初期,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曾想购买荷兰的一项专利用于海底隧道建设,但是遭到漫天要价,最终总工程师及团队放弃专利购买,最终研究了一套新的属于自己的具有自主研发专利的造岛技术,创造了新的400多项专利。港珠澳大桥也是全球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深埋沉管隧道。

材料二:工信部调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中,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总体来看,我国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材料三:“卡脖子”让人难受,却也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既然选择了前行,就唯有风雨兼程。

——(摘自澎湃新闻2020年9月18日社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高三(1)班主题班会计划针对材料二这一现象展开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020-12-04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述类文本
4-60.65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15《三国志》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其他南宋作家  诗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10.65宣传语  压缩语段  简明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