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3 2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庆,深圳世界之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盛世纪》震撼上演。全剧由《日月春秋》《大汉王朝》《盛世长安》《雪域草原》《碧海扬帆》五大篇章组成。

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传递中国精神中国梦,要做到这一点,雅俗共赏显得尤为重要。以编舞为例,选择《诗经》《蒹葭》,并配以古曲,视之高雅,然《诗经》《蒹葭》的内容本质是通俗的。

从内容来看,第三幕《盛世长安》以“饮中八仙”和“大唐商市”来呈现。以杜甫《饮中八仙歌》为切入点,通过再现诗仙李白、书圣张旭等人在酒会上的群像醉趣,生动地再现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不可谓不雅。而“大唐商市”则展现了当时闻名天下的东市西市繁华热闹的景象:西市胡姬酒肆、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很接地气的市井闹市;东市作为皇家购物场所,其高雅与西市的繁华相得益彰。我们每个人经常会说“买东西”,但很少有人追究“买东西”一词的出处,当大家看完东西两市的表演,就很清楚“买东西”一词就出自唐朝到东西两市的购物之意,令观众感到意外之喜。

深圳世界之窗原创推出的史诗、名著、都市三大系列作品中,每一个作品的主题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面上看对一个景区而言都显得过于严肃厚重,其实每部作品主题的确立,都是艺术与市场的双赢,雅俗可共赏。越是商业性的演出,越要从文化上入手;越是娱乐性的表演,越要在艺术性上加强;越是流行性的作品,越要有精品上的追求。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铺天盖地的信息足以让人们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而打动观众的最佳方式则是引发一场情感的共鸣。因此,《盛世纪》提供给观众的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台有故事、有人物、有吸引力的演出,一段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美好体验。

(搜狐网《深入浅出讲述中国故事,雅俗共赏传递中国精神》)

材料二: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收录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这就是我对先生论“雅俗共赏”的粗浅理解。其实我以为,雅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先秦文学中,《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其发展过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说都是由俗变雅,或先俗后雅的。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闲书”,现在则成为近代文学史中必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可见“雅”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

如果从读者这方面说,则从俗到雅,实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主要还是希望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当前有一种风气,强调属于古典范畴的文艺作品非经过人为的改动不可,即使是已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如小说中的《西游记》《红楼梦》或戏剧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也要对它们妄施斧斤。理由是不“改刀”的话就不算“与时倶进”,并认为群众也看不懂。我则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真正的经典作品,不下苦功夫是读不懂的。试问,谁敢擅改屈原的《离骚》《天问》以及鲁迅的《野草》呢?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是有责任提高读者和观众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水平的,而不是随意迁就读者和观众的低水平,从而降低作品的质量或擅改传世已久的经典之作。如果拿“雅俗共赏”做挡箭牌,而一味迎合时尚的低级趣味,最终是会葬送我们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前途的。

一部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产生“雅俗共赏”的效果,乃是品位很高的美学境界,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不能由于作者水平低或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不足,写不出或演不出达到一定水平的作品和剧目,便以“雅俗共赏”为借口而替自己文过饰非。在当前这种社会浮躁风气下,在文化滑坡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请读者耐心读一读朱自清先生这本《论雅俗共赏》旧著,窃以为是大有好处的。

(选自吴小如《〈论雅俗共赏〉前言》,有删减)

材料三:

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老百姓加入士流的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这样,“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②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

③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这可以说是俗人和雅人的交点。

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盛世纪》第三幕《盛世长安》雅俗共赏,巧妙结合了饮中八仙的俗和皇家购物场所的雅。
B.朱自清先生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创作应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
C.《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都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演变历程,这种历程与上层文人的加工有关。
D.《盛世纪》在演出和观众的体验上予以重视,这与朱自清关于“雅俗共赏”的观点不谋而合。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作者对雅俗关系认识和主张的一项是(       
A.在宋代,词的创作起初主要由伶工、民间艺人和歌妓承担,后来渐为士大夫阶层重视,在后世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
B.8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由著名创作家原创,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展示民族风格特色,90年代后则大量使用流行歌曲。
C.为了引导价值观,让观众众更好接受,电视剧《倾城之恋》对原著进行改编,将主人公白流苏的刻薄与小家子气抹去。
D.《堂吉诃德》的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以人物荒唐的行为和戏谑的情节传达出深刻的思考,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层次。
3.根据材料三的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C.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因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作家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雅与俗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0-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欲以子之。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云中太守。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郡为战区,露胔蔽野,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潼关失守,玄宗蜀,人心惊骇。肃宗理兵于灵武,授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其军,乃约降。至期,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后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


【注】胔:腐烂的尸体。
6.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镒曰忠烈/
B.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C.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D.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欲以子                 材:通“才”,才华。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
B.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以徇   内:通“纳”,收纳。众:作状语,当众。
C.光弼遣人                    穴:用作动词,挖洞穴。颓:使动用法,使……倒塌。
D.将其军,乃约降                 沉:使动用法,使……沉陷。阳:假装,表面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封   俄:过了不久B.玄宗   幸:皇帝亲临
C.贼伤十二   十二:十分之二D.帝诸将罪   贷:严惩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出为贼幽闭者B.肃宗理兵于灵武
C.障以木幔D.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B.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C.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
D.牙帐:古代官署的大门上有猛兽利牙的图案,所以称官署为牙,牙帐指将帅所居营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少善骑射,有谋略。他得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和当朝重臣郭子仪的赏识,后曾担任户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
B.李光弼能征善战。至德二年,史思明等人前来攻城,此时敌众我寡,李光弼力排众议,灵活地运用战术,击退了敌人。
C.李光弼为国杀敌,忘我无私。在叛军围城之时,他就算经过自己家门也不看一眼;在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领兵有方。相州一战,战况惨烈,敌人一路劫掠,只有李光弼带领部队拼力抗战,最后整治军队回到了太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
(2)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2020-12-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承休

蒲松龄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泱旬妻淹忽以死,为营斋葬,所受金稍稍耗去。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欲诣谢武,母曰:“往则往耳,见武公子勿谢也。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皋比:铺设有虎皮的座位。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母龙钟                       吾尝跂望矣
B.又百金赂仇主                 五亩之宅,树之
C.见恶人鸣跃                    于其身也,耻师焉
D.樵人自刭死                    今其智反不能及
14.下列对文中第一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B.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C.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D.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15.下列对文中第二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B.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C.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D.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16.下列对文中第三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武承休解救田七郎后不再阻止两人。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因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因此才没有前往吊问。
18.下列选项对原文第一处划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武承休和他交谈,他言语朴实,武承休非常喜欢他。武承休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
B.武承休和他交谈,他言语朴实,武承休十分开心。武承休竟然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
C.武承休和他交谈,他言语朴实,武承休十分开心。武承休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
D.武承休和他交谈,他言语朴实,武承休非常喜欢他。武承休竟然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
19.下列选项对原文第二处划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尸体忽然跳起来,最后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去抓田七郎的妻子和儿子,但母子二人早已失踪好几天了
B.尸体忽然跳起来,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
C.尸体忽然跳起来,最后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失踪好几天了
D.尸体忽然跳起来,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去抓田七郎的妻子和儿子,但母子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
2020-1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小桥旅夜

吴敬梓

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

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诗人躺在这小桥边的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将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情怀。
C.后两联言事抒悲,承首联“梦不成”进一步生发,追想从前,涕泪纵横;目及当下,事事伤情。“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
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颇有建安诗人慷慨悲凉的风格。
21.全诗反复抒写一个“悲”字,请联系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悲”的原因。
2020-12-22更新 | 1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出与蚯蚓相反的例子,“____________”,但却只能“____________”,说明了心态浮躁的后果,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大鹏想“南飞”,要先上升到足够的高度,无所阻拦。
(3)在《师说》中,韩愈慨叹于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直呼“____________”,一个“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风气,而这种风气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____________”,从而提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4)《氓》以桑树比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女子青春尚在,容颜靓丽。
2020-12-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雨后的空气____________,漫步于林间小道,深吸一口气,一股清爽便涌进了鼻腔流入了我们的肺。雨后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飘香的____________,这种味道最容易使人沉思,勾起人们埋藏在心底的记忆。这一刻,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天地之间唯你孤身一人,往事就如这场雨一般来去匆忙,只有经历过才知其中滋味。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对丝丝细雨所生的哀伤,是对已故亲友的浓浓怀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杜甫对滋润万物的春雨的喜爱,是对无私奉献情怀的由衷赞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在秋雨寂寥中寄托的绵绵相思,今夜的苦雨将____________来日团聚的喜悦……在中国的诗词中,或悲雨,或喜雨,或思雨……每一滴雨都被中国文人赋予了独特的内涵,文人们借雨抒情,以雨写泪,雨也因其新的含义在中国文化生根发芽,成为了中国文化血脉重要的一支。雨,已经不单单是自然的雨了,每个人对雨的____________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雨也成为了每个人的雨。我喜欢缠绵雨,喜欢它带给我的每一份感动和回忆,缠绵雨缠绵我心间,每一丝的缠绕都是我和它的专属故事,谢谢它的陪伴,感谢它的降临。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怡情悦性          气味            倍增             感觉
B.怡情悦性          气息            陡增             感受
C.沁人心脾          气味            陡增             感觉
D.沁人心脾          气息            倍增             感受
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人墨客传情之笔已然被雨这种载体深深影响
B.雨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成为不可或缺的传情载体
C.雨已然成为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传情载体
D.文人墨客之笔已然离不开雨这种传情载体
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雨因此有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6. 请运用学过的文学常识和文言文实词推断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6年1月18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经典名句,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育我们对自然要取之有度。“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出自《论语》,请推断这个句子的大意。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7. 请把下面文字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6月15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对网络文学作者进行“实名制”管理,将作者与作品一一对应。此次网络文学创作者实名注册制度的落地,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优质作者的合法权益,使版权纠纷、刷票乱象有迹可循;另一方面,扒掉烂文作者的层层“马甲”,让真正的好作品浮出水面,有助于一改泥沙俱下的现状,提升网络文学整体创作水准。以网络文学创作者实名注册为代表的规范化管理,在为网络文学精品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走得更远打下“好底子”。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高三的第一次师生大会上,语文老师提醒同学们,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成绩,更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实力和文化自信。

原本语文成绩一般的小明同学听完这番话,立志要把语文学好。他采访了班上语文成绩最好的三位同学。

小宇同学说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最重要的是要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小雯同学却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多读才能提高水平;而小佳同学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请以高三同窗的身份写一封信给小明,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并鼓励他学好语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非连续性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6-12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13-190.65蒲松龄(1640-1715)  《聊斋志异》
三、古代诗歌阅读
20-210.4吴敬梓(1701-1754)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2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250.65一般词语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60.65熟语(含成语)语言表达
27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80.65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