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8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传统政治哲学里,围绕人民为什么会服从君主统治的问题,形成了两种答案,一是人民悦服于圣王的道德品质和超群才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的圣王,即悦服于“德”;一是人民屈服于君主的暴力统治,如对桀、纣等暴君以及霸主型诸侯的臣服,即屈服于“力”。可见,在现实政治中,德、力都是推行政治意志、实现统治所依赖的资源或工具。依赖“德”还是依赖“力”来进行政治统治,是王霸之辩最初要回应的问题。

孔子力主依赖“德”来进行政治统治,并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主张。孔子认为,在政治治理中,有基于德性的“德礼之治”与基于暴力的“政刑之治”的分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王霸”之分,但其崇尚德礼之教的政治思想则影响了儒家在政治权力运行方式上的基本立场。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提出的王霸之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孟子将王、霸对举,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治理或者统治方式上的对峙明确地呈现出来。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在孟子的阐述里,他先说“霸必有大国”,“大国”显然对于君主是有吸引力的;但他接着又说,像汤、周文王这样的圣王所领导的国家刚开始都是“小国”,但是他们推行王道,后来都成为人们敬仰的“圣王”,他们所领导的“国”也成了天下之共主,对于君主来说,汤与文王的成就可能更具有吸引力。这样,孟子列举了两种获得政治成就的可能性,一是推行霸道迅速成为“大国”,二是推行王道收服天下人心并最终“王天下”。孟子主张推行王道,对于现实中的“大国霸道”不以为然。

孟子之后,荀子进一步扩大了王霸之辩。荀子在王霸对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政治统治上王道、霸道、亡(危)道的三分法。荀子说,“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荀子·王霸》)在荀子看来,王道政治依靠的是德义,德义能促使君主隆礼重贤;霸道政治依靠的是诚信,诚信使得君主重法爱民;亡(危)道政治凭借的则是权谋,权谋则使得君主好利多诈。

虽然荀子提出政治统治上的“三分”,但其核心内容还在于王霸之辩,完全符合道义是王道,部分符合道义是霸道,彻底丧失道义就要丧失其统治的合理性。就此而言,荀子所讨论的王霸之辩,仍然与孟子所倡导的德性至上的路线是一致的。

王霸之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政治治理路径上坚持道德合法性的主张,即坚信以道德礼义作为权力运行方式的王道必然会取得最优的统治效果,他们相信,王道最终将长久地主导公共生活。从公共性的维度对王霸之辩进行审视,对我们认知儒家公共性思想及其现代转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朱承《王霸之辩与儒家公共性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传统的现实统治中,德性和暴力都是君王政治治理依赖的资源或工具。
B.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是一种崇尚德礼之教的政治思想。
C.在孟子的阐释中,推行霸道和推行王道都能获得最终“王天下”的政治成就。
D.荀子的三分法扩大了王霸之辩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仍与孟子的德性至上论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
B.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典籍,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文章以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关主张梳理了王霸之辩内涵的历史演变,得出了坚持王道治理的结论。
D.第三段摘录《孟子·公孙丑上》内容,用对比论证证明了孟子王霸之分观点的深远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划分的基于暴力的“政刑之治”,其实质是一种霸道统治。
B.汤与周文王的“圣王”成就对君主更有吸引力,因此当时王道盛行。
C.在荀子看来,王道、霸道和危道在政治统治上成“鼎足而立”之势。
D.王霸之辩只是儒家在先秦政治治理路径上的主张,与儒家思想的承继没有关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昨天(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也称PISA测试,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和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3项科目第一的好成绩。2009年、2012年上海PISA成绩曾连续两次排名第1,但2015年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参加的PISA测试成绩排到第10。

按照PISA测试的抽样规定,城乡、普职,公办、民办学校,都要按学生人数等比例抽样,要真实地反映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情况。测试结果还显示:我国教师教学方法较先进。我国四省市教师捜长使用适应性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指数排第4位。在阅读范围方面,参测学生阅读范围广,24.8%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两种类型的读物,19.2%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三种类型的读物。此外,家长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我国四省市家庭教育资源指数排第18位,超过了一些与我国四省市家庭经济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国家(地区)。

据了解,该项目测试还反映出了我们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我国乡镇师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学生学习时间较长,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周;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不高,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

(央视网消息,2019年12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PISA,全称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中文翻译为“学生能力国际评估”,PISA测试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

阅读素养,即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应的能力。具体为对文章总体理解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释丈章的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对文章结构进行评价的能力。它测试连续性文体和非连续性文体两种,连续性文体包括叙述性文体、说明性文体、描述性文体、辩论、劝导性文体,非连续性文体包括曲线图、项目表、图解、地图、表格、广告等。

数学素养,是指认识、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能够进行数学判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数学内容、数学过程、数学的材料背景三个维度来测试。

科学素养,是应用科学的知识来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为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科学情景三个维度来测试。科学概念与物理、生物、化学、地球学和空间科学有密切联系,学生必须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把它们应用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科学过程主要集中在获取、解释和论证能力方面。科学情景主要有以下层次:个人和家庭;社区(公共的)情境;世界生活(全球的)情境;历史相关性的情境。

(“百度知道”有删改,访问量13761次)

材料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用“三个不代表”表达自己的观点。

PISA成绩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绩,PISA成绩反映的主要是学业成绩、认知能力,而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还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力——比如社会责任表现,情绪控制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思想性格的开放包容性等等。当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后者的作用将越来越超过知识和认知能力的作用。而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则暴露出中国教育在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上的不足。

PISA成绩不代表投入产出成绩。成绩投入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时间投入相同,成绩越好则效能越高。中国学生的学科能力优异令人自豪,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大的代价就是学习时间太长,课业负担过重。中国学生花在学业上的时间是其他国家平均时间的一倍。

PISA成绩不代表学生满意程度。我们知道,快乐和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中学狠学、大学狠玩”的不正常现象正是对无兴趣学习的报复,是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和压抑的扭曲性反映。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由、主动、创造性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教育学会,“湖畔问教”公众号,2019年12月4日)

4.下列对“PISA测试”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的PISA测试,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全球的79个参测国家和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C
B.通过对参测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领域的测试,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
C.阅读素养的考查,主要是测试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应能力,测试文本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常见的。
D.PISA成绩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绩,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PISA成绩重返世界第一的原因,是教师教法较为先进、学生阅读范围广,家庭教育重视学生教育等。
B.2018年的测试,反映出我国参测地区的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不高,满意度不高。
C.我国参加每三年一次的PISA测试的地区中一直有上海,后来陆续有其他省市的加入。
D.PISA测试不但分为了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内又细分了不同内容或维度,测试更为精准。
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PISA测试能反映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要求。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 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腔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回到大车店。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约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文本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约纳是一个勤劳善良、生活窘迫、孤苦伶仃,悲怆伤痛、无人同情的俄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中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写照。
B.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这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愿望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这和鲁迅《祝福》的祥林嫂讲述她阿毛被狼吃掉时的遭遇是一致的。
C.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体为素材,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作主角,反映的却是重大社会问题,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D.《苦恼》就是在讲诉一个悲伤的故事。悲伤的谈话意味着,不但所谓的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不能沟通,即使同为下层社会,沟通同样是不可能的。
8.有人说《苦恼》这篇小说是以冷静的笔调来表现小人物在冷漠环境中生活的无声悲哀,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9.小说的结尾,作者给约纳安排了一个倾诉苦恼的对象,于是“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这样的结尾安排有什么样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由于辽地边境线长,三面临敌,所以自嘉靖戊午年间,三分之二的兵马都逃亡。面对这种情况,张学颜采取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皇帝下令逮捕赵完,并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2020-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③榜(bàng):船桨。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15.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