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末 2021-01-16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中华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B.《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把工匠放到了二十五等人的至高地位。
C.民间文化很多,但工匠文化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朱熹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和提高,认为“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谈了“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又谈了它的内涵,还谈了它的延伸。
B.文章第一段概述“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后文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C.第二段先总说“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然后从“王天下”的有巢氏、燧人氏和民间工匠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D.第四段先讲了“工匠精神”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然后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多不压身”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
B.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都超越了原本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
C.“匠心独运”这个词既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又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证明。
D.“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这一密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热潮。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首先介绍说,4月11日,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7例,为疫情发生以来单日最高,提示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增大,给入境城市带来压力,各地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准备,进一步提升检测和救治能力。

材料一:

有记者提问,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全国爱卫办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对疫情防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他们从抓设施、强基础的角度出发,以城乡的垃圾、污水、厕所的整洁卫生等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的管护,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此外,他们还针对如何加强个人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问题开展了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发动,引导我们每个人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健康治理,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毛群安司长还提到,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和各相关部门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把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大家比较关注的分餐制,把它形成制度。

材料二: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说,随着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武汉市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已经从高峰的247吨/天下降到117吨/天,全国接收医疗污水的202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平稳,均严格落实了消毒措施。

针对北京的情况,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疫情防控中,共计组织了140万人参与维护社会防控秩序、劝导居民改变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等等。4月份以来,北京市一共累计组织了80万人次,开展周末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共清理垃圾20万吨,处理病媒孳生地17.7万处,整治各类超市市场640个,投放鼠药28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的爱卫活动和疫情防控工作,将会推动社区管理、群众运动和疫情防控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有效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各项任务要求。

材料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介绍,环卫工人承担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环卫作业,另一方面,除日常工作以外,还承担了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比如集中隔离点消杀、方舱医院公厕管理、医疗废弃物协同处置等。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环卫工人的应急任务有所下降,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量有所增加。进一步做好生产调度,通过轮休、调休、补休等措施,能够让一直高负荷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身心得到调整。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落实补贴措施,也能帮助环卫工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目前各地都将启动这些工作。

材料四: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城市对一些小区实行了封闭化管理,这些小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就会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当中,这是否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回应称,截至2019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70%。其他地级以上城市,这项工作也全面启动。总的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他表示,疫情的发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以及在小区内生活垃圾投放环节的现场引导等工作没有办法正常开展。但是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广州、厦门、杭州、宁波、苏州等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早的城市,群众工作基础好,很多小区居民在疫情期间,在没有现场引导、监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自觉地定时定点地分类投放垃圾。

“下周开始我们将努力补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短板,把疫情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完成好全年的目标任务。”他说道。

(选自4月13日《环球网》)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多次组织居民参与社会防控、劝导以及卫生清理工作,有利于强化群众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B.爱国卫生运动中广泛的社会发动,不仅可以引导全民承担社会责任,更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卫生状况。
C.落实补贴措施和调节休息时间一样,都可以让一直高负荷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得到切实的关怀。
D.疫情很大程度上造成入户宣传以及在小区内现场引导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难度加大。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个人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宣传也属于抓设施、强基础的工作范畴。
B.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增大,入境城市特别要做好应对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准备,进一步提升检测和救治能力。
C.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武汉市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大幅下降。全国接收医疗污水城镇均严格落实了消毒措施。
D.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七成,说明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6.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政府部门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精

侯发山

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你得给想个法子啊。

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

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

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

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

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错眼珠地盯着老周。

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

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

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

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

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哼!侯乡长从鼻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

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

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侯乡长,啥时间修路啊?老周又旧事重提。

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

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村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
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
C.文章标题“猴精”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村民的精明,实际上指更精明的是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
D.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用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
8.侯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
9.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侍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