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19-02-19 4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___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___,缺少可观赏性。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___,我看得___。
A.坦诚             以强凌弱             半斤八两             津津有味
B.坦率             弱肉强食             半斤八两             津津乐道
C.坦率             以强凌弱             棋逢对手             津津有味
D.坦诚             弱肉强食             棋逢对手             津津乐道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为促进广大同学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现长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导志愿者。
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准备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成员单位及时应对并了解在抵抗山区生态灾害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历史上看,现代西方人是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跟古希腊文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他们甘愿宣称自己是希腊文化之子。
D.专家表示,我国房地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
2019-02-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一一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鬂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C.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D.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2019-02-18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信息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划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怕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素养,它与任何形式的畏惧、怯懦都不相干,而是与羞涩、虔诚相关。


①我们是在不怕的教育氛围中成长的
②天不怕,地不怕
③禁忌毋宁认为是一种怕
④但后来这种怕被灭失了
⑤祖宗神灵也不怕
⑥我们古人是知道害怕的
⑦敢于对一切都踏上一只脚
A.③⑥④①②⑤⑦B.③④⑥①②⑦⑤C.①②⑤⑦③④⑥D.①⑦②⑤③⑥④
2019-02-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随州李君墓表

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

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

【注】①受性:赋性、天性。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终于里                         第:宅第
B.将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
C.汉沔荆襄蹂躏               殆:危险
D.惟君受性刚                      介:耿介
6.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归,礼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又以礼请,余可辞                    奔车朽索,可忽乎
C.则余缕述                                 大王不取也
D.而君亦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险衅,夙遭闵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
(2)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
8.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
2019-02-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9.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闻道有先后,____,如是而已。(《师说》)
③纵一苇之所如,____。(《赤壁赋》)
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⑤树木阴翳,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⑥从今若许闲乘月,___。(《游山西村》)
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精

侯发山

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你得给想个法子啊。

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

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

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

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

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错眼珠地盯着老周。

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

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

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

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

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哼!侯乡长从鼻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

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

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侯乡长,啥时间修路啊?老周又旧事重提。

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

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村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
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
C.文章标题“猴精”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村民的精明,实际上指更精明的是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
D.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用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
13.侯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
14.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何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知道《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参看本书《明清文艺思潮》)。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节)

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是:他虽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退隐的欲望比任何前人要更深刻更沉重。
B.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不是对政治的退避,也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C.朱熹因为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所以最不满意苏轼了。
D.苏轼在写下《临江仙》这首词后居然睡大觉,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主要是因为他已在佛学禅宗中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
16.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赤壁赋》所透露的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解脱的心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空漠感,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和无可寄托感。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这些诗句显露苏轼自我安慰,表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内心总有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C.苏轼内心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是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D.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等诗句正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
17.请简述苏轼的意义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019-02-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过去一个月里,中国航天几乎是在全球公众面前上演了一场“反转剧”:6月19日,传来火箭发射异常的消息,“中星9A”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7月5日,航天人通过轨道调整,又将这颗卫星从半空中“救出”,送入预定轨道。

消息公开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单位走进公众视线: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航天器测控与管理中心。正是该中心主导了这次天地之间的“营救”事件。

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这里就曾成功抢救过10余颗重大故障卫星,并长期管理着我国几乎所有的航天器——目前已超过100颗卫星。也因此,这个中心被称作“中国卫星大管家”。

(摘编自邱晨辉《走近卫星“起死回生”背后的“牧星人”》)

材料二: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建50年来,经过一代代航天测控人的不懈奋斗,中心从最初单一测控的临时指控中心,发展为集航天器实时测控、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等多任务于一身的现代化航天测控中心。

两个多月前,“中星9A”卫星发射时出现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距离预定初始轨道远地点高度2万5千多公里。业内专家认为,这颗卫星基本没救了。测控技术部副总工程师杨永安说,我们不能放弃,用卫星自己的燃料,尽快从1.6万往3.6万上走,往高里弄,还得节省燃料,分段实施,接力控制。

最终,他们用时16天,准确实施轨道调整、定点捕获,让“中星9A”卫星“起死回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奇迹。

(摘编自邓曦光等《走进航天测控领域的“国家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材料三:

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行,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约为7.8千米/秒,如果撞击到航天器表面,轻者会留下凹坑,重者会穿透航天器造成部分系统功能失效,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太空垃圾也会威胁在舱外活动的航天员。

(摘编自王晓易《太空垃圾的产生、危害与对策》)

材料四:

科学家分析当人造卫星“死亡”之后出现的几种可能性:

(1)进入“轨道墓地”。

任务控制员如果探测到人造卫星存在故障,就会点燃其发动机,使其抵达被称为“轨道墓地”的太空区域。该太空区域位于人造卫星最初飞行平面数百英里之上,这样将避免邻近的太空人造卫星可能遭受到损害。

(2)导弹击落人造卫星。

出现故障的人造卫星也可采用导弹击毁。

(3)送回地球修理。

处理故障卫星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携载返回地球进行修理,航天飞机舱内完全可以携载小型人造卫星返回地球。

(4)“火葬”。

处理太空飞船和垃圾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进行燃烧,之前一些老式太空飞船曾在地球大气层进行故意操作性燃烧。

(摘编自魏冬《人造卫星变成太空垃圾后的处理方法》)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星9A”卫星火箭发射异常,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航天人通过轨道调整,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B.“中星9A”卫星发射时出现故障,偏离预定轨道,距离预定初始轨道远地点高度2.5万多公里。
C.因为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长期管理着我国几乎所有的航天器,所以被称为“中国卫星大管家”。
D.在业内专家认为“中星9A”基本没救的情况下,测控中心不放弃,经过16天努力使其起死回生。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二,我们了解到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具有航天器实时测控、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等多种职能。
B.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目前管理着100多颗卫星,并成功抢救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创造了航天奇迹。
C.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如果太空垃圾撞击到航天器,必定会造成航天器系统功能失效等灾难性的后果。
D.根据材料三可知,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必然相应增多。
2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卫星测控工作的意义。
2019-02-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1. 根据以下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人们善良的意愿铺就的。——哈耶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4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65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选择题
4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5-80.85其他清代作家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9-100.4韦应物(约737-791)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2-14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15-1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18-20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六、作文
210.6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