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职工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3-31 2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民政部统计,2002 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

曾经生生不息的传统村落既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把城市建设得很美好,契合公众的期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偏远农村就应该选择性遗忘,就应该任其自生自灭。相反,随着人口的减少,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分布也更加零散,很多日渐凋零的村落,固有的村民自治也形同虚设。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治理投入不仅不能削弱,相反还应该加强。留守老人需要关心,孤寡鳏独需要照顾,那些遗留在村庄的人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关心。

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是提醒人们看到它作为一种乡愁载体、一种历史遗存、一种传统生活样式的重要文化意义就精神价值,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我们乐见城镇化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城乡格局,让很多人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但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成果,不应该只惠及城市人口,也应该适当反哺乡村,最大程度呼应“留守者”改善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全新生机的可能性,也对心中那个久远的小村落寄予深情。更加关爱还留守在村落的人,尽最大可能保存好乡村风貌,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所在才可能一直等在那里,我们才可能回得去。

(摘编自李思辉《不能把“最后的村民”遗忘在繁华之外》)

材料二:

乡村振兴这种整体性的战略安排与过去提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也有所不同。它是以城乡融合为根本理念的,应当说,“城乡融合”是对“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超越。“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着眼的是以工补农和以城统乡,农村成为各种政策和补贴的接受者,这种思路虽然比城乡对立的理念有所进步,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裨益,但从发展理念上讲这仍然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按照这种思路也不会改变总量发展下城乡结构差距拉大的情况。

城乡差距既然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的主攻方向之一,那么,强调乡村与城市是共存共荣、互相推动的两个空间发展布局,着重发展乡村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格局,这种思路就成为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城乡融合”理念在国家实践层面的具体实施,着眼的是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使农村发展形成与城市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自主发展格局,最终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因此,无论从“三农”问题本身来看,还是从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来看,乡村振兴战略都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消除城乡差距的政策交汇点,通过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摘编自王立胜等《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典型代表,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积极实践,通过立法为各项财政支持政策提供法律支持,建立城乡共生的一体化模式,在解决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美两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站在长期和宏观的角度,可以发现两国的乡村发展受共同的经济规律的支配,美国的乡村发展历程对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参照作用。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要达到美国现阶段的城乡发展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入解读美国的乡村发展政策,可以了解美国乡村问题演变和政策调整的过程,特别是能够总结学习美国在面临城乡失衡、乡村经济停滞等问题时进行的政策创新和处理方式,系统全面提升对乡村价值和乡村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看,乡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更为严峻。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时间较长,在这一过程中消化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得城乡结构矛盾得以缓解。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城市缺乏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国家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加之政府的“城市主义”倾向,导致城乡分离、对立的问题十分突出。

在理论研究方面,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和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探讨。以Lewis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乡村的衰败与凋零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会促使二元经济结构消减,政府没有必要对此进行干预。随后,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实并不一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他们论证了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政策主张。

(摘编自胡月、田志宏《如何实现乡村的振兴?—基于美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的经验借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消失的速度很快,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
B.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历史遗存、传统生活样式、文化根基,以此让城市反哺农村,改善农村的生活品质。
C.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理念,是让乡村不再成为城市的依附而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的发展格局。
D.以Lewis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无须干预,后来又发现城乡差距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合公众期待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及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等是造成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没落的原因。
B.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发展目的上有所不同。
C.材料一中有关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和材料二中的乡村振兴理念在看待乡村和城市的地位方面的观点有区别。
D.三则材料都涉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材料一列举现象,材料二、三分别论述了不平衡的原因和有关乡村发展的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化、城镇化满足了公众的期待,寄托乡愁的乡村风貌满足的是公众的精神需求,二者要协调发展、相互匹配。
B.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对城乡关系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成果,这个成果是以“城乡融合”理念为基础的。
C.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促进乡村发展的实践活动,可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经验。
D.以城带乡、以城补乡的理念促进了乡村发展,是目前消除城乡二元体制最好的方式,这个理念强调了城乡的共同发展。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角度简要说明。
5.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才能使乡村振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生

林斤澜

深山老林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坊。走完九岭十八弯,听得见毛驴叫唤了,还找不到村坊在哪里。硬要翻上最后一道梁,才见山谷里有一片杏树。杏树林里,有石头房子。

一个伏天的晚间,井台西,那瘦瘦的新媳妇,往菜园查苗回来,阵痛发作了。

全村生过孩子的妇女,都来到石头房子跟前,隔着窗户眼,压着嗓子,把最细碎的关节,叮咛了又叮咛。可是孩子还是生不下来,大家都僵在井台边。

那瘦瘦的新媳妇,也是山里人。别看她瘦,身上有的是山里人的倔强劲儿。咬定牙关,竟不叫唤。妇女们心疼,央告她喊两声吧,她只是不理会。慢慢的,眼皮抬不起来了,不省人事了。

成立公社时,社里不惜工本,翻山过岭,栽下无数的杆子,把有线广播的线,拉到山里来。杏树上,挂起海碗大的喇叭。管理区里说句话,唱个歌,山里马上听得见了。可就是还没有安上电话。山里若有什么紧急,倒也可以对着喇叭叫喊。外边的大村坊管理区办公室,就能听见深山岙底来的嗡嗡的着急的声音。这天晚上,不消说,生产队长早已爬上杏树,恨不得一头钻在喇叭里。他狠狠嚷了一通,震荡得四山发出回声,回声住了,还有电线呜呜响着余波。

不过厚道的山里人,也不怎么抱着十成的希望。心想就算那外边管理区把消息传给了诊所,那位老大夫又怎么赶得来呢?这黑夜,人家怎么蹚一条大河,怎么走九岭十八弯呀!心想就是人家来了,也不一定救得下来。个把月前,老大夫带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大夫,到山里来过。断定新媳妇骨盆小,无论如何,要在产前到公社住医院去。老大夫有言在先,说是万一难产,就得动手术。谁知那新媳妇跟她男人说:“大夫吓唬人,养不下来,揪也揪那小崽子出来。”

生产队长催着产妇动身时,她光说:“早着哩,收了茄子去也不晚。”妇女们想着想着,十分难受。心想自从选她当了蔬菜组长,就是拴上根绳子,也休想把她从菜园里拽走,她说大山里,自古没有种过园子。眼见茄子也紫上来了,妇女们说该当放心了吧,又催她动身。偏偏茄子地里,长了红蜘蛛。她说不治治这捣乱东西,怎么丢得开手。不想着点急,肚子里提前发作了。新媳妇咬牙忍痛,不哼一声,这会儿,竟虚弱得连叫她也不应声了。

半夜一阵暴雨。只见雨水里,几个上年纪的妇女,招呼着几个小伙子,悄悄地喘着气,抬着木头来了。生产队长惊问:“怎么就要做这个了?”小伙子们不作声,上年纪的妇女光说:“做吧,做一个使不着的,冲冲喜,消消灾。”提出这老辈子传下来的厚道的心愿,她们有些不好意思哩!

那新媳妇的男人,是一个高身材的小伙子。山里人不爱刮脸,这时脸色煞白,胡子黑长。雨水浇透的衣服,贴在紧绷绷的肌肉上。那浑身上下,有的是山里人的倔强。一声不响,抢过斧子,猛往木头上砍。“空”呀“空”的,使劲砍哪使劲地砍。

谁知到了后半夜,一声喊叫,一支火把,那二十来岁的姑娘大夫,戴着眼镜,背着药箱,真是仿佛从天上掉了下来。

人们还没有看个实在,就已经钻到屋里去了。往屋子里钻时,还绊着门槛,虽说没有跌跤,却把眼镜子摔在地上,碎了。人们定了定神,想起老大夫没有来,新媳妇躺在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这么个毛草姑娘,能抢得回来九死一生?

因此,做棺材的没有住手,妇女们照旧小声说话。天知道,不够一顿饭工夫,姑娘大夫竟能使钳子,把小人儿巧巧地钳了出来,母子平安。石头房子里,新生命吹号一般,亮亮地哭出声来时,男人们一甩手,扔了斧子锯子,妇女们东奔西走,不知南北。有的跌坐井台上,一时间站不起来了。

新媳妇的男人脸色转红,连胡子也不显了。看见姑娘大夫走到门边,掏出巴掌大的小手绢擦汗。那男人跳到鸡窝跟前,探手抓出一只母鸡,不容分说,连刀都顾不得拿:“你有一百条规矩,也吃了这只鸡走。”

人们这才有工夫打听,大夫是怎么来的?伏天水大,怎么蹚的河?摸黑怎么走九岭过那十八弯?上年纪的妇女怕年轻人笑话,光连声说孩子命大,那意思仿佛是,有什么山神爷传的消息,有什么星君保的驾。

这位大夫摔掉了眼镜,看来实在就是个老实姑娘。胖胖的脸,一说话一个笑。那笑里边,竟还有怯生生的味道。那一声问一声答,不多不少的言语,透着做不来假,显见得心平气和。原来,这天晚上,诊所里接到一张条子,告诉他们难产的事。这张条子,是各村送货的供销社转过来的。老大夫看了条子,直跺脚,望望黑天,望望远山,摇摇头,回家去了。这位姑娘准备睡觉,可是掸掸床单,想着产妇躺在那里挣扎呢!拍拍枕头,仿佛看见了产妇一头大汗!猛地转身,拾起药箱,冲到街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村生过孩子的妇女,都来到石头房子跟前,……把最细碎的关节,叮咛了又叮咛”,表现村民对新媳妇的关心。
B.“生产队长早已爬上杏树,恨不得一头钻在喇叭里”,写队长这一行为,表现了他为救新媳妇的焦急心理。
C.村民要做棺木,新媳妇的男人“一声不响,抢过斧子,猛往木头上砍。‘空’呀‘空’的,使劲砍哪使劲地砍”,表现了男人对村民救治不力的不满和无奈。
D.新媳妇得救后,男人“跳到鸡窝跟前,探手抓出一只母鸡,不容分说”,要求姑娘大夫吃了鸡再走,这种看似蛮横的行为表现了男人的淳朴和感激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完九岭十八弯,……还找不到村坊在哪里”,写村庄偏远,为下文写年轻大夫不畏艰难险阻来接生作铺垫。
B.新媳妇当了蔬菜组长后,一心扑在菜园子里,“休想把她从菜园里拽走”,表现了新媳妇认真、负责的精神。
C.小说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故事,中间穿插叙述了她做蔬菜组长的一些事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小说多处采用反衬手法,如写村民、丈夫等人的表现,从多个角度衬托了新媳妇能吃苦、责任心强的美好品质。
8.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老大夫”对塑造“新媳妇”和“姑娘大夫”形象各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年十八,从军钓鱼山,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宝祐末,大兵①攻蜀,破吉平隘,拔长宁,诸郡破竹而下。明年,合诸道兵围合州,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九月不能下。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城,大兵筑城虎相山,时出攻忠、万、渠诸州,民不得耕,兵不得解甲而卧。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珏遣其将以死士五十斧西门入,大战城中,复大良平城。合州自余玠用二冉生策,城壁甚固,然开、庆受兵,民凋敝甚,珏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期,则公私兼足。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自秋徂冬,援绝粮尽,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遣赵安破神臂门,复泸州,重庆兵渐解去围泸。赵定应迎珏入重庆为制置。大兵复会重庆,与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合击之,珏兵大溃。城中粮尽,赵安以书说珏降,不听。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明日,万户铁木儿追及于涪,执之送京师。其友谓之曰:公尽忠一世,以报所事,今至此,纵得不死,亦何以哉?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从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大兵:元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B.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C.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D.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宝祐,宋理宗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后代指军队。
C.再期,一年的期限。旧时官事、兵事往往设定时限,逾时则以不同方式处罚以示警惩。
D.万户,官名。金初设置,元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祐末年,元军接连攻克蜀地诸郡,后又围攻合州,张珏与王坚合力抵抗,坚守城池,元军虽然战具精良,但持续数月未能攻克。
B.开州、庆州遭受兵祸,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张珏派军队保护耕种,指导农业生产,官府和百姓因此都储备了充足的粮食。
C.元军包围重庆,张珏先遣死士入城,安定军心,后又在城内寻求接应,在城外遣将攻门,暂解重庆之围,自己也顺利进入重庆任职。
D.重庆再次被围,张珏与元军主将正面交战,元军派遣各路军队从后方夹击张珏,张珏无力抵抗,大败,部将劝其投降,张珏不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
(2)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添字丑奴儿·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含蓄深沉地表达出词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片着力前染色蕉树的繁盛,因此才有了下片雨打芭蕉声响之大,更好地体现主人公凄凉的心境。
C.词人从北方逃难到南方,听到雨打芭蕉声,漂泊之感顿生。“不惯”不只是词人在水土、气候方面的难以适应,还有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D.上下两片中叠语的运用,不仅有种音乐上的回旋之美,而且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感情,触情于景,托物言志,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16.词人在这首词里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她的《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会取直,金属制的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劝学》中以此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李白像陶渊明高呼“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那样,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激越之音。
(3)在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词人并不认为织女和牛郎聚少离多值得哀怨,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天赋异禀,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      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拥有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抓取或推送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洞若观火             不约而同
B.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C.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D.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D.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使用的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2020年3月24日发布联合声明称,根据世卫组织当天提供的信息,在东京举行的第32届奥运会必须重新安排到2020年以后、但不得晚于2021年夏天,这是为了保护运动员以及与奥运相关的国际社会每个人的健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日本首相安倍表示,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东京奥运会能成为世界的希望灯塔,奥运圣火能成为当前世界所处的隧道尽头的光。因此,双方同意奥运圣火将留在日本。双方还同意,本届赛事的名称依旧为“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各个版本的2020年度网络流行语公布,网课后浪神兽打工人凡尔赛文学爷青回你品,你细品等榜上有名。

有人说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时代发展、能引起情绪共鸣;有人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狂欢,转瞬即逝……


请给校报写篇文章,谈谈你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品味语言艺术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宋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李清照(1084-1155)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婉约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0.8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220.8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