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一)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04-21 3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信息科学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普及,融媒体、互联网+等新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文艺创作生产也相应呈现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变革规律,与时俱进地调整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建设健康繁荣的文化生态,多层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新媒介语境下文化艺术行业应当着力解答的重要课题。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往往是对旧媒介兼容与完善的产物,如电报之于书信、收音机之于留声机、电视之于电影,当一媒介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被其他媒介兼容时,新旧之别就显现出来。当然,旧媒介未必都会因此销声匿迹,例如电影大银幕、仿真声场和集体观影等特性为电视所不及,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

历史地看,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造纸术的问世、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电影电视的兴起,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都有助于文艺生产力的解放。当前,网络新媒介不仅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同时也在大幅提升文艺创新能力。在突破传播屏障、开拓创作视野的同时,新媒介还以促进艺术与技术深度交融、促进美学与科学交互增益的方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

首先,新媒介超越时空的高效便利特性,使文艺创作门槛大幅度降低,极大解放文艺生产力。网络作家、网签歌手、数字画师等“网生艺术家”大批涌现,新媒介文艺社群数量之巨、崛起之快,史无前例。新媒介对文艺生产潜能的全面释放,使人类文艺版图为之一变。

其次,新媒介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有力推动艺术重塑,对文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领域大显身手,一次次为文艺审美创新带来惊喜。“媒介即艺术”的理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文艺创造借助新媒介成为博采众长的跨领域综合行为。

再次,新媒介为文艺生产与消费打造出人机共舞的新平台,在提升文艺消费品质、丰富品类以及改善接受体验等方面收获丰厚。以阅读为例,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妙趣横生的数字出版声像谐和,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系列文字声像平台使阅读无远弗届,妙趣横生。

新媒介不仅改变文艺创作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文艺存在的基础。新媒介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新的作品储存载体与流布通道。对受众来说,新媒介成为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媒体、互联网+等新观念,促使当前文艺的创作生产相应地呈现出了新趋势和新特点。
B.当前的新媒介是在兼容与完善留声机、收音机、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当前的媒介革新,这有助于互联网时代文艺生产力的解放。
D.当前的新媒介催生了大批“网生艺术家”,促使很多文艺创作者进入了俗文学创作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新媒介、旧媒介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当前的新媒介”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B.文章从特性、技术推动、平台打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媒介在文艺生产方面的影响力。
C.文章列举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绘画等领域巨大作用,论证了“媒介即艺术”的观点。
D.文章着眼于“新媒介语境下文化艺术”,阐发了“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这一话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介未必能够完全取代旧媒介,从而导致旧媒介的消亡。
B.相对于电影,电视是一种“新媒介”,这种变化带来了影视文艺创作生产方式的变化。
C.网络新媒介突破传播屏障,开拓创作视野,数字绘画就是由其催生的新的文艺形式之一。
D.受众的文艺消费品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纸质书籍向数字出版声像的发展。
2021-04-20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关于民营经济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一种较为认可的定义是,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经济、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它的主要成分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民营经济中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在当前有关民营经济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文献中,基本上也是按照如上的构成成分加以统计和分析研究的。

有人认为,广义上的民营经济或许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

(摘编自“民营经济”,360百科)

材料二: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都是中国经济复苏的生力军。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危中有机,保持定力者稳;变中有机,勇于创新者胜。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0.7%,扭转了上半年的下降局面;10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更加稳定。中国成为疫情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以规模以上工业为例,前三季度和10月份,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1%和8.2%,在所有类型企业中贡献率最大。民营企业共捐款捐物近300亿元,设立基金60多亿元。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已经跨越了粗放式发展阶段,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2019年民营企业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接近40%。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6。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02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所在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

(摘编自李兆前《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华网2020年11月28日)

材料三: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越是面对疫情冲击,越是在民营企业困难时刻,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越要重视民营经济工作,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坚定不移迈向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切实加强法治服务保障,结合贯彻实施民法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企业家安心发展。

(摘编自南方日报评论员《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2020年7月8日)

4.下列对“民营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民营经济的定义,国内的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属于民营经济组织,这一说法较为认可。
B.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时期,与国有经济等共同使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更加稳定,使中国成为疫情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C.我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曾经经历过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现在它们都已经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D.我国的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发展壮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阶段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其他经济类型,比如民营经济。
B.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0.7%,扭转了上半年的下降局面,其中私营企业为GDP的增长提供了2.1%的贡献率。
C.2019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我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02家企业掌握了所在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
D.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以上三则材料,文字表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1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爷们,枪对枪

肖靖

大运河九曲回转,河弯弯里窝着我的家乡。

太爷在村庄里很出名,出名是因为太爷的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当兵,当兵在那个年代不算什么稀奇事,混不上吃喝,当兵算是条出路。但是四个儿子成了敌我的对头兵,这就成了一件稀奇事。

大儿子,也就是大爷爷被日本鬼子抓走,拷打威逼之后成了日本宪兵队的伪军。二爷爷,三爷爷,跟着八路军的队伍走了,战死疆场,尸骨都没留下。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19岁加入共产党,在县里的区小队跟着当时的区大队长王凤燕一起打鬼子。

大爷爷骑着马挎着盒子枪回村的时候,威风凛凛的样子惊动了整个村子。

太爷的棍子雨点般落在大爷爷的背上,因饥饿浮肿的手撕扯着大爷爷的伪军服,嘶吼着:“把这身皮给俺扒下来!”太爷直接宣布,再也不认大爷爷,一刀两断,连同大爷爷带回来的半袋粮食和十几块银元一起扔出了家门。

村里的人说,大爷爷牵着马离开的时候,一道红色的闪电从运河上空直劈下来,大爷爷就在那闪电的亮光里消失不见了。运河水哗啦啦地响动,像极了大爷爷无奈地哭泣。

从那之后,家里人再也没见过大爷爷。虽然十里八村的风声和大运河上的波纹会时断时续带回来大爷爷掩护乡邻逃脱鬼子追捕的消息,但是太爷却像聋了一般,再也听不进去。

其实我爷爷是见过大爷爷的,不止一次。

爷爷跟着区小队在运河边的玉米地和鬼子相逢,爷爷拿着枪,转身就看见了同样端着枪的大爷爷,枪对枪,风沙刮红了两兄弟的眼睛。爷爷看到大爷爷的枪口往上抬了抬,伴着一声枪响,爷爷闪身钻进玉米地。稀疏的玉米苗没能遮挡住赶上来的鬼子,爷爷被捕了!大爷爷一声不吭,跟在宪兵队鬼子身后,押着爷爷回了据点。

半夜里,关在牛棚里的爷爷觉得有人拉他,借着细微的星光,一个人解开他身上的绳子,在他口袋里塞了个东西,压低了声音说:“快走!”爷爷拉着大爷爷的手说:“一起走。”大爷爷挥了挥手,声音颤抖:“俺回不去了。”星光在大爷爷的脸上映出一抹银白色的苍凉。

爷爷跑出牛棚,跑出村子,跑出了一腔温热的亲情,却跑不断残酷的现实。跑累了的爷爷掏出口袋里的窝头,那是大爷爷知道他一天水米未进,塞到他口袋里的。在黑色的夜里,爷爷一口一口吞咽着,运河水和爷爷的泪水一起滔滔流淌。

爷爷回村,总是悄然无声。爷爷是带着任务回来的,他要在村子里发展抗日组织,建立信息联络站。

那时候爷爷已经娶了我奶奶。爷爷家是抗日堡垒户,村子里要挖地道,要从堡垒户家开始。奶奶有点担心会把房子挖倒了吧。区大队长王凤燕笑着和奶奶说:“嫂子,你家是堡垒户,要带头咧,等打跑了日本鬼子,俺给你盖楼房!”

地道在爷爷发展的抗日堡垒户家里挖通了,直接通到了村外的小树林:平时区小队开会、接头都在爷爷家,奶奶就搬个板凳在门口纳鞋底,鞋底上的针脚从歪七扭八,变成整整齐齐的时候,奶奶已经成了一名优秀的放哨员。

这一天,奶奶她觉得右眼皮突突地跳,心里慌慌的,于是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来向远处张望,太阳已经偏到西边的天空,云霞红得像一摊血。一队人影从云霞深处冒了出来,奶奶看见了日本宪兵队的服装。

奶奶慌了神,爷爷和几个区领导还在家里。奶奶快步走进院子,轻轻地敲了敲窗棂子,爷爷和区领导听到声响,急忙钻进地道撤退。

爷爷和几个区领导钻出地道的时候,就看见大爷爷瞪着眼睛面对着他们。血色的夕阳映照,大爷爷周身泛着淡淡的血色。他手里的枪无力地垂了下去。大爷爷说:“中国人肯定能打跑小日本,你们快走吧!”

剿灭日本鬼子残部的时候,爷爷将大爷爷堵在了一座破院子里,大爷爷背对着院门,无数条枪对准了他,大爷爷被抓住了。透过朦胧的泪水,爷爷看见大爷爷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为了让全家活着,为了让咱全村的人都活着,我没法呀。

我知道我得死,我知道我得死!

大爷爷的声音从撕心裂肺到低泣轻喃,诉尽了无助疲惫的一生。

大爷爷被执行枪决的时候,村里人看见一道红色的闪电划过了天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部分,交代太爷的四个儿子都当兵,但“四个儿子成了敌我的对头兵”,既揭示了故事基本的矛盾冲突,也为故事设置了悬念。
B.小说写太爷棍打大爷爷,撕扯伪军服,宣布与其一刀两断,并将大爷爷带回的钱粮扔出了家门,这些细节表现了太爷身上朴素的民族大义。
C.小说中“一道红色的闪电”“云霞红得像一摊血”“血色的夕阳”等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故事悲壮的氛围。
D.小说写在区小队开会、接头时奶奶为他们放哨,“鞋底上的针脚从歪七扭八,变成整整齐齐”,暗示了奶奶在斗争中逐渐成熟、成长起来。
8.小说中的“大爷爷”具有丰富而矛盾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9.小说有多处“巧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情节安排技法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世长,雍州武功人也。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周武帝时,世长年十余岁,上书言事。武帝以其年小,召问,善其对,令于兽门馆读书。以其父殁王事,因令袭爵,世长于武帝前擗踊号泣,武帝为之改容。隋文帝受禅,世长又屡上便宜,颇有补益,超迁长安令。大业中,为都水少监,使于上江督运。会江都难作,世长为炀帝发丧恸哭,哀感路人。王世充僭号,署为太子太保、行台右仆射。与世充兄子弘烈及将豆卢褒俱镇襄阳。时弘烈娶褒女为妻深相结托高祖与褒有旧玺书谕之不从频斩使者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既至京师,高祖诛襄而责世长来晚之故,世长顿额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高祖与之有故,笑而释之。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即日擢拜谏议大夫。从幸泾阳校猎,大获禽兽于旌门。高祖入御营,顾谓朝臣曰;“今日败乐乎? ”世长进曰:“陛下游猎,薄废万机,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又尝引之于披香殿,世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所作耶? 是何雕丽之若此也? ”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设诡疑而言炀帝乎?”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受命帝王爱民节用之所为也。若是座下作此,诚非所宜。”高祖深然之。后历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酒。贞观初,聘于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受赂遗,朝廷称之。出为巴州刺史,覆舟溺水而卒。

(节选自《旧唐书·苏世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弘烈娶褒女为妻/深相结托/高祖与褒有旧/玺书谕之/不从/频斩使者/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
B.时弘烈娶褒女/为妻深相结托高祖/与褒有旧/玺书谕之/不从/频斩使者/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
C.时弘烈娶褒女为妻/深相结托高祖/与褒有旧/玺书谕/之不从/频斩使者/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
D.时弘烈娶褒女/为妻深相结托/高祖与褒有旧玺/书谕之不从/频斩使者/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指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文中苏世长承袭了其父苏振的建威县侯。
B.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给的帝位,文中指隋文帝称帝。
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超越本分的封号。文中指王世充冒充皇帝发出诏书,篡位自立。
D.祭酒,主持祭祀的职官,文中苏世长任军谘祭酒,职责是主持军中祭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世长年少聪颖,受到武帝青睐。苏世长十几岁就承袭了其父的爵位,武帝召见问话,对其回答称赞有加,让他在兽门馆读书。
B.苏世长重情重义,令人深为感动。他的父亲死于国事,苏世长顿足号泣;隋炀帝死于江都,苏世长为他发丧恸哭,悲哀不已。
C.苏世长能言善辩,为人沉稳机智。归降唐高祖后,高祖责问苏世长来晚的原因,苏世长以“逐鹿”相类比,机智地化解了危机。
D.苏世长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唐高祖曾经到泾阳打猎行乐,后来又营造雕饰华丽的披香殿,苏世长都不失时机地加以劝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游猎,薄废万机,不满十旬,未为大乐。
(2)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设诡疑而言炀帝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木卧平沙

王泠然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①。


【注】①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下句承写诗题中“古”字,“赊”字形容年代久远,是对“古”字的申写,总起全诗。
B.三、四句主要具体描写古木的卧姿,其中“横”字,暗扣诗题“古木卧平沙”中的“卧”字。
C.第三联的上句呼应首联中的“岁月赊”,言春天古木以苔为叶,画面生动,写法巧妙灵动。
D.诗歌首联写古木之“古”,接着具体描写古木的形态和情状,最后一联蕴藏着诗人的寄托。
15.请结合全诗,简要解释“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两句的含意。
2021-04-19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