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4-26 2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在诗歌上主要的成就,是他“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章,追求理想是它的主要方面。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的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们都为这一气象凭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应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其气象仍然比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更为充沛饱满。
D.盛唐气象具有鲜明、开朗、深入浅出的特点,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使得盛唐气象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B.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愁”的形象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C.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D.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盛唐气象的突出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但其艺术风格与盛唐诗风并不相同。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没有盛唐气象,境界较低。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都取决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民众是基础和支撑。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难以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创新型人才深深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章、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如果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庞大的公众群体,就不可能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培育理解支持创新的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高,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升到2015年的6.20%,2018年进一步达到了8.47%。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提升阶段,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按地区划分,2018年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我国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10%的省市共有6个,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其中上海市以21.88%的比例位列第一,北京市以21.48%位列第二。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2016年科普人员就已经达到185.24万人,比2006年增加22.89万人;科普经费投入力度显著增强,2016年科普经费筹集额为151.98亿元,比2006年增长224.54%;科普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大众传媒科普资源持续增加。

科学普及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公众高度关注科技进展,积极支持科技发展,2018年有82.6%的公众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81.6%的公众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公众高度关注科技进展,主要集中在生活与健康、环境污染及治理、农业发展、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医学新进展、宇宙与空间探索等领域。其中对生活与健康的关注比例高达92.9%,对环境污染及治理的关注比例达85.1%。

(摘编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

材料三:

近年来,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谣言,以伪科学为包装,让人真假难辨。比如,吃受到微波炉辐射的食物损害健康,不良商家用黑色塑科袋制作紫菜等,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认为,公众科学素质能起到谣言“粉碎机”的作用。“比方说在家附近建一个移动电话的基站会遭到很多抵制,这个其实就是对辐射有关的科学知识不了解的缘故。现在自媒体、互联网上有很多的谣言,有些谣言其实一看就知道,但是如果不具备基本科学知识的话,就有可能上当。”

公众科学素质过硬,不信谣、不传谣,谣言当然也就不攻自破。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何薇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公众就能掌握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公众科学素质的调查采用的是国外早年设计的指标和测试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特点,因此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使它更精准地发挥作用。“在很多欧洲国家,公众不知道PM2.5里的PM是什么,因为在他们的天气预报里根本就没有,但是在中国就是严重的问题。尽管现在空气已经好了很多,这个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对于公众出行、生活安排以及减排的基本要求来说,不了解基本术语和基本的概念,他怎么可能去做呢?”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你达标了吗?》)

4.下列对材料中“公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能促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B.2018年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较快的省市均为经济发达区域,这说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的前提条件是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与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加速完善等方面均有关系。
D.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需要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只有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才能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B.谣言的传播与公民科学素质密切相关,在相关研究人员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对待谣言将更加具有分辨能力。
C.我国科学普及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国家将大量人力、财力等投入到科普事业当中,这些都可以很快带来效益。
D.我国对公众科学素质的调查采用的指标和测试题已不符合当前国情,应全部推翻,建立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调查体系。
6.怎样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4-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橡树的歌

【韩】赵南柱

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想听首歌吗?”

突然,年纪大概有6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

一首常听的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他对妻子说,如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我记得很久以前在杂志上读过。绿灯亮起,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

“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

“原来是这样啊。”

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

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

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为新闻主人公。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和他多聊会儿。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

“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

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零花钱都赚不够。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他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感情。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即使如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

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闻味道,翻口袋,不让他换电话。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早到晚监视他。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系。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意思主动联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我在孩子们的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我应该去开公交车……”

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他又拿起吉他。

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

“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

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3万韩元。

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者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的联系方式。故事似乎就在余韵中结束了。

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

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

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四处打听,还是没能找到他。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心疼自己为他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为自己写了假报道而气愤,同时更感到羞耻。不论是否属实,我把别人的不幸当成了令人心疼的故事加以传播。

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

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仍然在寻找那夜的出租车司机。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她的名字是》,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我必须知道有哪些东西还属于我/若你收到了我的信/告诉你我将重获自由/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还要我的话/在老橡树上系条黄丝带/漫长的三年过去了/你还要我吗/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我会留在巴士上/忘了我俩的过去/责怪我自己/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司机先生/请帮我看一下/因为我无法承受即将看到的/我其实仍在监牢/只有吾爱握有钥匙/我需要的仅是黄丝带/即可将我释放/我已写信告诉过她/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由有限视角展开叙述,逐步揭开司机“曲折的人生经历”,吸引读者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B.作者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作为叙事的切入点,真实自然,叙述语言平实质朴,使小说有很强的纪实色彩。
C.小说中只采用“我”与司机的对话的方式来还原司机的故事,既保证小说的现场感,又让叙事集中紧凑。
D.结尾写“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但仍想寻找那夜的司机,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8.撤回报道后,“我”为什么会感到气愤、羞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根据你对文本二歌词的理解,谈谈文本一中引用歌词的作用。
2021-04-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然少为猎师,老而犹能。”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卒罢为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宋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B.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C.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D.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开元”有开国之意,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四年即开国四年。汉武帝即位后,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此后形成制度。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部的最高长官称为尚书。
D.“东都”一般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东汉班固曾写《两都赋》,两都即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本文中的东都就是指洛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有抱负,文武双全。姚崇少年时就学习打猎,能呼鹰逐兽,是出色的猎师;长大后,在张憬藏的鼓励下改变少时的志向专心读书。
B.姚崇有才能,得到重用。唐玄宗在狩猎中召见姚崇,并以天下事咨询于他,姚崇应对如流,不知疲倦,玄宗当即任命姚崇担任宰相来辅佐自己。
C.姚崇有担当,一心为民。开元四年山东蝗灾,姚崇担心蝗虫会吃尽百姓粮食,主张坚决灭蝗救人,并愿意承担可能带来的祸殃。
D.姚崇很诚实,坦荡无私。在皇帝故意打听他儿子的情况时,姚崇毫无隐瞒,直陈儿子为人贪欲而少节制,并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
(2)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
2021-04-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在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抒发感慨,讲述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
B.“绛纱囊里水晶丸”一句运用比喻,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引发人们对它的色、形、味的联想而有满口生津之感。
C.“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一句写出荔枝产地远离长安,唐玄宗劳民伤财以供贵妃之需,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惋惜遗憾。
D.下片“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承接上片对妃子专宠的描述,引出下文妃子的凄凉命运,表达了词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
15.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后三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