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三 一模 2021-05-20 4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机器人”

提起机器人,人们往往认为是当代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殊不知,“机器人”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机器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对于中国机器人的始祖,有很多人说是西周时期偃师制作的能歌善舞的伶人。在《列子·汤问》一书中这样描述:西周穆王姬满西巡归途,能工巧匠偃师前来献技,偃师带来了一个用木料、皮革、胶漆和颜料精心制作的机械木人,它栩栩如生,可以疾走,可以缓行,宛如真人。如此人造天工,堪比现代机器人。可信乎?有很多人不信。确实很难相信。因为《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大多属于虚构,乃神话奇谈,不可当作信证。列子是战国时人,先后著书20余篇,西汉刘向整理时,仅存8篇,其后经由东晋学者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也仅有8篇。也有学者说,《列子》部分故事可能来自张湛。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偃师的故事,也很有可能是发生在东汉到两晋时期。

机器人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由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组成。在中国古代,断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机器人,但是,制作模拟人的形状和某些行为、能够自己活动的木质机械,是可能的。只不过在古代它们叫做“木人”、“偶人”、“机关木人”、“机械木人”等等。而它们,确实堪称中国机器人的鼻祖。

不亚于偃师歌舞伶人的机械木人,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发明家马均手里诞生了。三国时期魏国的发明家马均有绝世的巧思,擅长发明创造。他用大木制成一个轮子,放入水中,以水力和齿轮做传动,又将木人安装在上层的一个旋盘上,通过水下传动,上层的所有木人就都动起来了,击鼓,吹箫,跳舞,耍剑,攀绳……还有百官行署,磨米斗鸡,变化无穷。因是在水中游戏,人称“水转百戏”。在《三国志·魏书》的《杜夔传》裴松之所做的注疏里有关于“水转百戏”的记载,而且研究中国科技史的陆敬严说,魏晋以后已出现了这种形式复杂的齿轮和凸轮系列的机械,使得以水力为动力的机械装置,不绝如缕。比如西汉末东汉初时就发明的水碓、水磨,到魏晋时已遍布南北。学者张正涛也说,如果把先秦时代划为“手工操作工具生产时代”的话,那么自汉晋以后,中国农业便进入了“半机械化工具生产时代”。

魏晋以后,各种机械木人层出不穷,极尽机巧。看门的、捕鼠的、干农活的、写字的……无奇不有。朱大渭在《中国古代“机械木人”始创年代及其机理考实》一文里说:“当时机器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整个科技水平提高的结果。”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以机械木人为例,此话一点也不为过。

(选自《中华遗产》2017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汤问》先后经过西汉刘向和东晋张湛的整理,所以其中故事大多属于虚构,不可当作信证。
B.魏晋以后以水力为动力的机械装置,不断出现,并且应用极为广泛,当时发明的水碓、水磨,遍布南北。
C.三国时期马均发明的“水转百戏”和魏晋以后出现的各种机械木人,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机器人。
D.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认为,以机械木人为例,可以说明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探讨中国机器人的起源开始展开论述,全篇列举了古代创造发明的一些机械木人,论证了“机器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把古今“机器人”进行了对比,指出古代的“木人”、“偶人”、“机关木人”、“机械木人”确实是中国机器人的鼻祖。
C.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水转百戏”的事例论述了古代机械木人的进步和发展。
D.机械木人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文章结尾的一段话深化了中心论点。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汤问》中记载的偃师献伶人的故事,是神话奇谈,还是很有可能发生在东汉到两晋时期,还有待考证。
B.被叫做“机关木人”、“机械木人”的古代“机器人”可能会具有模拟人的形状和某些行为、能够自己活动等特点。
C.魏晋以后,各种机械木人层出不穷,极尽机巧。中国古代机械木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必然推动整个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D.马均的“水转百戏”中的木人可以做很多游戏,根据《三国志·魏书》中的记载和陆敬严的分析,“水转百戏”不是虚构的,是真实可信的。
2021-05-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悼念一条河

赵克明

那条河叫什么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也许它压根儿就没有名字,或者它本就不是一条河而是一道过水沟;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它是一条真正的河,在我脑海关于河流的词典里,它比长江、黄河、淮河更显眼。

河的两岸并不宽,最宽处大约就两三米吧。河水也并不深,只有到了雨水季节才没过一半的河床,倒映着两岸的花草流云般漂移,如巧手的织女轻轻抖动刚织好的锦缎;而在平日里它就那么清凌凌的一脉,潺潺地流着,或刚齐小腿,或盖过脚踝,水底白亮的鹅卵石和小鱼小虾之类的清晰可见。

我很好奇:这小河怎么会有这么多光滑的石头呢?老祖母曾很神地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地方不是冈,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海水很深,常有水怪兴风作浪,溅起一块块石头,让海边的人生活在惊恐中,龙王爷同情人们,把海底翻朝天,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些光滑的石头也就翻到地上来了。对于祖母的解释我深信不疑,因为在我的心中祖母是知古道今的人,她所说的自然没错。每当在小河里捡鹅卵石时,我的眼前总浮现出一片汪洋,一块块小石头像鱼一样踊跃地跳动着。带着这样美好的想象捡来的鹅卵石,还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那就是伙伴们围成一圈玩抓石子游戏,一直玩到祖母和别家孩子的母亲拖长音调“吃饭喽——!”才罢休。有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会在小河里打水仗,赤着脚,踩在滑溜溜的鹅卵石上,脚板麻酥酥的,于是大家撩起水朝对方洒,有人还将草帽拽下来当水瓤,直泼得一个个都成了“水猴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满河里都是咯咯的笑声。

河中的乐趣自不待言,河岸的乐趣也无穷无尽。一年四季,我和小伙伴们都喜欢来到河岸,寻找属于自己的童趣。抽茅衣、挖鸡爪(一种野草的根)、采桑葚、摘野葡萄、掐大麦泡、捉蜻蜓蝴蝶、堆雪人都是很有趣的事儿。

捉蜻蜓蝴蝶的乐趣就在“捉”上,小河岸边植被丰富,蜻蜓蝴蝶很多,但那些五颜六色的小精灵机警得很,你看它悠闲地停在草叶或花枝间,刚一伸手,它却轻动薄翼,移到另一棵草或树枝上,往往费了半天工夫才能捉到两三只,我们捉到蝴蝶也只是细细观赏之后就把它放开了。因为祖母曾给我讲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亲相爱,因家人的反对无法在一起,最后山伯与英台双双化作了蝴蝶,相依相伴……我于是便对蝴蝶产生了怜悯之心,对它们格外地小心翼翼了……

小河就这样伴随着我贫瘠而富有的童年,如同一根精神血管一样搏动在我成长的躯体内。不知何年何月,也许是我告别少年求学工作于外地的时候,也许是祖母日渐老迈溘然离世的时候,那条小河不再撒欢,不再歌唱,不再叙说那引人遐想的故事。

有一年清明,回乡给祖母祭扫坟墓,已经认不清那条小河的位置,我指着生长着一排杨柳树的地方问:“这就是从前那条小河吗?”二弟说:“是的。我记事的时候它还在,后来不知不觉就没了。”又过了几年回乡祭祖兼探望父母,发现那一排杨柳树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水泥路、一行电线杆和一个变压器,母亲说:“家里的电也带得动空调了,自来水管子也埋到屋后头了。”

我提及村后的那条小河,母亲恍然叹道:“那河水真清!你小时候还捉过一条大鲶鱼呢……我良久默默地立在那里,脑海里闪动着那一泓清凌凌的水,闪动着童年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欢快嬉逐的身影,闪动着祖母摇着芭蕉扇娓娓给我讲故事的情景……

童年一起在小河里玩耍的小伙伴们已经不知去向,祖母的坟墓就兀然立在离小河故道不远的冈边上,而那条小河也只能永远流淌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选自《安徽青年报》2017年7月20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村庄不知名的小河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我的眼前总浮现出一片汪洋,一块块小石头像鱼一样踊跃地跳动着”这句话既表现出我对祖母说的话深信不疑,也写出了鹅卵石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
C.文章结尾的一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和祖母的深切怀念。
D.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运用了描写、抒情、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5.文章引用了祖母讲述的“龙王翻海”“梁祝化蝶”两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6.结合全文谈谈“悼念一条河”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2021-05-2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打开微信,点赞比比皆是。给朋友圈晒图点赞、给个人动态点赞、给转发的公号文章点赞……在争先恐后的点赞中,哪些点赞是真心的?哪些点赞是被动的?给人点赞,或不点赞,你的标准是什么?点赞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在“点”与“不点”之间,你有没有产生过几丝纠结?点赞现象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态?请看下面的调查: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6日18版·视窗数据来源:人民网官方微博、微信、论坛等)

材料二(网友评论):

@总是在状态:我们的朋友圈里有亲人、恋人、同事、同学、客户……每个人每天的时间精力有限,并不能与其保持高密度的联络。为了让人际资源在有用之时显得不那么功利,我们需要时不时地保持联系,在你发状态时,点赞就代表了关注。

@壹心理:最近常常看到朋友圈里求点赞的消息,细看之,都是积累多少个赞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奖赏,如抽奖、优惠券、电影票等,主办方当然是商家。我本人比较反感这类点赞,通常是置之不理,因为在花费时间积“赞”的同时却不能证实这种营销的真实性。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6日18版·延伸阅读)

材料三:

最近,很多网友相继关闭了朋友圈。问其原因,一位网友说:“以前,我的微信好友以同学为主,大家只是发些生活照片,交流一下生活状态,比较随性。现在,跟越来越多的领导、同事、客户加了微信,在朋友圈里点赞,就变得很费心思。比如,上司转发的某养生秘笈明明是谣言,可众多同事仍为其点赞,你好意思不点吗?公司新推出的营销方案,对其内容你并不完全了解,可其他同事都接连转发并频频点赞,你不点赞,是否显得另类?如此拿捏不定,考虑再三,眼不见为净,心不念则安”,还是关掉朋友圈更省心。”

实际上,在网络社交的特殊语境中,微信朋友圈里的“赞”,早已超出其最初的符指意义,成了一种几乎能表达所有态度的符号:有人看到朋友喜结良缘而点赞;看到朋友与伴侣分手竟也点赞;有人换新工作会被点赞,换个发型同样也会被点赞;有人看到朋友大病初愈点赞,看到朋友违章停车受到罚款也随手点赞……这样一来,就让原本值得珍视的“被赞”变廉价了。随着朋友圈打破公私界限,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功利色彩:有的下属每逢上司发帖必点赞,有人利用点赞跟同事套近乎,有人甚至根据点赞来划分自己在单位里人际关系的亲疏。如何在朋友圈里点赞,已经成了一个有压力、难摆脱的包袱。

应当承认,每一个“赞”背后都有一位真实存在的关注者,但这种关注并不一定可靠。在很多时候,点赞仅仅是一种礼节性的客套,甚至是一种被动行为。这种含混不清的表达,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零碎、模糊。不客气地说,从最初的私密记录和分享,到现在给同事上级点赞,帮公司“拉粉丝”,为“萌娃”投票,微信的一些功能已经“跑偏”。与其用“点赞”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别人的关注或者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还不如打几个问候电话、来一次当面聚谈更好。通话或许时间不长,也无华丽词藻;聚会或许时间短暂,缺少美酒佳肴,但那份真实的感觉,远比“点赞”这个心形的符号显得实在

网络终究是一个虚拟世界。对朋友圈的使用,不能偏离其私人属性,在朋友圈里点赞,应把握有限、有度、有用的原则。正确的“点赞”,是在合乎语境的情况下,通过“点赞”这一社交符号来促进双方交流和情感沟通。一方面,要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处世,既充分表达自我,又考虑他人感受。点赞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一味刷存在感;被赞者亦不必过于把“赞”放在心上,更不该因为少了谁的点赞就心生怨念、胡乱猜疑、自寻烦恼。另一方面,要学会注重使用复合型交流方式,实现虚拟世界中的“点赞”与现实中面对面互动的结合。同时,相关部门和微信平台应加强监管,努力扫除盲点,不给虚假宣传、广告推广者可乘之机,避免虚假承诺、玩文字游戏等乱象。如此,才能让点赞有意义,大家也能活得更真诚、更轻松。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6日18版·生活漫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微信点赞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过半数的微信用户点赞是为了对朋友所发内容表达自己的态度,或知晓,或认同,或赞赏。
B.除了主动点赞外,微信用户也经常不得不被动“点赞”,其中被“好友”私信求赞的比较多。
C.“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有少数人喜欢跟风从众,在朋友圈里看见别人点赞自己也跟着点。
D.多数人反对为点赞而点赞,对点赞狂人、点赞达人持否定意见,怀疑他们点赞的动机不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二中,两位网友对点赞的态度截然相反,表达对亲友关注的点赞受网民欢迎,而带有功利性的“求赞”被网民厌倦。
B.很多网友相继关闭朋友圈,有人觉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微信,在朋友圈里点赞,就变得很费心思,“眼不见为净,心不念则安”。
C.随着朋友圈打破公私界限,点赞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利用点赞跟同事套近乎,根据点赞划分自己和同事关系的亲疏,这样的点赞将成为一种负担。
D.无华丽词藻的电话问候、无美酒佳肴的短暂聚会,远比“点赞”更有真实的感觉,远比“点赞”这个心形符号显得实在。
E.材料三作者认为,把握“点赞”的原则,在合乎语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点赞”这一社交符号来促进双方交流和情感沟通。
9.如何使互联网朋友圈更好地发挥其社交功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5-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宇文福,河南洛阳人。其先南单于之远属。福少骁果,有替力。太和初,拜羽林郎将,赐爵新昌侯。击萧聩有功,授显武将军。寻除恢武将军,特赐戎服。破蠕蠕别部,获万余。还,除都收给事。十七年,车驾南讨,假冠军将军。时仍迁洛,敕福检行牧马之所。福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为牧地。事寻施行,今之马场是也。及从代移杂畜于牧所,福善于将养,并无损耗,高祖嘉之。寻补司卫监。从驾豫州,加征虏将军。领精骑一千,专殿驾后。未几,转骁骑将军

二十二年,车驾南讨,遣福与右卫将军杨播为前军。至邓城,福选兵简将,为攻围之势。高祖望福军法齐整,将士闲习,大被褒叹。萧鸾遣其尚书崔慧景、黄门郎萧衍率众十万来救。高祖指磨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贼不得前,遂大奔溃。赐爵昌黎伯。寻以高车叛,命加征北将军,追讨之,军败被黜。

景明初,乃起拜平远将军。进计于都督彭城王元恕曰:“建安,淮南重镇,彼此要冲,得之则义阳易图。”勰然之。及想为州,遂令福攻建安。建安降,以勋封襄乐县开国男,二百户。寻以衍将宠边,领兵出三关讨之,又诏福行豫州事,与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共相影援,绥遏蛮楚。还,为光禄大夫,转太仆卿。

熙平初,除瀛州刺史。福性忠清,在公严毅,以信御民,甚得声誉。解任,复除太仆卿。出除怀朔镇将。至镇,遇病卒。诏遣主书乐安嘉赴吊,谥曰贞惠。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指魔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B.高祖指麾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C.高祖指麾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D.高祖指麾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
B.戎,本意是兵器的总称,后泛指与战争有关的人或物。戎服,指打仗穿的服装。文中指奖赏的军服。
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指帝王所乘的车。这里指太和十七年,皇帝征讨南方出征打仗时的战车。
D.邑,即食邑,统治者赐予有功之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邑二百户”即其土地上有二百户人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福拥有专长,办事细心。太和十七年,高祖迁都,宇文福为其规划牧场,并在转移牲畜的过程中,没有一点损耗,为此受到高祖的赞赏。
B.宇文福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随高祖南征,他领骑兵大败敌军;攻打重镇建安,迫使敌军投降;萧衍犯边,他率军出三关去征讨。因战功先后被封爵为侯、伯、男。
C.宇文福积极献策,受到赏识。景明初年,宇文福给彭城王元想献计,得到元魂的认同。后来宇文福受到重用,攻城降敌,建功立业,受到封赏
D.宇文福性情忠厚为官严明,取信于民。他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受到朝廷提拔和奖赏。病逝后,朝廷赐给他的谥号为贞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望福军法齐整,将士闲习,大被褒叹。
(2)“建安,淮南重镇,彼此要冲,得之则义阳易图。”勰然之。
2021-05-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国子张主簿

包融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中一、二句,“湖岸”,点明送别地点,“莺啼”,点明送别时间是春季,同时也用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反衬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莺啼更加重了离别的伤感。
B.诗中三、四句,诗人“遥望”船中的友人,友人“回顾”岸边的诗人,像电影里的两个分镜头,具有画面感,意在表现诗人和友人之间友谊的深厚。
C.诗中五、六句意思是:诗人坐在树下看着暮春时节里花儿纷纷落下而悲伤。其中“坐”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思相同。
D.诗中七、八句,诗人寄心于梦,追逐友人而去,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渲染、动作描写来表现别离愁别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在写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1-05-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秦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可见“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2)《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