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8 题号:10261438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里的菜地

晓寒

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边走边看。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招蜂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了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晴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捉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时都会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那块菜地早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招蜂(                )        沟沟(                )        态可掬(                )
2.关于“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这句话的理解错误一项是
A.鲜活的日历是指不同的蔬菜标志着不同的时令季节。
B.看到不同蔬菜就像翻开一张张日历,说明菜地已经融入了作者的生活。
C.将菜地比作日常生活中的“日历”,体现了作者对农事和劳动的热爱之情。
D.每天都要翻阅菜地这个“日历”,说明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留恋,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3.结合文章内容,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看菜地时候,“脸上的表情也阴晴不定”,说明她预测到菜地有被毁的遭遇。
B.走进菜地,母亲的一系列动作,说明她是一个勤劳、善良、慈祥的劳动者。
C.“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有了这块菜地拉近了母亲与城市的距离,也改变了母亲对城市的印象。
D.我之所以没有将菜地毁弃的事情告诉母亲,怕母亲伤心,担心母亲对城市的恶感增加,也表露出作者的忧伤之情。
4.文章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蔬菜时,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作用。
5.阅读第三自然段,概况分析母亲为什么认为城市一身毛病?
6.从文中找出三处能体现母亲勤劳性格的内容。
7.阅读第七自然段,分析“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的含义。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梁衡

①一棵茂盛的古树用它的枝桠轻轻地托着一颗未爆的炸弹,就像一个老人拉住了一个到处乱跑、莽撞闯祸的孩子。炸弹有一个老式暖水瓶那么大,高高地悬在半空,它是从千多米高的天空飞落下来后被这棵树轻轻接住的。就这样在浓密的绿叶间探出头来,瞪大眼睛审视人世,已经整整80年。眼前是江西瑞金叶坪村的一棵老樟树。

②樟树在江西、福建一带是常见树种,家家门前都有种植。民间习俗,女儿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妆,三五百年的老树随处可见。但这一棵却不同。一是它老得出奇,树龄已有1100多年,往上推算一下该是北宋时期了。透过历史的烟尘,我脑子里立即闪过范仲淹的庆历改革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后来徽宗误国、岳飞抗金等一连串的故事。一棵树就是一部站立着的历史,站在我面前的这棵古樟正在给我们静静地诉说历史。第二个不寻常处,是因为它和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紧紧连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也是一棵参天大树,他有83圈的年轮,1931年当他生命的年轮进入到38圈时在这里与这棵古樟相遇。

1931年毛泽东率队走下井冈山,准备到福建重整旗鼓再图发展,当路过瑞金时邓小平正在这里任县委书记,就建议他在这里扎根。于是1931117日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十四周年这一天,在瑞金叶坪村的一个大祠堂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来被中国人称呼了近半个世纪的毛主席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④虽是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也只能借住在一户农民家里。这是一座南方常见的木结构土坯二层小楼,狭窄、阴暗、潮湿。小楼与祠堂之间是一个广场,是红军操练、阅兵的地方,广场尽头还有一座烈士纪念塔。这实在是一处革命圣地,是比延安还要老资格的圣地。毛泽东等几个中央要人住在广场南头的小楼上,楼后就是这棵巨大的樟树。一走近大树我就为之一震,肃然起敬。因为它实在太粗、太高、太大,我们已不能用拔地而起之类的词来形容,它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盘龙卧成,遮天盖地。树干直径约有4米,树身苔痕斑驳幽黑铁青,树纹起伏奔腾如江河行地。树的一半曾遭雷劈,外皮炸裂。木质外露,正向天狂呼疾喊,声若奔雷。而就在炸裂后的树身上又生出新的躯干,干又生枝,枝再长叶,一团绿云直向蓝天铺去。好一棵不朽的老树,就这样做着生命的轮回。因地势所限,树身沿东西方向略成扁平,而墨绿的枝叶翻上天空后又如瀑布垂下,浓荫覆地,直将毛泽东住的后半座房子盖了个严实。那天,毛泽东正在二楼上看书,空中隐隐传来飞机的轰鸣。他并不在意,把卷起身,踱步到窗前看了一眼,又回到桌前展纸濡毫准备写文章。突然一声凄厉的嘶鸣,飞机俯冲而下,铁翅几乎刮着了屋顶,一颗炸弹从天而降。警卫员高喊:飞机,冲上楼梯。毛泽东停笔抬头,看看窗外,半天没有什么动静,飞机已经远去,轰鸣声渐渐消失。这时房后已经乱作一团,早涌来了许多干部、群众。很明显,这架飞机是冲着临时中央政府,冲着毛泽东而来,只扔了一个炸弹就走了,但炸弹并没有爆炸。大家围着屋子到处寻找,地上没有,又仰头看天,突然有谁喊了一声:在树上!只见一颗光溜溜的炸弹垂直向下卡在树缝里。好悬!没有爆炸。这时毛泽东已经走下楼来。人们早已惊出一身冷汗,齐向主席问安,天佑神人,大难不死。毛泽东笑了笑说:是天助人民,该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亡。毛泽东戎马一生,不知几遇危难,但总是化险为夷。毛泽东的性格坚定沉着,又有几分固执、浪漫,从不怕死。唯此才能成领袖,成伟人,成大事业,写得大文章。

⑤历史的脚步已走过80年,这棵老樟树依然伫立在那里。枝更密,叶更茂,干更壮。树皮上的青苔还是那样绿,满地的树阴还是那样浓。那颗未爆的炸弹还静静地挂在树上。现在这里早已辟为旅游景点,人们都争着来到树下,仰望这定格在历史天空中的一瞬。古樟树像一个和蔼的老人正俯瞰大地,似有所言。它怀里一直轻轻地抱着那颗炸弹,这是一把现代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试其定力,然后又戒其权力。它告诫我们,革命时要敢于牺牲,临危不乱;掌权后要忧心为政,如履薄冰。

(选自《人民日报》2012120324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老樟树讲述了毛泽东在瑞金遭遇炸弹袭击的一段惊险经历,天佑神人,大难不死,是民众的幸事,也是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幸事。
B.本文写民间栽种樟树的习俗、宋代一连串故事以及革命年代的光辉历程,都与这棵樟树紧密相连,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樟树之古老。
C.老樟树见证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成立,见证了伟人毛泽东敢于牺牲、临危不乱的气魄。人们看到它就会想起那段革命岁月。
D.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樟树依然伫立原地。它像一个和蔼的老人正俯瞰大地,似有所言;它又像一把悬顶之剑,时刻警示着后世之人。
2.下列对文本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重点写古树救人的故事,古树刚好托住炸弹,这是作者主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为文章增添传奇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综合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中有情,情中有理,理中有形,形中有情,杂糅各法,尽得其妙。
C.本文语言朴实自然又生动形象,句式上长短结合、富于变化,尤其是能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D.作者梁衡以“人文古树”为题写了一系列散文,大多立意高远,兼具自然情怀和人文思考。本文是他此类散文的一篇佳作。
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
4.作家梁衡一向视“写大事、大情、大理”为自己的文学宣言。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022-05-23更新 | 1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梧州看水

黄咏梅

地处桂江和浔江交汇处的梧州城,傍山依水。两江交汇,相互依偎,难分难舍,直到逐渐融为一体,汇成一条颜色介于黄绿之间的西江。

水是梧州人的另一种血脉。水路,从梧州的历史上看来,等同于财路、生活之路。水路的发达,成就了梧州自古以来的百年商埠。梧州人还喜欢到江中游泳,到江边看看水、吹吹风,跟遇见的熟人聊聊天,就像走亲访友一样平常。喜欢看水的梧州人顺势在这两江交汇处,建起了长廊和孖亭。岸边榕树婆娑、柳树依依,岸下两江鸳鸯戏水,此处便被称为鸳江春泛。不要说外地人,就连土生土长的我们,也把这里视为节假日看水的好去处。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被父母牵着,跨过大桥,穿过热闹的珠山隧洞,到鸳江春泛看水。离水越近,越能感受到两江交汇所形成的湍急。激流扇动起来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钻进衣裙里,黏在皮肤上,清凉清凉的。当然,对于我来说,去鸳江春泛看水的吸引力最终还是为了吃。岸边的大榕树下摆着一溜小吃摊,小木桌、矮竹凳,男女老少围坐一起,嘬田螺、嚼酸嘢、串牛杂……炒一碟牛肉河粉,蒸一条刚钓起的河鱼,盛一碗明火白粥,灼一盆盐水菜心。江风徐徐,两江拍岸的声音会从脚底升上来。这些时候,父亲会给我开小灶。他从矮板凳上起身,漫不经心地走开,几分钟后从对面凉伞下的冰柜里,给我买回一根红豆冰棒,或一支冰镇维他奶。如此甜蜜的美好光阴,成为我人生中第一次愿时光停留在此刻的记忆。

由于与江水为邻,所以梧州人祖祖辈辈都在生活中预留了水的位置。进入本世纪之前,江水上涨,洪水浸街,在梧州时有发生。这固然给生活带来影响,但在梧州人看来并不罕见,应对起来也经验丰富。我见过洪水浸街时的光景:船只安然来往,人们摆渡到地势高的茶楼去饮早茶、吃冰泉豆浆和龟苓膏。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腔从茶楼里传出来,广播里12点依旧准时开讲《杨家将》……大约过了个把星期,水慢慢退回河滩的时候,人们穿着高筒雨靴,拿着长长的竹扫帚,大街小巷去扫水。那些被水淹到的家庭,一趟趟跑到某个西水借用的聚集地,领回寄存的家居物什。西水借用那张纸片,时常贴在我家附近的中学、文化馆等门口,那里是免费提供给人们的安置场所。

那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去广州工作,父亲送我。一个夕照满天的傍晚,我和父亲拎着重重的行李,站在港运码头向岸上目送的母亲挥挥手,然后登上了正在鸣笛的红星号客船。父亲坐在窗边,对着岸边后退而去的街道指指点点,话很多,我却嫌船开得慢。出于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忐忑,我坐在船舱的大通铺里,混在嘈杂的旅客和拥挤的行李中,毫无看水的心情。我甚至暗暗埋怨父亲为什么不选择陆路,321国道上飞驰的大客车五六个小时就能到广州,而这艘红星号顺着西江,需要多出一倍多的时间。船开过那座江心小岛系龙洲之后,熟悉的街道便看不见了,再开一阵,广播里报出了封开的站名。父亲告诉我,我们已经离开梧州,进入广东,西江就要流入珠江了。父亲拉我到船尾看水。太阳已经落入江面,剩下几朵染着余晖的云朵卧在我们来时的方向。父亲指着那个方向说,在那里,梧州现在叫作你的故乡了。父亲说出这句话时,眼眶湿润,如同过去许多次跟我们提起他的故乡时那样动情。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艘红星号将我送达异乡,这个小城将成为我频频回首望见的那个地方。一片沉默中,我和父亲在船尾站了很久,直望到云彩彻底消失,逐渐看不到远处的水平线,感觉不到船的速度。

进入21世纪后不久,绵延梧州城区近二十公里的防洪堤建成,江水被牢牢框定在堤坝下。洪水浸街的景象已经成为记忆。在这个提速的时代,那艘曾经载我离开故乡的红星号已经停运,321国道上的车流逐渐稀少,高速、高铁穿过这座小城,将人们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梧州城商埠的本色没有改变,江水担负着不因速度而被取代的使命,一条三千吨级内河航道的水上高速公路去年开建,直通粤港澳,水路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梧州人也依旧喜欢看水,站在防洪堤漂亮的绿化带上,远看、俯瞰,江水涛声依旧,而小城已经扩大了版图,改变了模样。

一座城和一个人的关系,刚开始是命运,接着更多的是情感。在籍贯这一栏我很多次写下这个城市的名字,在文学作品里我用书写的方式反复回到这个城市,甚至在一阵潮热的空气里我都能闻见这个城市的气息。人到中年,逐渐体会故乡深藏的意味。无论身在何处,在曾经驻足的珠江边,还是我现在生活的钱塘江边,我总是要找到一个水流的方向,眺望。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梧州成为“百年商埠”的原因,将梧州的历史与水路的发达关联起来,突出了水对于梧州城和梧州人民的重要意义。
B.文章详细描写洪水浸街时梧州人的生活光景,暗示西江水在成就梧州城的同时,也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C.文章通过叙写父亲送“我”坐船去广州工作的经过,以及拉“我”去船尾看水的细节,表现了父亲对水和梧州城的眷恋之情。
D.文章结尾提到“红星号”的停运和高速、高铁穿城而过的现实,是把交通工具的变迁作为一个缩影以礼赞梧州城的今昔变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交代梧州城地理位置开篇,确定写作角度,即从城与水的关系入手,重点回忆了几次看水经历,选材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
B.作者写“江水担负着不因速度而被取代的使命”,意在强调西江之水世世代代与梧州人命运相关,在新的时代它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C.作者笔触由西江边而珠江边而钱塘江边,最后以“向水流的方向眺望”作结,表达故土之思,并赋予“看水”行为丰富而隽永的意蕴。
D.作者行文平实质朴,通俗直白,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中对流变的生活图景的展示,反映了对传统情感价值观的回望、守护和期待。
3.作者回忆儿时到鸳江春泛看水时,对“吃”的叙写费了一番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羊城晚报》曾经评价作者的创作“颇具年代感”,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1-02-25更新 | 3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命的节日

①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七月,意义重大,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坐标。许多人因为这样一个坐标,将彻底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尤其是我们,生活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七月真正是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日子。

②一进入七月,我就焦虑而又恐惧地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与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③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和许多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一大早将我叫起来。他没有言语,只是用那种目光笼罩着我。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他递给我钱的时候,有些迟钝,手有些颤抖。而我接过那带着父亲体温与汗味的十元钱时,手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结果越是要表现得自信,手就越发地颤抖,像深秋里的树叶一样,以至连我的身体也抖起来。我是遁逃似的离开了那双眼睛。虽然我知道那双眼睛是善良的仁慈的宽厚的,但我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④我一步一步走向学校,内心的恐惧正在加剧。经过村庙的时候,我不由得走来走去,跪在了那泥像之前,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加虔诚,没有人比我叩的头更响。

⑤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对我说如果中了,就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父亲的话总是这样的直接。可因为仅仅差了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我带着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就越沉重。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都弄够了,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个三五百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有努力学习。

⑥第二年七月的“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当我再次把钱放在父亲当面的时候,父亲火了,他对着我吼道:狗日的鼻涕淌到眼窝里一一倒来了,你给我回来打牛后半截去,老子没有钱供你享福。是的,在家乡那样焦苦的地方,谁不认为读书就是享受呢?我想对父亲说如果读书真正可以叫做享受的话,那么我宁愿受苦。可是我说不出那样的话来。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来打点种田以外的事啊。然而我们弟兄硬是一个个不争气,大哥二哥相继种了田,希望便寄托在我的身上,可我偏偏如此不出息。我期待着新学期的开学,可是又怕这个日子的到来。然而日子并不因为我内心矛盾而就推迟。开学了,父亲说再读!父亲依然没有多余的话。可那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把地能砸出个坑来。他亲自送我到四十余里以外的乡里上学。父亲走在我的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劳,甚至是麻木,那已经驼了的背越发弓得厉害,仿佛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非要这样将背弓起来似的。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应该是歇缓享福的年龄了。

⑦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不都输了个精光回来了么?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他的目光里不再有那种凝重,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走自己的路了。我的脸火辣辣地疼痛,可是我心里却踏实了,我想至少父亲对我发怒了。

⑧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我捏着那十元钱在一个山梁上坐了许久,最后我一狠心走进了供销社,打了十元钱的酒。当我看着那晶莹的液体带着醇烈的芳香汩汩地流进瓶子,我的眼泪却来了。我顺着小路往回走,二十二岁的身体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与疲惫。在与村子相对的山梁上,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像一只老鹰,蹴在大门口,他手里长长的烟锅不停地喷出烟来,像一列钻出隧道的火车。父亲站了起来,他伸了一个非常舒展的懒腰,身体像蜷缩了一个春天的花朵尽情地舒展开来,两只长长的胳膊伸了位,还上下起伏了几下,那是一种飞翔的姿势呀!父亲真像一只要飞起来的老鹰。我想我手中的酒瓶在夕阳的余晖里一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一定照亮了父亲的眼睛,父亲一定闻到了代表着喜庆与快乐的酒香。

⑨在父亲的注视下走完一段上坡下坡的路,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两条腿仿佛给什么绊着一般,不足一里路,我却走了十几分钟,走出一身大汗来。刚刚走到大门口,父亲就对着院子喊:“红红,快把凉水给你哥哥端出来。端上两大碗!”

⑩我再也忍不住郁结的悲伤,一放声就哭了出来,两腿再也支撑不住,扑通一声坐在地上。

⑪我说我没考上!

⑫父亲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酒像月光一样洒了一地,醇烈的酒香弥漫开来。

⑬妹妹正端着水出来,由于惊吓,碗掉在地上碎了。       

⑭父亲一转身走向山顶。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我想父亲会转过身来给我一烟锅,两烟锅……甚至更多,我渴望这样。然而,父亲没有。到了山顶,父亲又装了一锅烟,吸了一锅又一锅,最后父亲说做官中状元都是出在祖坟里,咱坟里没埋下。

⑮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⑯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驮着铺盖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却听到了更多的无法表达的话语。父亲走在我的前面,他的背驼得愈发厉害了,让我想起门台上那棵旱了多年的弯脖榆树来。我的泪一直流到了学校。

⑰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有一斤的勺子,有半斤的勺子。因此买那种酒叫打。可是即使再廉价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它就是节日。除非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很难喝到酒的。用家乡人的活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⑱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他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兄弟。这让我想起他拉着我家的那头老牛叫兄弟的情景。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让他跟着我受了四年的折磨,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父亲或许不会醉成这个样子,更不会喊我兄弟的。

⑲父亲要为我举办村子里最丰盛的宴席,我说算了,这几年把家里拖累的。可父亲说这是啥事,这事能轻易让过去?这是咱祖祖辈辈最大的节日,砸锅卖铁也得过大了。

⑳从考上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奔波于尘世之中,往来于凡俗之间,忙着娶妻生子,忙着房子、儿子、票子以及多彩的人情礼仪,几乎挤不出什么闲钱来买名贵的酒。后来我终于挤出点闲钱来买了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是父亲听说这酒一瓶就四百多元时说酒没有贵贱,只有心情有贵贱。我点点头,父亲没有文化,更不是哲人,可是他说出的话常常让我要思考许久许久……

(21)那瓶洒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因为父亲自己喝觉得没意思,拿出来招待人却又觉得太奢侈。

1.第①段中鲤鱼跳龙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都写到我和父亲手的“颤抖”,说说两者的不同。
3.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⑧段画线句作赏析。
4.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父亲”其人。(不超过60字)
5.文中有关“酒”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        
A.“酒”是我与父亲的一个约定:“打酒”就说明我高考成功;反之则失败。
B.高考的每年七月,父亲最希望看到我拿着“酒”向他走来。因为这酒中不仅有甘醇与芬芳,尤其盛满了“喜庆与快乐”。
C.“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父亲这一近乎施暴的行为,是对我的“欺骗”表现出极度的愤怒!
D.我的家乡,“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除非婚丧嫁娶,家乡人是不会喝酒的。
E.“酒”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F.本文中,父亲之所以与酒相关,不是他嗜酒如命,而是酒与我的命运相关联。他让我“打酒”,是希望我改变命运;他不喝名酒,是“觉得没意思”。
6.为什么说,“那个七月”,“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2019-11-15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