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62 题号:103738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赐芳邻

玛·韦斯特

我第一眼看到这位新邻居就不喜欢她。她太爱笑,笑声又太响。还有,她涂了鲜红色口红。搬运工人还在替她卸家具,她就已经走过来自我介绍了。

“喂!”她在我家门外叫道,好像是我家的老朋友似的,“我叫安·利提克,是你的新邻居。”她推门进来,很自然地搂了我一下。在她背后,我看到三个黑头发的小男孩,笑容同样灿烂。

“我有空,可以喝杯咖啡。”她一面坐下来一面说。我倒了一杯咖啡,很想挤个笑容出来,可是连咧一下嘴也办不到。她离去后,我对浪费了这许多时间去闲聊感到十分不满。

接着那个周末,太阳才出来,我就听到她的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他们正在后院搭建树上小屋。安在汽车棚旁边种玫瑰。那天下午我经过时,她叫道:“喂,玛利安,来看看我的玫瑰。”我很勉强地走过去。

“安,这泥土不适合种火映红,”我说,“这种玫瑰在这里不会长得好,我以前种过。”

“不过,我已祈求上帝让玫瑰好好生长,叫它开花。”她说。我瞪眼看着她。

她又说:“你坐一会儿,别走开啊。我正在炸鸡做晚餐,要去翻动一下。”

她进了屋,一阵炸鸡的香味飘出门外。正好小女茱莉和珍妮弗过来看玫瑰,安又出来了,亲热地搂着两个小女孩。

“你在做什么?”珍妮弗问。

“炸鸡。”安兴高采烈地说。

“炸鸡有啥好开心的?”我心想,“我炸鸡总是被油溅一身。”

她的男孩也出来了,七嘴八舌地同时说话,嗓门大极了。安说声失陪,进屋里把炉子上的炸鸡拿开,然后做了件令人诧异不已的事情。她捧着一盘香脆的炸鸡出来请我们吃。茱莉和珍妮弗吓了一跳,但每人都拿了一只鸡腿。我也想尝尝,不过还是拒绝了。我脑子里只想到:“谁会在下午就把晚餐吃的鸡拿出来请人吃?”

另一天,女儿告诉我:“你知道利提克太太刚才做了些什么?她在叠衣服,一见到我们走过就停下手来,请我们进屋,从烤箱里拿出新鲜的小甜饼,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我最讨厌拿小甜饼给聚在我家院子里玩的邻家孩子吃。

第二个星期,利提克一家人出现在我们的教堂。我丈夫杰里和两个女儿简直是跃过教堂的长椅去招呼他们,我在教堂的另一边向他们挥手。我还发现安原来是新的主日学教师,感到真意外:她居然志愿去教孩子!

不久,我发现她的火映红玫瑰长满了花蕾。玫瑰开花时,她送我一大束。“玛利安,什么事你都可以祈求上帝的,”她温柔地说,“我们搬到这里之前,我甚至祈求上帝给我一个好邻居。”

我接过那一大束玫瑰,费了点劲叫自己说了一声“谢谢”。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她令我那么不舒服,这不关鲜红口红、玫瑰或搂抱的事,而是她使我感到自己样样都不如她。她看来总是那么开心,我希望自己能够多像她一点,却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

珍妮弗去做切除扁桃体手术时,安知道我怕,便来陪我。珍妮弗爬进她怀里,茱莉把小手伸进她的手里。

那一年,我知道自己怀孕了,多年来杰里和我都想再生一个。怀孕7个月时,我看起来却像即将分娩。有一天,医生替我照x光。“双胞胎!韦斯特太太,”她嚷道,“你怀的是双胞胎!”我从诊所打电话给杰里,但他不在。我一定要找个人分享这喜讯。我开车回家,心怦怦跳,一把车开进车库,就知道应该把消息告诉谁。

我快步跑到安的家,她听到消息就呱呱叫起来,又哭又笑,我们互相拥抱。

然后,她带着我到邻居的家去。她一家一家地按门铃,不管谁来应门,她都立刻宣布:“玛利安和杰里要生双胞胎了!”安差不多每天都到我家来看我。她为我举行了个茶会,朋友都送礼来了。在我终于入院分娩时,她替我们照顾茱莉和珍妮弗。当双胞胎出世并回到家时,两个初生婴儿的小秃头上都印满了鲜红的唇印。

此后数年,在利提克家和我们家之间逐渐走出了一条小路。然而,有一天早上,安来到我家后门,出奇地沉默,没有笑容,没有搂抱。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会这个样子。

“我们要搬家了。”她说。

整整两天,我站在卧室里望着窗外,看着巨大的搬运车。我真希望他们突然回心转意,但搬运车终于隆隆离去。我看着利提克一家人鱼贯上了他们的旅行车,走出了我们的生活。

几个月后的某天下午,女儿放学回家,我正在把糖霜涂到巧克力蛋糕上。我听见女儿们细语交谈,珍妮弗说:“我真希望妈妈会让我们吃一小块蛋糕。”

茱莉向妹妹解释:“她不会的。蛋糕是用来招待朋友的。”

我叫女儿进厨房,提起盖着蛋糕的玻璃圆顶盖,然后切了几大块蛋糕,又倒了几杯牛奶。我把双胞胎也叫了进来。

我们五个人围坐在厨房桌前,才两点多钟就把大半个蛋糕吃掉了。那对孪生兄弟把黏黏的蛋糕屑掉得满地都是。地板我刚打过蜡,我却从心底笑了出来。

“我们在开茶会吗?”一个女儿问。

“是的,就是利提克太太常开的那种茶会。”我微笑着回蓉。我们保留了安的一点作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我第一眼看到这位新邻居就不喜欢她”,接着描写她笑声响、口红艳、自来熟,能够引发读者对新邻居的好奇心。
B.在教堂,描写丈夫和女儿与安打招呼,“我”发现安是新的主日学教师时,“简直”和“居然”这两个词写出了“我”对她的厌烦。
C.小说对安的刻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由“我”最初对安的看不惯、不喜欢,到后来对她的欣赏和不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此后数年,在利提克家和我们家之间逐渐走出了一条小路”,这路是邻里之间走动来往的真实之路,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路。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本篇小说以“天赐芳邻”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芳邻”之“芳”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芥川龙之介

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那暗灰色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好冷啊。——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好!”

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他哪门功课都不特别好,可门门功课都过得去。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背下来。旅途中晚上住旅馆,他就神气活现地给大家表演。吟诗、说书、相声、魔术,他样样来得。他还擅长比手划脚、挤眉弄眼来逗人,在同学中颇有人缘。我和他之间虽也有一些交往,但说不上怎么亲密。

我们聊着天,电车到站了。

走进火车站一看,时间还早,同学才到了两三个。我们照例兴致勃勃地聊起天来。在我们这个年龄,都以“老子”代替“我”,自鸣得意。伙伴们大谈对这次旅行的估计,议论旁的同学,并说些老师的坏话。

“老泉可诡啦。那家伙有一本教员用的英文读本,听说事先他连一回也没温习过哩。”

“平野更诡。据说考试的时候,他把历史年代都写在指甲上。”

“说起来,老师也诡。”

“可不是诡吗!本间连Feceive这个字是i靠先还是e靠先都拿不准,他就靠那本教师用的读本好歹糊弄着教呢。”

我们开口一个“诡”,闭口一个“诡”,没一句正经话。我们当中没有一个老实人,其中尤以能势的形容最损,也最俏皮。

“能势,能势,看看那位大娘。”

“她那副长相活像一只怀了孕的河豚。”

“这边的搬运夫也似乎像个什么。你说呢,能势?”

“像卡尔五世。”

最后能势简直独自把坏话都包下来了。

这时有同学发现了个古怪的人,站在列车时刻表前面,查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他身穿暗褐色西服上衣,深灰色粗条纹裤子里的两条腿细得像跳高用的撑竿。宽边旧式黑礼帽下面露出花白头发,看来已上了岁数。脖子上却围了一条黑白格子的醒目的手绢,腋下夹着一根长长的紫竹手杖。不论服装还是举止.活像是把《笨拙》上的插图剪下来.将它立在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上了。——由于找到了新的笑柄而兴高采烈的那个同学,乐得两肩直颤,拽拽能势的手说:“喂,你瞧那家伙怎么样?”

于是,我们就把视线集中在那个怪人身上。那个人胸部略挺,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怀表,一个劲儿地核对列车时刻表上的钟点。我虽然只瞥见了他的侧脸,却一眼就看出那是能势的父亲。

但是在场的同学谁也不知道。所以个个都想听能势恰如其分地形容一下这位滑稽的人物,于是大家兴致勃勃地盯着能势,准备大笑一场。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四年级的学生,是无从揣度此时此刻能势的心情的。我差点儿冒出“那是能势的父亲哩”。

这当儿,我听见能势说道:“那家伙吗?他是个伦敦乞丐。”

不消说,大家哄堂大笑起来。有人还故意挺起胸,掏出怀表,学能势的父亲。我不由得低下了头,没有勇气去看当时能势的表情。

“说得妙!”

“瞧,瞧他那顶帽子。”

“贫民窟里才找得到吧?”

“贫民窟里也找不到的。”

“那么只好到博物馆去喽。”

大家又趣味盎然地笑了。我在半明半暗中悄悄地打量着那位“伦敦乞丐”。

不知什么时候透出了微弱的阳光,窄窄的一条光带从高高的天窗曚曚昽昽地照射进来。能势的父亲正好处在光带之中。周围一切都在活动,并像雾一样笼罩着这栋巨大的建筑物,难以辨别这是人声鼎沸还是物体的轰鸣。然而惟独能势的父亲却一动也不动。这个身穿旧式西服、与现代风马牛不相及的老人混在川流不息的人流当中.斜戴着过时的黑礼帽,右手掌心上托著系紫色绦带的怀表,依然像《笨拙》上的剪影那样伫立在列车时刻表前面……

事后我暗中打听出,能势的父亲当时正在大学的药房工作,是为了在上班途中看看自己的儿子跟同学一道去旅行的场面,才特地到火车站来的——事先他也没有告诉儿子一声。

中学毕业后不久,能势五十雄就患肺结核病故了。我们在中学的图书室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我站在戴了制服帽的能势遗像前致悼词。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你,是个孝子……”

(文章有删改)

【注】①卡尔五世(1500~1558),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②《笨拙》,英国讽刺漫画杂志。

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小说中两次写到父亲的服装举止像《笨拙》中的剪影,有何用意?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你,是个孝子……”这句话的理解。
2019-10-04更新 | 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翰墨街

田双伶

黑槐成荫的翰墨街上,宜兰轩和翰墨斋相邻,除了两家店主人一个擅操琴一个喜弄墨之外,与别家无甚区别。

鄘南古城有宋时遗风,人们多喜临池研墨,平时来翰墨街逛的人从未断过。

来翰墨斋的人,一进门都会眼晕。满壁悬挂的字画,行草隶篆山水花鸟。看落款,都是临摹之作,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茶沏上;若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

有人把一幅幅卷轴细细看过,说,您这,都不是真迹呀。

他吁叹一声说,这可都是好字。

来者指着其中一幅问,这幅价钱多少?

他顺势望一眼,脸上满是虔诚之色,哦,这幅,您好眼力,这是弘一法师的字呢。

不是真迹,价钱就该低些。

他就呵呵一笑,您看,弘一法师的气韵可都在呢。

最后搞定价钱,不过两三百元。他恭敬地将书轴取下,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说,这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若藏在书斋里,又标得价高,谁个舍得买,谁个去欣赏呢?您说是不是?

来店里逛的人从翰墨斋出来,拐进宜兰轩,一进门先觉得自己俗了几分。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听闻店主朱先生所结交的多是书画名家,在古城也算知名。

他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他给人讲,我这里可都是名门正派。你看这幅山水画,大气磅礴,庄严肃穆,丰润富贵。这位名家起先不给,我多次上门去求,他才放到小店,可谓我的镇店之宝。

若买者讨价,他就面露不屑,您出那价钱,还是赏赏看看吧。

那日,他店里的一幅墨兰小方卖了三万块。这在翰墨街上已算是高价了。

可偏偏那人的亲戚是同在翰墨街经营的纸墨店老板,于是就找回到宜兰轩。翰墨街从南到北都是做书画的,谁个不懂行呢?

你这可欺不得人啊。这不就是您自己画的兰花嘛,怎么混同名家的价钱出售呢?那人说。

朱先生面不改色,正颜道,我画的兰不输于名家啊。再说我画兰也有三十多年了,难道名家画的是兰,我画的是韭菜不成?画兰,讲究的是禅意。您看这兰,叶形悠然,雅致非常,哪里不值得三万块?若说名家,那润格更高,哪是三万块就能求得的?寻常人家挂幅兰花,让陋室添几分雅意就行了!

气得那人要砸店。

一时就嘈嘈杂杂围聚了好多人。

这时老陶过来,说,既然肯花高价买《墨兰图》,看来是真心喜欢。这样吧,我店里有幅隶书,写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赠您,算是给这幅《墨兰图》做伴礼吧,您就别再为难朱先生了。

旁边有人就笑出了声,就您店里那些临摹的画作,赠人不显得失礼吗?

老陶赧然一乐,从屋里捧出一幅卷轴,打开看,当时惊得众人大赞:一行行字体线条凝练,气势通达,既有《曹全碑》的丰腴,又有《礼器碑》的峻拔,还可见《封龙山颂》的宽博。落款是松龄。

你从哪儿得来松龄先生的墨宝?那人惊疑地问。

老陶说,您没看见我店里那张留墨台吗?松龄先生来店里喝茶,随手写的。

他的字您也舍得送人?

老陶说,这有什么不舍得。若他的字价高得吓人,或是只闷在屋里独赏,还会有几人看他的字喜欢他的字呢,那样写得再好又有多大意思?

朱先生听了赶紧跑过来,看看字,又看看老陶,又看看店内的留墨台说,故弄玄虚,这松龄先生我早有耳闻,是鄘南籍的一位隶书名家,怎么可以跑到这儿留字给你?倒是天天见你在那儿练笔。不过……你以前送过我几幅兴起的得意之作,我看着和这幅字形似得很呢。哦,我想起来了,好像你落款只署名不钤印,倒是有腰章闲印,我还以为是雅趣,你,不会是……

不料,老陶竟然点头说是,松龄乃鄙人拙号。他说,平日喜欢研墨习字,不承想名气在外,市价虚高,让朋友们破费了。我也心存愧疚,因此不再让字悬于市面上叫卖。经营这个字画店虽是个小营生,却让我结识了许多喜欢书法的好朋友,平日将他们所托的字画平价出手,他们也很乐意。书画本来就是让人欣赏的嘛,若价高了岂不是孤高了自己?各位若喜欢,欢迎以后常来这里切磋技艺,留墨台上的笔墨纸砚随意用。

天色将晚。那人取了字连连道谢,众人散去。

朱先生朝翰墨斋不屑地呸了一口,恨恨地说,不就会写个嘛。他咬着牙把说得很重。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选自《2019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两家店主人一个擅操琴一个喜弄墨,既介绍了两位主人公的喜好,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在抑扬对比中,表现陶朱二人迥异的为人处世之道,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我还以为是雅趣,你,不会是……”推测字画的创作者松龄就是老陶,显示出朱先生对松龄先生的崇敬之情。
D.小说中老陶希望书画艺术能真正走人百姓家,亲近大众;朱先生则希望画作尽可能地卖出高价并从中牟利。
2.小说中画线部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老陶和朱先生,你更欣赏谁的经营之道?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1-03-08更新 | 1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甲)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祥林嫂的命运又将“雪上加霜”,遭遇新的不幸。
B.甲段文字,采用“画眼睛”的手法,说明祥林嫂相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C.乙段文字,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说明祥林嫂的希望破灭,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D.柳妈劝祥林嫂的“捐门槛”,主观上不怀好意,客观上是对更弱者不顾情面地戏耍,加速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
2.请根据选文概括柳妈的性格特点。
3.文末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6-01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