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117219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说过,他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说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所谓“改造”“生发”就是演义。一般小说的“缘由”在现实生活中;而历史演义小说所采取的“一端”会直接来源于历史载籍,受到的制约不免要多一点。历史演义小说总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凡演义总是虚实相生,以虚带实。关于《三国演义》书中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权威分析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谓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其实这一估计与原书实际严重不合,乃是历史学家的一偏之见——史家对“实”部分的价值很敏感很重视,认为这些作品史学意义不够,而对“虚”的成分较为忽略。

《三国演义》以情节丰富生动取胜,其中好看的故事几乎都是书中虚构的部分。例如从开头到第七回大抵按史料叙述了汉末黄巾起义之后的纷争,这些纷争头绪纷繁,故事碎乱,作为后续内容的背景铺垫,就小说而言并不怎么好看;当然这也没有办法,此后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不得不先作番介绍。直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比较具体的情节和好玩的故事。《三国志·董卓传》和《后汉书·董卓列传》比较详细地写到这一事件,但都没说起王允安排美女间谍实施“连环计”,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

《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生发,有着很强的主体性。以关羽而言,有史料说当他随刘备与曹操联攻吕布时,听说投降过来的秦宜禄之妻甚美,打算娶过来。他将这一非分之想向曹操报告,得到批准,但后来曹操却自己拿过去了。这个小插曲一般来说是写小说的上好材料,但《三国演义》完全未提。罗贯中要把关羽塑造成高大完美的英雄。一度不得已归降曹操又复归于刘备,是关羽一生中的华彩段落,于是作者就此生发开去,大写其事,大力虚构加工来表现关羽德艺双馨的品质。关羽后来成了一位伟大尊神,同这样的艺术创造关系很大。

打仗固然要靠大将,而尤其须有正确的谋略来安排指挥。两军对阵之类的情节,很适合影视艺术表现,文字描述颇难以出彩,而写各种谋略就容易引人入胜了。《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层出不穷,例如“连环计”“反间计”……这些阴谋妙计大抵出于机敏的谋士和文武双全的将领。这些谋略,有些史书提到过,更多的则仅有相关事实经过,并未提及具体谋略。只有虚构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来。《三国演义》中凡是过细描写、脍炙人口的部分都出于虚构;而所占比例较小的粗线条叙述部分,则多为写实,但也不是照搬史书。大笔粗叙的部分虽缺少文学性,但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这主要是靠其中大大小小的,足以益人神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

许多读者以为历史上的三国就如《三国演义》描写那样,这固然让历史学家跌足长叹,而同时也表明了小说的成功和伟大。

(摘自顾农《<三国演义>的虚虚实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演义小说因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制约要比一般小说多一些。
B.历史演义小说根据史料写成的粗笔内容往往是“实”,“改造”“生发”的内容则常为“虚”。
C.《三国演义》第八回情节虽然具体生动,但其中王允、貂蝉这两人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D.《三国演义》中叙写大量谋略,是因为用文字描写战斗很难出彩,且缺少文学性和可读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引述鲁迅先生的言论,是为了论证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虚构的重要价值以及虚实之间的关系。
B.作者从情节、史料等方面展开,论证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三国演义》的虚实分析与实际不相符合。
C.作者以“罗贯中塑造关羽形象”之例,论证了“《三国演义》作者对史料加工有着很强的主体性”的观点。
D.文章对《三国演义》的写实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某些“背景史实”与“军政谋略史实”的可读性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三国演义》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认识,史学家和文学家所持的立场是不同的。
B.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着独立的创作观,寻找到了真实与虚构间的最佳平衡点。
C.《三国演义》对一些史实、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三国的认知。
D.在历史学家眼中的一些史学价值并不高的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地位及影响并不一定低下。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①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奥运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的竞争与开拓意识。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③现代奥林匹克兴起之时,也是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演变,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要素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球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在当代科技、人文、生态伦理的交互影响下,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从奥林匹克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成为一种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④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魅力和价值,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些都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需要从其它文化形态,特别是东方文化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⑤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 “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⑥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⑦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都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在“创造的多样性: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稿)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当代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B.尽管奥林匹克精神以西方文明为根基,但它面临的这些问题与挑战已经无法仅靠西方文明自身去解决。
C.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众多问题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开始和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
D.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给予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回应,为奥林匹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玷污”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
B.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C.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
D.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等现象
3.作者认为东方文化对解决当下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018-11-28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 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莱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材料二: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

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三:

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现一个思想,创造一个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语言(文字)。

有人把文学家的语言和画家的颜色相比,画家把一个颜色盆放在面前,红的、黄的、蓝的,画家又调配着这些颜色,画出五光十色的画。鲜艳夺目的,阴沉浓重的,愉快的人,或是悲愁的景物。但不会画的人,不会调配颜色的人,便连一个常见的萝卜也画不成功。

文学上的语言工作也是这样。生活里有无数的语言,各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人把这些语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们巧妙地真实地连结起来,便能表现人性、时代。也有人组织不好,语言贫乏,便连眼前一只猫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说不清楚。

(摘编自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比喻读之令人生厌的党八股文章,对文字冗长、内容空洞的文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B.材料一将斯大林的演说和《解放日报》上的社论进行比较,并不在于肯定社论的写法,而在于突出斯大林演说的简短精粹。
C.材料二强调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并把它作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这些都和材料一相同。
D.材料三中写到了画家调配各种颜色的问题,目的在于说明作家只有组织好、运用好语言,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2.下列语句与三则材料的观点都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袁枚《随园诗话》)
B.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班固《汉书·儒林传》)
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D.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夏元鼎《绝句》)
3.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论述类文本评价表)

序号维度评价标准
1审题切合题意,论点明确
2论证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3
4
5
2024-03-10更新 | 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游戏之谜》(节选)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汲取:                      自得其乐:
2.根据第一段文字,给“演习说”下个定义。
3.第二段中举河马和渡鸦游戏的例子,有何作用?
2021-07-05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