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118505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嗣,乾德初。应募为控鹤卒,从李继勋讨河东。继勋择悍勇百人,间道截洛阳寨。嗣出行间请行,手斩五十余级,贼焚寨宵遁。贼数千夜来薄寨,继勋选勇敢五百人接战,而嗣为冠。及旦,战数合,多所斩。从太祖征太原,贼来拒,焚洞子。遣殿前杨信领百人援之,嗣预焉,率先陷阵。太宗再征太原,嗣自陈愿率一队先登,命主城西洞子。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雍熙三年,从田重进、谭延美率师入辽境,疾战飞狐口,辽师不利。重进引全师合击,辽骑引去。裨将黄明与辽战不胜,将退,嗣谓之日:“汝且顿兵于此,为我声援,我当夺此岭。”遂力战,追奔五十余里,抵仓头而还。又领招收卒千人,克仓头、小治二寨。黄明与战,克直谷寨,命嗣屯焉。数日,辽人复致师,重进与战,奔突往来,大军颇扰。重进召嗣合战,悉走之,夺炮具、铠胄。贼乘夜复围直谷、石门二寨,重进遣嗣以精兵五百济之,嗣日:“敌二万余,今援师甚寡,难以解围。”重进颇忧之。嗣日:“谭师屯小治,绾兵二千,愿间道以往,邀其策应。”中夜,匹马诣延美,延美日:“敌势若此,何可解也?”嗣日:“请移全军就平川,植旗立队,别择三二百人张白旗于道侧。彼见旗帜绵亘远甚,谓大军继至,嗣自以所部五百疾驱往斗,必克其寨。”延美许焉。一日凡五七战,辽兵遂引去,咸如嗣所料。蔚州之降也,重进之垒,粮运颇乏,嗣遣降卒辇州廪济之。师还,重进言其有劳,补本军都虞候。

景德初,又命与刘汉凝、田思明率兵至冀州防边。大中祥符七年,改虢州防御使,邡宁环庆副部署,。嗣起行间,以劳居方面,经百五十余战,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B.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C.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D.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控鹤,道家传说仙人常骑鹤,后因以“控鹤”指升仙。也可作宿卫近侍之称。
B.馘,古代战争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
C.冀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分别为荆、豫梁、青、徐、扬、雍、兖。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荆嗣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他在跟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时就入选为一百勇士之列,在阻截洛阳寨时亲手斩杀五十多人,后又主动请求担任夜袭敌人的先锋。
B.荆嗣不惧艰难,奋勇杀敌。在黄明和辽军作战失利准备撤退时,荆嗣及时阻止他,然后自己率军奋力抗敌,追赶辽军五十多里,随后攻克仓头,小治两寨。
C.荆嗣巧用计谋,以少胜多。面对敌众我寡的战争局势,荆嗣主张联合谭延美并亲自前往,巧用疑兵之计,一天之内经过多次战斗,最终打退辽兵。
D.荆嗣多次出战,战功累累。他从最初的一名士兵,一生经过了一百五十多次战斗,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留得一世英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谭师屯小治,绾兵二千,愿间道以往,邀其策应。
(2)重进之垒,粮运颇乏,嗣遣降卒辇州廪济之。
5.荆嗣消除谭延美的疑虑,并帮助田重进解围的计策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B.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C.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D.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文中指外出游历求学,其中“游”与“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游”同义。
B.比冠,其中“冠”指刚成年。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文中指做官的人。
D.膳进,“膳”是饭食的意思。在古代皇帝用餐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少有才学,得到赏识。在母亲程氏的教育和勉励下,苏轼年轻时就精通经典和史籍,后来范仲淹听说后主动约见他,对他的才学很是赞赏。
B.苏轼当政期间,身先士卒。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遭遇洪灾曹村决口,他身先士卒,发动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苏轼路过金陵,关心国事。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尽管王安石的态度不是太积极,但表现了苏轼对国事的关切之情。
D.苏轼空有才华,终不得用。苏轼的治政策略很得仁宗赏识,他的文章也得到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1-01-23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因得宠于理宗,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时务。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数年迁监察御史。德祐元年二月,似道丧师芜湖,乃以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宜中以为似道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王爚请以一丞相建阃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己请行。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爚奏言:事无重于兵,今二相并建都督,庙算指授,臣不得而知。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臣既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不允。

爚子乃嗾京学生伏阙上书,数宜中过失数十事。书上,宜中竟去,遣使召之,不至。命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召之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母杨,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入侍。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节选自《宋史·陈宜中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两处。
戒A诸B生C妄D议E国F政G且H令I自J后K有L上M书N者O前P廊Q生R看S详T以U牒V报W检X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擢”意为“提升”,古汉语中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还有“迁”“陟”“授”。
B.司业,古代学官名,主管世子学业教育。隋以前国子监设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C.“宜中尤达时务”中的“达”指通晓、明白,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达”不同。
D.壬寅,顺序为第39个。前一位是辛丑,后一位是癸卯。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壬属阳之水,地支之寅属阳之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丁大全凭借关系得到理宗的宠幸,非常骄横,陈宜中等人上书皇帝,批评、攻击丁大全,陈宜中因此被削职,并被拘禁、监管在其他州府。
B.贾似道曾经很看重陈宜中,贾似道入朝为相后,请陈宜中还朝任职,当贾似道丧师芜湖后,陈宜中上书皇帝纠正贾似道的误国之错。
C.当陈宜中听说总管禁兵的韩震想以兵胁迫迁都的时候,他便以商量事情为由召来韩震,暗中安排壮士在衣袖中藏铁椎击杀了韩震。
D.有人上书历数陈宜中的过失,他离职而去,朝廷屡次召他,他都没回朝,最后,太皇太后亲自写信给其母并要其母劝说他,他才回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
(2)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5.陈宜中最终因何而离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2023-09-03更新 | 5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周太祖闻之怒,将谴责之,而恐伤世宗意,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位,召为枢密承旨。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判三司。世宗征淮南,留美为大内部署。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少顷,内酝署火起,既有备,即扑灭之。俄真授三司使。

四年,世宗再幸淮上,皆为大内都点检。北征,又为大内都部署。师还,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强力有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世宗连岁征讨,粮馈不乏,深委赖焉。然以澶渊有所求假,颇薄之,美亦自愧。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傅。

初,李筠镇上党,募亡命,多为不法,渐倔强难制。美度筠必叛,阴积粟于怀、孟间。后筠果叛,太祖亲讨之,大军十万出太行,经费无阙,美有力焉。拜定国军节度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未几,他郡有诣阙诉长吏受率分钱者,皆命偿之。

乾德五年,移镇沧州。太平兴国初来朝,改左骁卫上将军。美献都城西河曲湾果园二、蔬圃六、亭舍六十余区。八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选自《宋史·张美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B.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C.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D.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美较善迎合。周世宗在镇守澶渊时,每次有求取,张美一定设法为他提供给养。周太祖因此事生气将他改任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B.张美仕途较为顺利。世宗登基后,让张美入朝任枢密承旨。后来因为宰相景范生病,世宗再任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并主管三司。
C.张美料敌于先。李筠镇守上党,常干不法之事。张美料想到他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为太祖后期的讨伐提供了物质保障。
D.张美廉洁疏财。在率分钱事件中,只有张美对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退休之后,他还捐献出了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
(2)美强力有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
2017-05-11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