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9 题号:1238517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

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与肉

张贤亮

许灵均没有想到还会见着父亲。

这是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在这家高级饭店的七楼。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而在那儿,在那黄土高原的农场,窗口外就是绿色的和黄色的田野,开阔而充实。他到了这里,就像忽然升到云端一样,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父亲穿着一套花呢西装,翘着腿坐在沙发上。我一到大陆,就学会了一句政治术语,叫‘向前看’,你还是快些准备出国吧!

他想,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但又怎能忘记呢?

先是被父亲遗弃。母亲死了,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单是撇下了他。以后他搬到学校宿舍,靠人民助学金上学毕业了,他成了一名教师,却因为学校要完成抓右派的指标,就又把他归到父亲那一边去。人们又遗弃了他,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啊,父亲,那时你在哪里?

现在,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

刚刚,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简标,还有印着波音747的椭圆形标笺。而他呢,经过两天两夜汽车和火车的颠簸才到这里的。他提来的灰色人造革提包放在长沙发的一角,可怜巴巴地缩成一团。上面放着他的尼龙网袋,里面装着他的牙具和几个在路上吃剩下来的茶叶蛋。他看着那几个诧异得咧开了嘴的,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想起临走那天晚上,妻子秀芝还叫他多带些茶叶蛋给父亲吃,不禁苦笑了一下。

吃完晚饭,父亲把他带到舞厅。在柔和的乳白色的灯光中,一些男人和女人像月光中的幽灵似地在他身边浮荡,他感到不安起来。刚才在餐厅里,他看见有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就端了回去,竟从肠胃里发出一阵痉挛似的反感。在他那儿,上县城的国营食堂都要带一个铝制饭盒,把吃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

有几对男女跳起奇形怪状的舞蹈。这些人就这样来消耗过剩的精力!他想起现在正在热得发烫的稻田里收割的人们。他们弯着腰,从右到左,又从左到右不停地摆动上肢。偶尔,他们抬起头向远远的担子嘶哑地喊着:喂,水,水。啊,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那该有多好。

您会跳舞吗?许先生。忽然,他听见密司宋在旁边问他。他刚捕捉到的一点味儿马上消失了。

不,不会。他心不在焉地向她笑笑。他会放马、会犁田、会收割,会扬场。为什么他要会跳舞——跳眼前这样的舞呢?

你别为难他了,父亲笑着对密司宋说。

你还要考虑什么呢?嗯?父亲又燃起烟斗,现在办出国签证还比较容易,以后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我也有我所留恋的。他转过身来面对着父亲。

包括那些痛苦吗?父亲意味深长地问。

唯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是吗?父亲抬起头来。

是的。他解除劳教以后,因为无家可归,于是被留在农场放马,成了一名放牧员。

清早,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他就把栅栏打开。牲口用肚皮抗着肚皮,用臀部抗着臀部争先恐后地往草场跑。他骑在马上,在被马群踏出一道道深绿色痕迹的草场上驰骋,就像一下子扑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他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风擦过草尖,擦过沼泽的水面吹来,带着清新的湿润,带着马汗的气味,带着大自然的呼吸,从头到脚摩挲遍他全身,给了他一种极其亲切的抚慰。他伸开手臂,把头偏向胳肢窝,他能闻到自己的汗味,能闻到自己生命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气息混在一起。他的消沉,他的悲怆,他对命运的委屈情绪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有时,阵雨会向草场扑来,他必须把马群赶到林带里去。他骑在马上,拿着长鞭,迎着雨头风,敞开像翅膀-样的衣襟,在马群周围奔驰,呵叱和指挥离群的马儿。于是,他会感到自己躯体里充满着热腾腾的力量,他不是渺小的和无用的;在和风、和雨、和集结起来的蚊蚋的搏斗中,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

他终于回来了。汽车沼前面横着全县唯一的柏油马路。那上面仍然蒙着一层薄薄的黄尘,风一吹,就在商店、银行和邮局门口打旋。两边,仍然是东倒西歪的土房,有的门上还能看到古老的雕花门楣。

但是,他一下车,就是一种像是从降落伞落到地面的感觉,他的脚又踏着实地了。

他家门口正站着几个人向大路上眺望。秀芝的白布围裙,在柔和而苍茫的暮色中就像一点皎洁的星光。很快地,那里人越聚越多,最后,他们看出了是他,全都向大路上奔跑。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红衣裳的小女孩,她就像迸射出的一团火,飞也似地向他扑来。她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近。

(选自张贤亮《灵与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带许灵均到高级餐厅、参加舞会,向他展示贴满标签的箱子,既想补偿他,也想诱使他出国。
B.“现在,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这句话里包含着许灵均的委屈、怨恨、期盼和久别重逢后的惊喜。
C.在和父亲深入交谈后,许灵均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些曾经的痛苦都是让他留恋的宝贵财富。
D.从“升到云端一样”到“降落伞落到地面”,这种感觉的变化体现出许灵均回到草原后内心的踏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许灵均的观察和联想,展现了饭店和农场窗外的风景,“空漠”“开阔而充实”传递出人物的主观情感。
B.小说插叙许灵均被父亲遗弃的情节,既补充交代父亲的遗弃带给他的痛苦,也为下文他拒绝父亲的出国邀请埋下伏笔。
C.小说用对照的手法写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生活样貌,草原的贫瘠、落后与父亲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小说结尾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小女孩向着许灵均“越跑越近”,隐喻他和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小说中关于“茶叶蛋”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05-04更新 | 10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梨拐杖

申马

父亲退下来之后,购置了两件用具:大水毛笔和拐杖。

大水毛笔,是那种用海绵做成的,上套一根塑料杆,在地上书写。这是一种锻炼与陶冶,大家都十分支持,既可防老年痴呆,也增进文化素养,于身于心都极有好处。至于那根拐杖,就遭到了大家反对。认为父亲是未老先衰的表现,正常人都是向着年轻方面去扮演,怎么会将自己打扮成老人呢?朋友也说,你不要吓我们,怎么可以拄拐呢?

可父亲就是一意孤行,坚持用他的拐杖,并且每次出门,一定得拄上它。

母亲说,你当年不是走路英雄吗?现在也不跛不瘸,你这样我都不敢跟你出去。

父亲说,你不敢出去,我就自己走,两条腿能走长途,多一条腿不是更稳健吗?果然,父亲早上一个人拄上拐杖,拿上大水毛笔到广场去写字。母亲说归说,到广场跳舞时,还是给父亲送来开水与毛巾。

说父亲当年是走路英雄,也许有点夸耀,不过能走路确是事实。父亲长着一双特别的脚板,特别就特别在于他的脚腰凹起成一道半圆弧,只有前脚掌与脚后跟着地,中间能爬过一只螃蟹。祖母就说这种脚走路不会累。果然,父亲在大串联中,曾经一步一步地走了半个中国。虽然说六十甲子回头,可他腰不弯,背不驼,膝不拐,耳不聋,眼不花,连头发也没白,并没有出现龙钟姿态。有一次在餐桌上他还说了笑话,说今天公交车一车的人就数他老,可没有一人给他让座,让他一直站到终点。我们都欣喜地说,要是有人给你让,你才后悔呢!父亲说,想想也是,至少我站着还不累。

父亲的制度一经定下,就无条件地执行。这么说吧,他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怎么嘲笑,就是我行我素,每天坚持拄拐杖才出门。一次说好了与母亲去万国酒店喝喜酒,临行时,拐杖找不到,父亲便说不去了。直把母亲气得不行,说谁的酒可以不饮,唯独这单你不可不去!封包我封,你一毛不拔,只带个肚子去吃一袋酒肉,怎么难为你了?

父亲手一伸,拐杖!

这次我扶你。

我还没到要人扶。

那就走吧。

父亲还是坚持,拐杖!

母亲只好让我在储藏室里找了出来,父亲才拄着它,跟母亲一起两个人五条腿走在平坦的大道上。

曾经有一夜,父亲散步到了一个城市的村庄,感觉那地方环境十分美好,有绿树,有清水,特别有一丛竹子,透着一股清逸之气,便信步走了进来。突然一条大黄狗一下扑了过来,呲着尖牙就将咬上。说时迟,那是快,父亲急掣拐杖,正好梗在那尖利的犬牙上,然后飞起一脚,将那狗踢开,再拔出拐杖,迎头就要击下。主人才急忙上前托住:对不起,请给它一条生路。回头喝声畜生,还不跪。

只见那黄狗乖乖地匍伏地上,向父亲投过哀哀的目光。父亲摸着那支拐杖,幸亏木质坚硬,否则不断也残了。

自此,父亲真的是拐杖不离身,连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上。一次走累了,正好有公交车经过,便上来搭乘。车上人不算多,他在中间找了个位置坐下。有三个小青年瞪着眼睛看他手里的拐杖。一个凑近来用手摸了一下,阿伯,这拐是什么木做的?

你看。

我想说是黄花梨。

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

那好贵哦。

你猜。

至少一只手,小青年抬起了一只手,500元。

父亲只微微一笑。

5000元?

父亲还是微笑。

难道五万?

父亲说,你说多少就多少吧。直把三个小青年惊讶得嘴合不回来。

车子开出了市郊,正在泥路上颠簸,三个小青年开始了行动。每人手上一把匕首,向着十多个乘客伸手:将钱包手机交出来。

面对小车匪,一车人都面如土色,前面的已经开始掏钱。父亲见状开口说,我说三位,看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少油水,即使收完也不值我这根拐杖钱,不如这样吧。

三人便一齐过来,三把尖刀闪着寒光,你说怎么样?

我们赌一把,你三人如果能夺过去它,就归你们,如果夺不了,乖乖回去改正做好人。

忽悠大爷,我们才不上当,即使赢了,你一去报案,不是又要回去了?

不会,这是赌,愿赌服输。

可即使是赢了,一根木头,也换不了钱。

我再用五万赎回来,这样可以了吧?

成交。

下车,三个小青年将父亲围在中间,三把利刃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父亲只用拐杖一挑,前面的一把小刀被挑飞,再转腕一撩,一个青年伏地,拐头一顶,后面的青年跌个仰面朝天,拐杖一个回环,侧边的青年摔出了五步以外,前后不到30秒。父亲再原地站立,双手握在杖头上,微笑着说,服了吗?回去好好做人吧。

公车抛下三人,又开动了。一车人都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也对父亲手中的拐杖另眼相看。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8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交代父亲退休后买拐杖,并且不听众人好意相劝,一意孤行,坚持用拐杖,为后文用拐杖打狗、打人埋下伏笔。
B.小说对话描写言简意赅,且独立成段,很多对话未出现说话人,但描写精彩而有个性,体现作者在对话描写上高超的技艺。
C.父亲在村庄遭遇黄狗袭击,“急掣”“梗”“飞起一脚”“踢开”“拔出”“击”等几个动词,细腻传神地表现父亲身手矫健。
D.父亲说的坐公交车时没有一人给他让座,让他一直站到终点,以及三个青年在车上抢劫的情节,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揭露。
2.文中的“父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刻画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父亲的拐杖,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试从人物形象与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加以探究。
2021-02-02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有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取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丝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2.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强”这个人物的性格。
3.本文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手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2016-11-18更新 | 4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