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2397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翡翠

高海涛

虽然还没下雪,可是冬天还是如期到来了。

我住在这座城市最高的一幢居民楼上,新开发的小高层,12层。尽管一楼开了一家小饭店,但不会骚扰到我这高阁之上。只有打开北窗,才能看到小饭店在人行道上弄出的许多细碎的冰,像是一片不大的积雪。小饭店十分冷清,有一段时间,附近那家科研所的几名实习生经常光顾,才热闹了些。

我又看到了那两只鸟。一只赤色,一只青色,好像一对亲昵的燕子。天都这样冷了,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迁徙到南方?

那是今年最热的一天,来了朋友,我们到楼下的小饭店就餐。我们挑了一张靠门的小条桌,桌子旁边有一台立式空调。其实不坐这里,冷清的小饭店里也很凉爽。人就是这样。除了我们还有一桌,也是两个人,喝得有滋有味。他们大概也是这栋楼上的,那个胖子——后来才知他是老板——把一个大大的鸟笼放在小小的桌子上,占去了一半的地方。多亏他们只要了两碟小菜,桌上才有了放酒杯的地方。

一只鸟,四个人,除了偶尔的碰杯声,就只剩下空调运转声了。“扑棱”一声,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了一只赤色的鸟,打破了宁静,那是一只人们极少见到的赤色的鸟。赤鸟要穿过塑料门帘时掉到地上,几乎是滑倒的样子。这只鸟与笼中的鸟看上去是一个品种。赤鸟飞到能看到鸟笼里青鸟的窗外,停下,一动不动,直直地盯着笼中的青鸟。青鸟也用一种凄婉的眼神看着赤鸟。它们就这样,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默默地看着,看着,然后齐声鸣叫起来,似乎在哭诉久别重逢之情。

从夏到秋,赤鸟总是去找青鸟,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鸣唱。人们一靠近赤鸟,它就箭一般飞上天空。我经常在阳台上看到赤鸟,偶尔能近观,其余都是淡淡月光中的一个影子。深秋的一天,老板兴许出于好玩,关了店门,把青鸟放了出来。青鸟不知从哪里飞到了我的书房,书房南面就是阳台,整栋楼唯一的露天阳台,没封。我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满足我晚上坐在阳台上看月亮的习惯。

老板一定是怕青鸟从我的阳台上飞跑,打来了电话,让我关上通往阳台的门,看到青鸟一定替他抓住。他说,这两只鸟看样子想结伴南迁。他还说,它们原来可能是一对,听说翠鸟雄性是赤色叫翡,雌性为青色称翠。

我一边接电话一边作思想斗争。是为人着想,抓鸟;还是为鸟着想,放鸟?人,是为了不让他的玩物跑掉;鸟呢,一定是为了伟大的爱情,为了它们的自由。我想,还是还给鸟爱情与自由吧,就像我能经常在阳台上看到月亮。

我刚拿定主意,妻子从外地出差回来了,手里还抓着那一赤一青两只鸟。

后来,妻子留下了那只赤鸟,青鸟还给了楼下。再后来,电视台来这家饭店拍了一部电视片——《神鸟》,为两只鸟编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于是,整座城市的人都想看到这两只鸟。

因为有了这两只鸟,小饭店生意火爆起来,不得不租下二楼的房子。这时,老板出了5万元从妻子手里买走了赤鸟。于是,饭店生意更火爆了,一下子租到了11层。一天,老板又到我们家谈租房事宜。妻子说,如果不是她捉住了鸟,饭店肯定不会这样火。于是,饭店老板答应一年给10万元租金。我不同意,可是我那在阳台上看月亮的小小愿望,却抵挡不住10万元的诱惑。

开始时,两只鸟在笼子里表演节目,重复着一个鸟类爱情故事。后来,老板让它们在大厅里表演,而且是从一楼一直向上飞着表演,一直到11层。开始是关上窗子和门表演,有一天,一个客人开了一下窗子,结果一只鸟飞了出去,一会儿就飞回来了。老板想,一只鸟是飞不走的,因为它们分不开。就想出了让一只鸟飞到外面,表演窗里与窗外的爱情节目。我的房子被租下了。楼道被打通时,两只鸟沿着楼道飞了上来,直接飞到了阳台,双双飞向了冬天的天空。等到老板去逮鸟,它们早就没了踪影。

我打开北窗,好像约定了似的,那两只鸟在饭店门前那块“雪地”上等我呢,好像与我道别。天,这样冷,它们还要南迁?路上将有怎样的磨难让它们承担?这时,翡翠鸟已经双双起飞了,它们扇动的翅膀与从夏到冬的歌唱告诉我:人都被它们战胜了,何况严寒。

回望阳台,它们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春节过后的阳光里了。

(选自《百花园》2007年第10期)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间插叙了抓鸟放鸟的情节,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使小说脉络清晰,对主要情节也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B.小说中“我”对“翡翠”这两只鸟儿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怜惜,矛盾;也有牵挂和对鸟儿重获自由的欢愉。
C.小说构思巧妙,行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一双翡翠鸟重获自由,团圆的结局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令人欣慰。
D.小说使用写景式的开头,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和翡翠鸟出现的环境,引出“我”对这一对鸟儿命运的关注。
2.小说以“翡翠”为题,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文中三处划线都提到“在阳台上看月亮”,请分别赏析其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铁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①他正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 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穷老头捡了一个对谁都没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 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 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C.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D.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不仅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而且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划线句子。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2019-04-29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建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乎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

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节选自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D.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
2.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8-08-28更新 | 1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

“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1.下列对选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马虎虎:在别里科夫看来,柯瓦连科行为举止不够小心,会闹出乱子。
B.涨红了脸:别里科夫反对骑自行车,柯瓦连科为姐姐要嫁这样的人害臊。
C.恐怖:柯瓦连科的前途会因其对上司不敬而受影响,别里科夫为此害怕。
D.可怕:别里科夫怕华连卡看到自己的丑态后不愿意嫁给自己,因此紧张。
2.有评论者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既可恶又可怜的人。请联系选文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其“可恶”与“可怜”的理解。
2019-07-17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