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24689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下列各项为文本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或:有时B.食:吃C.见:表现,通“现”D.且:尚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崔立之书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自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者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剖,然后见知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之辞也。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为忧。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士固信于知己,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愈再拜。

(取材于韩愈《答崔立之书》,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夏,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不遇,离京东归时。崔立之,字斯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州县求举                                   诣:到
B.自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计:考虑,谋划
C.尤非相之辞也                                悉:熟悉,了解
D.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                      微:微小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凡仆汲汲于进者               以为必俟工人
B.一既得之,而又黜中书     然后见知天下
C.进于是选,必知怀惭        自负何如哉
D.盖欲具裘葛                      而宰相为忧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成了)被君子和小人耻笑、全天下都背离抛弃的人
B.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于是又一次参加考试,也没有考中
C.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主持考试的官员重在考察应考者人品的好坏
D.肯与夫斗筲者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4.①请根据文本内容,写出三个恰当的成语或熟语,评价韩愈其人。
②从上一小题的三个评价中任意选择一个,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2018-12-01更新 | 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B.或师焉,或                                不:同“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士大夫之                                      族:类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不“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021-10-21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已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已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节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A之B处C此世D而望E名誉之F光G道德之H行I难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同其利者也”与“非利足也”(《劝学》)两句中“利”的含义相同。
B.韩愈,字退之,推崇古体散文,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取其一”与“用心一也”(《劝学》)两句中“一”的含义不同。
D.“彼能是”与“是故无贵无贱”(《师说》)两句中“是”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君子谈论一个人现在的表现,而不计较一个人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担心别人做好事却得不到应得的表扬。
B.文章开篇两段将过去的君子和现在的君子进行对比,借以批评现在的君子对待别人求全责备,却对自己要求很少。
C.韩愈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对他的毁谤会随之而生;一个人德望高了,坏话跟着就来,因此现在的人建立功业、德行并不是一件好事。
D.现在的君子认为一个人虽然能做这个,但其为人却不值得赞美;一个人虽然擅长这些,但其才能不值得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
(2)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5.韩愈认为造成今之君子这些行为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2024-01-02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