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19 题号:125525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

刘建超

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

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下棋又连输三盘。师傅抻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疼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师傅掏出一沓菜票:输了下个月吃咸菜!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力,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

15年后,哥没有当上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噘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污染严重,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子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上将升中学时,城里兴起建房热,许多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坊为庆祝新房建成,请哥去喝酒,饭桌上,哥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世界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年20年之后,则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却是水患之根,治理是早晚的事。从地理位置看,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此地建职工新区,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出了车祸,嫂子晾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坠下,住院3个月,还要定期做康复理疗。哥花光所有积蓄,变卖了家当,背了一身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小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选自《中国小小说典藏品》,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这一句简短的语言描写让一个充满自信、有雄心大志的“哥”的形象跃然纸上,开篇就让读者感受到“哥”的非同寻常。
B.“哥”在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并“干脆利索连胜三盘”“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说明“哥”好胜心强,最终战胜师傅,扬眉吐气。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展示人物内心,“目前局势是这样的”,这句口头禅表现出“哥”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将军,但灵魂深处的将军梦使他不自觉地产生角色代入感。
D.“嫂子”这一人物着墨不多,但在她身上体现情节发展,对“哥”的形象起到衬托作用。如“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引出“哥”对两家单位发展趋势的高明预见。
2.画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上承“哥”没有实现“将军”梦的遗憾,下启“哥”后来的坎坷遭遇。
B.以“我”的视角评论“哥”的境遇,既真实可信,又体现作者冷峻客观的态度。
C.句子的文言风格,符合“将军”一词的古典色彩,也呼应“哥”的用语习惯。
D.画线句子化用孟子的名言,以一种辛酸的口吻揭示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3.“哥”下棋最终战胜师傅,这一情节在前文中已有多处伏笔,请简要概括。
4.“哥”只是一个平凡人物,小说结尾却说他“俨然一位将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

“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

“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总是一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的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放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的,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

“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必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友人调侃“我”的白发起笔,语言轻松活泼,表现了“我”对人生老去的豁达态度,这种态度与后文表现出的其他态度有很大的不同。.
B.因为最强烈的情感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情感只能珍藏心底,所以“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为何“我”见到她的白发时会有那样的反应。
C.文章在叙述“我”染发的经历时,词语、修辞、句式上分别选用了叠词、借代、反问句、感叹句等,这些艺术技巧有力地强化了抒情的效果。
D.文章以“白发”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将不同时段、不同对象、不同情感有机地统一起来,内容丰富,文理清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2.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邻居老者的白发,分别引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对邻居白发老者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0-08-04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亮了

张韬

牛还没回来,黄老汉慌了,牛是黄老汉的命根子。

牛每天在日头落山的时候,都能从山上自行回来,今天很奇怪,日头掉进山窝窝好久了,牛还是不见回来。

夜幕已经拉开,黄老汉坐在阶沿上,一直望着牛下山的地方发呆。不行,得去找。黄老汉拿着手电筒,口袋里揣了一颗苞米,就向山中走去。

月牙儿还没升起来,可能要等到后半夜。只有星星在巴掌大的天空中给黄老汉点灯。黄老汉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山的角角落落,旮旮旯旯,熟悉得就像自己睡的床。黄老汉晃着手电光,窸窸窣窣,仿佛夜的神,在为黑的夜祈福。

黄老汉找牛没多久,家里来了人。来人看见家门敞开着,很高兴。他走进堂屋,很熟悉地拉开电灯。电灯是白炽灯泡,用很久了,上面糊满灰尘,昏黄昏黄。借着昏黄的灯光,来人喊了一声,爹。

来人叫黄山,是黄老汉的儿子。儿子出门打工两年多一直没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也没提前跟黄老汉打个招呼。儿子继续喊爹,一直没人应。就找,猪圈、牛圈、房前屋后,都找,没人。儿子自言自语,说,哪里玩去了,还不回来?

儿子就等。偶尔朝着天空喊一声,爹他一音儿很高,拉得很远,还转着弯儿,“扑腾扑腾”在山间打旋儿。一些乌儿听到,回应了几声,然后又沉沉睡去。

黄老汉已经走进山的深处,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牛身上,全没想到山中还有一个音儿是围绕他发出的。他只管往前走,走一段路,轻轻地唤几声“老黄”。“老黄”是黄老汉给牛取的名字。自从儿女出门之后,黄老汉就与“老黄”相依为命,有什么心里话憋不住,黄老汉就跟“老黄”说,有时说得“老黄”眼泪汪汪,第二天早上一看,泪水结成眼屎,掉在眼角,润润的。黄老汉条件反射性也摸了摸自己眼角,照样眼尿巴索,就“唉”的长叹一声,同病相怜哩。

儿子累了,坐了几天车,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不想再等,准备洗洗睡觉。睡觉前,还喊一声吧,爹吔——

声音像甩进湖里的石头,“扑通”一声下去,溅起一身雾气,然后就隐没在雾里时隐时现。山里起雾了,起雾就说明时间已到凌晨时分。

你爹可能到山里找牛去了。是黄山回来了?山巅上传来张老汉的声音。

黄山赶忙回答,您怎么晓得我爹找牛去了?

你看你家牛圈有牛没?没得,你爹就可能找去了。刚才看到对门山上有电筒的光晃来晃去,背影子像你爹。

黄山先前到牛圈转过,没看到牛。张大伯这么一说,又恍惚了一下,牛好像在,又好像不在,有点不太相信自己。忙疾跑到牛圈再看,果真牛没在。

这个时候,还没回来,不会出事吧。黄山心里咯噔一下,后背也一凉,睡意顿时远去。不行,得去找,往哪里找哩?黄山直犯嘀咕。

黄老汉找得气喘吁吁,腰杆儿也疼,一脑门子汗。他坐了下来,见山中雾气越来越浓,想了想,不能再找了,怕迷路,得回去。刚准备下山,突然听到几声牛铃铛的声音。牛就在不远处,直觉告诉黄老汉。

黄老汉立马来了精神,尽管腿肚子转筋。他赶快又叫唤了几声“老黄”。铃铛声音逐渐清晰起来,在右边树林子里。黄老汉“呼”的一下,钻进树林,没想到,一根藤子缠住脚腕子,“咕咚”就摔了下去,打了几个滚,直往下滑,然后只听“噗”的一声,黄老汉撞在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上,停了下来,那东西还有温度,有弹性。此时,电筒也摔掉了,不知去向,眼前一片漆黑。

哞儿——软绵绵的东西叫唤了一下,是“老黄”。黄老汉正撞在“老黄”的肚子上。

黄老汉稳了稳神,揉了揉眼睛。此时,虽然有雾,但月牙儿也升起来了。透过雾气,借着月光,黄老汉看到,哎呀,“老黄”趴在地上。推了推“老黄”,它没有温驯地站起来,只稍微歪动了下身体,然后只喘粗气,好像很痛苦。黄老汉根据经验,牛蹄子有可能被那些猎人放的夹野兽的夹子给夹住了。只有等到天亮再想办法了。黄老汉从口袋里摸出苞米,送到“老黄”的嘴边,“老黄”舌头一卷,苞米就卷进嘴里,“扑哧扑哧”地咀嚼起来。此时,黄老汉又累又饿又疼,趴在牛肚子上,一会儿就睡着了。

爹吔——

爹吔——

黄老汉听到了撞击山的声音,好像是喊他,就迷迷糊糊睁眼一瞧,天什么时候,已经亮了。

再听,是很熟悉的声音,儿子回来了,对,是儿子黄山回来了。黄老汉笑了笑,看了看身边的“老黄”,欣慰地说,天亮了,回家喽。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牛没有回开始行文,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也为儿子回家没看到爹埋下伏笔,结构严谨。
B.文章有两条线索,黄老汉找牛,儿子找爹,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次,找牛与找人相互交织,相映成趣。
C.第八自然段关于“老黄”的介绍运用了插叙手法,既交代了“老黄”名字的缘由,也交代了黄老汉的生活状况。
D.文中多次写到声音,老黄的哞声,鸟儿的扑腾声,找牛时的轻唤,找爹时的“他”声,充满了乡村气息,为人物活动设置了合理的场景。
2.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黄老汉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物形象。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寻找,寻找没回家的牛,寻找不在家的人,为什么不以“找牛”或“找爹”为题,而要以“天亮了”为题?请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20-08-23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彩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文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文章运用了插叙的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如在文章开头插入了自己参加艾青葬礼以及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2.在作者与艾青的交往和对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艾青身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2021-01-06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