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1255696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蝼 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一-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C.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其他人的冷漠和自私。
D.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2.“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标题“蝼蚁”有着怎样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具体阐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满秀的发家史

芦苇

李满秀的娘家在高家山,人们说李满秀好命,能嫁到我们庄上,毕竟我们离县城近一些。李满秀自己说她的命不好,她上当了。人们说:上啥当了?那就是命,别不信!

李满秀是我家邻居,我还是信她的话。要不是她当年想着能嫁到县城,又怎么能跟着那个叫兰子的表姐从高家山过来,草草地嫁给胡爱成呢?后来想想算了,虽然李满秀高中毕业当了民办教师,但毕竟胡爱成还做点生意,倒腾蓬灰呢。啥叫蓬灰?就是把蓬草拔下晒得半干的时候,点火焚烧,炼成了一块块石头疙瘩。嘿!这石头疙瘩里有碱类。熬成水加在和面的水里,做出的牛肉面又筋道又韧性,还有股草香。李满秀就是跟着胡爱成每年秋天把蓬草烧灰呢。李满秀说从那时候起,她知道,自己的命不好。

到了90年代,先是蓬灰忽然卖不出去了。有一种叫拉面剂的东西充斥市场。胡爱成赔了几次,心里不服,就让李满秀把蓬灰熬成水,叫做灰水,装在塑料桶里,拉到城里卖,没想到还是卖不出去。最后,塑料桶腐蚀透了,灰水全部撒了,胡爱成一下子变成了穷光蛋。

李满秀倒能看得开,她说不成就养猪吧。就像她当年从高家山过来的时候,把自己民办老师的工作辞了一样毫不犹豫。李满秀已经生过两个小孩,长得人高马大。力气和奶水一样,用也用不完。胡爱成和李满秀就商量把山坡挖挖,再掏几口窑当猪圈。眼看着就可以开始养猪了,胡爱成偏偏就出事了,一块大土块毫无征兆地砸下来。胡爱成像一堵墙一样倒了,他的腰被浮土一下子埋了,李满秀大呼小叫地把胡爱成刨出来的时候,胡爱成已经走了。李满秀大哭:老天爷呀,我咋这么命苦。就一下子昏了过去。身边两个不懂事的娃,翻开李满秀的衣服,开始吃奶。全村的人都说,这寡妇的命,比杏仁苦。

李满秀不让猪圈闲着,一养就到了90年代末。人们经常看着李满秀,她用背篓装着刚满月的猪娃,用自行车推着到处卖;人们看不见李满秀捉猪娃的时候,她摔倒在猪圈里。浑身衣服,下面喝了猪尿,上面泡了猪屎。人们还看不见的是李满秀把别人不要的秸秆拉回来粉碎了拌猪饲料。

三年以后,李满秀把房子翻修了一下。一排五间大瓦房,雪亮雪亮的。屋檐下的燕子一住就是三窝,赶都赶不走。人们说:燕子到了,运气来了。李满秀无心照顾燕子,还是操心她的猪圈。她的窑洞猪圈里已经有上百头猪,院子旁边安了一口电磨和一台粉碎机,专门粉碎猪饲料,另有一间安了半圆门的窑洞里面全是药盒子,那是李满秀的猪医院。李满秀要给猪打针,那可是马虎不得的事情。

李满秀的儿子要去外面打工。年底,李满秀和儿子算账,儿子竟然差了她很多,李满秀说:我这命真苦,靠老子靠不上,靠儿子也靠不上。儿子说:妈,你可别靠谁啦。

这话说得可真准,又过了几年,已经是千禧之年,李满秀的儿子结婚了。李满秀当了奶奶。人们说李满秀终于苦尽甘来。李满秀把现代化喂养的猪们交给儿媳妇,她开始哄孙子。可是李满秀又该埋怨命了:李满秀的儿子在那一年的四月,毫无征兆地走了。据说是被人打死的——李满秀的儿媳妇长得太美了。李满秀这一次把埋怨卡在喉咙里,半个字都没有吐,就又开始接管猪圈。

忽然有一天记者就来了,问了李满秀许多问题,李满秀就上了电视。又过了一些日子,李满秀出席了县里的人代会。介绍李满秀的镇长跟人们说李满秀是养殖大户。李满秀回村的时候,书记开了会,号召人们向李满秀学习。大家说李满秀好命,镇长书记都看得起她,李满秀,现在该讲讲话了。李满秀憋了半天说:还是我的命好,咱村没有别的养殖户,我贷款的时候没人竞争,我有好几次困难都是国家帮助我的。这一下。我可是靠了共产党了。吃了40年的苦没白吃,我现在啊,是发了!有人说:为啥你发啦,怎么不给大家发红包?李满秀说:我给大家发个猪娃,我们一起搞养殖好不好?大家说:好!有人说:嗨!成嫂的命还真的好。

李满秀走在回去的路上,可没有时间想命好不好。她在想联合开养殖场的事情,那些小猪崽的命,才是她的命根子。可是,没有那些贷款,命根子也没有啊!还是好命!

(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里人看不到李满秀摔倒在猪圈里,看不见她把别人的秸秆拉回来做猪饲料,不是人情冷漠,而是李满秀具有农村劳动妇女低调踏实、任劳任怨的品格。
B.李满秀多次抱怨自己命不好,又说“靠老子靠不上,靠儿子也靠不上”,流露出她希望依赖丈夫、儿子的好逸恶劳的思想。
C.李满秀的儿子被杀,她把埋怨卡在喉咙,半个字都没有吐,接管猪圈。这虽然没有太多细节描述,但更好地凸显了人物形象。
D.村民们让李满秀讲话,李满秀的话句句平淡,但是句句贴心,她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劳动,共同富裕,更有力地表现出把握命运的主题。
2.下列选项中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李满秀的发家史”,看似充满富足和喜悦,却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这命运给人带来的沉重感形成了巨大反差。
B.小说以时间为序,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准备养猪丈夫被土块砸死,抱了孙子准备安享晚年儿子被杀,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社会环境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生活在农村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
D.小说构思精巧,立意深远,通过写农村妇女李满秀的发家史,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党和政府对人民脱贫做出的努力。
3.李满秀虽是一名普通的农妇,但她身上凝结着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小说中村民说李满秀“好命”,她却说自己“命不好”。她在遭遇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之后,村民说她的“命比杏仁苦”,但文章最后她自己却又说自己“好命”。你认为李满秀到底是“好命”还是“命不好”呢?请结合文本情节,做出具体分析。
2020-12-29更新 | 2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搪瓷缸里的温情岁月

梅寒

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的手上就捧着那只白色的搪瓷缸。一屋子的亲朋好友,都用着晶莹剔透的玻璃茶杯,只有他,捧着那个破旧的搪瓷缸,悠然地呷着里面热气腾腾的红茶。那实在是一只很不成样的搪瓷缸,杯体已摔得坑坑洼洼,上面的红漆小字也磨得模糊一片而看不清字迹,常年的茶渍,已把搪瓷缸里面染成浓浓的茶色,看不到一点白颜色。

他却宝贝一样,天天缸不离手。吃饭前用它来温酒,喝完酒又用它来泡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只搪瓷缸的年龄就比他最大的孩子——我老公的年纪还大了。一只茶缸竟然用了三十年,想想都觉得让人不可思议。

那日我心血来潮,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买了一只上好的保健杯回来,打算悄悄把他手上那只破旧的搪瓷缸换掉,却被他发现了。

杯子没换成,却意外地换回一段故事,一段他和婆婆与那只搪瓷缸的故事。

春日午后,门前月台上,暖洋洋的太阳底下,他捧着一大搪瓷缸热气腾腾的红茶边喝边聊,婆婆戴着老花镜,正一针一线缝补着他的一件旧衣。他的目光悠悠,已穿过岁月的重重山水,重新回到那年那月……

那只搪瓷缸是他进矿第二年,矿上发给他的奖品:那一年,她还同他一样健壮年轻。那时家里经济状况还很不好,那只搪瓷缸就成了家里最体面的一件用具。那种体面,却只属于常年在地下劳作的他。每次,一身煤粉、一身疲倦的他钻出矿井时,她一定会准时捧着那只搪瓷缸笑嘻嘻地守在那里。那只搪瓷缸,五冬六夏,盛放的内容始终不变,全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她说,刚从井下上来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那杯热乎乎的暖胃的水。其实,矿上一直供应热开水的,盛水的保温桶就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

“你们不知道,你妈她年轻的时候,胆小是出了名的。可自从去给我送水,那胆子就越来越大了。那时候,从咱家到矿上,要走二十多分钟,中间是一片乱石岗子坟地,埋了不知多少被矿井吞了命的……那时家里没有钟表,天不亮你妈就提前醒了,顶着星星就往矿上走,为的是我一上来就能看见她,就能喝上热乎乎的水……也真难为她了,一送就是几十年……一杯热水送上去,任是谁都可能轻易做到,可要把那一杯热水持续不断、风雨无阻地送几十年,能如此做的,可能也就你妈……”公公呷一口茶,扭头看婆婆,满眼里都是笑意温情。婆婆不抬头,脸却微微红了:“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也跟孩子们提……”

“不提怎么行,不提他们怎么知道?这只搪瓷缸,可是给咱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什么东西都能丢,它可不能丢。”再呷一口茶,公公的目光就落到那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上。眼眸里,是与他看婆婆时一样的温情脉脉。

“其实,那时候,要是单纯为了去给你送那口热茶,还真的没那个必要。我就是不放心你,每次你下井,我这颗心都得提起来,在井口上,看着你黑头黑脸地从井下升上来,我这颗心才又放回去。我就是想去看看你,让你知道井上还有人牵挂着你……”

“嘿嘿,我知道。我一直知道呢。每次在井口上看到你,我都跟自己说,明天早上,这个人还来给我送热水,我不能让她扑空……”话说至此,公公的眼圈儿已微微地红了。

在矿井下工作的人都知道,其实他们每天都是在阎罗殿门口转悠。从下到矿井里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一只脚迈进了阁罗殿里。那卑贱的生命,就不再单单属于自己。在那个岗位上做了几十年,公公也曾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险情。他曾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早上还鲜活的生命瞬间就被黑色的巨浪吞没……他自己也曾被困井下,整整七天,他不吃不喝,竟然奇迹般生还……

“那一次,要不是想着你妈天天在井口抱着个搪瓷缸等啊盼啊,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估计阎罗地府里的日子也不过就那样子了……”

“是,那次可真快把我吓死了……”

听着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将那一段岁月轻轻铺展在我们面前,再去看公公手上那只古旧的搪瓷缸,一股轻柔的风,就从心间轻轻掠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原来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一只小小的搪瓷缸,就装下了所有的爱和温情的岁月。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篇将破旧的白色搪瓷缸置于与亲朋好友都使用的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的对比之中,在不协调之中设置了悬念。
B.春日午后,门前月台,婆婆带着老花镜缝旧衣,营造了温馨的气氛,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也暗示、映衬了小说的结局。
C.小说借公公之口讲述了搪瓷缸对温情岁月的见证,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并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平常岁月里的温情。
D.公公被困井下整整七天不吃不喝竟能奇迹般生还,既是生命的奇迹,也是爱情的奇迹,是爱的信念给了公公苦苦坚持的力量。
2.小说中的婆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小说结尾画线句子的议论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0-08-14更新 | 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羊倌的年

朱华胜

太阳挂在山梁,洒下金色的光芒,有的树叶已经泛绿。老羊倌像往常一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早早就把羊赶到山上,让羊吃个饱。他养着两只羊,一条大黑狗。他说,养多了我管不过来,养两只羊、一条狗做伴,我都七十三岁了。

他看着这对奔跑的羊和身边吐着舌头的大黑狗,心里乐开了花。自从儿子走了以后,每年过年乡政府都会给他送来过年的大米、肉、油,还有一个红包。特别是在城里工作的那个小石头,每年春节这个小子都要回来过年,给他带两条烟。这不昨晚又给他送了两条红烟来。想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凑近鼻孔,使劲闻了闻,好香。现在不能抽,回家再抽。自己是看山人,更要防火。虽然村里几年前就不要他看山了,说年纪大了。但他跑得动,坐不住。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出来他上山太阳西落他下山,日日坚持巡山。

有人说,老羊倌憨得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谁都知道,守山人很穷,成天在山林里走着,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山林又不是他一家的,也不能给他家带来富裕,他这是何苦呢?像他这样一家人都守山的并不多见。

乌蒙山山连山。几年前,大小山谷里私挖乱采严重,不像现在管得严。有几个外地人来山上偷砍树木,老羊倌的儿子发觉了,在纠缠中,儿子不慎滚落石沟,抢救无效死亡。儿子死后的第七天,老羊倌赶着羊,背上斧头,向山里走去。这一走,就走到现在,就是十五个春秋。儿媳在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在他的催促下,改嫁到邻村,逢年过节,都要领着孙女来看他。

知足吧,老羊倌自言自语,我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他走到山顶,眼神里亮了起来。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青松、罗汉松、亮松、杜鹃等。

有村民说,老羊倌爱山林,那儿有他儿子的味道。儿子经化成一棵树,一年四季,与他相伴。

夕阳向晚,村子里传来零星鞭炮声。今天是大年三十,他决定早些下山。

春节的山村,喜气洋洋,村娃一群群,嬉闹追打。红灯笼、红年画、红对联。家家飘出肉香味,伴随袅袅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久久不散。

“爹!”“爷爷!”老羊倌定睛一看,那不是儿媳吗?那不是长高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孙女吗?她们怎么来了?

“爷爷。你看,妈妈今天一大早就炸了很多酥肉、豆腐圆子、荞丝洋芋片,还蒸了一碗八宝饭,给爷爷送来了!”孙女的眼睛亮闪闪的,笑眯眯说着,揭开手里的提篮,香气扑鼻。

“哇,好香!”老羊倌笑了,咂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

“大爹,你再不下山我都要来喊你了。今晚跟我去过。”柱子人未到,声音先跑了进来。

“不啦,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惯了。你看我儿媳,送来这么多好吃的,再加上你们的,政府给的,够吃到正月底了。”老羊倌笑容溢满皱纹间。

突然,大黑狗跑了出去,跟在一个人身后亲热地跳着。

“爷爷,”隔壁胖丫双手端着一个大碗,碗里冒着热气,“爷爷,我妈做的牛肉炖山药排骨汤。”

随着胖丫说话的声音,村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老羊倌泪眼婆娑,望向墙上挂着的儿子的照片。儿子望着他,也在笑。

过年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写出了老羊倌的生活状态,为下文他儿子的意外埋下了伏笔。
B.老羊倌能够闭着眼睛数出山上生长的很多树和花的名字,是因为他喜爱这山林。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老羊倌“咂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开心和满足。
D.小说结尾写老羊倌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既是老羊倌被众人惦挂的感动之泪,也是老羊倌对已故儿子的思念之泪。
2.小说在刻画老羊倌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把时间设定在“大年三十”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19-12-2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