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2 题号:129306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锁的老张

刘立勤

老张想,这世界人老多了,人多了鞋子就多,鞋子多了,擦鞋修鞋的人就多。于是,老张就在开元酒店的墙角下摆了个地摊。那里连着东西南北四条街,忙忙碌碌的鞋子坏了脏了,跟着脚踏在老张的摊子前,片刻焕然一新。尽管如此,老张的生意还是不好,究其原因是修鞋擦鞋的人太多,是个人都会擦鞋修鞋。

生意不好,老张又想,这世界除了鞋多怕就是门多了,是门都有锁,锁东锁西锁人锁物,锁着锁着锁就坏了,锁坏了就要人修。而修锁又是技术活儿,不是谁都会的。老张又弄了个第二职业——修锁。

老张啥锁都会修,挂锁、抽斗锁、弹子门锁、插芯门锁、花色锁,什么锁都懂。老张手艺也好,那些坏了的锁经他一修,好像汽车进了4S店做了一回保养,好用得不得了。

可是,找老张修锁的人还是少。

好在老张不着急,他坐在那里使劲儿等。

小城的冬天很冷,四条街的风对着老张的摊子吹。修鞋擦鞋的生意不好,修锁的人也不见来,老张又把四处收集的旧锁拿来练手艺。那些锁稀奇古怪锈迹斑斑,老张很认真地对付它们。可惜锁子太没难度了,老张鼻尖上的鼻涕掉下来又吸回去,一把锁就修好了。偶尔也有难对付的,也只需老张的鼻涕吸溜五六次。修好了锁,老张会停下来休息一下,也有了多余的精力擤去上下辛苦的鼻涕。这时的老张好像卸去身上的担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口气舒到来年的春天,老张的好生意真的来了。

转机是开元酒店的保安。酒店的一个客人把房卡丢了,服务台的房卡怎么也打不开客房的房门了,客人气急败坏地在大厅里骂人,蛮横的老板气得要炒了无辜的保安。保安慌忙去找修鞋的老张,请老张看看能不能把门给弄开。老张说了一个“好”,拿了工具信心满满地走了。

看老张信心满满的样子,保安松了一口气,偷空想在老张的摊子前抽支烟。谁知道保安一支烟还没有抽完,老张就回来了。保安紧张地问:“咋样?”老张说:“打开了。”保安说:“那是电子锁,你也会捣弄?”老张淡淡地说:“我用手电筒一照,唰的一声门就开了。”保安高兴地一笑,说:“你牛!”

保安不仅当面吹老张“牛”,而且天天都在酒店门口吹老张“牛”。吹得多了,老张的名气就传开了。

老张的名声传开后,丢了钥匙或者锁坏了的人都找老张。锁子五花八门,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可在老张的眼里都一样,对付锁的工具是一拃长的一截铁丝,三下五除二,唰,门开了。老张收费也不高,开一次30块钱,真是方便省事。要不是老张开锁必须要居委会的证明,有的人出门都不想拿钥匙,要开门了就去喊老张。

富有挑战性的锁在他手里也很简单,最多也就吸溜三五次鼻涕的工夫。他最喜欢的是开保险柜,费用高,抵得上他好几天的修鞋钱。手里攥着那钱,老张抿着嘴巴傻乎乎地笑。

也有不收钱的。比如那次监狱失火,火势凶猛,狂风怒吼,眼看就要烧到犯人居住的牢房而酿成大祸,吓蒙了的看守人员竟然找不到开门的钥匙。撬、砸、锯,怎么都弄不开。有警察赶快去把老张拉来。那是一把德国苏伯帝洛全新锁,防撬、防钻、防撞、防技术性开启,一把锁等于几把锁。可老张的鼻涕只辛苦了两个来回,锁开了,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监狱领导问老张有啥要求时,老张要了一面监狱授予的“开锁大王”的锦旗,挂在修鞋的摊子后面当广告。

得了“开锁大王”的名头,很多同行并不服气,他们拿来各种各样的名锁让老张开。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门锁,有特殊锁,老张不费吹灰之力都打开了。人们越发不服气了,有人专门买了一把融电子、机械多功能于一体的锁让他开,还赌上一辆电动车。这次,老张费了一点儿劲儿,擤了五次鼻涕,折腾了小半天,还是把锁打开了。第二天老张再去开锁修锁,就骑着赢来的电动车,带着“开锁大王”的锦旗,冲上冲下地跑得欢。

老张不但会开如今的锁,还能开古代的锁。记得去年考古队开挖一座古墓发现一座石门,石门与墙壁浑然一体,不知道如何打开。考古队请老张查看。老张看了看墙壁,又看了看门,说:“是门就有锁,是锁就能打得开。”他东看看,西瞧瞧,后来在门的下方鼓捣一番,石门訇然洞开。

老张真是厉害,有人鼓动老张挑战吉尼斯纪录呢,没想到老张却让锁耍了。

有人在冷库放了一个保险柜,放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了,保险柜真成了保险柜,怎么也打不开了。那人找到老张,把老张领到冷库去开锁。老张进了冷库,那人有点急事要去办,留下老张干活儿,带上冷库内门就走了。冷库很冷,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冰,好在活儿却很简单,老张融了冰很快打开锁,然后准备离开。可是,老张找不着内门上的锁了。是门就有锁,锁在哪儿?老张找不到锁,门如何得开呢……

冷库很冷,待到那人回来时,发现老张在内门前冻成一块冰了。内门是没锁的,修锁的老张怎么会冻成冰呢?那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家也弄不明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是“修锁的老张”,但小说却从老张修鞋起笔,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老张比较有经济头脑,能够看准市场动向,随行就市。
B.小说多处写到老张修锁时“吸溜鼻涕”这一细节,这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表现出老张一方面修锁技术高超,另一方面是不讲卫生的人。
C.小说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情节的展开却起伏跌宕。开展“第二职业”、保安的介绍、给监狱开锁等情节环环相扣。
D.“这世界人老多了”“他坐在那里使劲儿等”,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而且也营造了小说平实通俗的语言风格。
2.小说是如何刻画老张这一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

胡炎

①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在这样一个晴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②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个恒远的梦中。       

③德富老汉喷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牛。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④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然不知。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不敢耍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德富老汉细心地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虻蝇,冬披棉褥,虽然还时不时要抽它一鞭子,牛也是毫无怨言的,只是更肯卖力气。德富老汉想这牛是通人性的,他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

⑤德富老汉向他的牛走去,开始为它套上耙犁。德富老汉右手攥住了鞭杆子,说:“伙计,该干活了。”

⑥瞅日的下午一片静寂。在田野的东北方约十五米处,就是德富老汉先辈们的坟茔,草木丛密十分气派,德富老汉想这会儿先辈们也许正看他耙地呢,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不会丢先辈们的人。德富老汉向往着在这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后到先辈们的中间去聆听他们对他这个后世子孙的评价,那评价一定是不赖的。德富老汉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结局,一种是寿终正寝;一种是正在田里做活便蓦地倒下,永远融入泥土,和先辈们一块扎根在这里,看世代沧海桑田,看自己的后辈们犁地;还有一种最美满的结局是和他的老牛一块静静地老去,相拥辞世,永不分离,为那边的列祖列宗们牵去一头有情有义的牛该是多美的事!总之,这三种结局都让德富老汉坦然,这是一个温馨的境界。

⑦德富老汉吆喝了一声,这吆喝声显得格外尖锐,划破长空。阔大的田野渗进了德富老汉的声音,使德富老汉显得十分凸兀而伟大。但是牛站着纹丝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德富老汉的吆喝。德富老汉感到了某种蹊跷,他又吆喝了一声,整个秋天的下午被他的吆喝声撕开了一条口子,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德富老汉觉得忍无可忍了,他为老牛今日的反常举动大为不满。“畜牲!”德富老汉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地奔到牛头前,劈头盖脸地抽下了鞭子……

⑧这个秋日的下午在这里开始定格,德富老汉走进了他最后的结局。就在德富老汉的鞭子抽在老牛脸上的时候,老牛猛地往前一冲,将德富老汉顶在了地上,然后,老牛前腿跪在德富老汉的腹部,用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德富老汉的喉咙……

⑨几乎无人可以接受这个结局。德富老汉血肉模糊的身体被送进了先辈们的中间,只是那头老牛被亲戚们打死后并未送去陪伴德富老汉,而是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

⑩秋日一派祥和。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有删改)

1.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德富老汉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分析。
4.小说最后描写了德富老汉惨死在他心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的场景,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016-11-18更新 | 8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科尔内柳斯·贝格的悲哀

[法国]玛·尤瑟纳

自从回到阿姆斯特丹的那天起,科尔内柳斯·贝格就住在客栈里。他经常换地方,每到要付房租的时候就搬一次家。他有时给人画肖像,有时应买主的要求画风俗画,有时为收藏家画裸体作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街上蹓跶,碰运气画画广告招牌。不幸的是他的手发颤,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再加上在意大利养成的嗜酒、抽烟等毛病又破坏了他那虽然不怎么熟练但确曾自鸣得意的笔触。一气之下,他决定不再卖画,并把所有的作品涂改得一塌糊涂,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

他经常在烟雾腾腾的小酒馆的角落里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伦勃朗往日的弟子们、他从前的同窗替他付酒账,希望他讲一些旅行中的见闻。但是,科尔内柳斯带着画笔和油彩漫游过的那些尘土飞扬的国家给他留下的印象,远不如他对未来的憧憬清晰;而且,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善于以粗俗的玩笑讨女招待们欢心。人们感到惊讶,科尔内柳斯从前很喜欢嬉闹,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了,只有酒才能使他的话多起来。每次喝醉之后,他就胡言乱语,谁也听不懂他说些什么。他总是脸冲墙坐着,帽檐拉得低低的,不愿意和人接触,觉得他们恶心。科尔内柳斯是个老肖像画师,在罗马的一个小阁楼住过多年。他一生中对各种人的面孔作过十分细致的观察,现在,他怀着愤懑的心情,漠然丢下画笔。他甚至声称,连动物也不再画了,因为动物太像人。

他往日的那一点点才能耗尽了,仿佛又有了新的灵感,经常躲在乱七八糟的阁楼里,坐在画架前,面对高价买来的新鲜水果写生。他必须赶在发亮的果皮干瘪之前尽快画下来。有时,他还在旁边摆一个普通的小锅或者一些果皮。室内灯光昏暗,雨水轻轻地拍打着窗户玻璃。空气潮湿,水气使粗糙的桔子皮和咯吱作响的护墙板都胀了起来,坛坛罐罐的铜皮上也长出了黑锈。但是,他很快就得撂下画笔。从前,他经常给买主画维纳斯的卧像和正在为赤膊儿童和蒙面妇女祝福的金须耶稣像。现在,他画一小会儿就觉得手指发麻,无法在画布上表现出那水气弥漫的天空。他每次用畸形的双手抚摸自己没有画过的东西时,心里总是充满柔情。他身居阿姆斯特丹凄凉的街头,却梦游着渺无人迹、露珠闪烁的田野。这田野简直比阿尼奥河畔的黎明还要美丽。这位极度贫困的老人似乎得了心脏水肿,潦潦草草地涂抹着可怜的画稿,但心却比伦勃朗还要高。

他同家庭的联系也全都断了,有些亲友不认他,有些则装着不知道他还在人世,唯一同他有来往的是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

整个春天他都呆在那个阳光充足而又十分整洁的小城里,白天受雇去为教堂描画假护墙板,工作完了之后,晚上总爱去这位墨守成规、性格温和的老人家里做客。老人没有妻子,在一个女佣人的细心照料下生活。他对艺术一窍不通,贝格推开单薄的上漆栅门,在小花园里水渠旁的花丛中,受到特别喜爱马兰花的主人的接待。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兴趣,但对它们在形体和色调上的细微差异却极为敏感。他知道老代表请他来只是为了听听他对新花种的意见。没有人能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白色、蓝色、玫瑰红和淡紫色的无穷变化。各种名花的幼芽又细又硬,从肥沃的黑土里钻了出来,虽然闻不到花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潮湿泥土的芬芳。老代表双手捧着膝上的花盆,正在修枝剪叶。他用两个指头夹着花梗,默默地让客人欣赏幼嫩的花朵。他们彼此说话不多,科尔内柳斯只是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的赞许。

这一天,老代表对新培育成功的一种罕见花种十分得意:花瓣白紫相间,还带有彩虹般的条纹。他翻来倒去地欣赏了一阵,然后把花放到脚边说道:

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科尔内柳斯没有回答。性格温和的老代表接着说:

上帝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科尔内柳斯一会儿看看花儿,一会儿又看看水渠。渠水犹如一面青灰色的镜子,照出了花坛、砖墙、和女佣人晾晒的衣裳,但是,疲惫的流浪画师却从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他眼前浮现出长途跋涉中见到过的某些人的容貌及其他种种景象:东方的肮脏,南方的散漫,普天之下的贪婪、愚昧和残暴,破旧的房屋,花柳病,小酒店前的械斗,当铺老板的冰冷面孔,还有躺在弗里堡医学院解剖台上的弗雷德里克·格里多切的模特儿那美丽丰腴躯体。他还想起另一件事情。他曾在康士坦西诺布尔住过,并给联合国驻那里的大使画过几幅苏丹像和有机会参观一位帕夏引以骄傲和非常得意的马兰花花园。帕夏指望画家能把他在这个花园里度过的短暂美好时光画下来作永久的纪念。堆放在大理石路面上的马兰花,呈现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喷水池旁,翠柏参天,一只小鸟儿正在歌唱。但是,奉主人之命向来客介绍这些名花的却是一个独眼仆人,成群苍蝇麇集在他刚刚瞎掉不久的眼珠上。想到这儿,科尔内柳斯摘下眼镜说道:

上帝确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接着,又悲伤地低声补充说:

代表先生,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

(《永恒的经典:最具人气的110篇微型小说》)

1.小说主人公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2.作者写科尔内柳丝•贝格眼前浮现出了长途跋涉中所见到的情景有何作用?
3.小说反映的“悲哀”主题,是主人公个人的?还是社会性的?请简述理由。
2022-07-14更新 | 17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长长的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者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参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的地方。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的源头,忽略了他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仍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孔子具有诗人般的激情。
C.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了木车以深刻的内涵,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全面而完整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但是,《论语》背后体现的却是孔子更为渊博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
2.文章写“木车的激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联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2020-09-04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