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472148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思中的小说,已经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到敖德萨,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没多久,他收到了战友们的回信,大家都称赞他的小说写得好。不料,原稿在寄回来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六个月的心血白费了。这对保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非常懊悔,怎么没有复制一份,就把唯一的一份手稿寄出去了。他把邮件丢失的事告诉了列杰尼奥夫。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人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列杰尼奥夫!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这是我每天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的成果!这帮偷窃书稿的寄生虫!这些人真是罪该万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重新写成了。

跟保尔住一套房间的是一家姓阿列克谢耶夫的。他家的大儿子亚历山大有一个十八岁的妹妹,叫加莉亚,刚从技工学校毕业。加莉亚是个朝气蓬勃的姑娘。保尔让母亲跟她商量,看她是不是愿意帮助他,做他的“秘书”。加莉亚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她走进来,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她听说保尔正在写一部小说,就说:“柯察金同志,我非常愿意帮助您。这跟给我爸爸写枯燥的住宅卫生条例完全不一样。”

从这天起,写作就以加倍的速度向前推进了。一个月的工夫写了那么多,连保尔也感到惊讶。加莉亚深切地同情保尔,积极主动地帮助他工作。她的铅笔在纸上沙沙地响着,遇到特别喜爱的地方,她总要反复念上几遍,并且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所房子里,几乎只有她一个人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其余的人都认为保尔是白费劲,认为这只是他在无奈的空虚无聊中,想找一个消磨日子的方法罢了。

加莉亚经常来,随着她的铅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那些追述难忘往事的字句一行一行地增多了。每当保尔凝神深思,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加莉亚就看到他的睫毛在颤动,他的眼神随着思路的转换不断地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他的双目已经失明:你瞧,他那对瞳孔清澈明亮,毫无斑痕,充满了生气。

忧伤,以及常人的各种热烈或者温柔的普通感情,几乎人人都可以自由抒发,唯独保尔没有这个权利,它们被永不松懈的意志禁锢着。但是工作越接近尾声,这些感情就越经常地冲击他,力图摆脱意志的控制。要是他屈服于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听任它发作,事情必将以悲剧告终。

最后一章写成了。加莉亚花了几天时间把小说给保尔通读了一遍。

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寄给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如果他们给书稿开“问世的许可证”,他们就会把书稿送交出版社,那样的话……

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这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

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么他的一生就完了。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以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保尔心里明白,书稿如果被断然拒绝,那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样他就不能活下去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竭尽全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那不是信,是由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保尔义无反顾投身写作的动人故事,再现了主人公作为战士的光辉形象。
B.除了动作描写,小说另外只描写了保尔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得这一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C.加莉亚姑娘是个朝气蓬勃的人,她既是保尔的助手,也是难得的能够理解保尔写作意义的人,她始终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D.小说写人手法灵活多样,既从加莉亚的视角描写保尔的眼睛,又用其他人物的言谈作陪衬,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2.请简要分析小说在刻画保尔这一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
3.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说说保尔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凶犯

[俄]契诃夫

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

杰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你往前站一点儿,回答我们的问题。本月7日,也就是7月7日早晨,铁路护路员巡查路况时,在141俄里处,当场发现你在拧铁轨上用来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就是这种螺丝帽……他便把你和螺丝帽扣留了。是这样吗?

啥?

事情是护路员说的那样吗?

是的。

好的。嗯,那你拧螺丝帽干嘛?

啥?

你别老‘啥、啥’的,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拧螺丝帽干嘛?

要是不干嘛,我就不去拧了。杰尼斯声音嘶哑地说,斜着眼睛看着天花板。

那你用螺丝帽做什么?

就那种螺丝帽吗?我们用它做钓鱼坠儿……

你说的‘我们’是指哪些人?

我们,就是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村的农民。

听着,老兄,你别跟我装糊涂了,用不着胡扯什么钓鱼坠儿!

我打娘胎里生下来就没撒过谎,在这里我敢撒谎吗……杰尼斯嘟嚷着,眨巴着眼睛,再说了,大人,没有坠儿能行吗?你把鱼饵或者蚯蚓挂到鱼钩上,要是没有坠儿,它能沉到水底吗?我撒谎了吗……杰尼斯发出了一阵冷笑。

这样说来,你拧下这个螺丝帽就是为了拿它做鱼坠儿了?

不为这个又为啥呢?它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

你也可以拿铅块、子弹壳做坠儿啊,或者钉子什么的……

铅块在路上捡不到,得去买,而钉子又不合适。螺丝帽虽然难弄,但比其他东西都要好……很沉,而且有个窟窿。

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还没弄清楚,笨蛋,你这一拧会拧出什么后果?如果护路员没有发现,火车就有可能脱轨,就会死很多人!而这些人是你害死的!

大人!我干嘛要害他们呢?难道我是恶棍吗?

在你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火车出了事故呢?你虽然只拧掉了两三个螺丝帽,但也许火车就是因为这而出了事!

杰尼斯阴笑着,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看着审讯官。

得了吧!这些年来,全村人都在拧螺丝帽,还不是照样平安无事?假如我撬了铁轨或是搬了一根木头放在铁路上,哎呀,那么,火车可能会被撞翻,可是……还!就那么一个螺丝帽!

你知道不,就是那些螺丝帽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

这个我们懂……我们又没拧下所有的螺丝帽……还留着许多呢。

杰尼斯打了个哈欠,并在嘴巴上画了个十字。

去年这里就有一列火车脱轨,审讯官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去年的火车脱轨……我终于弄明白了!

您可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您是懂道理的人,您刚才所说的,句句在理。而那个护路员不过就是个乡巴佬,什么都不懂。他抓住我的衣领就把我给拽来了。…

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有可能将造成灾难……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会引发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

您当然知道得最清楚了……可我们是睁眼瞎……我们哪懂这些啊!

你其实什么都懂!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

我为什么要撒谎呢?如果您不信,就到村里去问问没有鱼坠只能钓到欧缠鱼。

嗨,住嘴……

整个法庭鸦雀无声。杰尼斯不时地变换双腿的位置,望着铺着绿色桌布的桌子,使劲儿地眨巴着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铺着绿绒布的桌子,而是刺眼的阳光。审讯官在快速地写着什么。

我可以走了吗?杰尼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不行。我得先把你抓起来,然后让你去坐牢。

杰尼斯不再眨眼,微微抬起浓眉,疑惑地望着审讯官。

为什么要坐牢呢?大人,我没空,我还得去赶集呢,还得到叶戈尔那里要回三卢布的油钱。…

住嘴,别吵了……

如果真的犯了事,我也认了,可就这样去……要是您怀疑我欠税,我的大人,您可别相信村主任……村主任算账时净作假,这一点我可以向老天爷赌咒……

我烦透你了,喂,谢苗!审讯官吼道,把他带下去!

我们家三兄弟,杰尼斯嘟囔着,两名强壮的法警正拽着他走出审讯室,兄弟帮兄弟又不是义务……兄弟交不上税,而我杰尼斯却去承担什么责任……你是什么狗屁法官!……你们应该靠本事断案,不应该无中生有……哪怕是该被刀副,也得犯了事才行啊,也要凭良心啊……

(朱宪生译,有删改)

1.契诃夫说:“我善于长事短叙。”请从“长事”与“短叙”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叙事的对话性”是该小说的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1-09-06更新 | 1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车

安谅

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明人问:“你有什么要事?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

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

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怎么会丢了呢? 两天后,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寻找。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这番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这般模样?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 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可几天下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自行车。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2.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而是径直表现他丢车后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 为什么?
2019-04-13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他说:“爹,你少喝点。”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爹说:“没事。”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娘说:“你爹是高兴啦。”他点点头。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纸片片?他愣住了。

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说着,娘就笑出了声。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选自《天池》2009年第9期,有删改)

1.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2)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3.简要概括母子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也有人说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018-02-27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