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52288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   

喻长亮

下了一夜小雨,到早上天晴了。田里的油菜喝足雨水,绽放着金灿灿的花朵。

小桥医生穿着干净的白大褂,骑着电动车,径直进了枯树湾。

他是县医院的医生,三年前到漳河村当了一名驻村干部。除了落实上级扶贫政策,他还在村卫生所给乡亲们看病。他已接到通知,将结束这里的驻村工作,回到县医院继续上班。明天上午同事小汪医生来接替他。

现在,他是来跟老树叔告别的。单独生活的老树叔是村里的一位病人,年轻时在高原当过兵,跟两位战友在一个叫昆巴的哨所里待了五年。当年的老班长在一次意外中走了,永远留在昆巴。他跟另一位叫山娃子的战友每个周末通一次电话。他们曾相约每年回一次昆巴看望老班长,至今却只去过一次。

老树叔得的是心脏病,天气转凉就犯病。临走前他还要做一件事,就是劝老树叔住到医院去。以他的经验,老人的病随时会发作,且来势凶猛。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住在医院里观察施治。可是老人从不拿这些当回事,总是乐呵呵地摆摆手说,时候不到,阴曹地府不收他。

他的腿关节炎也很严重,据说是年轻时在高原上落下的老毛病,已经困扰了他几十年,长时间站着他就会感到难受。每次发作,小桥医生都为他做吸水治疗。老人很乐观,笑眯眯地跟他拉家常,有时还来两句玩笑话,一点也看不出他正在忍受疼痛。

待小桥医生抽出针管,老人活动一下腿脚,说:看,咱又扛得起枪了。

小桥医生收拾好针管,打趣道:我没见过这么能吹的!

老人乐了:你说对了,这腿跟我一辈子,还真是瘪瘪歪歪,千年不坏,一点不比钢铁差。

十年前村里修通村公路,老人捐掉卖粮食攒下的积蓄,帮助村里修通那条进村水泥路。村里要给他立一块功德碑,老人拒绝了。路修好后,老人又报名当了一名义务护路员。

老人有一双儿女。女儿嫁到广东去了,过年时才回来一次。平常总是通过电话问候老人,他总是大声说好着呢,不担心!儿子向天涯在县农业部门工作。小桥医生见过他几次。巧的是天涯也是一名驻村干部,平常吃住都在村里,很少回城休息。他们一见面就谈起驻村的事,两人很聊得来。他还称赞小桥医生说,你这是医疗扶贫呢,是一条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路子!不过没多久他就离开了,要赶回村里去。小桥医生叫他天涯大哥,第一次见面他们就互留了电话号码。

小桥医生曾跟天涯大哥谈起老树叔的病情。我原打算把他接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方便照料他,他不乐意。我又想请一位保姆照料他,他也不干。天涯一脸苦笑,他就是这脾气。他一辈子不愿给人添麻烦,这事就这么搁下了。我也没有办法。

他将电动车停在老树叔的稻场上,径直往老树叔的院子走去。

院门虚掩着,他推门进去,喊了一声叔,屋里没人应。小桥医生在院子里四下打量着。

后门开着,老人跪在园子里,一手扶住小板凳,一手费力地掐着韭菜花。老树叔身边放着一只小提篮,里边装着刚掐下的新鲜韭花。

小桥医生扶他站起来,叔,您可不能这么忙活!

老树叔擦了一把额上的汗水,你来得正好,告诉你个事儿。昨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活了一百二十岁。

您可真小气,干吗不梦见自己活一百五十岁!

老人快活起来,下回我梦他二百岁!

小桥医生昨夜也做了一个梦,自己结婚了。小桥医生有女朋友,两人谈了三年。后来,女朋友辞掉县医院的工作,去了深圳。她让小桥医生也去深圳,小桥医生一直在犹豫。

叔,您得听我的,该去医院了,得住下来好好调理。他小心翼翼地用了调理这个词,尽量说得轻描淡写些。

我不是有你吗?有你这位大学生医生还不够么!哈哈!他仰头大笑。

叔,这可不行!他急了。

他本来还想说自己明天要离开这里,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叔,我这就打电话叫医院的车来接您。

急什么?我总得跟你天涯大哥说一声,把家里清理清理再出门吧?

小桥医生想想也是,总不能让老人说走就走吧?他不放心地说:叔,您可不能变卦啊!

小桥医生收起听诊器,从药箱里拿出一只药瓶,拧开瓶盖,倒出几粒白色的药丸,用纸片包好递到老人手上。老树叔问他来漳河镇多久了。小桥医生往杯子里加了一点开水,低声说三年了。

老树叔轻叹了一下,时间过得真快。

傍晚时分,小桥医生给天涯大哥打了一个电话。他很清楚老树叔的病有多重,老人的心脏没准哪一刻就停止了跳动。他知道老人的脾气,是不会给人添麻烦的,哪怕自己的儿子也不。一想到这里,他心里就隐隐有一种担忧。

这个晚上,小桥医生就住在诊所里。这是他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晚上了。他打开厚厚的出诊记录本,一页一页地翻看,一个个熟悉的脸孔浮现在他眼前。他将把这个陪伴自己整整三年的记录本交到小汪医生手上。他还想带着小汪医生挨家挨户地走一遍,认识一下这里的每一位病人。他要跟他一起去见老树叔,还要把老树叔的病情详细地告诉他。

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到鸡叫头遍后,才迷糊了一会儿。

小桥医生突然醒来。窗外,天色微明。过了一会儿,天涯大哥打来了电话,说老树叔走了。天涯大哥说,夜里接到父亲的电话,让他天亮后回来一趟。老人说话很吃力,他觉得不妙,他二话不说,匆匆打了急救电话,跟随救护车一路赶回来,结果晚了,老人穿戴整齐地躺在床上,跟睡着了一样。

老人走得很从容,屋里清理得整整齐齐。老人走的时候,儿女不在身边。

天涯泣不成声。他告诉小桥医生,不久前老人曾嘱咐他,万一哪天他走了,要帮他完成一个心愿,把村里的那条水泥路铺上柏油。老人临走时,把那只旧军用饭盒放在床头,盒子里装满零钱和一张银行卡,银行卡密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父亲原本打算每年回一次昆巴看望老班长,但至今却只去过一次,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心思。他还说,父亲一生清贫,生活节俭。

小桥医生跟新来的小汪医生一起来到枯树湾,向老树叔做最后的告别。

走到那条水泥路上,他步伐坚定,决心与曾经的犹豫、纠结告别。他给女朋友发了一条微信,告诉她自己不去深圳了,他要留下来,继续当一名普通的医生。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桥医生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来漳河村开展扶贫工作;他还发挥职业专长,给乡亲们看病,他在即将离开之际还惦记着病人老树叔。
B.老树叔和战友山娃子曾相约每年回一次昆巴看望老班长,至今却只去过一次。最主要的原因是老树叔得了心脏病,身体条件不允许。
C.“老人跪在园子里,一手扶住小板凳,一手费力地拍着韭菜花”写出了老树叔的腿脚不方便,也照应了前文“他的腿关节炎也很严重”。
D.老树叔的儿子天涯也是一名驻村干部,平常吃住都在村里,很少回城休息。单独生活的父亲离开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他非常悲伤。
2.小说标题“告别”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老树叔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D.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8-08-25更新 | 1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者仁心

凌鼎年

娄城的陈茵从小病歪歪,在幼时的记忆中送医院、住院、打针吃药是挥之不去的常态镜头。

工作后,陈茵还是身子弱。伤风咳嗽、头疼脑热是常有的事,用西医的话说是免疫力差。

因三天两头请假,影响工作,给领导印象不好。跑医院很烦,花钱不说,还耽误时间,要上班的陈茵耗不起。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吧?他就自学中医,看了不少中医的书,什么《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难经》《素问》《灵枢经》等都看了,还收集了不少民间偏方。

老话说“久病成良医”。时间久了,陈茵有了病,不再上医院找大夫,而是自己开方子抓药。疗效还不错。他有了信心,对中草药就更上心了,天天翻古医书,比对那些中草药。

这样,家里人有小毛病也不去医院了,他就权当练手。再后来,邻居、同事也时不时找他咨询,或请他瞧病。他如果推托不了,就先声明:“我不是医生,野郎中也不算,说病情说实话,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开方子不卖药,完全义务。”

有一年清明那天,中学同学阿普的老婆找到陈茵。说阿普得了黄疸肝炎,在医院住了两三个月了,一点起色也没有,医生束手无策,说除非到上海、北京的大医院找名医就诊,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因阿普与他老婆都是下岗工人,也没有积蓄,付不起昂贵的住院费与医药费,只能回家等死。阿普的老婆说:“请看在老同学的面上无论如何救救阿普,我求你了!”

陈茵只好实话实说:“我没有行医执照,不能开方子的。”

阿普的老婆说:“他也没几天活头了,你就死马当活马医,治好了是他福分;治坏了,绝不怪你,放心,放一百个心。”

陈茵不好再推托,就去了阿普的家。陈茵万万没有想到阿普的家如此寒酸,心里也酸酸的。

他仔细看了看阿普,全身皮肤发黄,眼睛发黄。据阿普老婆说,小便也是黄的。以陈茵的经验,病情的确很严重,可以说是病入膏肓,看来真的撑不了多长时间,死神就会来叩门了。

陈茵说:“阿普的病属于湿热蕴结,气滞血淤,容我回家好好想想,开个清热散湿、排毒解毒的方子。”

可能因为自己的名字关系,陈茵对茵陈这味中草药很是关注,重点研究了很久。清明前后,正是野外茵陈旺长的季节,在儿时的印象中,野外到处都有茵陈的身影,一种极为普通的野草而已。他骑了自行车,去了郊外,转了一大圈,竟很少见到成片的野草,品种也似乎越来越少,倒是外来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处都有。陈茵好不容易在一处待建工地找到了一片茵陈,就痛痛快快割了,装了满满一蛇皮袋带回。

陈茵关照阿普的老婆,每天茵陈60克,加三个大枣,煮了当茶叶水喝。七天一个疗程,坚持三个疗程,看看有没有疗效。

阿普的老婆过两三天就来个电话,说阿普的脸色有好转。阿普的脸色好多了。阿普的眼睛不黄了……

三个疗程后,陈茵去给阿普复诊,他欣喜地看到阿普的黄疸退了。

又静养了几个月后,阿普竟然逃过一劫,活了过来。

阿普与他老婆把陈茵当活菩萨,逢人便说陈茵医术如何如何高明,说什么“草药一帖,气死名医”……

口口相传,陈茵开始小有名气,找他瞧病的人更多了。

陈茵就去考了个行医执照。有行医执照后,他干脆辞了原来的工作,开了一个陈茵中医馆,专治肝病。

陈茵治肝病,最推崇的中草药是茵陈,把它誉为养肝第一药。

有人信有人不信,还有人说他是野郎中,难登大雅之堂。陈茵不理会这些,用他自己的话说,治病救人第一位,行医开药,我问心无愧,方能心安理得。

陈茵确确实实治好了不少黄疸病人、乙型肝炎病人,而疗效最好、口碑最好的是他治好了不少小儿黄疸。

有了临床验证后,陈茵索性把治疗小儿黄疸的偏方贴在了自己医馆的墙上。治新生儿黄疸偏方:茵陈10克,山菊10克,炒麦芽10克,大枣3个,加水500克,浸泡1小时后,文火煎熬,水开后,把药汁滤出,每次喝5-15毫升,一天4-5次,3-7天见效。

阿普问他:“你这样,老中医少了神秘感,岂不是自己断了自己财路?”

陈茵笑笑说:“医者仁心,钱财乃身外之物。”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陈茵“从小病歪歪”,工作后“身子弱”,为下文写他自学中医,研究中草药,渐渐为自己及他人治病直至辞职开中医馆做了铺垫。
B.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没有明显的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之处,但在平淡的叙述中,主人公陈茵的性格特点突显出来,可谓平中见精神。
C.陈茵儿时野外到处都有茵陈的身影,如今郊外竟很少见到成片的野草,品种也似乎越来越少,但外来植物泛滥,这一变化隐含了作者的忧思。
D.小说主人公名字叫陈茵,而他最推崇的治疗肝病的中草药是茵陈,这种表面的巧合蕴含着作者的用心,暗含着主人公从医的偶然性。
2.阿普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评论家认为,凌鼎年的小小说“精神底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请从两个方面探究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2020-07-18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雪(节选)

路翎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着,传来急促而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红色的火星。

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

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该退到大公路上去排队,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刘强说,他没有注意到,不知道要排队;后面已经挤满了车,回去是很困难的。

王德贵叫起来了,他说,为什么不派人在下道的地方拦住,通知他们排队呢,这不能怪他们的;回去不可能,而等着别的车辆过完再过,天亮都办不到的。

……在这种情形里,人们总觉得自己是有理由的;王德贵觉得这个桥头的工作做得不好,他有理由发火。但那个工兵连长,很习惯这种情况,而且非常疲劳,一点也没有理会,走回去了。

这就够呛了!刘强说。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立刻就传来了小王吵嚷的声音,可是那个工兵连长的回答却不很听得清楚。好久好久,小王仍然在那里叫着,语气已经没有那么强硬了,他说,他们不知道这种情形,他们的司机负了伤……刘强有些焦躁。但他也弄不清楚,究竟是恼怒小王还是恼怒那个不通情理的连长。他跳下车去了。脚一踏到地面,他就有些昏迷;稍微站了一下,他才迎着冷风走了过去。

他听见小王说: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

另外有一个司机说:是呀,我们一两台车……

听见这个,刘强恼怒地皱起了眉头。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疲劳的、冷淡的声音:

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于是刘强喊:小王,别说了,回来!咱们退回去。!

……那咱们就不能完成任务了呀!小王说,又痛苦又焦急,几乎是含着眼泪的了。

回来!刘强沉默了一下,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那是你们司机么?工兵连长拿手电对刘强照了一下,显然对刘强的态度有些惊讶。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这哭声是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并且有两个战士也跑过来了;紧张的桥头上的这个小孩的哭声使得人们非常惊奇。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思地赶紧拍着孩子说:别哭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由得变得非常柔和,他拍着孩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

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女!随即他又拍着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大哭着的、满脸眼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的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诮和喜悦而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你呆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当那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兵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你们车上是朝鲜女同志么?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在紧急情况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着,一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宝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

别叫小孩拉你一身——你看你哪像个抱孩子的样儿呀!一个战士大声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但随即又伸出头来说:那么你来抱一下试试看?吓!刘强发动了车子,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间,上了桥头。工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由得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中,听着马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和小王快乐的抚爱声——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着安静的、满足的笑容。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都可以感触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小说中的“工兵连长”“朝鲜妇女”等词语,以及文末标注的创作日期,都指向抗美援朝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小说中运送朝鲜妇孺的车辆过桥时受到工兵连长的无理阻拦,却在孩子哭声中得以顺利放行,情节的转折使故事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
D.小说叙述的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虽无意于渲染战争场面,但“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红色的火星”等描写仍让人惊心动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绘的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的重要助力,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B.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能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C.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车中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D.小说以众人“安静的、满足的笑容”结尾,意蕴丰厚,饶有余味,同时也与文中对“微笑”“笑容”的多次描写前后呼应,更显得结构完整。
3.从语言描写的角度看,刘强、王德贵和工兵连长这三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优秀的小说家善于抓住某一“突发的瞬间”来展示人世间的“真情”与“真相”。请据此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
2021-04-21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