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58591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封举报信

陈坚

①张栋是市第二实验学校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重点学校,张栋算是这里的资深班主任了。

②这是“双减”政策颁布后的第一个学期,张栋特地制定了全新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微信群,以便及时跟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

③九月眨眼间就过半了,这天,张栋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所有人都盯着他。一个老师对他说:“不好了,张老师,有人在市教育论坛里发了举报信,举报你们班学习工作违背政策……”

④张栋连忙登录论坛,一封举报信闯入眼帘。这帖子已经被置顶,回复和点击数量巨大。帖子里写道:“市教育局领导,你们好!我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下这封举报信,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家长,我要举报第二实验学校六二班。该班在‘双减政策下,老师依然给学生布置超量任务,在如此重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如何实现新政策要求……”

⑤举报信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包括这些年来颁布的各项教育法规,精确到第几条第几款。文章的最后还附上了张栋班级微信群里三个学生的作业截图,他们上传作业的时间都是凌晨……

⑥张栋看完,浑身冰凉。虽然截图确实是出自他们班级群,但是发帖人的举报信完全是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⑦这时,张栋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⑧校长见到张栋,说:“张老师,网上的帖子,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你放心,如果有人造谣,我们将追究到底,为你做主。不过你自己也要好好地想想,是不是工作中真的有什么疏忽?毕竟新政策刚下来,大家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⑨张栋解释道:“校长,事实并不是举报信里说的那样!”

⑩其实,那三个学生上传作业的第二天,张栋就找他们谈了话,问他们是不是新学期作业太难,不然怎么会做到凌晨呢?

⑪一个学生着急地解释,作业不难,他们放学前就写完了,只不过那天他过生日,邀请了另外两个同学放学后陪他去打电动,谁知一不小心玩到了半夜。等回家后,三个人才想起来作业还没上传,所以才在凌晨上传作业的……

⑫校长听了解释,摆了摆手,说:“我知道里面有误会,这事最终处置之前,还得麻烦你去调查清楚这个举报人是谁,好吗?张老师,你知道的,六年级有不少优等生,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全都进自己学校的初中部,所以得稳住,不要造成优质生源流失。不管你们班是否存在问题,今天网络上出现了负面消息,这已经对学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⑬校长的话击中了张栋的心。虽然已经澄清了举报信里截图的误会,但那些文字依然像一把利剑,狠狠地向张栋刺来。他必须还自己一个公道,还学校一个真相。

⑭回到办公室,张栋仔细研究起这个发帖人来。

⑮发帖人昵称叫“忧郁的肉宝”,张栋想,难道这家长比较胖?他回想着开学时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又翻出当天和家长们拍的合影,拿出学生信息表,对照起家长的外貌特征。看了一圈,张栋锁定一名学生家长,他胖乎乎的,孩子在校表现一直不好,张栋已经联系家长好几次了,会不会是他在打击报复?张栋把那个学生的资料拿出来,上面有家长填的个人信息,字迹歪歪斜斜,还有几个错别字。张栋立马否定了之前的假设,因为举报信的文字功底十分了得,有理有据、绘声绘色,可见写信人的文化素养应该很高。

⑯张栋立刻展开新的调查。他在论坛里搜索“忧郁的肉宝”,只跳出来之前那一个帖子。张栋想了想,又试着搜索“忧郁的肉宝”的论坛ID。谁知这样一来,又跳出来另一个帖子——去年这个时候,这个ID使用别的昵称也发了一封举报信。再仔细一看,张栋大吃一惊,去年那个帖子举报的也是他们学校!举报内容是学校完全按成绩优劣分班,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压力。

⑰张栋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是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当时还有教育督导来调查,但结果显示,事实并不像举报信里说的那样,举报信息过于添油加醋了。不过即便如此,当时这事也给学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听说有些优秀学生后来都因为这件事去了别的中学……

⑱想到这,张栋突然一个激灵,他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⑲张栋连忙打开了班级微信群,点开成员名单,配合近两周的聊天记录,仔细搜寻可疑人物。一个群昵称叫“然然奶奶”的人引起了张栋的注意,他们班里并没有叫“然然”的学生。张栋又一看,这个用户的微信名叫“肉丸”,是于洋妈妈拉进来的。于洋是班里的学霸,可光看名字,他跟“然然”也没啥关系啊……

⑳为了搞清楚,张栋拨通了于洋妈妈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道:“于洋的小名叫‘然然吗?’然然奶奶是谁?”

㉑于洋妈妈一头雾水,随后否认道:“‘我不认识’然然奶奶呀,于洋也不叫‘然然。这人是谁?’”

㉒张栋又问于洋妈妈是否认识一个微信名叫“肉丸”的人。于洋妈妈查了一下,说的确有一个微信好友叫“肉丸”。

㉓张栋又问:“他是做什么的?”

㉔于洋妈妈说:“他是一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你怎么知道他的?”

㉕张栋如实相告:“我看见你把他拉进我们班级群了。”

㉖于洋妈妈否认道:“我没有啊,不是我操作的!”

㉗张栋补充道:“你是9月6日把他拉进来的,还记得吗?”

㉘于洋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张老师,有件事我要向你坦白,其实9月6日那天,有一所中学把我们学校几个六年级优等生的家长聚到了一起,给了很多优惠条件,希望我们到时候把孩子送到他们中学。不过你放心,于洋肯定不会去的,你们对于洋的栽培我是知道的。虽然是这样,但当时我也没好意思直接拒绝……那个肉丸就是那所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微信就是那天加的……我想起来了,加微信时,是他把我手机拿过去操作的,看来是他把自己拉进了我们的班级群!”

㉙过了几天,市教育论坛里又多了一封举报信,举报张栋他们学校多位教师违规补课。张栋看了,竟然露出了一丝笑意。

㉚原来,这是张栋设的一场局。那天,他跟于洋妈妈打完电话,就全都明白了:“肉丸”应该就是“忧郁的肉宝”,他作为另一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为了自己学校的优质生源,想方设法打入“敌人内部”,伺机潜入家长群,甚至不惜发帖诽谤造谣,恶性竞争。

㉛于是,张栋请于洋妈妈帮忙,以咨询详细的转校优惠条件为借口,故意向“肉丸”抱怨张栋他们学校有新的违规操作,还提供了假的图片证据。“肉丸”信以为真,又追加了一封举报信,彻底暴露了自己……

㉜张栋把事情经过整理好,提交给校长,在班级群和论坛上详细澄清了事件经过,并展示了调查证据。他做这一切,只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下,还教育一片净土,让学生享受最纯粹、最公平的教育环境……

(选自故事者网站2022-04-05)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封举报信开头,中间和结尾还各提到一封,可见举报信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小说内容反映出部分中小学校之间优质生源争夺战白热化到了不择手段的残酷地步。
C.小说从正面刻画了“肉丸”这个亲自出马、赤膊上阵且心术不正的负面领导形象。
D.小说结局张栋与于洋妈妈配合请得“肉丸”入瓮,表现了张栋善于将计就计的智慧。
2.“事出反常必有妖”,举报信的蹊跷,其实文中多有暗示,请指出两处加以说明。
3.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他们几个哩?”

水生小声说:“还在区上,明天我们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二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揺!”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伙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尺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她们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战士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

一路走着,因为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一九四五年于延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反映抗日战争,但没有着眼残垣断壁、血污泪痕,更多的是朗月清风、明媚喜悦,全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小说的开头描写水生女人编席子,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活了,而且把女人的精湛手艺,勤劳勇敢,都生动地描绘出来。
C.作品对敌我遭遇战的描写,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荷花淀军民的沉着、机智,以及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的决心。
D.作品结构疏密相间,详略有致,文中敌我遭遇属工笔详写,经历一仗回家后,妇女们组织起来,练兵打仗属粗笔略写。
2.作者在描写荷花淀环境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3.如果把小说结尾部分“一路走着……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删去,文章情节依然完整。作者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呢?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021-11-26更新 | 1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晨色清冷,带着一丝寂寥,隐然暗示夏日将尽。为数二十人的队伍于破晓时分启程,布兰策马置身其间,满心焦虑又兴奋难耐。这次他年纪总算够大,可与父兄同往刑场,一观国王律法的执行。

布兰七岁。

死囚已被领至小丘上的庄园,罗柏[注]认为他是个誓死效忠“塞外之王”的野人。布兰想起老奶妈在火炉边说过的故事,不禁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她说野人生性凶残蛮横,个个都是贩卖奴隶、杀人放火的偷盗之徒。他们与巨人族、食尸鬼狼狈为奸,趁黑夜诱拐童女,还以磨亮的兽角啜饮鲜血。

然而眼前这个老人削瘦枯槁,比罗柏高不了多少,手脚紧缚身后,静待国王的旨意发落。他在酷寒中因冻疮失去了双耳和一根手指。而他全身漆黑的衣服,与北境守夜人弟兄们的制服没有两样,只不过衣衫褴褛,脓疮四溢。

人马的气息在清晨的冷空气里交织成蒸腾的雪白雾,父亲艾德•史塔克下令将墙边的人犯松绑,拖到队伍前面。罗柏和琼恩直挺背脊,昂然跨坐鞍背;布兰则骑着小马停在两人中间,努力想表现出七岁孩童所没有的成熟气度,仿佛眼前一切早已司空见惯。微风吹过栅门,众人头顶飘扬着临冬城史塔克家族的旗帜。

父亲神情肃穆地骑在马上,满头棕色长发在风中飞扬。他修剪整齐的胡子里冒出几缕白丝,看起来比三十五岁的实际年龄要老些。这天他的灰色眼瞳严厉无情,怎么看也不像是那个会在风雪夜里端坐炉前,娓娓细述远古英雄纪元和森林之子故事的人。他已经摘下慈父的容颜,戴上临冬城主史塔克公爵的面具,布兰心想。

父亲脱下手套,交给侍卫队长乔里凯索,然后双手擎剑,朗声说道:“以国王之名,我,临冬城公爵与北境守护,史塔克家族的艾德,在此宣判你死刑。”语毕,他将巨剑高举过头。

布兰的异母哥哥琼恩雪诺凑过来。“握紧缰绳,别让马儿乱动。还有,千万别扭头,不然父亲会知道。”

于是布兰紧握缰绳,没让小马乱动,也没有把头转开。

父亲巨剑一挥,利落地砍下死囚首级。鲜血溅洒在雪地上,殷红一如葡萄美酿夏日红。队伍中一匹马嘶声跃起,差点就要发狂乱跑。布兰目不转睛地直视血迹,只见树干旁的白雪饥渴地啜饮鲜血,在他的注视下迅速染成暗红。

人头翻过树根,琼恩伸手搭住布兰的肩膀,布兰也转头看着哥哥。“你做得很好。”琼恩神情庄重地告诉他。琼恩今年十四岁,观看死刑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冷风已停,暖阳高照,但返回临冬城的漫漫长路却似乎愈加寒冷。布兰与兄长并骑,远远走在队伍前方,他胯下的小马气喘吁吁方能跟上兄长坐骑的迅捷步伐。

“这逃兵死得挺勇敢。”罗柏说,“不管怎么说,好歹他有点勇气。”“不对,”琼恩静静地说,“那不算勇气。这家伙正是因为恐惧而死的,你可以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来。”琼恩的灰色眼瞳深得近乎墨黑,但世间少有事物能逃过他的观察。他与罗柏同年,两人容貌却大相径庭:罗柏肌肉发达,皮肤白皙,强壮而动作迅速;琼恩则是体格精瘦,肤色沉黑,举止优雅而敏捷。

罗柏不以为然。“叫异鬼把他的眼睛给挖了罢,”他咒道,“他总算是死得壮烈。怎么样,比赛谁先到桥边?”

“一言为定。”琼恩语毕两脚一夹马肚,纵骑前奔。罗柏咒骂几句后也追了上去,两人沿着路径向前急驰。罗柏又叫又笑,琼恩则凝神专注。马蹄在两人身后溅起一片翻飞雪雨。

布兰没有跟上去,他的小马没这般能耐。他方才见到了死囚的眼睛,现在则陷入沉思。没过多久,罗柏的笑声渐远,林间归于寂静。

太过专注的他,丝毫没注意到跟进的队伍已赶上自己,直到父亲骑马赶到身边,语带关切地问:“布兰,你还好吧?”

“父亲大人,我很好。”布兰应答,他抬头仰望父亲,父亲穿着毛皮大衣和皮革护甲,骑在雄骏战马上如巨人般笼罩住他。“罗柏说刚才那个人死得很勇敢,琼恩却说他死的时候很害怕。”

“你自己怎么想呢?”他的父亲问。

布兰寻思片刻后反问:“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惟有恐惧的时候方能勇敢。”父亲告诉他,“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杀他?”

“因为他是野人,”布兰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绑架女人,然后把她们卖给异鬼。”

父亲微笑道:“老奶妈又跟你说故事了。那人其实是个逃兵,背弃了守夜人的誓言。世间最危险的人莫过于此,因为他们自知一旦被捕,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恶向胆边生,再伤天害理的勾当也干得出来。不过你会错了意,我不是问你他为什么要死,而是我为何要亲自行刑。”

布兰想不出答案。父亲说:“史塔克家族的人相信判决死刑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如果你要取人性命,至少应该注视他的双眼,聆听他的临终遗言。倘若做不到这点,那么或许他罪不至死。”

“布兰,有朝一日你会成为罗柏的封臣,为你哥哥和国王治理属于自己的领地,届时你也必须执掌律法。当那天来临时,你决不可以杀戮为乐,亦不能逃避责任。统治者若是躲在幕后,付钱给刽子手执行,很快就会忘记死亡为何物。”

(摘编自《冰与火之歌》,有删改)


[注]罗柏,临冬城公艾德•史塔克的长子,临冬城的继承人,布兰的哥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处死死因这一事件,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呈现了史塔克家族的人对“恐惧”“勇敢”“责任”不尽相同的认识,
B.在处死死囚的整个过程中,第一次亲历行刑的布兰内心经历了“焦虑却兴奋——紧张而镇定——疑惑沉思”的变化过程。
C.文中画线句子描写行刑过程,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手法对血腥的场面进行了艺术处理,使其具有文学意义上的美感。
D.“眼睛““眼神”“目光”等作为本文的情节线索,贯串文章始终,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形象和心理。
2.《冰与火之歌》是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奇幻小说,说说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奇幻色彩,并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
3.作者马丁擅长“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即选定一个人物,让读者随着他的想法和行动去感受正在发生的故事,而不会让读者看到这个人物视野之外的事,本文的视点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情节,简要分析理由。
2020-09-20更新 | 2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决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以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订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地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店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店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夫妻两人明明是艰辛挣钱,却都做出颇有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这表现出他们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有一种虚荣心。
C.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D.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2.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明。
2021-01-16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