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15974362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中药芬芳

2012年阳春的正午,我走进这间叫做“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

②“春泽”,是取自“春天的光泽”之意。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药的心情就比较悠然自得。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

③装中药的木匣子,大小一致,上面一律用规规矩矩的正楷毛笔字写着药名,有数百种药,可抓药的医生目光一扫药方子就能准确无误地走到装那味药的小匣子边,轻轻一抓,数量常常是八九不离十,这就是熟能生巧啊!中药最是讲究配药的分量,多一分少一分则药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中草药的奇妙之处!我看着抓药的医生有节奏地来回走动,他时或来到案板边看一眼医生开的药方子,时或轻轻拉开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木匣子,取药,用小秤称,轻轻地抖去一些,确保重量的准确,而后返回案板,将药倒在黄皮纸上或纸袋中,再返回称第二味配药。他们的动作轻而柔,来来往往,脚踩在木地板上也从不会发出巨大空洞的声响。看着这流畅的动作,病人的疼痛仿佛也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在中药店看医生抓药,谁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那抓药的医生本身也是一味药啊

④药抓好了,医生朝空中轻轻一招手,“唰唰唰”就开始包药了。我暗自称奇,这多像魔术般奇妙神秘啊!仔细看,禁不住哑然一笑,原来看似虚无的空中还垂着一根根的白线呢。抬头望去,蓝瓦下的屋脊上还吊着一个个纺锤形的线圈呢。那些线垂在空中,医生们随手就可包药了,一点也不用担心线会缠在一起解不开。这样的方法,既科学又节省时间,实在是妙。

⑤中药包好了,配药的医生就大声喊出某人的名字。有人应声而起,取药离开,又有人进来坐下。等待的过程,有些淡淡的焦急,也有些心安理得。我看不见医生白口罩后面的表情,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是同样的安静,同样的会说话,一如中药店里舒缓流淌的时光。与那样的眼睛对视,人自然而然会放下心来。药到自会病除的!

⑥中药成为我眼中飘着草木气息的意象,是在1980年的早春。那年我7岁,跟随着祖父,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在如今的我看来,是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

⑦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老伯。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让我仿佛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一味味带着神秘感、可以救死扶伤的药啊!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铺满了黄纸:半夏、冬青、春不见,莲心、防己、相思子,怀熟地、咸秋石、雪里青……

⑧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

⑨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赏,就像欣赏祖父铜皮盒里那些闪光的银元和铜钱。但这些稀奇古怪的药材比“光绪元宝”和“乾隆通宝”可爱多了。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算了,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如今看来,我是低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西药已经超越了中药,成为看病的主导。而我当药铺郎中的梦想,也在时间的过滤器里,被淘洗干净。现在我更多的是成年男人的焦灼和忧虑,全然没有了当初站在药铺架前的豪情壮志。

⑩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⑪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掉了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邱老伯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了。

⑫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读后我不禁感叹: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回想那些中药颗粒,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鼻息间的香气更浓重了。

⑬时光渐逝,病中的我同样垂青于中药的疗效。冰片、半边莲、夏露、荭草、紫藤……这些中草药的名字给我留下了绿色健康的记忆。每当我端着浓浓的中药汤,就仿佛看到草木森森,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都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⑭有时病中喝多了中药,我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

(取材于林文钦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就是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熟练,有技巧
B.也有些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坦然,放心
C.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                 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
D.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历尽沧桑:历经岁月而苍老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作者说抓药的医生“也是一味中药”,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中药药理而且技艺高超。
B.第⑥段“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C.第段作者借周作人的话说明中药特有的草木香气带给人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弥足珍贵。
D.第段“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表达了作者对中药胶囊便捷、实用的喜爱。
3.文中第⑦—⑨段关于“邱氏中药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中药芬芳”包含了哪些涵义。
2022·北京大兴·三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蜜

刘云

秦巴山区的蜜是很好吃的。早先吃蜜,只知道那些蜜是随了油菜花开、小麦花开,或者玉米花开酿成出来的,会吃蜜的,一尝就知道,这是菜花蜜,这是麦花蜜,这是包谷花蜜。

从川道地方到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工作,一待就是八九年,对于吃蜜,终于大开了眼界。知道了世上最好的蜜都是长在森林里的,于是知道了什么是椴树蜜、槐花蜜、草药蜜、百花蜜。这些森林地带出产的天然蜜,比起早先吃过的川道上的庄稼蜜,不知好上了多少倍。

离开宁陕多少年了。去年底,宁陕筒车湾镇年轻的镇委书记到市上参加中青班培训,也给我带来一罐蜜,神秘地说,你尝尝,保准你想不到是什么蜜。我笑道,宁陕还有什么好蜜呢?一尝就傻了!这蜜完全不同于经验中的天然蜜!看颜色,是深红色,或更像是酒红色,不同于一般的天然蜜。时至秋末,那蜜已然结晶,拿到窗前迎着阳光细瞅,蜜的颗粒清晰可数,粒粒饱满,表面似有张力,在阳光下,深红渐渐变为金红,闪着滋润的光点,像阳光下冻了千年万年的老冰晶。尝了一小口,完全是浓郁的果香,像苹果香,也像木瓜香,还有几分葡萄香。那蜜香在舌尖上回味良久,久久不化,像是黏住了,然后慢慢渗透到喉咙里,化到整个身心,也化到我双眼发光的神色里了。问:这是什么蜜?答:海棠蜜!

这蜜产自筒车湾镇的海棠园村,故名海棠蜜。提到海棠园,我眼前立马现出那个深藏于大山之巅的小村,那是南秦岭中数一数二的汉江支流汶水河边一座高大的山,名高望山,站在汶水河看山,得仰视,昂立着脖子看半天,眼花了,也还看不清那山的全貌。上山一条蜿蜒三十多里的山路,仅能通行小拖拉机,沿路都是深厚的林木,一路上没有一户人家,没有田地,就是各样的树木。上到山顶,一处山顶小盆地出现在眼前,百十户人家,一眼就看得出这村人多地少,这就是海棠园村。

我脑子里又现出另一番景象,就是整个小盆地里沟沟岔岔、坡上、岭上,房前屋后,路边,水塘四周,山岬上,半坡林带里,长着无处不在的海棠树,四五月时节,海棠园里海棠花漫山遍野地开放着,把这个季节其他植物,甚至田地、房屋全遮在海棠花海里了,海棠园村是名副其实的海棠世界。

那个虽然有着海棠般的美丽、宁静,却又十分贫穷的山村:那些年,我们每年都会去海棠园,冬天去,春天去,四五月春荒不接时去,夏天防汛防滑时去,去接济看望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小孩,去慰问那年老无依的五保户。整个村子,在高高的山顶盆地间,无声无息,偶尔一两声狗吠,更显得村野的荒寂。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走完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小孩和满山草木,美丽的贫困是我们多年对海棠园村的无奈形容。

今年四月,我专程去海棠园采访,村上陪同我采访的第一书记很是精神,秦岭的阳光和风已在他年青的脸上镀上一层山地色,他黝黑的皮肤让人感到成熟和亲切。他是来扶贫的硕士生,专门包抓村上的产业发展。第一书记一路上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们的海棠树、海棠花、海棠蜜,他们的海棠蜂蜜合作社,他给我们指认着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还有一些当地土名字的海棠,教我们辨识这些海棠细微的区别,就像在说着家里的亲人。为采访海棠园村,我来时是做了关于海棠的功课的,我知道第一书记讲的海棠,恰是中国有名的“海棠四品”。海棠在中国的花谱和植物谱中,有着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国艳等等美誉。陆游有海棠句:“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张大千晚年画出《海棠春睡图》激动了画坛。但那些古人的心情,我们都来不及体会,在这个温暖的四月日子里,海棠园灿烂的阳光和我们的心情一样美好,海棠园的海棠千树万树繁花竞放,我们每过花树,都会遇到忙碌的蜜蜂在花间飞舞,偶尔扑上我们脸庞。

与村蜂蜜专业合作社主任一照面,他似乎就认出了我,这位年过五十的乡下汉子,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第一批告别打工的返乡创业者,他挑头组建起海棠园村的蜂蜜合作社,动员贫困户和打工农民兄弟养起海棠蜜。我们坐在合作社主任家阳光灿烂的院坝里,也坐在蜜蜂飞舞扇起的细小的风中,喝着女主人沏的浓浓的蜂蜜茶,唇齿间弥漫着海棠蜜的清香,眼前青山如屏,天蓝如洗,海棠花开正繁正香。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通过庄稼蜜和天然蜜的层层铺垫,引出了海棠蜜,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明作者的褒贬态度,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从视觉和味觉的角度来细致地描写海棠蜜颜色、形状和味香的与众不同,海棠蜜让作者忆起海棠园村这个美丽而贫困的山村。
C.海棠园村地处偏远的山林,起初农民大多外出打工,作者过去也来这里帮扶,当时没有想到利用当地海棠树多花好的资源来发展。
D.文中提到陆游的诗句和张大千的画,说明海棠影响大和作者采访准备得充分,而提到“海棠四品”也说明海棠园村发展定位很高。
2.请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①化到整个身心,也化到我双眼发光的神色里了。
②秦岭的阳光和风已在他年青的脸上镀上一层山地色。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1-21更新 | 1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犁杖:最后的方舟

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

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里。铁铸的犁铧,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

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地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

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楝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作可以托付前世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有五十年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

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

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

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

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的谷穗。

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我的名字。

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

(选自2012年第3期《文苑》)

注:①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②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1.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因什么而寂寞?为什么这寂寞无人能懂?
2.文章在第四段对犁杖材料的选用作了诸多联想和细致描写,似乎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够密切,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简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
(2)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4.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文章结尾段落,作者指出“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意义。
2018-07-08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风刮了一夜

齐延中

黄豆岭的冬天,脾气不好,尖酸刻薄。 虽然没有落雪,但冷得透骨。

老槐树上的高音喇叭正在广播,村支书像羊啃了臭椿叶子一样,吭哧地播道:上级通知,上级通知,这两天会有一股西伯利亚冷空气抵达,老少爷们儿注意了啊。

遥不可及的西伯利亚竟然与黄豆岭扯上关系,这让黄豆岭的村民们匪夷所思。村里人惊叹,敢情这刮了几辈子的西北风,竟然是从那里刮来的。后来大伙一致认为,为了黄豆岭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实在没有这个必要。看法归看法,丝毫不能阻止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往这刮。

风从村子西北一波又一波涌来,起初只是一小缕,一阵风,见村子的狗都不叫唤一声,就放心大胆地蹿进来。那时候,狗也困得要命,毕竟小河边草垛后,你追我赶地跑了一天,也累了。

风就这样打个呼哨,从村子西北角长驱直入,席卷了全村。经过三结巴家时,还顺便把他家大瓦房后沿的瓦片扯下三四片。

三结巴是个鱼贩子,买卖做得好,这两年赚了不少钱。 有了钱就盖房子,他的房子是全村第一户用砖瓦盖的,高出东邻黑碗儿家一个檐头,为此黑碗儿跟他翻了脸。

风还把村子西北面那几户家里的气味刮到了村东南面,把东南面住户的气味刮到了村外。这些气味乱七八糟,有小雪家的玉米粥味,有三结巴家的咸鱼味,有光棍子老董窗户外的尿桶味,有痨病客三老汉用瓦罐熬的草药味,也有广顺牲口棚里的粪水味。不过,最多的还应该是老黄家兄弟三个豆腐坊的豆浆味。这些味道本来在各家屋里荡漾,温润着各家的人和物,互不相干,却被一夜西北风,从土墙上的裂缝里,从戳破的窗棂间刮了出来,灰头土脸地混在一起,吹出村子,成了流浪的风。谁也不知道这些风如果被夜行的路人闻到,能否分辨出哪一股是来自黄豆岭的哪户人家。

同时刮走的,还有各家各户生火做饭的热量。光棍老董的晚饭通常是一碗水,馏块黄玉米饼子,炕上自然不暖,一阵风就冻透了屋子;贾鲜英的屋里火力足,没什么大碍;②三老汉弓起身子蹲在炕上,努力地将脖子伸向窗外透气,胸腔里呜呜得像一架破旧的风箱;村里史三儿媳将要过门,这两天忙着蒸馍蒸肉,锅底下没断过柴火,烙得儿子史四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黄老三家正在烧豆腐汁子,滚滚白气从他家灶房门口涌了出来。

毕竟村子小,盛不下那么多风。挤不进村里的大多数风,就在收完庄稼的田野里乱蹿一气。黄豆岭人厚道,秋收时,不会把地里打扫得一干二净,哪块地头地梢都会故意留下三四穗玉米,半垄黄豆秸,半截子高粱,几个地瓜,这些是给田野上的兔子、老鼠、喜鹊、刺猬、狐狸、麻雀准备的。老辈人立村之前,这片土地是这些小动物的领地,后来,是我们占了它们的地盘,就算是交地租吧。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谁知让不讲究的西北风,一夜就把田野收拾个精光,连村里懒汉大燎壶家那块懒得收割的瘪谷子也没放过。

田野空了,本来留给老鼠、兔子、刺猬的粮食刮进土里,掉进沟里,丢失了一大半。这就预示着它们今冬要半饥半饱地过日子,实在熬不过去,就得拖儿带女地进村觅食、寻活路。③到那时候,不知谁家的粮仓,又要遭殃。

次日,早起拾狗屎的炳坤爷,斜挎着粪篮子,抄着手,缩着脖子,慢吞吞地走出来,边走边骂,刮得狗都不出来了。

炳坤爷家境富足,家中的田产和冒尖的粮仓,是几辈人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他是全村第一个开门的人。出门从不空手,不是挎个烂筐头,就是半截子牛缰绳,回来更不空手,一筐草料,一捆柴火,实在没东西带,石头蛋子也得捎两块回来,铺天井。按村里二晃荡的话讲,不捡点便宜就是吃亏。炳坤爷的习惯,是他爹一烟袋锅子敲出来的。炳坤爷小时候,喝水喝半杯洒半杯,他爹一烟锅敲在脑门上,骂,茄子有把儿,水也有把儿吗?

还有些心高气傲的风,不屑于在地上折腾,就跑到天上刮。白天,天空上懒散地飘着几朵云彩,一直在村子上空游荡。自打八月十五就有,让村子里的炊烟喂熟了,轻易不离开,有时顶多飘到东岭,再或者飘到西岭。有风来的时候,无非是换个姿势,或坐或躺,这一堆,那一堆。村里人也都习惯头顶上那几片云了,就像习惯夏天出门顶着草帽,干活回家洗把脸一样。

清晨,蒜锤子披衣出门。大地铺满了白霜,蒜锤子打了一个冷战。抬头望天,天上干干净净,哪里还有那几片云彩的影子了,蒜锤子大惊失色,他急切地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人。于是他跌跌撞撞地奔跑在大街上,见人就拉住对方,托起他的下巴,让他看空荡荡的天空,并告知,④长在村子上空的云彩飞走了。

这时候,刮了一夜的西北风已经停歇,太阳已一丈多高,阳光懒散地照在了大地上。

这个冬天,屋檐下的冰凌二尺多长,一直挂到来年二月。卖豆腐的老黄,出门吆喝半条街,差点冻成冰疙瘩。蒜锤子用胶皮带做了一副弹弓,没事就朝大喇叭瞄,为此挨了村支书不少踹。蒜锤子跑老远后,对着村支书的背影喊,谁让它把西伯利亚的什么气招惹来的。

其实,西伯利亚冷空气只是个幌子,它与黄豆岭的寒冬无关。

(选自《参花〈中〉》2023 年 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豆岭的村民认为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往这偏僻的地方刮,实在没必要,此处写村民的看法意在突出黄豆岭村的落后和封闭。
B.文章写风的凶猛,写了村内,如“从土墙上的裂缝里,从戳破的窗棂间刮了出来”,也写了村外,如“把田野收拾个精光”。
C.炳坤爷家有良好的家风,“茄子有把儿,水也有把儿吗”充满了训斥意味,教育了炳坤爷,让炳坤爷成为会过日子的人。
D.为了表现黄豆岭冬天的寒冷,文章详细描绘了西北风,还简要提到了屋檐下的冰凌,对它们的描写,突出了冬天的酷寒。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表达了对黄豆岭冬天的态度,为下文写西北风带来令人难受的寒气奠定基础。
B.句②中“弓起身子”“一架破旧的风箱”传神地写出了三老汉虚弱不堪的身体状态。
C.句③中“遭殃”一词表现了村民们对小动物们只能进村觅食致使粮食受损的无奈。
D.句④用语新颖,富有想象力,“长在”赋予云彩生命力,“飞走”侧重突出云彩的灵动。
3.文章叙述了黄豆岭村民的日常生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们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4.文章主要是展现黄豆岭的村风村貌,却花费笔墨描写了西北风,写西北风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