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2 题号:159872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剖面

劳马

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

儿子画油画,擅长人物,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我尽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

可能是怕我退休后整天宅在家里,有一天,他突然邀请我去美术馆看看画展。我直接问:“让我赞助啊?”“说啥呢,不愿去就不去呗。”他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还是禁不住好奇,跟他去了。儿子告诉我,他的一幅作品获选参展,这很不容易,因为这次展出的画作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他是参展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开幕式新颖而简短,十几位被称为大师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贵宾室出来,走过长长的红地毯,站在了巨幅背板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媒体记者们一阵咔咔咔地拍照。然后便是揭幕,展览开始,人流移动。我走路慢,儿子扶着我的胳膊缓缓前行,不少人都主动向他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有人还跑到前面为我俩照相,记录下我与儿子前所未有的融浴亲情。

儿子说,待会儿要开一个小型研讨会,找人先开车把我送回家。我说别麻烦人了,我跟你去坐着歇会儿,等你忙完了再送我。他说,那也好。

会议就在展厅里举行,用红绳围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算是独立的会场。一幅巨大的油画前摆了几把折叠椅作为发言席,听众席提供了二三十把做工精致的小板凳。有年轻人见儿子扶着我走来,连忙起身让座。儿子耳语我:“今天研讨的作品就是眼前的这幅巨作,长十二米,高三米五,刚获得美展金奖,今天是头一次公开展出。您千万别现场睡着了;您打呼噜的声音能把吊灯震下来。”他指了指屋顶。

会议开始了,先请画家本人介绍作品。画家说,这幅画他取名为《上帝之心》,灵感来自他本人的一次奇特经历,这次经历震撼了他的灵魂,从此他梦中反复出现一个神秘诡异的场景,这是梦幻之作……

“屁!撒谎!”我小声嘟囔。儿子赶忙侧过脸,把食指竖在两唇中间,示意我不要说话。

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了些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听得我头昏脑涨。

“这画画得挺像,有水平!”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我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大声说道。儿子根本没有防备,吓得脸都红了。他拽着我的胳膊,用力往下拉,希望我坐下。

“这位是……?”主持人指了指我。

“噢,我不是,不,我是……”

“对不起,他是我父亲。”儿子连忙站起来,打断我的自我介绍。

主持人显然认识儿子,他示意一位年轻姑娘把话筒递给我。我儿子满脸涨红,汗水流到了脖子。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我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首先,这幅画画得很好,很像!”这句话一出口,我儿子差一点儿昏过去。接下来,我讲了如下意思:这不是什么梦幻之作,说白了,就是一幅野外写生作品。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很常见。各位画家之所以没见过这种剖面,说到底,是隔行如隔山,这在地质学家眼里再平常不过了。我看了这幅画也很激动,因为我是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看到了我热爱的场景,看到了熟悉,你们却看到了陌生。刚才画家说这是神来之笔,也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壳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画家的天赋灵感和凭空想象……

那位得意的画家倒在了台上……秩序乱了,场面有些失控,照相机和手机一下子对准了我。儿子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

“走,这回我领你去野外看看,什么叫剖面。”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安慰他不要害怕。

儿子绝望地听从我的安排,又招呼了几个画家和媒体的朋友,一起开车上路。

我告诉他们,这幅画的原型离这里不远,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准到,地点在黄院村北部。

进村的路不太好走,有几处被昨夜的大雨冲出沟坎,我们下了两次车,撇了几块石块垫在车轮下才开过去。

“哇!”众人一起发出了赞叹声。眼前山体上裸露的一大片岩层剖面惊呆了我儿子和他的朋友们。山体整个半边几乎全部剖开,足有两百米长、五十米高。

跟画家画的一模一样,不,比他画的震撼!

我介绍说,你们看到的是北岭弧形上叠向斜南段西翼,因采石场工作而裸露,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可见新元古代形成的中级变质岩,以及寒武纪形成的浅变质岩和奥陶纪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挤压、拉伸、抬升、沉降等构造运动,形成了顺层流复杂多样的构造现象……我滔滔不绝,把这些艺术家搞得晕头转向。他们听不懂那一堆烧脑虐心的地质专业术语,但面对比足球场还大的巨幅天然“油画”,个个目瞪口呆,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纤弱和微不足道。

“挂在展厅里的那幅逼真的大画太假了,”有人小声说,“这才是神来之笔!”

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个家伙画得好!”

今年,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擅长人物画,“我”欣赏的则是山水画,这揭示了父子两人无话可说的真正原因。
B.小说写《上帝之心》和山体剖面长与高的数据,充分表明画作就是自然原型的微缩版。
C.《上帝之心》的作者“倒在了台上”是因为“我”当众叱骂他作假,并导致场面失控。
D.“我”作为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热情介绍山体“剖面”,表现出了对地质工作的热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我”的视角,描写了画展中的各种人物,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圈外人的独特感受。
B.对画展开幕式的描写,烘托出研讨会的热烈气氛,也为后面大家的即席发言做了铺垫。
C.小说交代进村的过程,延宕了情节,而且欲扬先抑,反衬出画作原型带给人的震撼之大。
D.以“我”的书房新添两幅油画结尾,既呼应开头,又是情节发展的巧妙收束,耐人寻味。
3.细读作品,会发现作者精心设计了多组冲突,试加以梳理。
4.小说题为“剖面”,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妖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走不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了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人物,很充分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在短小的篇幅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B.“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我”也是个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人。
C.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D.小说段落短小,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2.小说中“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余一句话”是指什么样的话?请简要说说出现“多余一句话”的原因。
2019-07-17更新 | 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先也没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文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①仿佛 ②真B.①大约 ②像C.①好像 ②确D.①大致 ②怕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走的媳妇也合理。
3.对鲁四老爷最后一句“可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
2019-03-18更新 | 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忆中的薰衣草

高曼

凯瑟琳望着桌上那杯早已放凉的咖啡,神情无比沮丧。老师刚来过,她连咖啡都没顾上喝,讲了许多关于丽迪西娅的事情。

“没想到,您的女儿居然学会了说谎!捏造一些离奇的事情哗众取宠……”老师的脸上露出责备的神情,好像在怪这位母亲失职。

丽迪西娅是凯瑟琳的女儿,她正在读小学。这个乖孩子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可是最近却因为作文的事情惹得老师亲自上门告状。作文本上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下,那薰衣草组成的紫色花海在不断翻腾,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空气中充满了薰衣草独特而自然的香气……”

凯瑟琳叹了口气,接着翻看第二篇:“我的妈妈是一位气质高贵的女王,她穿着飘逸的长裙站在舞台上,唱出的歌声空灵而动听……”

据老师讲,丽迪西娅最近经常向同学们吹牛,说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是一片薰衣草的世界,房子像宫殿一样。她还说妈妈以前是大歌星,在舞台上对着很多人表演,掌声经久不息……当然,这些都是假的。

现实是,丽迪西娅一家人住在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埃纳省,这里根本没薰衣草,只有葡萄园。妈妈凯瑟琳在一家酒庄做清洁工人。她长相平庸,腰像水桶一样粗,说话用粗哑难听的大嗓门。

但是丽迪西娅却不厌其烦地向同学们讲述,像中了魔。老师觉得她可能心理上有问题,建议家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晚上,丽迪西娅回家后,妈妈说了老师家访的事情。丽迪西娅委屈地说:“妈妈,难道记忆会撒谎吗?在我的记忆里,那些事情确实发生过呀!”

凯瑟琳笑了,“宝贝,其实你只是记错了。”接着,她讲述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原来,凯瑟琳年轻的时候,曾经给普罗旺斯著名的歌星路易丝做过贴身保姆。两人如同亲姐妹,关系非常融洽。后来凯瑟琳嫁到了遥远的埃纳省。

就在丽迪西娅四岁的时候,她接到了路易丝的电话:“亲爱的,你重新回来帮我吧。我已经换了十几个保姆了,没有一个满意。再这样换下去,我会崩溃的。”

此后,路易丝几次三番催她来普罗旺斯,并且表示不介意她带着女儿来上班,还承诺要给她最优厚的待遇。丈夫心动了,便怂恿凯瑟琳答应。

到了那儿之后,凯瑟琳才知道,原来路易丝有个和自己女儿同龄的私生女,她不愿意被媒体曝光,于是只好交给保姆照看。从此之后,两个小女孩常常在一起玩耍。而凯瑟琳也可以抽出时间来安心干活儿。路易丝对孩子们非常好,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双份的。两个孩子不仅吃的一样,穿的衣服也是一模一样的。有时候,路易丝还把自己的演唱会的票给她,让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看节目。

凯瑟琳非常感激她,于是更坚定了留在普罗旺斯的决心。路易丝还和她商量,要帮她的丈夫在这儿找个工作。然而,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悲剧发生了。

那时正是普罗旺斯薰衣草盛开的时候,路易丝开车,带着凯瑟琳和两个孩子去田野里游玩。由于孩子们贪玩,天黑了她们才匆忙地往回赶。没多久,路易丝突然看到有男人在路边拦车。也许是想问路的人,她这样想着,便停了车。

“嗨,什么事?”热情的路易丝问道,那个人却突然拿着手枪从车窗伸进去,顶在了她的太阳穴上。“让保姆带着她的孩子滚回家拿钱,你留下!”男人厉声说道。

那个男人穷凶极恶,凯瑟琳只好抱着女儿下了车。她们刚下来,男人便坐了上去,开着车跑了。凯瑟琳一路狂奔,找到了最近的警察局报了警。但是当执法人员赶到的时候,汽车已经爆炸了。男人和路易丝母女全部死在了车上。事后调查才知道,原来劫车的男人是路易丝以前的恋人。在发现他品质恶劣之后,她怀着他的孩子离开了他。没有想到他又千里迢迢找了过来,并与之同归于尽。

“你记忆中的薰衣草是真的。只是你记忆中的会唱歌的妈妈,却是路易丝阿姨。”凯瑟琳解释道。丽迪西娅默默地低下了头,原来这个故事如此悲惨。不过,幸好她还有亲妈妈,还有在外地工作,即将回来的亲爸爸,所以,她是幸福的。想到这里,她又颇感欣慰。不过,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向别人炫耀过薰衣草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在凯瑟琳和丈夫的精心抚养之下,丽迪西娅学业有成,做了律师。很快,她有了心仪的男朋友,两个人商定去普罗旺斯旅游结婚。

当他们寄回在当地照的相片时,凯瑟琳深情地望着女儿的脸庞对老公说:“看,她长得几乎和她的亲妈妈路易丝一样美丽。”丈夫用力拥紧了她,眼睛中含满了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反映丽迪西娅经常向同学们吹牛,觉得她可能有心理问题,所以找到丽迪西娅的妈妈进行谈话。
B.路易丝几次三番催凯瑟琳去普罗旺斯,并许以优厚待遇,凯瑟琳都不愿去,可见两人关系曾经很一般。
C.路易丝对孩子们非常好,为下文凯瑟琳在危急时用自己女儿的生命换路易斯女儿的生命埋下了伏笔。
D.凯瑟琳说的“她长得几乎和她的亲妈妈路易丝一样美丽”照应了前文的叙述,揭示了丽迪西娅的身世。
2.概括小说中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记忆中的薰衣草”的理解。
2021-05-25更新 | 2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