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2 题号:181934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岛茉莉

江志强

岛,孤零零地悬在大海深处。驻扎岛上的只有八个兵。班长兼炊事员老黄年龄最大,兵龄最长。

给养船半个月来岛一次,送来米面粮油、书报杂志,还有兵们的信。北归之时,给养船就把兵们写的信捎走,靠港后寄向祖国各地。每当此时,兵们总是齐刷刷站成一排,朝着给养船的航向敬礼。

平日里,兵们也像在陆地上一样,出操、训练、读报、唱歌、唠嗑、巡逻,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写信。每次寄出的信都厚厚的、鼓鼓的。单薄的信封,似乎载不动笔尖下流淌的河。

对这八个兵,基地首长格外牵挂,数次捎话过来:岛上还缺啥?尽管提!于是,班务会上,老黄组织大家讨论:咱岛上还缺啥?

两名新兵压低声音说:缺网……

老黄笑了:没网,也要守岛。没网,也能活着。继续想……

一个老兵嘴里蹦出一个字:土。

字说到了每个兵的心坎上,大家不约而同地点头。

只是,兵们没向首长提出来。部队运力有限,若非紧急情况,甭给首长添麻烦。

一个冬日的上午,老黄搭乘给养船离岛探亲。归队时,他的行囊里装着一包土,足足二十斤。

老黄在值班室的地上铺开几张旧报纸,小心翼翼地把土摊开:正宗的东北黑土!

士兵们围着黑色的土,长时间盯着没抬眼。他们把手伸向了土,轻轻地揉搓着,眼里溢出明亮的光。

接下来,副班长小吕探亲归队时,同样带回二十斤土。小吕的老家在华北平原,他带来的土呈褐黄色,是那种可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土。

一年下来,兵们相继探亲归队时,都把家乡的土带到岛上。这下,岛上的土丰富起来——东北的黑土、华北的褐土、云贵高原的砖红土、黄土高原的黑垆土……

这么多不同的土,如何存放?老黄的意思是融在一块儿。小吕不同意:土与土的品质不一样,搅和到一块儿,怕是不行。

老黄乐了:刚上岛那阵子,兵与兵的品质不一样、习性也不一样。现在呢,统统融到一块儿了。于是,不同颜色的土,被兵们融在了一起。

又一个春天来了。老黄决定,在土里栽一朵花。

送给养的战友很给力,给岛上送来一小包茉莉花种,还有一个精致的花盆。花盆呈长方形,外壁雕着一幅国画,空白处有四个遒劲的字——江山多娇

士兵们高兴坏了,围着花盆看个没完。

先别急着高兴。送给养的战士说,首长说了,要是能把茉莉花养活,嘉奖你们!

原来,这个花盆是基地首长特意送的。首长听说了兵们和土的故事。只是,首长有些担心,茉莉属娇贵花种,在岛上能否存活是个未知数……

六个月之后,首长上岛视察工作,看到那盆茉莉正蓬勃绽放。端详兵们的脸,首长眼里写满敬重:同志们辛苦了!

首长感慨道:这土,和别的土不一样。这样的中国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气!听着首长的话,兵们被海风吹得皲裂的脸上荡漾着春天。

这岛,有我们守着,请祖国放心!老黄带领大家向首长敬礼。

这个故事,是我的二舅、故事里的班长老黄讲给我听的。二舅从军十三年,守过六座大大小小的岛。最让二舅得意的是,他和战友们居然在恶劣的环境中养活一株茉莉。

二舅对我说,自他退役后,那座大海深处的小岛上已经换了六茬兵。只要回乡探亲,战友们总会把一包家乡的土带到岛上,不仅用融在一块儿的土种植茉莉,还种菜、种树。

二舅退役时,行囊里有五枚军功章,还有一个烟盒般大小的木盒子,里面装着来自岛上的中国土

那晚,倾听二舅的回忆,我似乎听到茫茫大海上传来的涛声。那株茉莉似一把火炬,闪动在我的眼前,把黑乎乎的夜,照得亮堂堂的。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21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地首长格外牵挂守岛战士,数次捎话“岛上还缺啥?尽管提!”既说明基地首长爱兵如子,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班务会上,老黄面对两名新兵的“无理”要求“缺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有没有网络,作为一名士兵都要守好自己的岗位。
C.土是生活常见的事物,守岛兵们将不同颜色的土融合成“中国土”,寓意丰富,既有实际意义上的不同地方的土,也有战友们深情融合的意味。
D.老黄退役时,行囊里既有军功章,还装有来自岛上的“中国土”,这个细节使老黄的人物形象更饱满,写出了他的爱国情怀与对军旅生涯的怀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第三、第一人称叙事,两种人称叙事手法的交替使用,使文章叙述既客观、全面又灵活自如,同时也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B.小说讲究点面结合,既有对老黄、首长个人的刻画,也有对守岛士兵、送给养的战士的总体描绘,点面都刻画出了他们的伟大情怀。
C.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刻画人物,通过人物间的对比,比如老黄与要求有网的战士对比,凸显人物个性,使得人物群像更加生动鲜明。
D.“那株茉莉似一把火炬,闪动在我的眼前,把黑乎乎的夜,照得亮堂堂的”与标题相呼应,本句一语双关,意味深长,具有深化主题的意味。
3.请简要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艺术效果。
这土,和别的土不一样。这样的中国土融合在一起,有力气!
4.小说多次写到的“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豹子·媚金·与那羊

沈从文

媚金的事是这样的。她是一个白脸苗中顶美的女人,同到凤凰族相貌极美又顶有一切美德的一个男子,因唱歌成了一对。两方面在唱歌中把热情交流了。于是女人就约他夜间往一个洞中相会。男子答应了。这男子名叫豹子。豹子答应了女人夜里到洞中去,因为是初次,他预备牵一匹小山羊去送女人,用白羊换媚金贞女的红血,所作的纵是罪恶,似乎神也许可了。谁知到夜豹子把事情忘了,等了一夜的媚金,因无男子的温暖,就冷死在洞中。豹子在家中睡到天明才记起,赶即去,则女人已死了,豹子就用自己身边的刀自杀在女人身旁。尚有一说则豹子的死,为此后仍然常听到媚金的歌,因寻不到唱歌人,所以自杀。

但是传闻全为人所撰拟,事情并不那样。让我把我所知道的写来罢。

媚金站在山南,豹子站在山北,从早唱到晚。唱到后来的媚金,承认是输了,是应当把自己交与豹子,尽豹子如何处置了,就唱道:红叶过冈是任那九秋八月的风,把我成为妇人的只有你。

豹子听到这歌,欢喜得踊跃。他明白他胜利了。他明白这个白脸族中最美丽风流的女人,心归了自己所有,就答道:白脸族一切全属第一的女人,请你到黄村的宝石洞里去。

豹子打了一声呼哨,与媚金告别,匆匆赶回家,预备吃过饭时找一只新生的小羊到宝石洞里去与媚金相会。媚金也回了家。

回到家中的媚金,吃过了晚饭,换过了内衣,身上擦了香油,脸上擦了宫粉,对了青铜镜把头发挽成一个大髻,缠上一匹长一丈六尺的绉绸首帕,一切已停当,就带了一个装满了酒的长颈葫芦,以及一个装满了钱的绣花荷包,一把锋利的小刀,走到宝石洞去了。

她是早先来,等候豹子的。她只望豹子快来,明知是豹子要咬人她也愿意被吃被咬。

那一只人中豹子呢?

豹子家中无羊,到一个老地保家买羊去了。他拿了四吊青钱,预备买一只白毛的小母山羊,进了地保的门就说要羊。

“伯伯,我今夜里就要去作丈夫了。对于我那人,我的心,要怎样来诉说呢?我来此是为伯伯匀一只小羊,拿去献给那给我血的神。”

地保是老年人,是预言家,是相面家,听豹子在喜事上说到血,就一惊。这老年人似乎就有一种预兆在心上明白了,他说,“年青人,你神气不对。”

“年青人,不要给我钱,不要致谢。我愿意在明天见到你同你新妇的……”地保不说了,就引导豹子到屋后羊栏里去。大的羊不适用那是自然的事,毛色不纯的羊又似乎不配送给媚金。

“我劝你不要羊也成。使新妇久候不是好事。新妇所要的并不是羊。”

“我不能照伯伯的忠告行事,因为我答应了我的新妇。”

豹子谢了地保,到别一人家去看羊。当豹子出了第五家养羊人家的大门时,星子已满天,是夜静时候了。但他下了决心,非找遍全村不可。在洞中等候的媚金着急情形,不是豹子所忘记的事。见了星子就要来的临行嘱托,也还在豹子耳边停顿。但是,答应了女人为抱一只小羔羊来,如今是羊还不曾得到,所以豹子这时着急的,倒只是这羊的寻找,把时间忘了。

到别一村去寻找,道路在豹子走来是极其熟习的,离了自己的村庄,不到半里,大路上,他听到路旁草里有羊叫的声音。一只羊掉在路旁深坑里了,羊是独自留在坑中有了一天,失了娘,念着家,故在黑暗中叫着哭着。豹子见羊已受了伤,就把羊抱起,爬出坑来,以为这羊无论如何是用得着了,就走向媚金约会的宝石洞路上去。在路上,羊却仍然低低的喊叫。豹子悟出羊的痛苦来了,心想只有抱它到地保家去,请地保为敷上一点药,再带去。他就又反向地保家走去。

“伯伯,是你的侄儿。羊是得到了,因为可怜的小东西受了伤,跌坏了脚,所以到伯伯处求治。”

“年青人,你还不去你新妇那里吗?不要再耽搁一分一秒罢。”

“伯伯,这一只羊我断定是我那新妇所欢喜的。我还不能看清楚它的毛色,但我抱了这东西时,就猜得这是一只纯白的羊!它的温柔与我的新妇一样,它的……”那地保真急了。

……

过了不久豹子已在向宝石洞的一条路上走着了。小羊在他怀中得了安眠。豹子满心希望到宝石洞时见到了媚金,同媚金说到天赐这羊的事。他把脚步放宽,一点不停,一直上了山,过了无数高崖,过了无数水涧,走到宝石洞。

到得洞外时东方的天已经快明了。这时天上满是星,星光照到洞门,内中冷冷清清不见人。他轻轻的喊,“媚金,媚金,媚金!”

他再走进一点,则一股气味从洞中奔出,全无回声,多经验的豹子一嗅便知道这是血腥气。豹子愕然了。稍稍发痴,即刻把那小羊向地下一掼,奔进洞中去。

到了洞中以后,向床边走去,为时稍久,豹子就从天空星子的微光返照下望到媚金倒在床上的情形了。血腥气也就从那边而来。豹子扑拢去,摸到媚金的额,摸到脸,摸到口;口鼻只剩了微热。

“媚金!媚金!”

喊了两声以后,媚金微微的嘤的应了一声。

“是!是谁害了你?”

“是那不守信实的凤凰族年青男子,他说了谎。一个美丽的完人,总应当有一些缺点,所以菩萨就给他一点说谎的本能。我不愿在说谎人前面受欺,如今我是完了。”

“并不是!你错了!全因为凤凰族男子不愿意第一次对一个女人就失信,所以他找了一整夜才无意中把那所答应的羊找到,如今是得了羊倒把人失了。天啊,告我应当在什么事情上面守着那信用。”

女人说:“我是要死了……我因为等你不来,看看天已快亮,心想自己是被欺了……我不恨你……你为我把刀拔去,让我死……你也乘天未大明就逃到别处去,因为你并无罪。”

豹子是把自己的胸也坦出来了,他去拔刀。陷进去很深的刀是用了大的力才拔出的。刀一拔出血就涌出来了,豹子全身浴着血。豹子把全是血的刀子扎进自己的胸脯,媚金还能见到就含着笑死了。

(节选自《含章文库·沈从文集:龙朱》,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媚金和豹子因对歌产生感情,又因豹子寻找爱情信物“白羊”,媚金多疑而双双自杀,美好的爱情以悲剧收场,令人惋惜。
B.小说写“猜得这是一只纯白的羊”,豹子对白羊的了解和喜欢,与他对媚金的了解和喜欢如出一辙,白羊在文中具有象征意味。
C.小说写当豹子找到合符标准的小羊,发现其受伤后又折回地保家为小羊敷药,主要是为了表现豹子的善良。
D.理想的爱情是沈从文对古老湘西的一种留恋,小说中的豹子与媚金视爱情高于生命,用狂热的心和血来诠释爱情之于他们的含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故事开篇概括地介绍了流行在苗族群众中的关于媚金与豹子爱情故事的几种传说,起到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小说写地保听到豹子在喜事上说到血,似乎就有一种预兆在心上明白了时的惊愕和预感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突出了地保预言家的形象。
C.小说写豹子在地保家乃至全村寻不到羊,却在去外村的路边坑中意外得羊,然而羊跌伤又需要医治,最后才携羊去宝石洞,尽显跌宕之妙。
D.本文沿袭了沈从文趋向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具有诗意效果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简要分析豹子在与媚金对歌和约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2022-03-26更新 | 1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不换

刘正权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不换。

看见这行字,他喟叹了一下,在心底,面上是微哂的表情。

表情是稍纵即逝的,却依然被老中医眼角余光捕捉,这老中医不愧出身于中医世家,望闻问切乃看家本领。

可别小看这三七!老中医友情提示的口吻很浓。

怎么又让人高看呢?区区一味中药而已。他用话外音质疑。

人这一生吧,凭你怎么努力,也不外乎三成收获,七成损失。老中医并非话外音的回应不亢不卑。

他是来看病的,口鼻出血,头痛欲裂。谈人生,相比一区区老郎中,他自认自己这个多年混迹官场的人绝不逊色。

还有一个任期就到站了,选择见好就收,还是剩勇追寇,成为困扰他官场生涯的头号难题。

急惊风偏遇上个慢郎中。老中医对三七青眼相看也就罢了,居然还摆出喋喋不休的架势,直接不把他这个父母官放在眼里。

三七,一味中药而已,纵是高看,又能看出人生几重境界?

案头发黄的《本草纲目》翻在三七那一章,被老中医悄无声息地合上。

合不上的,是他心头剧烈翻滚的念头。停?改?关?境内十多个磷化工企业都悄无声息等待着他的决定,确切地说等待着他去与留的决定。

一企一决策,面对国家环保部大力整治污染企业的要求,他要求那些污染企业,停产一年时间,第二年若还整改不到位,第三个年头直接关停。

环保,关乎国家民生大计,必须重拳出击!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的把戏,在他这里行不通。

行不通不怕,有阳奉阴违的污染企业老总私下扬言:他不怕老了葫芦,我们还怕老了南瓜?

本地老话,葫芦老了两个瓢,南瓜越老越上粉。

污染企业老总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眼前缺失点利润不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依照官场升迁惯例,他是日头薄暮的西山,他们则可东山再起,怎么说这些本土企业根系都扎根在自己的营盘,他这条过江龙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兴风作浪。

这些污染企业老总的想法他心知肚明,要不然咋会为这事茶饭不思,口鼻出血?

单单止血散血,三七是配不上金不换这响亮名头的!老中医目光越过他的肩头,看向高远处。他不顺着老中医视线都知道,高远处是小城几家知名的磷化工企业,林立的大烟筒,已不再吞云吐雾。

停产当天,多少百姓为政府此举鸣炮相庆。

要知道,这些污染企业都是小城的利税大户,他这是壮士断腕呢。

那三七是如何配上金不换名头的?他迎上老中医收回的目光,不耻下问。

他得的是心病,自然不指望老中医能开出心药,跟老人家胡诌几句中药药理,权当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一下心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呗!老中医捋一下胡子,竟然扯的不是药理,三七在中草药中除了有补血第一美誉,还有一个特别功效——定痛。

定痛?他脑海中灵光一现,企业能够补血,老百姓能够定痛,于他,何尝不是一种救治之道,非得政府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境地?

是啊,定痛!这三七,听听名字就晓得,它对成长环境要求可高了!

愿闻其详。他由衷生出了好奇心。

三七的生长土壤必得三分潮湿七分干燥,外部环境须是三层阳光,七层阴凉。而且每株三七只长三茎,每茎七个叶片。至关重要的是,三七只有长到三至七年才有功效。否则,何以定痛?老中医意味深长地望着手中的三七,又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何以定痛?老中医这一诘问如迎头棒喝,他顿时神清气爽,离开诊所时,脚步沉稳了许多。

痛定才能思痛。

一周后,上级环评组和考核组如期而至。环评过关是毋庸置疑的,考核满意是人心所向。偏生,提拔在即,他犯了书生意气,提出留任要求。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面对组织部门的最后征询,他态度很是坚决,搬出了《乐羊子妻》里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向上级明志。

消息不胫而走,越老越上粉的老南瓜们百思不得其解,他还真不怕葫芦老了两块瓢?

两块瓢就两块瓢吧,一瓢为企业造血,一瓢为百姓定痛,同样是金不换呢。

口鼻早已不再出血的他,窃笑起来,颇为得意地把玩着手中几粒以铜或铁骨著称的三七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心底明叹,“面上是微哂的表情”,这个“哂”有含蓄否定的意味,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的“哂”相似。
B.“他不怕老了葫芦,我们还怕老了南瓜?”化用俗语,借力反问,表现出污染企业老总们打算跟任期将满的“他”死磕到底的嚣张气焰。
C.以“金不换”称誉“三七”,突显了“三七”的奇特功效,小说以此为题目,旨在说明“三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做人处事方面的巨大作用,
D.本文多用短句和独立段落,语言简洁、自由灵动;同时典雅深蕴,富有哲理,如“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不思浮云遮望眼”等。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构思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述其构思特点。
2023-07-29更新 | 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沙漠

杜鹏程

前晌,战斗一阵比一阵激烈,送弹药的运输员和担架员朝前边奔跑。电话员们满头大汗地来回跑着拉电线、查电线。一条东西走向的沙梁上有好几个大碉堡,赵劲那个团的战士正在向敌人攻击。忽然,狂风卷着黄沙直向我攻击部队迎面冲来。

枪声、炮声和敌人飞机轰炸的声音汇成了一片巨大的吼声。风沙烟雾遮得天昏地暗。

战士们在风沙烟雾中忽隐忽现,勇猛冲锋。

周大勇率领他的战士,配合兄弟部队攻下了四个碉堡。但是当他们进攻到离五号大碉一百五十公尺的时候,被敌人火力按倒在平漠漠的沙滩上。

掩护周大勇他们的炮火还继续发射,但是炮手、重机枪手,让大风吹得睁不开眼。重机枪有的还在发射,有的被沙子堵住打不响了!

周大勇卧倒在沙窝里。他双手撑住地,胸脯略微抬起,脸绷得生紧,眼盯着前方。他要为这次战斗的结局负责;要为战士们的生命负责,因为战士们躺在敌人火网下。责任的担子越来越重。

时间走着,危险也增加着。

周大勇一骨碌滚到王成德跟前,两人眼对眼看了几秒钟。

周大勇说:电话线打断了。我派通讯员给营长报告,让掩护我们的火力往前移,可到现在连回信也没有。怎么搞的呀!

王成德指着左侧说:看,二连攻的那碉堡还没拿下,敌人侧射火力已经把我们跟营指挥所的联系截断了!

周大勇和王成德尽力向正前方和左右翼看。左边兄弟部队正攻敌人碉堡;右边百十公尺的地方是一条沟,沟那面,有军号声,有自己部队冲锋的喊声。

周大勇脑子急速地转圈;汗水把脸上的沙土划成一道一道的渠渠。他像那些有胆量有经验的指挥员一样,虽然焦急可是头脑却很清醒。他非常精明地找寻敌人弱点。猛然,脑子里闪出一个计划。他说:老王,派一个班拖两挺机枪到右边去佯攻,吸引住敌人火力,正面就好进行爆破:让敌人‘坐飞机’升天。好,这里交给你,我到右前方去了。

王成德用手死劲地压住周大勇的腰,说:你在正面,我到侧翼去。他弯下腰,像飞一样跑去。

王成德指挥两挺机枪向敌人射击,吸引住了敌人的注意力跟火力。

这时周大勇指挥正面的战士们,正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在风沙中,准备爆炸敌人的高碉堡。

马长胜拿起第一包炸药,对爆炸组的战士们说:同志们,跟我来!

李江国扑过去推开他,说:撒手,撒手!第一包炸药是我的。

两个人你推我拉,谁也不肯让谁。

马长胜是越急越说不出话的人。他跺着脚,说:李江国,你——周大勇喊:不准争夺!李江国带第一组去!他的声音这样严厉,连脾气执拗的马长胜也不敢吭气。李江国抓住二十五斤重的炸药包,向他身后的战士们喊:

跟我来!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几个矫健的影子,在炮火、烟雾和风沙中前进了!敌人工事中吐着火舌,炮弹爆炸的黑烟柱一直顶住了天,爆炸手们前进的道路又被封锁得风雨不透。……

李江国带领爆炸小组,跑到离敌人碉堡四五十公尺的地方,他让敌人的手榴弹震得跌倒在地,昏过去了!一个战士的炸药包被子弹击中爆炸了……其他两个战士被敌人的火力按倒在地下心,头也不能抬。

一股冰冷的感觉,一直透进周大勇的心脏。他很想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添给爬在敌人火力下的爆破手们。

周大勇猛地回过头来,正要喊第二爆炸组上去,马长胜一步抢前,喊:连长!他那执拗的脸上,出现了严肃果断的神情。这神情是那准备以生命去换取胜利的神情。马长胜带领第二爆炸组的四个战士,一口气跑到李江国跟前。李江国在地下一动也不动。马长胜像每个在激烈战斗中的人一样,这一刻没有一点心疼李江国的情绪。他向前跑去。前边是火,是烟,是下雹子一样的手榴弹,是打飞了的铁丝网……爆炸手们跑到离敌人工事的外壕三公尺的地方,突然,马张胜被爆炸了的地雷震得掼倒在地。

马长胜从地上蹦起来,喊:前进!他没有感到疼痛,只觉得浑身麻木,头昏眼花他什么也听不见,记不得别的任何东西,只记得爆破。他跑着,对身后的战士喊:爆破!

马长胜鼓起全身力气一纵身,向敌人碉堡扑去,他身后的两战士没上来,——他们永远上不来了!

他周围有成百颗手榴弹在爆炸,他的衣服被炸成了絮絮。

他在危险包围中,安上炸药,拉响雷管,往后滚了两滚;一片飞红的火光一闪;轰隆一声,烟雾冲天,碉堡垮下了一大片。

不行,不行,还得一包炸药。马长胜躺在地上想。他眼里直冒火星,浑身盖满沙土、石块;烟雾罩着他。是活是死他不管,只固执地想:一包炸药,再来一包炸药!

突然,浓烟烈火中喷出来一个人。那人一阵旋风似的,弯下腰抱着一包炸药,贴在敌人明堡上,拉响雷管,往后一滚,正压在马长胜身上。马长胜一看是李江国。他一转身抱定李江国——这世上最亲的人,正要喊什么,轰隆一声巨响,一切都从记忆中消失了……

周大勇举起驳壳枪,身子往后一仰,伸展左臂用力向前一挥,喊:上呀!他跳起来,飞一样地率领战士们扑上去。

敌人放弃了高碉堡,乱得像一窝蜂一样朝后跑。周大勇知道建制被打乱的敌人,就失去了战斗力量。他率领战士们猛追敌人。……

(节选自《保卫延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写李江国率爆破组去炸碉堡时喊:“跟我来!”写战士们踊跃跟上时,“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B.小说先写周大勇安排爆破计划,再写王成德和周大勇争着去侧翼吸引火力,接着写马长胜、李江国争着去炸碉堡,李江国爆破失利,马长胜果断要求率小组炸碉堡。情节紧凑,充满革命牺牲精神。
C.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在我军进攻“五号大碉”受阻时,周大勇“双手撑住地,五际胸脯略微抬起,脸绷得生紧,眼盯着前方”,表现了周大勇为战士生命揪心、对战局胶着的忧心。
D.小说刻画了周大勇久经沙场、足智多谋的英雄形象。当部队进攻受挫时,他观察战场形势,立即想出在侧面佯攻、派出爆破组从正面炸碉堡的方法,最终成功地炸毁了敌军碉堡。
2.本文主要描写了紧张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法描绘英雄群像。文本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刻画马长胜的英雄形象,请简要分析。
3.《保卫延安》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延安保卫战的具体情形,请结合文本,试分析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
2023-05-15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