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记叙性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 题号:184745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发

陈年喜

忘了从哪年起,我理发这事儿,都是由爱人来完成的。那些年在矿山,那时候年轻,头发长得特别快,出门前,第一件事儿就是理发,回到家第一件事儿也是理发。老家没有理发店, 去镇上既花钱又费时间,还特别远。有一天,我翻出一把剪刀扔给爱人:“给我把头发剪了。”

剪刀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嫁妆之一,原是用来裁剪衣服的,也修手脚指甲,七八寸长,好久不用依然锃亮,威猛得很。爱人颤颤巍巍地拿起来,在我脑袋上试着耕作。在此之前,她连羊毛也没剪过,哪里接过这么重大的任务。

十年磨一剑,慢慢地,如今她已练出了手艺。除了给我剪头,也给邻居剪头。有几回要去重要点儿的场合,顶着爱人理出的发型,竟平添了几分底气。

我曾观察过全国各地人群的头形,发现形状各异,各地有各地的形状特点。要说好看,当数东北人,那是真正的砖型;要说难看,就是秦人,连我们自己也谓之红薯头,一颗中间粗两头尖的“红薯”,不好看,也不好理。人类的科学还远远不足以解释人类自身现象,许多物状的形成,一定有特殊的密码。

十四五岁时,有一回去山上砍柴,一根干树枝从树顶断了,落下来,砸在我头顶上。树对加身的刀斧没有办法,也算找准了复仇的对象。我没有被砸死,却把头顶砸出了一个坑,皮骨分离,从此那鸡蛋大一片,再没长出过好头发,像一片庄稼被谁打了百草枯,又像遭了火灾的现场。爱人剪刀到了这儿,总要怔一下,我能感觉到剪刀在那儿的犹豫。爱人说,你的头越来越难理了。我知道,那是因为白发和脱发。

谁还没有过一头青葱的水草。

四十岁前,我好像从来没有过洗头膏的概念,从少年到中年,一直使用的是洗衣粉。矿山环境里,头发特别容易脏,机器开动起来,粉尘弥漫,工友之间,不敢张口说话,只靠头灯和手势交流。地热凶猛,我们在塑料安全帽周围用铁丝烙出一圈孔,用以散热透气,自然,粉尘们也乘虚而入。

一班下来,要洗三盆水,用半包洗衣粉。那会儿的洗衣粉特别能去污,一把洗衣粉揉在头皮上,像泼上了一摊火,烧得慌,但清过水后,清香弥漫,头发光溜又茁壮,人也因而精神。

有一年,在灵宝阳平,我们接了个千米巷道掘进的工程,这也是职业生涯到此接到的最大工程,大家欢天喜地。工程干到一半,老板没钱了,工人们穷得烟也抽不起,我们开始卖用秃了的废钻头。那时候,矿山到处是收旧物的女人。

我们那片儿,被一个女人包了,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身世怎样。她背着两个包,上山时,里面是袜子、香烟和小吃。她从沟口开始一个工棚一个工棚地过,再下来时,已经满满两包矿山物件。她还年轻,不卑不亢。有一天,我卖给她三颗钻头,她给了我十五元。

那会儿我刚洗过头,头发湿漉漉的,她看了看我,说:“兄弟,你在矿山,实在是糟蹋了,还是干点儿别的吧!”半个月后,矿山暴雨发大水,大水从山顶漫下来,席卷了整条峪。她永远埋身在了矿渣里。没有人会记得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也没人记得一个人消散在千米巷道的青春。

头发难理,难在扬长避短。既要有模样,又要遮去岁月的痕迹,给生活和生命世界添一丝生气与勇气。这就像一棵树到了冬天,却要开出花叶来。现在爱人给理发时,就特别慢。她站在我的身后,一站半个小时,我有颈椎病,她也有,我可以在椅背上靠一下,她却不能。

我知道,她的犹豫是对自信的犹豫,也是对眼前世界的犹豫。对于强大的生活,对于这个看不见尽头的世界,没有哪个女人真正自信过。

在理发时,爱人习惯停下来,一根一根拔去我头上的白发。这个过程小心而认真。从十年前开始,我一直有熬夜的习惯,经常熬到十二点多。熬夜的结果是两鬓白得非常快,在同龄中我是白发最多的一个。我虽然反对爱人这个习惯,但确实从中获得了某种安宁,一个远行的人返身回家的感觉。这些年,她也有了白发,仿佛它们具有传染性。

今天是腊月十九,农历庚子年只剩下十一天了。中午吃过饭,天暖和得像阳春三月,门前的山茱萸结出了嫩黄的骨朵。爱人说:“给你理理发吧!”她翻出剪刀,罩上门帘,在我头上细细剪下去。农村的说法,正月不理头,理头死娘舅。我早已没了娘舅,主要是,她有了难得的半日闲。

她个头儿低,一米五多,瘦小,九十多斤。她努力踮起脚,打理我的头顶。剪刀在轻轻游走,我感到铁的凉意,铁的凉意后面是手的温度。这双手,抓住过许多东西,又差不多都放走了,只剩下粗糙的皮质层。

收起剪刀,吹去脖子上的发屑,爱人说:“今天又节省了八元钱,真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最初让爱人为自己理发是因为物质条件较差,现在十分享受爱人为自己理发则是因为她的手艺很好。
B.作者坚持每天清洗头发以保持精气神,这让他在穷得连烟都抽不起的矿工中间与众不同,格外引人注目。
C.现在爱人理发特别慢,既因作者头发变得难理,也因为她身体有了疾病,叙述中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伤。
D.作者选择在年前理发,并非要遵守农村正月不理发的旧俗,而是心疼爱人操劳,想借此让她享受半日清闲。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联想丰富,在有限的篇幅中糅合了众多有着广阔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生活片段,寄托了细腻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B.文章文笔朴实而略带夸张,如讲述矿山洗头时的“半包洗衣粉”“清香弥漫”等等,在辛酸之中充溢着一种自嘲意味。
C.文章对过往的艰辛苦难没有极尽渲染,也没有呼天抢地地倾诉,语调始终保持克制,体现着一种淡然接纳的生命态度。
D.文章在叙事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如倒数第三段中描写午后景象,用天气之暖、山花之嫩,反衬出了人内心的苍凉。
3.文章围绕“理发”展开,中间却写到了收旧物的女人,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
4.有人评价陈年喜的作品“呈现了中国人悲怆又炽热的生命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知识点】 记叙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忆飞飞

韩少功

姐夫是一个从国企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动手能力强,做鸡舍,挖粪池,打竹椅,把每件事都当军工业务订货,力求优质品率百分之百。听着满院子的鸟声,他似乎又有了一笔订单,拿来锯子、锤子以及卡尺,精心设计,紧张施工,用几块木板打造了一个尖顶鸟舍。里面铺设草须,相当于鸟类的席梦思。圆拱形门窗和门前的阶台,更有五星级宾馆气派,可供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优雅出入。

我们兴冲冲将它固定在一棵大树上,一心等待粉红色童话的来临,等待一排排的鸟脑袋在窗口出现。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鸟舍一点动静也没有,很多鸟倒是来过的,也把它打量过的。但它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快又拍打着翅膀飞去,对欧式高尚住宅不屑一顾。

我们怏怏地颇为沮丧。

一天,地坪里有一片落叶在飘动和跳动,引来狗和猫的围观和大呼小叫。我们凑上前一看,发现那不是落叶,是一只羽翼未丰的乳鸟,眼睛还不能打开,两只脚也站立不稳,嘴巴倒是奇大,以至整个脑袋就是一张嘴,一支向天空开放着的浅红色肉喇叭,等待着救命的食物。我们查看它的全身,倒没有发现什么伤——大概是被鸟它娘不小心遗落了。

妻子把猫和狗赶走以后,往它大张的嘴巴里滴了几滴水,又掰开米饭,喂入几个半粒,算是给它聊解饥渴。做完这一切,再把它装进一个纸盒,放回室外显眼的地方,希望母鸟回来时能够一眼看到它。

一天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鸟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妻子不免有些失望:“这妈妈怎么当的?胖大嫂回娘家,半路上把娃娃丢了还不知道呵?”

两天也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还是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还是没有大鸟来认领。妻子更是气愤:“怎么这样狠心呢?这样的蠢婆娘虐待未成年子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

我们将它取名“飞飞”,取飞来之意。喂养几日以后,见它脱离了危险期,声音渐洪亮,小翅膀开始扑动,便把它送到树上的鸟舍里。那里有大鸟来往。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显著目标,引起大鸟们的注意,尽可能把消息带给它的母亲。我们希望它在同类的亲情之中,至少能少一点孤独和恐惧。

后来的事实是:它的嘤嘤叫声在树上消失了。我们以为它已经飞走,以为它已经回到母亲身边。但我们很快就发现飞飞的尸体飘浮在一个水池里。根据现场的迹象来看,它曾经想飞走,但还不太会飞,可能扑腾了两三米,最终一头栽入了水池。

它是一个日日夜夜想找回母亲的孩子。

是一个日日夜夜想进入天空的飞飞。

我后来从书上知道,动物有时也会遗弃甚至吞食自己的孩子——如果它们觉得这是淘汰弱小的必要,是保证种群强旺生命力的需要。根据这个说法,我不能不设想飞飞的另一种死因:它不是自己落入水池的,恰恰是被它母亲发现以后,被母亲有意投入水中的。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

一个暗夜里有种种可能。

几天后,夜深人静之时,百鸟也归巢息声,但有一只鸟总是在树梢上发出呱呱大叫,每叫必高低两声,声声相续,久久不歇,一心要喊破天似的,以至它何时停止叫喊,是否停止了叫喊,我都印象十分淡薄。我开始以为独鸟孤鸣是为了求偶,后来奇怪其他求偶者为何不鸣。最后,我终于听出了叫喊中的凄切,觉得它更像一种母亲寻找儿女的苦苦呼唤。

一个夜晚因为有了这种呼唤,有了这种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才会成为真正的山乡之夜。

(选自《山南水北》)

1.请概括前三段的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妻子在飞飞到来后的心理变化。
3.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
(2)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
4.试探究本文的人文意蕴,并联系文本作简要阐述。
2020-10-04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城子的骆驼客

王尚桐

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东南缘,有座小城叫奇台,老奇台人习惯称古城子。古城子虽小,但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一座旱码头。旧时,东来西往,商贾云集,物物交换买卖,繁荣富庶,有句顺口溜:进了古城子,跌倒拾银子繁荣富裕的古城离不了驼运,也更离不了辛劳的骆驼客,骆驼客也叫脚夫”“驼户。丝绸之路也变成了驼运商道,驼户口中称官道

那日,几位好友相邀去古城子旅游。租了几峰骆驼,去将军戈壁探秘魔鬼城,观赏变幻无穷的海市蜃楼。骆驼客小麻三十多岁,留着板寸,皮肤黝黑,身板精壮而利索,用新疆话夸他:帅帅的一个儿子娃娃

小麻一声吆喝,骆驼齐齐跪在地下,两个耸立的驼峰间搭着一条鲜艳的花毡,我们一行上了骆驼,小麻轻抖缰绳,骆驼依次乖乖站了起来,牵着骆驼走向戈壁。看蓝天白云,听驼铃声声,感觉刺激而又惬意,能够把强悍的骆驼训练的如似绵羊般温驯,我们对骆驼客佩服得五体投地,话头子很稠的小麻牵着骆驼,也牵出了祖孙三代骆驼客的故事……

小麻的爷爷老麻,16岁离开老家甘肃民勤,进入驼队,来到古城子成了一位骆驼客。凭着他的勤劳能干,第一年就赚了一峰骆驼,几年打拼下来,共赚了六峰骆驼。他自立门户,组建驼队,自当驼户头,开启了一条艰难的驼运之路。

老麻作为驼户头,操心的事多了去了。走什么路线?在什么地方打尖歇脚?怎样应付哨卡税卡?老麻心中都要一一有数。春秋天凉,常常白天放驼,夜晚赶路。有时为了赶路,错过腰站,露宿戈壁荒漠,也是常有的事。

夜幕四合,戈壁风吹。卸下驼背上的货物,让骆驼歇歇,他们也坐下来,喝口水,抽口烟。燃起一堆篝火,煮一大锅揪面片,又吃又喝,驱走一天的饥渴。睡觉了,骆驼卧在外圈,人与货物内圈,人望骆驼,骆驼望人,互相对望。篝火燃尽,扯上破皮袄,呷一口古城老烧子,紧傍在骆驼旁,望着满天星斗,想着家中妻儿老小,心儿就像猫抓般难受,久久不能入眠……如果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人们的向往,对于骆驼客来说就是妄想。如果能平安到家,那就是菩萨保佑烧高香,最担心土匪拦路吓死人,抢走骆驼打伤了人,讨饭到家门,身无半分文

骆驼对于驼户们来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漫漫驼运路,骆驼朝夕相伴,它们也成了驼户们的心尖尖。

夏季到了,驼队的休整期也开始了,俗称坐场。把骆驼当娃儿养的驼户们,把骆驼牵到水草肥美的低洼地,给骆驼下火调肚子。经过三个月的精心调养,骆驼头头驼峰高耸,膘肥体壮。还要请来铁匠,给驼蹄钉好皮掌,保护驼掌。

三个月的休整期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驼运开始了,驼户们的黄金季节也开始了,这叫起场。按旧俗,黄道吉日已选好,宰羊摆酒设香案,祭祀天地,行大礼,保佑驼队一路平安。千峰骆驼走古城,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地滚来,那驼队如移动的山峦,从古城街上排山倒海地穿过,在鞭炮锣鼓声中,驼队告别亲人商号,在亲人的嘱托和烟尘中踏上了漫漫长路。谁也不知道远方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或许是沉甸甸的银子,或许是血光刀影,也或许是一场恶疾将他们变成戈壁上的一堆白骨。

天亮了,解放了。新疆军区招募驼工,修筑新藏公路。老麻积极响应,牵着他的骆驼远赴南疆叶城,为筑路工运送物资。正逢七月,驼队行走在界山达坂,突遇暴雨,泥石流滚滚而下,冲走了老麻,也冲走了他的驼队。

老麻走了,儿子大麻接过了缰绳,成了第二代骆驼客。古城成立骆驼运输合作社,骆驼折价归公,集体所有,大麻成了一位拿工资的骆驼客。每日驮煤拉菜,服务于古城子居民。每逢秋冬,拉着骆驼为边防军运送物资,日子也算过得舒坦。随着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驼运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有文化懂管理的小麻成了最后一代骆驼客。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在东戈壁建起了养驼场,卖驼毛、驼绒,尤其驼奶异军突起,成了养生保健最佳饮品。驼奶片摆在了各家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

每逢旅游旺季到来,古城格外热闹。这时小麻一定要换上导游马甲,亲自牵着骆驼,为游客讲述古城子的掌故,骆驼客的传奇往事。他说,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回当骆驼客的感觉。

不知不觉骆驼载着我们进了古城,夕阳晚照,为古城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小麻说:"③浪趟古城子,吃顿刀把子。”入乡随俗,晚餐就吃刀把子。所谓刀把子,就是用当地面粉蒸的方形馒头,又白又喧,一个足有半斤多,咬一口,有劲道,耐嚼劲,满口麦香。再配一盘羊娃子过油肉,攒劲!抿一口古城老窖,不辣嗓子不上头,绵绵地顺到肚子里。不一会儿,心窝子腾起一把火,全身发热,激出了一层薄汗,就像骆驼客一样,一天的乏气儿全解了。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城奇台因其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座旱码头,土地面积虽小,驼运却很发达,这里商贾云集,历来繁华富庶。
B.每年驮运开始的时候,按照习俗,驼户们要选黄道吉日,宰羊摆酒设香案,还要祭天地,行大礼,这主要体现了驼户们迷信的一面。
C.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驼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一种有地域和时代特征的运输方式,它的“谢幕”让作者产生了淡淡的忧伤。
D.改革开放以后,大麻建起了养驼场,生产了很多与骆驼有关的产品,这体现了时代的变迁,也看出了大麻顺应潮流。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展示了小麻家三代骆驼客的人生经历,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时间跨度虽大,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地滚来,那驼队如移动的山峦……”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主要体现了边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也体现了驼队的规模之大,气势之足。
C.“夕阳晚照,为古城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同是自然环境,此处的“夕阳晚照”与前文的“戈壁风吹”不同,此处体现了古城的静谧与美好,祥和而唯美。
D.本文由现实的“古城子之旅”开始,最后又回到了这次旅程,首尾照应,结构特点上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完全相同。
3.“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汉语口头韵文,请从文中划线的句中选择一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在“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电影《骆驼客》力压群雄,获得“最佳电视电影奖”。电影《骆驼客》主要讲述了民国年间新疆东篱一带的骆驼客支援边区政府的故事,他们克服恶劣环境,靠骆驼客的射箭和摔跤技能,打败了哈密政府快枪队的阻拦和追杀,最后把货物运送到陕甘宁边区。文本和电影一样,展示了当今时代所需的“骆驼客”精神,请结合文本阐释“骆驼客”精神的内涵。
2023-08-22更新 | 2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孙紫睿

①夏日的阳光携着火辣辣的热情奔涌在眼前,蝉鸣打破了周身的寂美景色,独自漫步在树荫遮蔽的小道上,乘着金黄的流光溢彩而行,满眼是绚烂的生机。

②街边少不了花花绿绿的商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无暇顾及与自己不相干的景象,我却饶有趣味地四处张望。毕竟每天的景色不尽相同,哪里容得错过?

③一抹强烈的白色撞进眼帘,在众多纷繁的色彩里独显其朴素静雅,青瓦白墙,它默默伫立于熙熙攘攘中,自成一派清新风流。我又爱极了如此意蕴之美,便快步走向那位神秘静美的“白衣女子”。

④几步近前,方知它是一间茶舍,没有“某某茶行”的标识,取而代之的是墨色交织中“茶舍”二字。掀起细竹门帘,幽景、琴声便一齐涌至眼前、耳边,然后缠绵着钻入我那颗向往娴静生活的心。只见一女子正坐在木凳上,身直腰挺,轻捻微挑,转轴拨弦,古琴发出魔力般令人心静的弦音,灵动而真实。环顾四周,皆是古木雕刻的桌椅,尽然诠释着静心圣地之美。空气中飘转的木香、琴声,统统糅进了诗意的味道。

⑤女子见我进来,安抚了琴弦站起身来,笑着走来:“来了,就喝点茶吧。”正困窘于不买茶而无法留下来继续一饱眼福时,女子的话正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我立即狂点着头,对这一切感到心满意足。女子莞尔一笑,利索地用茶勺从柜里舀出一小撮茶叶,置入青陶色茶壶,高提起开水壶,使沸水“飞流直下”后,在巴掌大的茶壶中激荡起来,壶中青翠的茶叶翻腾跳跃着,一时间香气袅绕,空中已作九霄云雾观。我翕动着鼻翼,闭眼嗅着阵阵清香。

⑥一缕骄阳透过老式木窗抛洒在女子身上,端坐着的身影举止优雅、性情娴静,颇有几分游历万水千山后的沉稳。女子同我闲聊起来,她说她喜欢海,我随即应声道:“是啊,大海很美,青岛的海水好蓝。”女子轻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旅游过呢。那时家里条件不好,连基本生活都拮据,能上学就已经知足了。”

⑦言语间,不见对过往艰苦的不满,反而尽是释然。“后来,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美丽,我就开始打工赚钱,钱刚攒够,就去看了海。那时候,为了去看海,有时吃饭的钱也省下来呢。”女子一字一句地说,“看见了海,才知道海为什么能够纳百川。”她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都说海纳百川,可却没人追究其所以然,我茫然地看着她,一时不知说些什么。“不是因为海大,也不是因为海深,那是因为海的姿态低啊。”再大再深,也总有满的那一刻,可姿态低,却是它吸引无数河流的原因。那是海内在的魅力!

⑧“所以啊,我回来后,更加踏踏实实地谦虚求教。我一直觉得,我可以相貌平平、资质平平、物质条件平平,但我一定要内心充盈。拥有物质的快乐很短暂,但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永存的。”女子说罢,看了看壶里的茶。

⑨小叶茶已然沏好,青绿的茶色里蕴含着生活的五光十色,一口是苦涩,两口是回甘,三口是清淡,一杯下肚,仿佛望见了远方、品出了自然、悟出了诗意。

⑩在当下,大多数人为物质追求而夜以继日地赶路,没有人会注意人生道路上,是否会有一间不那么起眼的茶舍,抑或是一家驿站。不妨问问自己,追求怎样的远方,才会让内心真正丰裕,让生活真正诗意。

⑪走时,不经意间,望见墙上挂有一幅匾额:人间有味是清欢。

1.结合文本下列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披景入文,由绚烂的自然生机引起对清新淡雅的生活气息的向往,从而引出茶舍。
B.文章第三段以神秘静美的“白衣女子”比喻朴素静雅的独特建筑,形象生动,有形有神。
C.第六段中对话由“海”切入,以“海”喻人生哲理,作者认为读懂了海,就能让人生更充盈。
D.文章结尾点题,借“我”品茶所品出的苦涩、回甘、清淡三种味道,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
2.文章借写茶馆中女子的人生经历,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在作者眼中,茶馆女子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2021-02-09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